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下雪並且溫度巨降,對農作物有影響嗎?

蘋果姐在農村


春雪不同於冬雪,冬雪農作物處於休眠狀態,呼吸、代謝、循環處於停滯狀態,農作物也基本停止生長。下雪反而對農作物有保護作用,積雪能阻隔冷空氣的侵害,保住土壤溫度,降低土壤旱情。有一句農諺:“今年小麥蓋三層被,來年枕得饅頭睡”,就是說冬季下三場大雪,對小麥生長是有利的,能凍死土壤中蟲卵蟲蛹和病菌。冬季下幾場雪,來年病蟲害就較輕,小麥肯定是豐收年。可春季下雪就不一樣了,春季下幾場雪,就是“倒春寒”天氣了,在南方立春之後,氣溫開始回升,一連晴幾天,氣溫會上升10°C以上,春季天氣忽冷忽熱,溫度忽高忽低,主要是冷空氣南下比較頻繁,南方暖氣流比較活躍,冷暖空氣展開“拉鋸戰”似的。時而打雷閃電,狂風大作,時而大雨傾盆,大雪飄飄,農作物已經復甦了,開始恢復生長了,對這種天氣很不適應,加上免疫力、抗逆性差,經不起折騰, 油菜抽薹容易萎蔫,頂端枯萎死亡,成熟期不一致,同一株油菜有的尚在開花,有的莢果成熟,油菜容易感染菌核病,後期倒伏,從而減產。小麥呢,春季遭遇“倒春寒”天氣,小麥長勢弱,葉片象開水燙過的一樣,2018年春,我國北方小麥曾經遭遇“倒春寒”天氣,造成小麥無法授粉灌漿,小麥白穗不結實,從而減產,部分田塊絕收。


但這次“寒潮”天氣,對農作物影響比較小,因為“寒潮”來得早,北方小麥剛剛返青,南方目前氣溫在0°C以上,沒有積雪和冰凍,“寒潮”過後,只要農友們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把“寒潮”天氣影響降到最低。冷空氣過後,農友們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①用98%磷酸二氫鉀300克+0.01%蕓薹素內脂30克兌水30公斤對油菜、小麥進行葉面噴霧;

②用10%硫酸銅、10%硫酸鉀、10%硫酸鋅、硼酸各10克混合兌水30公斤噴霧小麥、油菜,每隔20天左右噴霧一次,能提高小麥、油菜免疫力、抗逆性,達到調節生長和增產效果;

③做好病蟲害防止。冷空氣過後,用戊唑醇、三唑酮兌水1000倍液對小麥、油菜病害防治一下,每隔10天防治一次;

④南方地區農作物要清溝瀝水,通風透光,多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北方地區小麥要追返青肥、澆返青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要加強田間管理,防範“倒春寒”天氣。

農業春季每年都有“寒潮”天氣,不足為慮,農村老俗話:“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早稻育秧還有一個“插秧寒”,記得小時候,水稻都是用小拱棚育秧,農民栽插水稻都要穿棉褲棉襖,還凍得淋鼻涕,打哆嗦。但小麥抽穗期和油菜盛花期不能有“倒春寒”天氣,此時有“寒潮”來襲,對農作物是致命的,無法補救的。做為農民我們能做的就是增加農作物免疫力和抗逆性。雨雪天氣,道路上可能有積雪,給農產品運銷帶來不便,鮮活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運輸車輛要小心路滑,防止交通事故發生。


長江老農


大家好,我是十一,今天我們就談一下春季下雪溫度巨降對農產品的影響!

1.下雪對於北方的農作物小麥影響不是很大,下雪很好的能蓋住小麥,防止小麥凍傷。如果雪小,且溫度在零下幾度,此時的小麥就會受損,因為立春後的小麥,小麥心裡已開始發芽了,芽小很容易受傷,影響小麥的產量!

2.北方地區地裡還會有一些大蒜,當然大蒜是蓋著地膜,給予地面一些保溫作用,但進入3月分後,溫度回暖,大蒜的蒜頭會變得更大,這也是冬季種蒜的好處!

3.下雪降溫對農產品還會有很多好處,農田裡的草和蟲會凍死一半以上!使農產品在以後的一個月裡得到很好的成長!





十一在蘇州


即將到來的降溫和雨雪天氣,對農民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你信不信?

因為目前依然是早春時節,地裡所生長的農作物,大多數都屬於冬季作物,比如像小麥,油菜,白菜,蘿蔔之類,抗寒能力很強,所以早春時的下水和降溫,對這些作物沒有任何影響。

特別是對於小麥來說,更是個好消息。因為民間有言: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話同樣適用與早春時節。雪下得越大越厚,小麥的收成就越好。厚而疏鬆的積雪,像給小麥蓋了一床禦寒的棉被,雪中的氮素,更易被農作物吸收。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開耕種植農作物,不會影響農民朋友們按時令種植。另外,雪融化時,溫度極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和蟲卵,會大幅度減少蟲害,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

現在,印巴兩國的蝗災大面積爆發,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假如這時候,印巴兩國也能迎來一場大面積的降雪,那就真的是一場天大的好消息!





