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老張談三農


很多農村老話特別有借鑑意義,年輕人經歷的事太少了,很多生活常識都不是很瞭解,尤其是在農村,有好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告誡晚輩的經驗,如果學到了會很受益,今天就來說說這句“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





雖然現在農村的山上很多小動物已經少見了,但是麻雀、山雞這類還是不少,過去那個年代人們吃不著肉,如果上山的時候能捉一隻野山雞回來,那可真的是全家都能開頓葷,就算是捉不到山雞,能撿只鳥雀也是不錯的,小的時候很多小孩子應該都吃過烤麻雀,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是山雞還是麻雀,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吃的。

“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說的就是如果在上山幹活的途中,看到一隻奄奄一息的麻雀或者山雞,就是說不費力氣就能撿回家的那種,一定不要高高興興的拿回家做著吃,因為吃了就有可能要生病,說的嚴重點,不死也要脫層皮。這是為啥呢?


說的民俗一點,農村的老人們覺得,順手撿這種不是很精神的鳥雀回家不好,就比如說撲稜不起翅膀的,或者看起來半死不活的,都不要撿,撿回家後家人就容易生病。

其實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應該是提醒人們,這類鳥不是被打中了,就是吃了農藥或者不好的東西,所以才會這麼容易被捉到,那如果再被人吃掉,我們也可能會中毒。這樣就不划算了,為了吃只鳥雀,生病住院有可能還會連命都搭上,所以即使碰到了這種鳥,也不要覺得跟自己發了財一樣,不要去撿更不要去吃。


那麼這種奄奄一息的鳥雀不能吃,活蹦亂跳的總可以吃了吧。怎麼說呢,至少這種鳥雀吃了之後人不會中毒,但是,我們幹嘛要去吃這種野生的鳥雀呢,這年頭又不是像過去那樣吃不起肉,更何況現在很多鳥類和麻雀都成了保護動物,估計讓你吃也不敢吃吧。


一品小十六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奶奶給我說的。大約在“破四舊”的時候,村裡有個叫臭蛋的人。

有一次,臭蛋在我們村東娘娘廟的房樑上,發現了一隻喜鵲,喜鵲站在廟的第二根樑上,怎麼趕也趕不跑。

臭蛋很好奇,於是架上梯子捉住了喜鵲,那時候糧食奇缺,臭蛋就拔光喜鵲的羽毛,點了把火,把喜鵲燒著吃了。

第二年春天,人們破除迷信拆了娘娘廟,臭蛋掏錢買了娘娘廟裡的木料和一些磚,他就在自家的地基上蓋了一間簡易房。



臭蛋家裡很窮,年輕時沒討上老婆,是個光棍漢。原來住的都是土坯屋。

就在這年大年三十晚上,臭蛋下了一鍋餃子,一個人忙著燒火,估摸時間餃子該熟了,他掀開鍋蓋準備盛餃子。

然而眼前的情景把他嚇傻了,鍋裡沒有餃子,卻有十幾條死蛇。臭蛋“媽呀”一聲跑了出去,從此人們看到街上有個瘋子,這個瘋子就是臭蛋。

奶奶講完告誡我,以後遇到飛不動或者病病怏怏的鳥千萬別捉,捉鳥對人不好。當時人們也都這麼認為,臭蛋燒著吃的喜鵲是隻有靈性的鳥。



現在想來就是這句“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的意思。

後來臭蛋死了,人們再也不敢捉鳥了。

長大後,我一直想弄明白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不相信喜鵲是什麼有靈性的鳥,在糧食奇缺的時候,任何能吃的東西人們都不會放過。

我只相信科學,通過走訪老人,我漸漸捋出了點頭緒。

我發現臭蛋家離娘娘廟不遠,他家就在廟的後面。據老人說,修建的娘娘廟有120年的歷史了,四鄉百里範圍的老百姓,誰家有災有難,求子求孫都上廟裡燒上幾柱香。供上一些食物,時間一長,廟裡住著許多蛇。



