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放弃一些,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每次过年回家,过着过着就有点不开心,恨不得早早离开家。

记忆中,只要有我爸在的地方,家里总会充满争吵。

饭桌上谈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金钱两个字,伴随着的是一顿顿不安生的饭菜。

一年一年的重复争吵,有时候会让我产生一种对家越来越疏远的感觉。

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放弃一些,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记得初中高中时,我恋家,家就是最温暖最让人牵挂的地方。

上了大学后,我很少回家。有时候觉得,在外面生活永远比在家舒适。

我慢慢成人了,慢慢成熟了,但家带给我的疏远感却越来越强了。

每年回家,我一次一次地被灌输着金钱的概念,有时候甚至怀疑是否活着就是为了钱。

其实,家庭生活本来是一个很纯粹的事。在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各司其职。父母负责赚钱养家,儿女负责用功学习,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相互鼓励,相互温暖。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开始将自己工作的不容易习惯性地发泄到儿女的身上。

也许在他们的常识里,这会让儿女早早懂得赚钱的不易,但却不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给儿女的成长带来困扰。

大学室友阿玉曾经和我说,刚上大学那会,她妈总会在电话里向她抱怨生活的艰难。

有一次,她实在忍受不了,对她妈说:“那你让我怎么办,我已经很努力了。星期天,宿舍舍友休息时,我一个人忙着出来找兼职。你到底想让我怎么样?”

后来,她的妈妈再也没有向她抱怨过。

自专科快要毕业之后,家里人对我的态度就变了。每次打电话,总是离不开钱。


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放弃一些,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似乎,他们生活的不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

记得考上研究生的那个暑假,附近的邻居每每遇见我,不是说替我高兴,而是开口就提,你这么大了,怎么还要上学,还不替家里挣钱。

有时候想想,农村这种状况真的挺悲哀的。

人们总说要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可谁又想过,父母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对于子女而言,就是灾难。

在农村,很多女孩子早早地出来打工或者嫁人,更好一点的,大学毕业之后再工作。

工作后的她们一般要承担部分家里的重担,不管是否支付得起。


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放弃一些,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我从小玩到大的闺蜜,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工作。

一开始工作的那两三年,月工资两千多,每个月只留三四百块钱做零花钱,剩下的全部交给爸妈。

后来,慢慢地能拿到将近3000的工资,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要上交给父母一半的钱。

美其名曰,吃住都是爸妈包的。

但有一次,闺蜜和我算过这样一笔账:住的房子一个月不过两三百。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外面吃,一个月用不了家里几个钱。”

有一次,我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她说,她大一,但总担心以后工作就业的事。

她告诉我,自己家庭普通,经济压力大,既想赚钱,又想学知识,但又没把握现在做的事是对的。父母总是跟她说钱的事,也觉得读大学还不如出来工作,可自己知道读大学有用。

我很震惊大一学生就在困扰四年后就业的事,但她提起她的父母,我似乎就能感同身受那份无奈与焦虑。

人们总说做儿女的要懂事,却又有谁站起来说过,做父母也需要懂事一些。


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放弃一些,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慢慢长大,他会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规划、自己未来的路要走。

养育回报之恩是做女儿的义务,但并不是说,因为这份养育,做儿女的就一定要顺从或者牺牲什么。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怀疑所谓的世人眼中的亲情。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现代的教育、世俗的道德礼法,都在一味地歌颂亲情的无私与奉献。

似乎,这个世界上父母之爱永远是纯净无暇的。做儿女的对亲情之爱有丝毫的怀疑,就是不孝。

也正因为此,让我有一段时间,一直活在纠结与自责当中。


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放弃一些,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鲁迅文章中写的一段话:“需改变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以生物天性之爱代替交换关系、利害关系导致的”恩“,才逐渐释怀内心对亲情的认知。

我们不仅仅是某对父母的孩子,我们还是我们自己。

没有人能够有权利让我们放弃一些什么,哪怕是至亲的人。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不要为做人去做事,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做,这不是自私,而是勇气;不要为金钱去做事,要为自己的内心情怀去做,这不是清高,而是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