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新時代下的美麗郯城”——花園鄉


第壹回


【導讀】古郯大地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歷史上名人輩出,人傑地靈。在此誕生了像郯子、王朗、鮑照等名人。郯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有特色,這裡是沂沭河沖積平原,一片神秘而又古老的土地,今天帶大家認識的就是郯城縣花園鄉。

花園鄉位於郯城縣西南部,鄉駐地花園村距縣城25公里。南連江蘇省新沂市合溝鎮,西鄰江蘇省邳州市港上鎮,東與郯城縣楊集鎮、歸昌鄉為鄰,西北接郯城縣港上鎮、重坊鎮,東北與郯城縣馬頭鎮接壤,地處兩省三縣(市)交界處。

花園鄉人民政府駐地佔地4平方公里,人口1.8萬。全鄉從事非農業人口863人,佔總人口的1.56%。鄉駐地人口119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3人,佔鄉駐地人口的7.22%。全鄉總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5.9萬,耕地6.5萬畝,現轄29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行政區劃】

歷史淵源

花園鄉作為行政區劃,始於1975年7月。

1975年7月由白河(現今歸昌鄉)、墨河(現今楊集鎮)、港上(現今港上鎮)三個公社的42個大隊合併組建花園公社。

1984年4月撤社設鄉。

村莊名錄

張哨村委會 、花園村委會 、田哨村委會 、 捷莊後村委會、 宋窯村委會 、顏莊村村委會 、西於莊村委會 、捷莊一村村委會 、南澇溝北村村委會、南澇溝南村村委會 、劉湖村委會 、馮莊村委會 、新馬莊村委會 、北澇溝村委會 、南官莊村委會 冷廟村委會 、大埠子南村村委會 、大埠子北村村委會 、倆墩村委會 、廣亮集村委會 、冷村村委會 、前捷村村委會、大宋村委會 、秦園村村委會 、徐莊村委會、 狼湖村村委會 、丁何荒村委會 、 溝崖村村委會 、李村村委會 。

農村社區

花園鄉花園社區

花園鄉李村社區

花園鄉澇溝社區

花園鄉秦莊社區

花園鄉朝陽社區

花園鄉張哨社區

花園鄉溝崖社區

花園鄉冷村社區

花園鄉捷莊社區

花園鄉冷廟社區


第二回


【交通區位】

花園鄉位於長三角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發展帶的交匯處,地處淮海經濟區腹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發展前景廣闊。這裡交通便利,已形成水陸空相銜接的立體網絡交通。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公路方面:境內310國道、楊澇路橫穿東西,縣道馬澇路、白馬河濱河路、京滬高速貫穿南北,鄉駐地距京滬高速郯城出口10公里,紅花埠出口15公里。

航空方面:北距沭埠嶺臨沂飛機場60公里,東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60公里,西南至徐州觀音機場110公里。

鐵路方面:北距膠新鐵路郯城火車站25公里,東南距隴海鐵路新沂火車站30公里,西北至棗莊高鐵站、西南至徐州高鐵站均不到2個小時。港口方面:距連雲港90公里,距日照港120公里,距青島港230公里。

【農業發展】

●自然優勢

境內白馬河縱穿南北15公里,地處平源,土壤肥沃,河流縱橫,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冬小麥)、玉米、大豆等;水果主要有草莓、甜瓜、葡萄、西瓜等;蔬菜主要有黃瓜、西紅柿、芹菜、空心菜、捲心菜、辣椒等。素有郯南“魚米之鄉”、柳琴之鄉”、“草莓之鄉”、“黑陶之鄉”、“魯南糧倉”和“山東有機草莓生產第一鄉”之美譽。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發揮優勢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花園鄉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花園鄉優質農田5.5萬畝,年產水稻2600萬公斤,小麥3000萬公斤,優質農產品也孕育了白溪、撒牛荒等本地生態大米品牌。以狼湖為中心的“花園草莓科技園”,佔地3000畝,輻射帶動全鄉草莓種植面積1萬畝,年產草莓3萬噸,遠銷國內外,科技園培育的“狼墩”牌有機草莓,已經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色認證。近年來,還加強與鄭州果樹研究所的合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培育了火龍果、獼猴桃、蘋果、葡萄、油桃等多個特色種植基地,構建花園鄉“春有油桃、夏有葡萄、秋有火龍果、冬有草莓”的特色農業種植格局。以於莊村為中心的“瓜果蔬菜基地”,總面積4200畝,現已成為全縣瓜果蔬菜基地,農民人均純收入7680元,同比增長13.6%。擁有農田林網面積5.4萬畝,其中用材楊樹豐產林10000餘畝,經濟林6500畝,百年以上銀杏樹1166株,“四旁”植樹208萬株,現有活木蓄積量200萬立方米,每年可更新採伐量30萬立方米。

