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正月打雷,墳谷堆”,有什麼科學的解釋嗎?

熱度觀察


正月打雷,青蛙什麼的益蟲提前甦醒,會凍死一匹,本來是驚蟄以後才醒來的。古時又沒農藥全靠天。冬打雷肯定收成不好,那時本來就沒什麼吃收成比較少,再少肯定餓死人


XXL296


剛好昨天晚上在家看電視,突然聽到外面打雷,然後家裡老人就說,今年可不是好兆頭啊!隨口就說了這麼幾句話: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穀堆。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諺語,後來我仔細查了查,琢磨琢磨,科學依據可能就是下面的解釋:正月打雷預示當年易出現疫情,特別是氣候問題,容易滋養病毒,就像咱們現代社會春季出現的禽流感一個道理,在舊社會衛生防疫和醫療條件較差的情況下,疫情漫延,可能出現大規模的人群感染並死亡;二月打雷則預示當年氣候乾旱,土地難以耕作,耕牛會很累,甚至累死很多;三月打雷最好,因為此時的雷聲預示著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糧谷堆成山。看來老祖宗的說法都有有道理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趙小浩愛生活


提要:農村俗語“正月打雷墳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啥意思?有何科學講究?


農民種田,能不能豐收全看天氣,天氣好,年景就好,天氣差,就會欠收。因此千百年來,農民對天氣都特別重視,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天象,更是重點觀察對象。比如說打雷,什麼時候打雷,打的什麼雷,人們都做了大量的觀察,並將打雷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記錄下來,用一兩句膾炙人口的俗語總結出來,流傳後世。

而“正月打雷墳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就是當地的一句氣象俗語,有些地方還有類似的說法,例如“正月打雷人堆堆”,“正月打雷遍地生賊”,從字面來講,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農民認為在正月裡出現打雷的天氣情況非常不好,會導致當年的農業收成非常差,因為吃不飽飯餓死的人就會比較多,有些人迫不得已就會做賊,偷盜別人家的糧食以度日。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正月打雷墳谷堆

正月裡天氣還比較寒冷,氣候也比較乾燥,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一般是不會打雷的。因為只有在天氣變暖變溼,比如說二月二龍抬頭,或者六月天這種環境下才會出現打雷。所以,當正月打雷時,老一輩人就會覺得不是一件好事,這年的收成會出問題。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正月打雷,說明天氣已提前變暖變溼,那些原本應該在冬天被凍死的蟲子會逃過這一難,並提前醒來,在暖溼的環境下大量繁殖,隨後影響春夏農作物的生長,造成糧食欠收。古時候可沒有什麼農藥、殺蟲劑之類的,很多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莊稼被糟蹋,收不上糧,到了秋冬季節餓肚子。

二月打雷麥谷堆

二月二,龍抬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到二月份的時候,都會響起震天雷。這是一種正常天象,說明冬春兩季已順利交接,天氣變暖變溼,自然也容易打雷,順帶著雨水也多了起來。這個時候的雨,在農民眼裡那可是比油還貴,因為冬小麥這個時候正處於返青的關鍵時期,雨水足夠了,就能長勢茂盛,豐產豐收。

在古人看來,這些春雨正是二月時打雷帶來的,所以二月打雷,在人們眼中就是一種吉兆,接著就有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一說法。

這句俗語通常是在北方流傳,南方說這個的比較少。一個是南方春天來得早,天氣變暖變溼也早些,正月裡打雷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對農作物的影響有限。二個就是這句話本身的問題了,說什麼二月打雷麥堆堆,要知道,南方一般都是種稻子,可沒幾個種麥子啊。