由於天長日久,廟裡的大梁被香菸繚繞,大梁也發出一種檀香味。臭蛋把這些大梁用在了自己的簡易房上。原來棲身廟裡的蛇會嗅著大梁的香味住進了他的簡易房裡。只不過這些蛇晝伏夜出,臭蛋沒有發現罷了。

年三十煮餃時,臭蛋一個人忙裡忙外。等餃子下鍋後,香味兒吸引了蛇。

蛇趁臭蛋外出時,吃了鍋裡的餃子,但是不小心掉進了鍋裡,於是出現了餃子沒了,鍋裡煮著許多蛇的場景。

說到底,這些蛇和喜鵲毫無關係,只不過被人們聯繫在了一起,這才有了千萬別捉鳥的一說。如果臭蛋懂點兒科學,他也不至於被嚇傻嚇瘋了。



綜上所述。“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迷信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不過從愛護鳥類的角度來看,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秉燭讀春秋


我不相信是迷信,一個在天上飛的東西,你又沒有練過,你都會抓住它,那不是你運氣好,而是你的運氣真的很差,以前啊,我鄰居的小孩就是在樹上捉了一隻麻雀,他還很得意,還叫我去看,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受了傷的麻雀,後來才看見是一隻成年的麻雀,後來過沒多久,小孩子的爸爸就騎摩托車摔了,摔斷了腰,在床上躺了大半年才能下床,現在兩三年過去了才能幹活


A紫花地丁


在我們農村老家也是有類似說法的,但是不只包含鳥類還包含一切野生的動物,特別是弱小的動物,比如山雞、野兔等等。我母親就跟我說她親身體會過的一件事,說生產隊那年代,有一天村裡突然從山上跑下來一隻山麂(體型不大,但是類似鹿形體的一種野生動物),好多村民操傢伙追逐喊打,終了,被一個村民打死並撿了回去吃了。結果,沒幾天,那個人就死了!我們從小也被教育和提醒,說如果在山上野外遇到精神萎靡不振、一動不動、任由你抓的鳥或者山雞,千萬別抓回來,否則,十分不吉利,甚至會引來災禍!


連長8358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順手捉只雀,這裡的雀,指的是麻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順手就可以捉到一隻麻雀,那麼不死也要讓你脫層皮。



大家都知道麻雀都是很難捉的,它非常靈活。記得小時候我們用篩子來逮麻雀還是特別不好逮,如果說你順手就可以把一隻麻雀捉到手,那麼說明這隻麻雀,肯定是有問題。被捉到的這隻麻雀,要麼是病了,要麼就是非常有靈性,它故意讓你把他逮住。

如果說這隻麻雀病了,或者還是幼鳥,所以伸手你就可以把它逮到。這樣的話,如果是一個成年麻雀,你把這隻成年麻雀逮住的話,那麼它的伴侶就會不吃不喝,就這麼餓死自己。因為麻雀是非常痴情的,是一夫一妻,非常忠於自己的伴侶,如果自己的伴侶沒了,它就寧可餓著自己,直到餓死為止。而這些也都是聽老人們談的,具體是不是這樣,咱沒有自己親自試驗過。



另外一種你可以伸手捉住麻雀,那麼就是這隻麻雀是幼鳥,它還不太會飛翔,所以你可以非常容易的順手就抓住這隻麻雀。那麼小的麻雀,如果你把它捉住了,你養也養不活,它也會慢慢的死去。無論是因為哪種情況,你順手捉的麻雀,那麼從你的心理上你都需要承受情感上的自責。

因為人是感情動物,想起一個小小的麻雀,也沒有養活就死就死去了,心裡會非常難受。如果說一個成年麻雀,你把逮住了,它也會慢慢的死去,它也會不吃不喝,你害的不只是一隻麻雀,還包括它的伴侶,它的伴侶,無論在哪一方,它也是不吃不喝,一直等,等不到它也就自己餓死自己了。所以順手捉住這兩種情況的麻雀,那麼心裡就要承受自責,心理素質差的,肯定會生一場病的。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所以才會有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的說法。麻雀也是保護動物,所以朋友們還是不要去撲捉。


