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場疫情為起點,談談出版業的現在和未來

以這場疫情為起點,談談出版業的現在和未來

本文約6000字,預計10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威脅。而近來的出入管控和企業延遲復工更是對社會的正常運轉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出版業身處其中,自然也不能倖免。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從最早的病因病情不明,到武漢封城、人們居家隔離,再到臨時醫院的建設、全國復工時間推遲等,一系列突變在短時間內接連發生,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作為時代的記錄者和聲音的傳播者,出版行業在面臨考驗時,同樣對工作進行了及時調整。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疫情下的渠道現狀

作為線下渠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目前,出入管制和企業延遲復工所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書店無法開業以至資金鍊斷裂,而這又會導致店鋪租金難付、員工工資難發、員工離職、書店難以運營進而閉店等一系列問題。疫情過後,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況堪憂。

相較於線下渠道,線上渠道的損失及壓力相對較小,但其營收也因物流等問題受到了影響。不少訂單不能按照平常的速度送達讀者,甚至造成了積壓。基於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多家實體書店和電商負責人,對線下及線上渠道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了調查與分析。

民營書店、中小型書店的前景堪憂

按照目前的情況,絕大部分書店將在規定的2月10日或者更遲的時間復工。“受疫情影響,書店今年的客流量、銷售額等基本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福州鹿森書店宣傳負責人楊先生表示,“我們的書店基本都位於文旅項目的核心地帶,春節期間本來是書店重要的創收階段,但現在受疫情影響,景區關閉、書店不能開門營業,營業額已經為零了。”這不僅是鹿森書店所面臨的現狀,更是大多數實體書店當下面臨的嚴峻形勢。閉店所帶來的問題不僅僅影響圖書銷售,更影響了書店在活動、文創和餐飲等其他商業模式上的收入。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鹿森書店

線下業務困難重重,線上業務也難以為實體書店提供更多幫助。一些實體書店雖很早就開闢了線上業務,但其線上創收能力無法與線下收益相提並論,且物流問題也是影響線上業務的關鍵。因此,書店的線上收益對於緩解這次危機也只是杯水車薪,難以補救停業所帶來的損失。

除了沒有營業收入外,房租和員工工資更是壓在實體書店身上的“兩座大山”,這兩個問題是書店能否度過此次危機的關鍵。目前看來,疫情對實體書店產生的影響無法估量,且還將繼續。一些中小型書店很可能由於缺乏資金週轉而無法度過此次難關,疫情結束後,書店“倒閉潮”或將來臨。相較於中小型書店和民營書店,國有新華書店背景雄厚,雖不至於有閉店的風險,但也損失慘重。

倖免於難的實體書店也將會元氣大傷,青城·閱立方總經理莊冬梅認為,“疫情過後,書店業績的回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楊先生也持相同意見,他認為,“如今,線上業務(包括線上購書、數字出版等)已經搶奪了大部分線下業務,而經過此次疫情打擊,線下業務可能會進一步萎縮。”除在資金上難以填補缺口,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將發生進一步變化。一些書店人表示,實體書店停業將促使更多此前傾向於線下購書的讀者轉向線上。

書店自救比尋求救助更重要

針對以上已經出現和將要出現的問題,中小型書店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須要有資金作為支持。目前看來,大部分實體書店由於在經營上一直存在大大小小的困難,並沒有儲備金作為週轉,只好尋求相關部門的幫助。目前看來,大部分書店希望政府減免房租,並給予文化資金補助。但顯而易見,此舉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政府的幫扶只能解決書店暫時的虧損,不能保證書店的穩定運營;另外,突發事件難以預測,從長遠來看,書店不能每次都依賴政府渡過難關。因此,實體書店應當學會自救。

實體書店目前共有三種經營模式,即完全依賴線下經營、線上線下聯動、開發並運營自己的知識服務產品。中小型書店在經營上更多的以線下業務為重點,業務模式相對單一,這就使得在此次疫情中,中小型書店面臨嚴重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書店在積極拓展線上業務,如上海鍾書閣已聯合上海郵政啟動快速發貨渠道,讀者可以到鍾書天貓店、鍾書京東店和鍾書噹噹店購買所需教材教輔;建投書局推出戰“疫”書單,在小程序下單的讀者可享8折優惠。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上海鍾書閣閔行店店長在書店內通過網絡直播售書

