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沿的阻擊手—記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鄉醫程明陽

(圖文/葉光華 盧水英 編輯/黃練秋)90年代,程明陽子承父業,成為了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下堰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

30多年來,他盡心盡力為群眾看病,走村入戶為兒童接種防疫,宣傳國家醫療衛生政策,獲得鄉親們的讚許和信任。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程明陽一天要接診百餘名患者。

多年來,他專攻感冒、發燒、腸胃炎等常見病,被醫治好的鄉親們口口相傳,他也成為了附近小有名氣的“土專家”。

  • 行走在最前沿的“抗疫”阻擊手


“抗疫”前沿的阻擊手—記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鄉醫程明陽

除夕之夜,區·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與此同時,中心衛生院向鄉醫連發了十條防控工作通知信息”程明陽說,收到通知後,他馬上和衛生室醫生黃春蘭兩人報名加入了疫情防控隊伍,負責下堰村的消毒殺菌和返鄉人員的排查工作。

上級有號召,鄉醫來報到。一件白大褂,一個醫用口罩,一壺消毒液,一個耳溫槍,一張體溫登記表,這就是他的“戰鬥武器”。

“我們村裡有近3000名村民,武漢返鄉人員近300人,疫情發生後,我就全力投入到了返鄉人員排查、為村民測體溫和消毒殺菌工作中。”程明陽介紹,村裡人多,防疫任務重、壓力大,但關係到群眾生命健康的事情馬虎不得。

在隨訪過程中,從武漢返鄉的村民成為了他關注的重點。每到一戶,程明陽都會先測體溫,並仔細詢問其身體是否有不適,仔細登記在冊。“為了及時準確掌握在武漢等地返鄉人員的情況,他每天堅持3次入戶測量體溫,還要反覆叮囑他們遇到異常情況要及時通知他上報。

程明陽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說不怕那是假話,但作為一名基層的醫護人員,全村百姓的生命安全還需要他去“守護”,他必須義無反顧地堅守崗位。

“每次節假日團聚,親朋好友都會喝上幾杯白酒助興,但我不能喝,我怕鄉親們找我看病,喝酒會誤事。”程明陽的手機24小時開機,電話號碼三十餘年從未更換,在他衛生室的所有藥袋上都印有他的手機號碼,這些舉措,是為了讓生病的鄉親們能第一時間聯繫上他。

“抗疫”前沿的阻擊手—記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鄉醫程明陽
  • 我是村醫更是黨員

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程陽明積極參加區·鎮中心衛生院組織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調查等學習培訓,並領取防護物資,走村串戶,將物資及時發放到村民手中。

“有些村民的防護意識薄弱,警惕性不高,但我們是內行人,要為他們的生命健康安全著想”。每天天剛泛亮,程明陽就背上藥箱、戴上口罩,拿著溫度計和返鄉人員情況摸排表,急匆匆出門趕往武漢及外地返鄉人員家中。量完體溫,還要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安撫村民的思想情緒,叮囑他們一定不要外出。

除了勸導村民不聚會、不串門、做好防護措施外,程明陽還負責村民們的心裡疏導工作。一名村民有感冒咳嗽症狀,懷疑自己患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立刻聯繫上了程明陽。

程明陽仔細詢問過後,判斷是普通感冒。“村民很緊張,我告訴他是普通感冒,平常要清淡飲食,心裡不要有壓力。”該村民在家休息幾天後身體狀況好轉。程明陽說,經過宣傳勸導,不少村民防護意識已經強了起來,但過度緊張的村民也需要進行心裡疏導,減少恐慌。

一天奔波下來,回到家裡已然是深夜,打開手機,微信步數早已超過三萬步。回到家中,程明陽都會給兒子女兒打電話報平安,也會叮囑他們做好個人防護和他人防護。

受父親的薰陶,程明陽的子女紛紛選擇了醫務行業。程明陽的兒子程勳今年27歲,如今忙碌在黃石市四醫院急診科;女兒程夢華29歲,是武漢四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程明陽告訴他的子女,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行業,就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如今國家需要我們,就更要踐行醫務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程明陽說:“我既是一名鄉村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17年前非典病毒肆虐,程明陽衝鋒在前。17年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他也奮戰在一線。

從抗擊非典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程明陽坦言,如今科技更發達,醫療水平更高,國家越來越強大,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疫情沒能阻攔住他們走家串戶的腳步,反而激起了他們逆行而上的勇氣。紮根基層,默默付出,他們以血肉身軀構築起農村疫情防護的堅實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