農村紅梅


“順手捉只鵲”是說不經意間隨便一伸手就捉到了,這樣碰巧的亊遇上不吉利。

講個真實的事。大約在1968年春天,我一堂兄肩扛鋤頭下地,路經一塊窖了紅薯種的土地旁邊,見一隻烏鴉正在地裡啄食種薯。他順手將鋤頭從肩上丟去,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烏鴉頭上,把烏鴉給打死了。沒過幾天,他無緣無故就大病了一場,幾乎到了死亡邊緣。這件事在我們村裡一直傳揚。

這句話雖然是警示人們要與鳥類等動物和睦相處,不要傷害同在一個生存環境中的異類。但也夾有科學不解的成份。


樓梯板凳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在民間有很多關於玄學之類的說法流傳,其實有的俗語也不僅僅是玄學,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存在的,只不過在過去科技不發達,很多事情往往會被認為很靈異,在當時有時候很不容易解釋,被傳做俗語廣為流傳。



“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皮”這裡指的主要是麻雀,也指一些其他野生的鳥類,鳥兒在天空自由的飛翔,雖然有一些鳥兒離我們的生活環境很近,但也都是相當怕人的,看到人過來之後,都會十分警覺的飛走,順手是決計捕捉不到正常的麻雀或者其他野生鳥類的,那麼偏偏就有一隻可以順手就能抓到的麻雀,為什麼抓鳥的人“不死脫層皮”呢?


作為野生的鳥類、麻雀,只要你能徒手輕輕鬆鬆的捉到,那肯定是一隻病鳥,野外的鳥類得病之後,身上會攜帶很多種的病菌、病毒,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輕則重病一場,嚴重的會危及寶貴的生命,這種野生的病鳥攜帶的病毒不但甚烈,有的還具有傳播的功能,對於人體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在醫學不發達的過去,被感染之後得病的很難救治,也就有了這句“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皮”的俗語。

在民間對於野生的鳥兒、雀類,被認為是一種具有靈性的,人和鳥類和諧共存,在一些玄學裡面說的意思那就是:徒手是不能捕捉麻雀和其他一些鳥兒的,會遭到報應的說法,在農村有時候會撿到剛學會飛的小麻雀,有小孩子愛拿在手裡玩,這時農村老人會勸告不讓用手玩,說這樣會爛手心,有的還會直接給你放飛,野生的麻雀是養不活的,氣性極大,很難養的活。

關於這句俗語,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農村老話,是中華文明的不出世瑰寶,它都是勞動人民,將自己在生活實踐中的所見所聞,加以總結和提煉,而得出的智慧結晶,其中富含深刻的道理,給我們起到警示和指導作用。如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其背後就有深意。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很容易就捉到了一隻小鳥,那麼這個人就會遭遇劫難,即使不死也會脫一層皮。因為小鳥的警覺性都很高,人是不容易抓到的,這種很容易就能抓到的小鳥,很可能都是生病的小鳥,鳥兒會把疾病傳染給捉鳥人。


另外,老人都會認為小鳥很有靈性,它故意讓你逮住,就很不吉利。這也是給人的一種警示作用,人不要輕易抓小鳥,它也是一條生命,這也是在破壞人與自然的平衡關係,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的。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小鳥都是益鳥,它們都吃害蟲,可以很好的保護農作物,讓農民得到豐收。因此,老農民也是希望人們不要傷害小鳥。



實際上,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鳥類都被賦予美好的意義,被人們所推崇,如鳳凰就被賦予高貴、達官貴人的象徵,鴛鴦被賦予愛情的意義,通常作為新婚之人的標誌圖案,而有人認為麻雀對感情特別專一,一生只尋找一個伴侶,如果伴侶死了,決不再找,而是孤獨終老。


其實,這種農村老話最積極的意義,就是要人們保護好像麻雀之類的小鳥,作為一條生命,它們也有存在的意義。這種思維也適合我們現代社會的文明要求,麻雀也是國家的保護動物,不允許被傷害。


迷萌樂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字面意思不難理解,就是說一個人如果順手不費力就捉到了一隻麻雀,還把它殺了的話,那麼這個人即使不死也會掉層皮!