說到這裡我們要先說一些閃電和雷聲是怎麼出現的,打雷是伴隨著閃電和雷鳴的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往往出現在烏雲遍佈的天空中,令人生畏。雷電的產生在冬天很少見,主要因為冬天氣溫低,下雪天氣多,上升氣流少,雲產生電荷主要是上升氣流和雲產生摩擦引起的。如果冬天上升氣流少,就不足以和雲產生摩擦,自然也就不會產生雷鳴了。還有就是溼潤的空氣才導電,夏天空氣溼潤自然雷聲多,冬天氣候乾燥,也是不容易發生閃電的一個原因。

形成雷雨雲要有一定的條件才行,在春夏季節,南方暖溼氣流北上,在夏天充足的陽光輻射下,地面潮溼的空氣上升,上方冷空氣下降,形成強烈的對流,所以雷雨天氣多。但是在冬天氣空氣乾燥寒冷,無法形成強烈的對流天氣,所以很少會出現雷雨。

今年冬天氣候溫暖溼潤,遇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兩股氣流冷熱交替對流,空氣中上下溫差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短暫的形成雷陣雨,出現打雷的情況。也就是說,正月打雷和收成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會因為雨水的多少去影響莊稼的收成。當然這些諺語都是勞動人民在以前的生活經歷中總結出來的,是能夠流傳至今,我想肯定都有以一定的道理、只不過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放在當前已經不合適了。


呆萌的阿全


這個是很科學的,二十四節氣而滿一年,打雷屬驚蟄的氣候,雷若在正月或冬月,表示地氣提前出動,原本地氣要封藏的時候,結合地氣升騰起來,代表地氣的週期到了末氣,末氣是雜氣,陰陽混雜,這樣人體呼吸的也是陰陽混雜之氣,這時身體氣血運行會措亂阻滯,發生疾病這是本質內在解釋。另外表象解釋是,打雷需運層離子運動,雲是從地上水汽升騰超來的,按道理冬天和正月都比較冷,太陽從南迴歸線回來還在路上,地球光照比較弱,水汽也上升的少,雲層較低,所以冬天正月多陰天,雲層低積聚的雲也少也薄,溫差也不大,難形成離子自然沒雷電,但是如果出現了雷電,就說明地氣在低空形成離子,地氣虛,地氣是滋養萬物的,滋養力少了,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容易存活,所以啊,人會瘟疫,動物植物都會死亡,農作物減產,動物躁動,比如巴基斯坦的蝗災,打雷若在驚蟄節氣打雷的話,那就是說該年必風調雨順,二十四節氣歸位,不知道各位能聽懂沒有?


東方新潮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墳谷堆”或者“正月打雷,土谷堆”。意思是說,正月裡打雷不好,恐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關於這個問題,需要知道雷電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生活在對流層中,這裡富含水蒸氣和氣溶膠。對流層的總高度約為12公里,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雲大都形成與此。除了雲之外,閃電也是產生於對流層中,因為閃電的形成與雲有關。

當水分子隨著上升氣流去往溫度在0攝氏度以下的高空時,它們會逐漸凝結成過冷的水滴、冰晶和雹粒。這些顆粒之間會不斷髮生碰撞,由於靜電感應現象,較大的雹粒會帶上負電,較小的冰晶會帶上正電。在上升氣流的作用下,冰晶會上升到雲層上部,使得那裡帶上正電。而雹粒會沉到雲層下部,使得那裡帶上負電。

隨著雲層中的正負電荷不斷分離,雲間的電位差變得越來越高。當電荷積累到足夠多的地步時,就能擊穿空氣,產生連接雲層和大地的閃電。在極高能量的作用下,空氣中的各種氣體分子會被電離,產生等離子體,併發出亮光,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閃電。

也就是說,只要有條件,就會出現閃電。打雷完全是一種自然現象,並不能意味著什麼特別的事情要發生,最多隻能意味著目前天氣不好,趕緊回家收衣服……

那麼,為什麼“正月打雷,墳谷堆”的說法會在流傳呢?