江南風哥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59000bc2c75ae7ea7d\

娟姐生活錄哦


對農村人來說,冬天最喜歡下雪了。如上兩天終於下了一場雪,人們平時吊著的心也鬆了一口氣。一場雪對農作物越冬有著諸多的影響,往往代表著來年莊稼會獲得一個不錯的收成。俗話說,“冬有三白是豐年”,幾場雪下來,明年肯定也是風調雨順。

下雪後,對農作物最有效的幫助就是提高地溫。曾經與人做過這樣的對比,相同室外溫度下,在積雪地裡和裸露的地裡,埋設的地溫觀測表。有積雪的地溫保持在零下10度左右,直接裸露地的溫度是零下17度左右。積雪的導熱性很差,減少了熱量的外傳,也阻擋了冷空氣的入侵,為越冬的植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北方來說,冬天最嚴寒的幾天能達到零下二十來度,甚至更低,這極其容易對農作物造成凍害。如小麥分櫱節來說,能夠承受的凍害溫度一般在14度至零下17度。只要地面上覆蓋上一層雪,地溫基本上會保持在零下10度左右,很適合農作物安全越冬。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待雪融化的時候,又會從土壤吸收大量的熱,地下的溫度驟然降低許多,不過這個溫度對於農作物沒有什麼影響,卻會凍死部分越冬的害蟲,並且會減少病害。

害蟲的活動的溫度範圍大多在6度至36度之間,極少數能夠到在一些極端氣溫下生存。當溫度下降接近冰點的時候,蟲體呈現冷昏狀態,可溫度在恢復到合適的溫區仍然還恢復發育。如果到了0度以下,就到了一些害蟲的致死地溫,會因為體液結冰和生理失調而死亡。當然這個是根據蟲體含水量,蟲種、蟲態和受冷的條件而定。寒冷的天氣也會減少病害的發生,像小麥的繡病只有一月份平均氣溫高餘零下6度至零下7度才能夠順利越冬。

降雪能夠減輕當年的旱情,同時還會提供營養。研究表明,雪水裡的氮化物是普通雨水的5倍,根據測定每1升雪水裡面,含有氮化物7.5克,等雪水滲入土壤,就好比施了一次氮肥。早先在農村裡,人們還會特意收集雪水,用來餵養家畜、家禽,收到了明顯的效益。

不是所有的降雪都是好的,農村裡有這樣一句話,“冬雪年豐,春雪無用”。冬天下雪確實有諸多的好吃,可春天天氣逐漸變暖,農作物也開始萌發,這時候的一場春雪對於農作物來說影響最大,雪後又出現霜凍,一熱一冷中使得農作物遭受凍害,這也被人們稱為“倒春寒”,導致農作物大量的減產。

總體來說,下雪還是好的,這是自然調節的作用,極端的天氣多少年也遇到一次。



輝仔小哥2


農業生產十分有利。能增加土壤的溼度和墒情。

涉農地區平均雪深降雪,對部分乾地緩解墒情特別是果樹生產有好處,同時,對殺死土壤中的病蟲害極為有利。另外,作為節後第一場春雪,相當於下了一場春雨,這場春雪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利於增加土壤墒情,對春耕備耕生產是非常有好處的。春雪讓土壤墒情進一步向好發展,同時也使春旱發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東北大醬缸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最近,全國一些地方都下雪了,春天降雪雖然不是一種普遍現象,但還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造成出行不便、容易壓壞房屋、凍死一些動植物等。那麼下雪對農作物影響大嗎?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一、下雪對農作物的好處

1、保暖土壤,積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區,冬天最嚴寒的幾天,夜裡最低溫度可達零下十幾度,這極易造成農作物凍害。而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蓋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較鬆軟的,就像是小麥的一層“棉被”,能幫助小麥保溫。

2、大雪能給土壤補充“營養”

雪在形成的過程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在融化後,雪水把這些營養物質帶到土壤中,跟土壤中的一些酸化合成各種鹽類,如氨和硫酸化合成銨鹽(即“硫酸銨”),變成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氮的含量是同體積普通水含量的4倍,酚、汞等有毒有害物質在雪水的含量也比普通水要少。

3、雪在融化時可以凍死害蟲

化雪的時候,要從土壤中吸收許多熱量,這時土壤會突然變得非常寒冷,溫度降低許多,但這個溫度不會影響作物,卻會凍死一大部分越冬的害蟲。

4、雪融化帶來的水,給土壤補充水份,防止農作物乾旱

秋冬季節,北方雨水很少,長期不下雨,導致乾旱,冬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當天氣回暖,雪開始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裡,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髮育都很有利。

