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看雪花盛開


窗前看雪花盛開

窗前看雪花盛開

放下手中的古詩,從書房來到客廳的窗前。雪花盛開了,盛開的雪花漫天飛舞,盡情絢爛著純美,一會兒已是銀裝素裹,地上有了皚皚積雪。

這雪花,紛紛揚揚,盈盈娟娟,把北方單調枯寂的冬天裝扮得如同仙境,瓊樓玉宇,童話世界。冬天因此而有了靈魂,有了活氣。彷彿是對大地的一種約定,這精靈般的雪花,從遙遠的地方如期而至,應該是鍾情於大地,忠貞於大地。

街空城靜,飛鳥歸巢,在飄飄灑灑的籠罩中,大地一片聖潔。樓門對面的一片竹子,枝葉伸展著,墨綠色的,不畏寒冷的樣子,枝葉也覆了雪。相比旁邊裸枝的柳樹,竹子更耐寒,更硬氣,是一種氣質上的不凡。

這樣的難得的雪境,和剛從古詩中出來的心境,像雪與大地融在了一起,不自主地氤氳起一些關於雪花的東西,像高潔、純潔,高貴、氣節,以及骨氣、奉獻等等,還有如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等類似的品質。

窗前看雪花盛開

窗前看雪花盛開

這六角形的雪花,與生俱來就是一種極其難得的形質。西漢時的《韓詩外傳》曰:"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其形不俗,其品尤貴。能有這樣品質的人,自古而今我們不乏其人。

看著飛絮般的雪花,那個"渴死不飲盜泉之水"的情境閃入腦海。

孔子路過"盜泉",口渴極,但因為泉水的名字叫"盜泉",遂忍耐乾渴,不飲其水。心之潔如此,泉名中有個"盜"字就不飲此水,渴死不飲。律已之嚴、名節之清、之重,不容半點玷汙,聖人之謂聖人,高潔之心,聖潔之情,真如盛開的雪花了。

那個"餓死不受嗟來之食"的餓者來了。

齊大飢, 黔敖為食於路, 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 蒙袂輯履, 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餓者揚其目而視之, 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 終不食而死。

古人講,倉癝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個餓者,雖蒙袂輯履,處餓之絕境,但其人格決不容半點不尊,餓死不吃嗟來之食。以此看來,此人靈魂多麼純潔,多麼高貴,為維護這個純潔和高貴又是多麼有骨氣!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低層次是生存。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是最強烈的。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這就是西方人的理論。按我們古人的思維也是先有衣食足,然後再講禮義廉恥。而此餓者在一無所有、飢餓難耐以至就要危及生命的情況下,完全超越了幾個需求層次,人之為人,直指人格的尊嚴,竟有如此高貴的靈魂,其高潔就是盛開的雪花,不染半點塵埃,晶瑩透亮,冰魂玉魄,令人高山仰止!

窗前看雪花盛開

窗前看雪花盛開

望著梨花般的飛揚的雪花,彷彿又看到了那個"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

1948年 6月,朱自清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簽名,至死不領美國麵粉,同年8月,朱自清由於胃病和飢餓去世。死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購買。毛澤東主席讚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英雄氣概"。好一個朱自清,一介文人,且一身重病,不僅自己不領美國麵粉,還在死前囑咐家人不買。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高潔情懷、民族氣節,民族的英雄氣概,是雪花般晶瑩剔透的高貴靈魂,是現代史留給我們的一大朵盛開的精神雪花。真正飽飲中國文化發育的知識分子,血脈中總是流著憂國憂民、為國為民的血,他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面對外侮,寧折不彎,至死不屈。有氣節、有骨氣,不迎合、不苟且、不低頭,這在朱自清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

窗前看雪花盛開

窗前看雪花盛開

凝視窗外白玉蘭般潔白的雪花,想起這些高貴的靈魂,竹子般的氣節、梅花般的傲骨、荷花般的清潔,雪花般即使融化也不改聖潔的骨氣,我的心不禁隨著雪花的飄舞而震撼,漫天的飄灑是一種燃燒的火焰,是一種聖潔的力量。這令我想起魯迅先生詠歎的"寂寞的奔馳的猛士",這"猛士"漸漸地嵌入到我的靈魂深處……

依稀又看到"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貝加爾湖牧羊十九載"的蘇武,"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這些如盛開的雪花般聖潔的靈魂,像夜空裡的星星,千百年來閃耀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空,淨化著我們的心靈,融入進我們民族精神的江流中。在我們走向復興的時空中,願這樣的雪花永遠盛開,多一些,再多一些,滋潤著中華大地,滋養著我們的精神天地。

一朵,二朵,百朵,千朵,萬朵……那朵朵展開的絕美的雪花,搖曳多姿,漫天飛舞,緩緩落下,自然,瀟灑,婉約古典,這是世間最美的畫卷。此刻,這雪花將我蒙塵的靈魂洗濯如原始,浸染紅塵的心也在雪中盛開,豐腴飽滿。

忽然想起柳宗元的詩來了,不禁吟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窗前看雪花盛開

窗前看雪花盛開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