主要原因在於古人對於閃電沒有正確的認識。過去,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瞭解甚少,能夠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閃電難免會讓人產生敬畏之心。自然災害每年都有發生,科學水平落後的古人難以應對,往往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如果正月裡打雷,人們就會把這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認為正月打雷會預示著某種不祥的徵兆。

正如古人認為掃把星是不祥的天象,但我們現在知道,掃把星其實不是什麼不祥之物,它們只是彗星而已。彗星是由早期太陽系中殘留下來的冰和岩石組成,它們通常以偏心率較高的軌道環繞太陽運動。

再比如,古人還會對“天狗食日”的現象產生恐懼心理。事實上,這種現象其實只是月球暫時擋住了太陽,地球上的一些區域處於月球的本影之中,其中的人們暫時看不到太陽。太陽並沒有被“天狗”吃掉,宇宙中也沒有所謂的“天狗”,日食只是一種自然發生的天文現象。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在正月期間,如果冷空氣與暖溼空氣發生強烈對流,就會產生積雨雲,從而出現閃電,甚至還會下起冰雹。只是在正月期間,這種現象比較少見,所以有些人會認為是什麼異象。

因此,“正月打雷,墳谷堆”毫無科學依據。正月打雷也是自然發生的現象,並不能預示著與雷電無甚關係的其他現象。


火星一號


老祖宗的話,放到現在也很實用。正月打雷墳谷堆,意思很明顯,預兆今年不好唄。相信不相信,也別抬槓,老祖宗傳下來的有些東西,科學他也解釋不來,也不用聽那些七拼八湊出來的解釋。自我調整好心態,好好生活,好好陪伴親人,珍惜當下就好,未知的事誰也說不準。有句老話說的,是禍躲不過,是福擋不住,福有禍相依,禍有福相伴。啥事想開點就好


淡看風雨人生


古人肯定有高智商人存在地球過,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高於現代人,因此,留下的風俗習慣和經驗希望現代人不要毀了!比如過年,放鞭炮


蘋果金帥


看了很多回答,這裡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也算是闢謠,這句話最早是南宋孝宗時期的童謠,這一次疫情造成了接近三十萬人死亡。記載:時餓殍遷徙者不可勝計。而正月打雷造成的疫情要分兩個歷史階段看:

第一個階段是秦漢以前,春節是在每年十月份,正月就是現在的陰曆十一月左右,這時候萬物蟄伏地氣不吐,等待來年雨水澆灌,如果打雷下雨容易上凍造成作物絕產。

第二個階段是北宋後期經濟重心南移,此時正月跟現在的正月時間範圍是一致的,正是一年中疫情最容易爆發擴散的時候,積累的一年的糞水隨著冰雪融化本來就有可能造成糞口傳播,這時打雷下雨會導致病菌進入水井加速疫情傳播,進而導致人民恐慌不事生產饑民餓死,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要學會辯證理性的看待問題,不迷信不盲從,同時汲取歷史經驗,加強衛生防疫工作,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年快樂!


張某小明


小時候農村的老人說,驚蟄之前不能打雷,打了第二年收成不好。我猜大概意思是,把冬眠的益蟲都驚醒瞭然後凍死了,所以第二年收成不好吧。

今年武漢去年臘月就打雷過,昨天晚上又是驚雷。



次瑪格登


恕我寡聞,這個還真沒聽說過。“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這句農諺,倒是孩提時代就聽老人們常說。可以推論的是:雷打驚蟄前,一般預示著開春後有一個“溼冷”天氣過程,而此時,又值“驚蟄醒白蟲”,季節原因,蟄伏越冬多時的害蟲蠢蠢而出,遇低氣溫過程,必然大部死亡,因此,年內初代蟲口數量、密度就會大大減少(小);在缺少有效防蟲治病手段的古代農耕時代,初代蟲口密度降低,意味著莊稼豐收有望。又及,據考,“雷打驚蟄前”,一般在當年會有雨水時空分佈較為均勻適合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好年景。如此一來,“高山好種田”就如古人所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