所謂的“大雪兆豐年”,每年一到這個時候,農村人都盼著下大雪。

二、下雪對農作物的壞處

雪對人有利也有害處,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節,如突然因寒潮侵襲而下了大雪,就會造成凍寒。

1、雪壓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傷或死亡。

2、農諺說:臘雪是寶,春雪不好

春雪對於經歷了“暖冬”的越冬農作物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春雪和霜凍等惡劣天氣,農作物將會失去抵抗力,造成大幅減產。對越冬農作物生長而言,冬雪是"良藥",春雪則是一劑“毒藥”,如果不出現持續的低溫和冰凍天氣,這場春雪對作物來說不會有啥不利影響。




硅藻泥監理


一、下雪對農作物的好處

1、保暖土壤,積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區,冬天最嚴寒的幾天,夜裡最低溫度可達零下十幾度,這極易造成農作物凍害。而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蓋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較鬆軟的,就像是小麥的一層“棉被”,能幫助小麥保溫。

2、大雪能給土壤補充“營養”

雪在形成的過程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在融化後,雪水把這些營養物質帶到土壤中,跟土壤中的一些酸化合成各種鹽類,如氨和硫酸化合成銨鹽(即“硫酸銨”),變成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氮的含量是同體積普通水含量的4倍,酚、汞等有毒有害物質在雪水的含量也比普通水要少。

3、雪在融化時可以凍死害蟲

化雪的時候,要從土壤中吸收許多熱量,這時土壤會突然變得非常寒冷,溫度降低許多,但這個溫度不會影響作物,卻會凍死一大部分越冬的害蟲。

4、雪融化帶來的水,給土壤補充水份,防止農作物乾旱

秋冬季節,北方雨水很少,長期不下雨,導致乾旱,冬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當天氣回暖,雪開始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裡,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髮育都很有利。

所謂的“大雪兆豐年”,每年一到這個時候,農村人都盼著下大雪。

二、下雪對農作物的壞處

雪對人有利也有害處,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節,如突然因寒潮侵襲而下了大雪,就會造成凍寒。

1、雪壓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傷或死亡。

2、農諺說:臘雪是寶,春雪不好

春雪對於經歷了“暖冬”的越冬農作物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春雪和霜凍等惡劣天氣,農作物將會失去抵抗力,造成大幅減產。對越冬農作物生長而言,冬雪是"良藥",春雪則是一劑“毒藥”,如果不出現持續的低溫和冰凍天氣,這場春雪對作物來說不會有啥不利影響。

3、大量積雪影響冬季大棚蔬菜瓜果

由於降溫和積雪,光照跟不上,大棚依靠陽光聚集溫度的能力變弱。這樣情況下,可劃破棚膜,舍作物保大棚,減少損失。


黃金貢柚


一、下雪對農作物的好處

1、保暖土壤,積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區,冬天最嚴寒的幾天,夜裡最低溫度可達零下十幾度,這極易造成農作物凍害。而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蓋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較鬆軟的,就像是小麥的一層“棉被”,能幫助小麥保溫。

2、大雪能給土壤補充“營養”

雪在形成的過程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在融化後,雪水把這些營養物質帶到土壤中,跟土壤中的一些酸化合成各種鹽類,如氨和硫酸化合成銨鹽(即“硫酸銨”),變成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氮的含量是同體積普通水含量的4倍,酚、汞等有毒有害物質在雪水的含量也比普通水要少。

3、雪在融化時可以凍死害蟲

化雪的時候,要從土壤中吸收許多熱量,這時土壤會突然變得非常寒冷,溫度降低許多,但這個溫度不會影響作物,卻會凍死一大部分越冬的害蟲。

4、雪融化帶來的水,給土壤補充水份,防止農作物乾旱

秋冬季節,北方雨水很少,長期不下雨,導致乾旱,冬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當天氣回暖,雪開始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裡,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髮育都很有利。

所謂的“大雪兆豐年”,每年一到這個時候,農村人都盼著下大雪。

二、下雪對農作物的壞處

雪對人有利也有害處,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節,如突然因寒潮侵襲而下了大雪,就會造成凍寒。

1、雪壓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傷或死亡。

2、農諺說:臘雪是寶,春雪不好

春雪對於經歷了“暖冬”的越冬農作物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春雪和霜凍等惡劣天氣,農作物將會失去抵抗力,造成大幅減產。對越冬農作物生長而言,冬雪是"良藥",春雪則是一劑“毒藥”,如果不出現持續的低溫和冰凍天氣,這場春雪對作物來說不會有啥不利影響。

3、大量積雪影響冬季大棚蔬菜瓜果

由於降溫和積雪,光照跟不上,大棚依靠陽光聚集溫度的能力變弱。這樣情況下,可劃破棚膜,舍作物保大棚,減少損失。


新疆老班長


肯定有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