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老代的生死16天,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2月14日的午後,陽光雖然和煦,室外的天氣仍有些清冷。坐在輪椅上,老代16天來第一次走出了市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

張家口老代的生死16天,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作為張家口市第五批、同時也是全省最危重的一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過去的半個多月,老代曾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終在國家、省、市醫療專家組的協同救治下,奇蹟般地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面對記者和鏡頭,他使勁揮著手,嘴裡不斷重複著:“感謝我們的黨,感謝白衣天使,把我搶救了回來……”

一家三口相繼患病

老代,57歲,宣化人。

春節前,他與老伴兒隨兒子一同赴泰國旅遊。1月16日從深圳轉機到北京,三天後又拼中巴車返回宣化。此時,武漢等地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消息已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從沒想到自己也會得上這種病。”老代說。1月23日,他開始出現明顯的咳嗽、乏力等情況;27日,自己、老伴兒和兒子相繼開始發燒。一家人打車來到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後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開始隔離治療。

轉入市傳染病醫院時,是1月29日晚23點18分。此時老代已出現呼吸困難,測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隨後,老伴兒、兒子也相繼確診。只不過,老伴兒、兒子被送進了隔離病房,老代卻被推進了搶救室……

經省、市醫療專家組確認,老代是我省最危重的新冠肺炎病例。

與死神的博弈

“血氧飽和度68,氧合39.3,立即高流量吸氧……”

1月31日凌晨,市傳染病醫院搶救室內仍然燈火通明。此時,對老代的搶救已經進行了整整24小時。

雙眼緊盯著儀器上的指數,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重症專家組組長李福龍發出了一連串指令。

正常情況下,氧和壓低於60便可被認定為呼吸衰竭,但此刻,儀器上的指數仍在下降。

“高流量吸氧加到10升。再加!”

“準備氣管插管……”

“上純氧。”李福龍的額頭上已經開始滲出細密的汗珠。

“血氧飽和度還是不到90。主任,怎麼辦?”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氧合還是無法迅速提升,很可能出現心、腎、肝、腦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市醫療專家組迅速向省專家組報告情況。“我們馬上派人過去,準備啟動ECMO(體外人工膜肺)治療。”國家衛健委也委派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許媛趕赴現場指導搶救。

不論如何,搶救一刻也不能停。在氣管插管後呼吸機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專家組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肺保護性充氣策略輔助肺復張、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器官系統保護、營養支持及中醫中藥治療,加上連續三天18小時的連續俯臥位機械通氣及適度給予鎮痛鎮靜……

經過連續三天的緊張搶救,老代終於熬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這次生病,讓我學會了感恩”

2月10日,病後第十二天,老代被拔出氣管插管,改鼻導管吸氧;

11日,老代睜開了眼睛,精神也好了許多,開始下地活動;

12日,經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救治核心專家組評估,老代的兒子符合治癒出院標準,走出了隔離病房。

聽到消息,老代的嘴角一翹,笑了。

當天,他和老伴又進行了一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第二天,還是陰性……

離開病房的時刻,老代感嘆道:“最危險的時刻,是醫生讓我堅定了必勝的信心,也讓我學會了感恩。”

登上回家的汽車,老代一次次向醫護們揮手,他說,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所有白衣天使的共同努力下,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役一定能取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