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體做到這7點,10000+閱讀量的文章就出來了

處在自媒體井噴的時代,現在還來老調重彈似乎有些晚了。但是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有心真正的走進這個行業。初生牛犢不怕虎,既然還沒走進來,不如先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做自媒體做到這7點,10000+閱讀量的文章就出來了

處在自媒體井噴的時代,現在還來老調重彈似乎有些晚了。但是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有心真正的走進這個行業。

初生牛犢不怕虎,既然還沒走進來,不如先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在平臺做自媒體無疑出於兩個目的:一是盈利,二是興趣。

說到盈利,當然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各種賣貨的公司機構,淘寶店家等等。但是話說回來,其實像央視新聞等之類的新聞平臺也能劃到這裡面,只不過它達到本身訴求的方式更為間接。

所以說這一類自媒體,既有單位群體共同操盤,也有孑然一身單打獨鬥的。

說第二種“興趣”,這個理解起來就有些複雜了。

可能有人會質疑:你連飯都吃不上,還敢說做內容只是為了所謂的興趣?

這裡的“興趣”,我暫且加上一個引號。

因為做自媒體,我們最終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程度的商業效益。但是這種商業效益,並不是我們一開始就有目的性的(比如某些推廣自己的淘寶賣家,和帶有商業性質的單位),也不是為了宣傳某個品牌價值(比如新聞媒介,各種網站),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用心做內容,形成自己的“個人概念”,從而能夠獲得盈利或者受到讀者的認可,帶有些許草根的意思。

作為沒有認證大V,沒有各種資歷的草根大眾來說,想要成功的躋身自媒體行當似乎有些相當困難,除了“興趣”之外,更多的可能要付出汗水和心血。

當然,技巧也是重中之重!

老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只有做了充足的準備,才更有可能寫出好的東西,做出好的內容。

在閱讀了大量“爆款”文章,和各種大V寫的類似《從0開始,教你寫百萬+閱讀量的爆款文》之後,個人也總結了七種類型的文章寫法。

對於我們這種“眼高手低”,可能平臺賬號都沒申請下來的準從業者來說,有了做好內容(不包含視頻、漫畫、搞笑段子等其他類型)的“七龍珠”在手,即便神龍召喚不來,心裡有底總是踏實點兒。

No.1欲罷不能型

簡單來說,這種文章就是所謂“標題黨”。

雖然我們都不願承認自己是標題黨的讀者。

但是在內容鋪天蓋地的時代,一個能成功“勾引”到你的標題,往往就能算作成功了一小半,甚至一大半。

所以此類文章,你看了標題之後,會讓你大喊:臥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得點開看看。

說白了,就是激發讀者的好奇心。

讓人看了標題,就想點進去看,就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如果內容寫得好,看完之後,你會恍然大悟。

寫的不好,看完之後,最多大喊一聲:臥槽!真尼瑪標題黨害死人!

這種文章標題一般是:

《這個節目,手撕**,秒殺**,**都要甘拜下風》

《想做自媒體,除了會雞湯,你還要……》

《到美國看場NBA,需要多少軟妹幣?》

……

等等等等,都屬於能激發讀者好奇心,看完標題就有點進去的衝動的。

No.2總結實用型

這種文章基本上隨處可見,各個領域,各個範疇基本通吃。

屬於比較常見(爛大街)型的標題風格:

從《此生不得不看的100部電影》

到《三十歲前不可不讀的10本書》;

從《做好PPT,你必須得懂的二十個小技巧》

到《性生活過得好不好,全看你做沒做到這10點》;

從《做牛逼的淘寶掌櫃,這5條才是真正的乾貨》

到《沒遇到這些潛規則,別說你混過職場》;

......

這種類型的文章,最容易左拼右湊而成。但是也不排除真正的職業大神,通過親身經歷,分享一下確實受用的“乾貨”。

還有以直觀的數字做標題,更容易讓人有條理感。

所以,將這種類型的文章稱作“總結”+“實用”型。

No.3感同身受型

好吧!我就直說,這種類型的文章其實廣義一點來說,屬於沒人不曾喝過的“雞湯文”!

說到雞湯,可能很多人開始有些反感。

但是實事求是來講,只要混跡朋友圈或其他平臺的用戶,你閱讀10篇文章起碼有一半屬於這種文章。

只不過有的屬於看標題就知道是雞湯,比如《單純的人,不要在複雜的人群裡混》,《我們沒理由日漸沉淪》,《人生處世心態最重要》等等……

還有一種是比較含蓄的雞湯,比如《看過這部電視劇,說明你真的老了》,《馬化騰當年QQ沒賣出去,他做了什麼?》,《他曾流落街頭,是什麼讓他三年化身行業巨頭》等等文章,都是看似以故事或情懷開始,實際上都是在灌輸雞湯思想。

可能有人覺得,這並不是感同身受。

但是你回頭想想,如果做不到讓你產生一定程度的共鳴,又何以成“雞湯”?