●取得成就

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為主,種植水稻4.8萬畝,小麥5.5萬畝,年產稻穀30000噸,小麥25000噸,桑園2500多畝,採用本地稻穀加工的“撒牛荒”、“白溪”牌生態米,屬米中上品,銷往全國幾十個省份。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總產量24800噸,其中辣椒、大蒜、生薑、大蔥“四大辣”5000多畝,大小工棚反季節蔬菜2800畝,溫室大棚380個。

●不斷創新

花園鄉還是傳統的綠色無公害草莓種植基地,立足於這一特色種植業,目前已形成以狼湖為中心的萬畝草莓基地,擁有十幾個草莓專業村、2000多草莓種植戶,年產草莓5萬噸。其中,“狼墩”草莓已在國家工商局註冊,並獲國家綠色認證中心認定。另外,花園鄉還以澇溝為中心,投資200餘萬元打造300餘畝葡萄種植生態基地;映霜紅甜桃、紅心火龍果、柱狀蘋果、苗木花卉等一批特色生態農業在花園鄉這片廣闊而肥沃的土壤上紮根而起,推動著花園鄉傳統農業向生態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產業延伸

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花園鄉還成功引進以板材加工、稻米加工、相框生產、建築材料、財產保險等為主的企業入駐花園鄉,大力開展“三引一促”工作,加快項目建設。目前,山東彬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山東小熊尼尼母嬰用品公司已開工投產,山東諾娃光電科技項目、臨沂海鷹建材項目、盛榮工藝品等一大批企業的建成投產。


第叄回


【生態文明】

●古老的白馬河煥發新生

白馬河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條小溪,每年雨季因溪淺道窄,常常造成淤洪,郯城縣的北澇溝村和南澇溝村之名正因此而來。明朝萬曆年間,曾任左都御史的張景華辭官回到老家北澇溝村,組織鄉人開挖白馬河。民間相傳,因張景華的義舉感動了上天,派天神化作一匹大白馬,用大嘴巴拱一下,河道就變得又寬又深,白馬河因此得名,遂有了“郯城八景”之一的“白馬漁唱”。如今,白馬河兩岸綠樹織蔭、花香鳥鳴、河清水綠、魚肥蝦美,水光林色令人賞心悅目,儼然一處世外桃源。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白馬河溼地公園和柳琴戲展覽館

將於今年年底前完工,為提升小城鎮整體品位和檔次,助推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對外交流,打造了一張名副其實的“聯誼卡”。此外,花園鄉新建高標準文化廣場31個,居民生活環境大為改觀,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面貌;北溝崖村土地增減掛鉤順利完成,當地村民入住到新規劃建成的小康樓裡,南溝崖村土地增減掛項目正在強力推進中。而隨著白馬河濱河路三期工程竣工通車,白馬河兩岸人民的出行更加方便了。

【社會經濟】

● 社會民生髮展情況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廣大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放思想,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圍繞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個重點”,全力做好鄉村振興、文化旅遊、民生事業“三篇文章”,不斷強化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生態環保、效能建設“四項保障”,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得到全面提升。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2018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15.1億元,同比增長8.9%,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71萬元,同比增長24.2%,總量居全縣第六名,增幅居全縣第五名,農民人均純收入16689.8元,同比增長9.02%,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鄉鎮、全省農機規範化鄉鎮,先後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平安郯城建設先進鄉鎮”、“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先進鄉鎮”、“全縣招商引資先進鄉鎮”。

●工業發展迅速,經濟基礎雄厚

近幾年,花園鄉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工業強鄉戰略,立足本地實際,形成建材、板材、保險等一批特色和優勢產業集群。目前,全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納稅超過千萬的企業1家,超過百萬以上的企業4家,超過50萬以上的企業5家,其中山東彬偉公司2018年度納稅1580萬元,被縣委、縣政府授予“郯城縣明星企業”稱號,太平財產保險公司納稅601萬元,榮獲郯城縣“2018年度全縣金融工作先進集體”。另有卓潤藥業、諾娃光電、華彩商混等一批企業即將投產達效,進一步夯實了經濟發展的基礎,增強了發展的後勁,形成良好的發展格局。


