夫妻兩人三十多歲了,都沒買養老保險,現在有必要去買嗎?

mei2368


現在不買,到老了看到別人拿退休金就會後悔。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無所謂,等到老了,幹不動了,又沒有生活保障,就會拖累兒女


風雲財經說


請問二位是從事什麼工作呢?可有被動收入?

之前有買過保險嘛?單位有補充醫療嗎?

三十多歲是最好的年紀,後面呢?

①遇到一場大病,公司會不會辭退?收入在哪裡?———是不是考慮一個重疾險作為收入補償吧?一份醫療險用於報銷高額醫療費?

②假如退休,領到的養老金能保持現在的生活質量嗎?———要不要儲備一個賬戶,用於自己的老年生活?

算一筆賬,日常支出:水電費,吃飯費用,外出消費等,每個月必須支出是多少?

收入:多少歲可以領到退休金?是否有房租等收入?股票,基金不要寄予厚望。

養老期間收支做不到平衡。

那麼就要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儲備養老金。

三十歲到六十歲,足有三十年。

三十年裡會發生太多事,比如大病,比如股市暴跌,比如公司倒閉。

三十年也足夠一個賬戶年復一年的複利增長,雞生蛋蛋生雞,幾十年以後停下來,足夠喝一杯好茶,隨心所欲出門走走。

哦,對,以上還沒有算進來四腳吞金獸。

三十年足夠培養長大成人,早教班,興趣班,學區房,擇校,留學。各種電子設備,跑鞋。。。

恩,還有年邁的父母。。。

養老不是一個人的事。

但是是一個養老保險能做到的事。


阿紫與鈴鐺


我覺得,現在應該儘早去買養老保險。好處是,第一,能享受長繳多得的政策。你們夫妻倆只有三十多歲,離退休年齡還早著呢,買國家的社會保險,可享受長繳多得,多繳多得和養老金調整增加的政策。第二,能享受基本醫療的報銷。從現在起買了社會保險,政府部門會發給你一張社保卡,你就可憑卡每年看病就醫。人的一生中,總會有生病或可能遇到意外傷害的事。有卡你不僅就醫方便且可節省醫療費的支出。第三,老了基本生活有保障。不會有後顧之憂,且可以使兒女放心,不會發生老了如何養老的尷尬問題。如果你有經濟條件,還可買一些人壽保險等商業保險,以提高你們夫妻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可以去旅遊,或去醫,康,娛,養結合的養老院,享受更安泰的晚年生活。


杜銖寶


每個人都有年老的一天,那一天既沒有工作能量,又需要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來承擔日常生活的費用,甚至抵禦疾病的經濟安全。

養老保險是五大保險類型之一,主要用於勞動者在退休後的若干年內,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後的首要經濟保障,因此養老保險的功能之一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無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經濟保障。

如果你想要獲得養老保險,你需要支付15年保費。

養老保險的作用就是將個人、企業、家庭養老的壓力轉嫁給社會,這也是基本的社會服務之一,真正實現老有社會所養老,有社會所依。只要年輕時付出了辛勤工作的汗水,老了就會有一定的養老保障。這個即是現在年輕時供職的單位的,現在效益和家庭的實際收入都不再有牽連,只要繳納足夠年限的養老金,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到國家發給你的養老金,到時候你就可以過去老有所依、高枕無憂的老年生活。

從養老保險的作用和實質性而言,養老金是政府向百姓發放的含金量最高的保障,政府為國家的百姓提供了終生的經濟保障,解決了老了之後的經濟上的後顧之憂,而個人和企業每交一塊錢,國家就要交兩三塊錢,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又在延長,所以說政府為養老保險投入了大量的財力。

在很多方面養老保險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即使我們還年輕,我們也應該考慮自己的晚年生活和安全,現在有能力支付積極支付。

總結:現在正是買養老保險的,最好的時候推薦買養老保險,為自己老年生活提前打好基礎。


老幹弟的快樂生活


問題:33歲了,工作到現在沒有買過養老保險,現在買遲了嗎?還能不能把之前上班幾年的保險一次性給補齊了?

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33歲才開始買養老保險,遲嗎?

不知你是男是女,說實話,33歲了,才打算開始買養老保險,出發雖然遲了十來年,好在現在還算年輕,還來得及趕上這輛班車。如果等到53歲才想交,就尷尬了。所以,只要你從現在開始,持續繳費,將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男同志60歲),交夠15年,就可以辦理養老退休,領取養老金了,應該沒問題。

另外我想說,社保不僅只有養老保險,還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對應,解決的是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費用,主要是吃飯錢,醫療保險和退休後的醫療費用報銷待遇相對應,解決的是你看病費用的負擔問題,功能不同,無法互相代替。

因此,我建議你最好考慮也能參加醫療保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女同志交滿20年,男同志交滿25年,就可以和養老同時辦理退休。退休後,不需要再繳納費用,即可終身享受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報銷待遇了。保險比例為超過起付線部分的85%~100%。最好能實現養老醫療雙退休!