老農們認為,麻雀是一種非常靈活的鳥,一般情況下麻雀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你是很難捕捉到它的!當然,如果弄了你弄了一個鐵絲網,它不小心撞上去就傷了或者說死了,這個屬於正常現象。

但是,如果一隻麻雀平白無故地就掉落在你面前,就等待你伸手一捉,絲毫不會反抗,那就不正常了!第一種可能是它受傷了,飛不動了,這個時候,如果你幫它包紮好了傷口,讓他痊癒了,你的運氣也會好起來的,但如果你把它順手殺掉了,這個與你的運氣是不好的!另一種可能是它莫名其妙的就到了你的面前,沒有傷口,這個時候你就要更加小心了,千萬別殺它!

百姓認為這是有玄機的!如果你順手殺掉它,甚至還吃了它的肉,那你的厄運就開始了!老農們認為,這是一種不乾淨的東西要光顧你了!

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老農們有時候傳的繪聲繪色的!說某某地方有兄弟倆,遇上了一隻掉下來的麻雀,就捉回去烤熟吃了,結果一個月後,兩兄弟都病得起不來床!父母四方求醫都不得治,後來請高人看了,就問是不是兄弟倆之前吃麻雀了,這兄弟倆只好如實相告,結果憑著大師的法力,讓兄弟倆又許了願,燒了一些東西,兄弟倆才好起來!但他們之後卻留下了後遺症,臉上都是雀斑!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但人生存於世上,總應該有一些敬畏之心!少一些殺生的念頭,多一些慈悲之心,於人也好!於己也好!更何況現在麻雀是一種國家保護動物了!你也不能輕易的殺生了!

個人之見,歡迎交流不同看法。


村姑說村事


樓上有幾位朋友說得就是正確的,我只是闡述補充一下。別神神叨叨什麼都扯到玄學上去了。

古代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是真的書生抓不住一隻雞嗎?擰不動嗎?當然不是。

只是書生運動少,反應和速度跟不上而已,如果沒有雞的圍欄。一隻健康的成年雞,你還真不好抓。

在自然界,那就更是弱肉強食了,老弱病殘那就是被獵殺的對象。

所以能夠存活的,都是很健康強壯的。不利用工具,你想抓一隻健康的麻雀,你追都追不上。

能夠被你徒手抓住的,只有老弱病殘傷這幾種可能。

鳥類飛翔是需要很多器官協調運轉的。所以進化中,已經預留了一定的容錯率。什麼意思?

一個人,經常生點小病,看著病怏怏的,但始終沒什麼大礙。

一個人,平時身體健康,一點毛病沒有,但是一生病,就是大病。因為他免疫力強,這麼強免疫力都沒用的病,怎麼可能小。

鳥類就屬於後者,一般情況,不會有什麼病,但是一有病,那通常就是大病。病來如山倒,加之野生鳥類一般都會有寄生蟲和大量病毒,細菌。在免疫系統奔潰後必然大量繁殖。

病鳥才會飛不起來,輕易被人捕捉。

當你徒手捕捉時,由於有皮膚的存在,病毒和細菌並不會直接感染。但肯定會附著在手上。

古代人又沒有消毒洗手液,隨便洗手或者懶得洗。或者剛好拿這隻鳥開葷。

那就三個字,走遠了。

現在遇到這種情況,不用管他,或者感覺離孩子近,怕孩子拿起來玩,找點紙巾包著丟垃圾桶,扔掉洗個手就完了。沒多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