第肆回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

● 整體規劃,重點打造

全鄉打造9大社區,社區周邊配套醫院、學校、超市等配套設施,保證各社區的服務全覆蓋,生活無障礙。近年來,先後投資5000餘萬元,建成白馬璽苑、朝陽小區等住宅區,興建水韻公園、白馬河溼地公園、柳琴戲文化廣場、張景華廉政公園等休閒設施,引導新建人民購物廣場,新增各類商鋪300餘家,駐地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人氣日益集聚,小城鎮的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特別在2018年,投資300餘萬元大力實施駐地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駐地310國道、花馬路沿線的綠化、下水道整修、人行道鋪設和廣告牌匾治理,同時進一步完善駐地路網,修建朝陽路、柳琴路等4條道路,駐地面貌煥然一新。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 打造魯蘇交界商貿重鎮為目標

依託現代化農業,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按照“一心、兩帶、十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不斷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的承載和服務功能,努力打造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並重的現代化生態、宜居花園。同時,夯實中小學校、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鄉鎮衛生院醫聯體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醫療服務的需求。

花園鄉純粹的生態田園生活,帶來遠離城市喧鬧的寧靜,美食、農家樂、文化休閒、傳奇故事、歷史名人、草莓採摘、農家體驗、水上垂釣等,是現代鄉村體驗式旅遊的好去處。

● 小鎮宏觀規劃

12月7日,郯城縣規劃局在花園鄉組織召開《郯城縣花園鄉總體規劃(2016-2030)》評審會,評審委員會由同濟大學、上海經緯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建築大學、臨沂市規劃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名單附後),對由山東碧海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制的《郯城縣花園鄉總體規劃(2016-2030)》(以下簡稱該規劃)進行了評審。花園鄉黨委書記謝飛、政府鄉長鄭慶永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專家們踏勘了現場,聽取了規劃編制單位的彙報,審閱了文本和圖紙,充分發表了意見。一致認為:該規劃指導思想基本明確,規劃基礎資料比較詳實,內容比較全面,評審委員會同意該規劃。

為進一步完善該規劃,專家們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一、做好與郯城縣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充分銜接,深入研究與周邊區域的關係,科學論證城鎮性質,突出特色,合理確定用地規模。

二、優化空間結構,深化空間管制規劃,加強“四線”控制內容。

三、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完善鎮村體系規劃,深化農村新型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合理安排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四、優化用地佈局結構,進一步細化旅遊服務設施佈局。

五、深入研究過境交通對城鎮建設的影響,完善綜合交通規劃;深化防災減災規劃。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六、依據當地水系等自然資源條件,注重生態保護規劃,深化城鎮綠地系統規劃,白馬河沿岸景觀規劃和防洪要求相結合,打造優美的沿河景觀。

七、進一步細化歷史文化保護等內容,明確文物遺蹟保護範圍,提出鄉鎮風貌與建築形態控制的建議;深化整體景觀設計,突出重要景觀節點。

八、深化近期建設規劃,科學安排開發建設時序,明確近期建設項目庫,增強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


第伍回


【歷史文化淵源流傳】

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花園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東夷文化發源地之一。名勝古蹟眾多,冷雨古廟、三墩古墓、新馬莊漢墓、竇家糧倉、鳳凰林等古蹟星羅密佈。花園人傑地靈,古有才華橫溢的東漢著名文學家王朗、政治家王肅,剛正不阿、造福鄉里的明代御史張景華;著名戲劇表演家張金蘭、李春生,國畫名家孟慶涵等。現有革命先驅張魯峰,點燃了花園革命星火,造就了燎原之勢,抗日戰爭時期的三捷莊戰役,軍民一心,共抗敵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柳琴戲,發祥於花園鄉三捷莊村,至今有400年曆史,還有韓氏麵塑、宋窯黑陶等眾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冷雨古廟,奶廟,前來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民眾絡繹不絕、香火鼎盛。院內有一棵古槐,樹圍8米、樹高23.68米、胸圍8.3米,有“唐王打馬看古槐”的民間傳說,被當地人稱為神樹。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柳琴戲俗稱“拉魂腔”,清朝乾隆年間發祥於花園鄉三捷莊一帶,漸漸流佈於魯、蘇、皖、豫廣大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一度被稱為“四平調”,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貼近群眾和生活,深受群眾喜愛,逐漸由地方小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戲劇種類之一,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項目,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園鄉則被譽為“柳琴戲的發源地”。


第六回


【小結】小編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沂蒙人瞭解有限,還有不足,不喜勿噴,還望海涵。

偶有巧合。

創作不易,

禁止抄襲。

《郯國故里》第十二篇:魯南水鄉 ,宜居花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