No.4緊貼實時型

寫這種文章比較討巧,但是你也得有敏銳的捕捉眼光。

號稱歷史鉅製的《羋月傳》上映了,你就寫寫《看懂羋月傳,你要知道哪些歷史知識》

《極限挑戰》火了,你就寫寫《雞條,你到底是哪裡好?》

科比要退役了,你就寫寫《科比退役之後,再無NBA》

俄羅斯和土耳其要幹仗了,你就寫寫《百年恩怨,俄土之間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某某和某某結婚了,或者離婚了,你就寫寫《從某某婚禮,看品牌效應》或者《又有離婚的,娛樂圈水怎麼那麼渾?》

總之,因為和時下最爆炸性新聞或事件掛上鉤,就能衍生出好些個“爆款”型文章。

前提是,你得及時一點,下手迅速一點。

別等稿子“吭哧吭哧”寫好了,才發現,原本離婚的人,早就又結婚了。

再說什麼都晚咯……

No.5極端偏激型

想必你也知道,最近幾屆美國總統在競選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把“反華”作為重要的競選話題。

難道他們就不知道我們國家對於他們國家的重要性?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們不僅知道,而且比普通百姓更清楚。

但是,為什麼他們一直拿這個有些極端的話題,作為競選牌?

當然是為了和選民達成輿論共識,從而獲得更多選票。

我說這件事,並不是調撥中美兩國之間親切而友好的兩國關係(我也得有這個能力才行啊!呵呵)。

只是想說,有的時候理性客觀的表達,遠不如極端偏激來的更有效果。

想象一下,面對一部爛到腳底生瘡的電影,或者引起公憤的人物事件,你代表億萬萬同胞說出他們沒法表達的情緒!

那我相信,你的評論區肯定是要爆炸的,點贊數也得先數一共是幾位數。

當然,收穫認同的同時,你肯定會得罪一部分人。這之間孰輕孰重,就看你怎麼看了!誰都不傻,你說對吧?

再當然,寫內容也需要技巧性。

《萬萬沒想到》電影被批很爛,如果你寫《萬萬沒想到爛的沒想到》,跟《萬萬沒想到竟然是這種鬼片》就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效果。

No.6穩產系列型

個人認為這種類型的內容,是最具生命力的內容。你可能短時間內做不成“爆款”,達不到動輒轉載上萬的效果,但是堅持下來,結果可能讓人意想不到。

這種文章,可以基於某一本或系列書,比如很久很久以前的《沙僧日記》

可以基於某種領域,比如你要寫對各大網站的前世今生

可以基於某種類型,比如你會橫向分析各種類型電影的過去和現狀

可以基於歷史事件,比如你要透過某個朝代或歷史故事,折射現代的某種現象

這種類型的文章,非常考驗人的創作連續性。

但是同樣也能展現出你強大的個人魅力,前文所說的“興趣”,如果非得十分嚴謹的話,就可以放到這種類型的內容上面。

只有十分了解和掌握了你打算深挖的這一領域,才會做到駕輕就熟,手到擒來的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文章。

當然,在這個輕閱讀當道的時代,把內容寫的更具現代感,更有趣味性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No.7破常立新型

雖然是生造詞,但是顧名思義,“破常立新”,就是打破常規,立意新穎的意思。

這種文章相對比較籠統。

我們要做的就是切入點更加獨特,觀點更加奇怪。

一種是大家都說往東,你就說要往西,當然你得拿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來,不能信口開河,為了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目的,胡說八道。

還有一種就是,同樣是對待某件事,你的切入點往往讓別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比如同樣是看武松打虎。

我們可以寫成《三碗不過崗,漢子都是逼出來的》,要寫的就是武松之前的遭遇,和真正遇到老虎時心裡的害怕,同時延伸出一種“釜底抽薪,破釜沉舟”的人生境況。

總之,你的切入點和觀點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但是切記,不要淪為“標題黨”,要做到讓人看起來很獨特,讀起來也是有根有據才算是成功。

這幾種類型,或者說寫文技巧,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

課本上的知識也不是全都沒有用處。

比如那句八字箴言:“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用在寫文上就很相符嘛!

作為一個寫文菜鳥,也就是根據看過的文章,總結出幾點主觀看法。

不圖別的,只求在這條“作死”的路上,即便是死,也要死得明明白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