除開拓線上業務彌補經濟損失外,實體書店更應在發展模式上進行更多的思考。鹿森書店未來將通過線上知識分享等模式,更好地實現線上和線下業務的聯動,實現有機統一,以抵禦更多不可預知的風險。此次疫情過後,書店要反思如何增強抗風險能力、如何防範突如其來的災難。

線上購書業務受物流影響有所下降

春節期間,大部分快遞本就是停業狀態,而疫情的到來更是延遲了物流發貨,造成電商銷售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但在疫情期間,電子書成為讀者的青睞對象。近期,許多出版機構策劃出版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科普讀物,並免費提供電子書供讀者閱讀,如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廣東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等。這一時期,讀者對於電子書題材的選擇上也更加傾向於與疫情相關的小說和傳記。噹噹出版物事業部總經理張玲表示,在銷售排行榜上,健康科普日曆《丁香日曆》排在首位;《霍亂時期的愛情》《血疫》等圖書也較為受歡迎。而在京東圖書春節七天暢銷榜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位居第二位。讀者對圖書的選擇也會受熱點事件影響。近日在武漢方艙醫院中,一位手不釋卷的“清流哥”被媒體廣為傳播。他閱讀的這本書——《政治秩序起源》銷量也被帶動,2月6日該書在京東平臺的銷量是2月5日的100多倍。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方艙醫院內,一名患者正在閱讀理想國出品的《政治秩序起源》

此外,噹噹準備了120餘場“陪娃悅讀不間斷”的直播活動,同時讀者也可以看到來自知名暢銷書作者、各大出版社主編的薦書,更有大J小D、格格姐姐等閱讀推廣人直播講書,以此來緩解讀者們的焦慮心理;京東圖書供應鏈部門從1月28日開始全面復工,迅速恢復假日期間暫停的京東物流TC到倉服務,並提供到合作伙伴庫房提取貨品的服務,以保障合作伙伴的貨源第一時間進入到京東倉庫。

疫情期間,電子書和數字閱讀的便捷優勢充分顯現出來,傳統出版是否面臨更大的挑戰呢?電商人表示,疫情激發了讀者深度閱讀的需求,讀書提升內在修養的渴求通過電子書閱讀進一步釋放。數字閱讀和紙質書相輔相成,對於把讀書作為生活方式的讀者,並不會糾結於閱讀介質。

疫情下的內容策劃

在疫情爆發之初,許多出版機構就第一時間以出版、轉載、重印等方式產出了與疫情相關的圖書。這些專業性的知識被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到了讀者面前,一方面滿足了大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為出版機構吸取了流量。

縱觀這些出版機構的新產品,不難發現此次疫情對出版機構的選題策劃、工作方式及專業定位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

科普內容大熱,專業知識需求進一步顯現

疫情爆發之初,儘管時值春節假期,但仍有許多出版機構在第一時間出版了相關書籍。從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於1月23日上線開始,各出版機構上架的防疫相關內容呈井噴之勢。

這其中既有專業出版社如中南大學出版社(簡稱“中南大學社”)出版的兩本疫情防控讀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眾防護與心理疏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簡稱“鄂科社”)策劃出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簡稱“浙科社”)緊急重印2003年非典疫情後出版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也有大眾出版社如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抗疫簡史》,少兒出版社如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長少社”)緊急編寫出版的科普繪本《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海豚傳媒策劃的兒童流行傳染病科普繪本《病菌快走開·3~6歲幼兒健康管理繪本》。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除了都圍繞 “疫情”這個主題,這些圖書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科普。在最近出版的圖書中,關於病毒本身的發展、如何防護病毒、如何在疫情期間進行心理疏導、中國歷史上的疫情發展等方面的科普,種類繁多,內容分類也相對垂直。在復工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簡稱“協和社”)就已規劃了幾本針對新冠肺炎的圖書,其中《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眾防護問答》面向普通大眾,以傳達清晰、準確、權威的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另外一本針對醫務工作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實用手冊》定位於指導基層醫生如何識別、診斷、治療新冠肺炎,並以此指導全國醫院規範化工作,並建立科學系統全面的防控體系。