為讓你能瞭解得更加通透,下面我們還是再重申一下退休的政策規定: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2.養老繳費年限滿1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女滿20年,男滿2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以你現在33歲的年齡計算,如果你是男同志的話,到退休年齡60歲,距現在還有27年左右,養老交夠15年,醫療交夠25年沒有問題,雙退休問題完全可以實現。如果你的身份是女工人的話,到退休年齡50歲,距現在還有17年左右,養老交夠15年,問題不大,注意儘量不要斷繳,以免交不夠15年。由於醫療保險對女同志繳費年限的要求是20年,所以到50歲時,你還差3年左右沒交夠。到時看你所在地區的政策,是允許你次性補齊,還是要求你繼續繳費,交夠20年再退。大部分地區只要養老符合退休規定,醫保繳費滿10年,都允許一次性補齊,少數地區不允許。具體一定要以你所在地區的地方政策為準。

提醒:

我們上面分析的依據是目前的政策,各位都知道,2022年左右延遲退休即將到來,按照目前的草案講,到時男同志的退休年齡應該是65歲,那養老和醫療交夠符合退休規定的繳費年限就更有保證了。將來女同志的退休年齡目前有兩種說法,60歲退或和男同志一樣65歲退,那時你就有足夠的繳費時間了。養老醫療雙退休沒什麼問題。請密切關注延遲退休正式方案的出臺,原來說2017年公佈,後來各方壓力很大,遲遲沒能實現。現在已經是2018年了,估計就在這一兩年,就出臺了,畢竟延遲退休已是大勢所趨。

現在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還能不能把之前上班幾年的保險一次性給補齊了

要看地方政策是否允許,從各地實踐來看,如果33歲,以個人身份補繳不容易實現,大多的地區都不允許,你先到當地社保機構問清楚再說。如果允許補,麻溜地補,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有這個店了,如果不允許,你又實在想補交,建議掛靠關係單位或委託代辦機構,不過需要支付佣金。實現補不了,就算了,反正現在交,持續交,將來也能退休不是。凡事別太過勉強。

現在開始繳費,繳費達到規定的最低年限,對將來退休有什麼影響?

1.對養老金的多少有一定的影響

現在開始繳費,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交夠15年,養老保險可以正常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只是由於你繳費起步時間晚,交的時間短,也就是繳費年限少,對將來退休後的養老金計算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養老金的計算宗旨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你會比那些交得早,交得多,繳費年限長的人領取的養老金少。

2.對醫療基本沒有影響

醫療保險只要符合退休條件,退休後,同一地區的退休人員享受的醫療保險報銷待遇大家完全一樣,和之前繳費年限,繳費的金額的多少沒有關係。至於退休後,每月返給個人賬戶的醫保費用,各地規定不一樣,有的地區和退休後的養老金掛鉤和年齡掛鉤,按一定的比例返還。有的地區,不和任何掛鉤,每個人退休人員返的錢都一樣,比如北京企退人員,每個月都是返100元,再扣除3元大病統籌互助金,實際返還97元。還是一句話,要看各地政策。


大河塗料網


買養老保險不是有沒必要,而是必須買。

養老保險分為社會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社會養老保險,全稱社會養老保險金,是國家為了保障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後的基本生活保障設立的。

商業養老保險,就是各個保險公司推出的養老年金之類,這個有沒有比較買?根據你家經濟條件決定吧,網上搜一下心裡就明白了,爭議最多的就是商業保險了。

現在國家規定用人單位都要給職工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合規企業都有繳納。

如果不買社會養老保險,等到自己年老體衰,沒有收入,再多錢也會坐吃山空。

有了社會養老保險保障,等到你們退休後可以拿退休工資生活。


金谷豐盈


養老保險內容其實是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養老保險,另一部分是醫療保險。

養老保險交夠15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65歲,就可以辦理養老退休,領取退休金;醫療保險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女同志交滿20年,男同志交滿25年,就可以和養老同時辦理退休,不需要再繳納費用而享受退休人員的醫療報銷待遇。

所以現在三十多歲開始,到65歲退休,完全可以交滿15年和25年,實現養老和醫療的雙退休!

當然,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買一些商業保險作為養老部分的補充,這樣可以更好的過好有保障的生活啊!


木艾會


養老如爬山,早規劃早輕鬆

如果20歲爬60歲的山,爬的是緩坡,走路可達

如果到55歲甚至到60歲才開始爬60歲的山,那就需要登山杖,扶梯更加專業的登山工具。



春麗說移民


要的 現在30多歲 處於人生的上升期 掙錢可能就比較容易 但是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人都有老的那天 另外 人民幣的貶值力度很大 人家常說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老了的時候 不會因為生病了 生活費問題 伸手給孩子要錢 所以還是買點養老金 保險公司或者社保都行


星星158181247


應該買,為了兒女也要買,老了別給孩子添負擔也得買,為了老了不跟孩子伸手要錢也得買,有退休工資腰就硬,沒有錢說話也沒底氣,兒媳女婿也嫌棄,買吧,有錢還是交養老,給自己一個晚年生活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