這類具有實操性的科普圖書在疫情期間,尤其是在疫情尚不明朗之時受到了許多讀者的青睞。協和社將內容上線微信公眾號後,一日閱讀量近48萬次,分享近5萬次;中南大學社微信公眾號兩日內閱讀量突破40萬次,用戶觸達實現百萬規模;長少社《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短短几日獲得數十萬次閱讀。可以看出,用戶對科普確實有需求,而這類需求,既來自於極端情況下公眾對權威信息的信賴,也源自讀者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

相比上一代讀者,當下的讀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京東圖書發佈的《2019中國圖書市場報告》顯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圖書網購用戶佔到了70%以上,同年,科普類圖書在京東上的銷售額增長三成多,用戶同比增長超過20%。近年來,科普圖書的銷量一直在走高,分類也逐漸細化,尤其是“會說人話”的“軟科普”受到了許多讀者用戶的歡迎。由此,科普類圖書會在疫情期間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

在危機來臨時,尋找信息以規劃對策是人的本能,而在信息龐雜、流言遍地的情況下,出版機構所具有的專業性就顯得尤為珍貴,這也是許多出版機構的內容在疫情期間獲得大量傳播的原因之一。鄂科社總編輯章雪峰說:“此次疫情中,大眾對公共衛生知識還存在比較大的市場需求,有關身體健康、病毒傳染病、心理自助及疏導、公共衛生危機應對的醫學科普圖書,可能會迎來一個熱銷週期。”相比自媒體或互聯網媒體,具有傳統出版背景、專業資源和嚴格審校制度的出版機構在用戶心中更為可靠,發佈的信息也因此更加可信,這也是在科普領域,出版機構在互聯網時代所具有的優勢。

許多出版人在受訪中表示,“專業性”將成為出版工作中更受重視的部分。與此相對應的,出版機構作為“平臺”的功能將進一步顯現出來。“專業社要利用專業的編輯資源,連接頂級專家、普通醫生和讀者,建立醫療信息正循環。”協和社副社長左謙說。專業服務、平臺連接、用戶觸達,這些在疫情期間著重凸顯的部分,將進一步推動出版機構向高質量知識服務機構轉型。“專業出版、知識服務會成為新的更為重要的出版模式。”中南大學社社長吳湘華說。

線上平臺成主場,出版融合顯著加深

這個特殊時期帶給出版機構的另一重要影響,是出版形式的改變。原本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出版機構出版電子書、有聲書等多媒體形式的出版物已不稀奇。但由於疫情爆發期正值春節,且為避免交叉感染,企業延長了春季假期,公眾只能居家隔離,為了能夠迅速有效地傳播,幾乎所有出版機構都以數字出版的形式在互聯網上發佈了內容。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傳播能力最強的社交媒體自不必提,尤其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微信公眾號,在這個時節成為了電子資源發佈的首選平臺。事實上,但凡是圖文形式的內容,基本都會在出版社自有的微信公眾號、App、媒體平臺以及學習強國、咪咕閱讀、掌閱有聲、火把知識等各大平臺上線。而跳出圖文二維形式的出版物,可選擇的傳播方式和平臺就更多了。

社交媒體之外,同樣是戰場。如除公眾號外,浙教社將電子版內容分發至學習強國等40個網站和App,並與浙江電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完成了該書的有聲書錄制,同樣免費發佈。浙科社編輯製作李蘭娟院士防控疫情的有聲欄目“疫情防控,樹蘭在線”,並在蜻蜓FM、懶人聽書、喜馬拉雅、咪咕閱讀、掌閱有聲、火把知識等各大平臺上線。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則組織四川藝術家以“2020等你健康歸來”為主題錄製視頻,通過抖音短視頻平臺宣傳野生動物保護觀念,解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蒲蒲蘭繪本館策劃了直播系列活動,另外,其知識問答還被引入在線教育,延伸成為學生在寒假裡的閱讀材料。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浙科社製作的有聲欄目“疫情防控,樹蘭在線”及蒲蒲蘭繪本館策劃的知識問答

線上平臺的分發機制和傳播原理極大改變了傳統的出版發行流程。在此之前,出版機構或多或少都已走上了融合轉型的道路,從最早的僅僅將內容上線,到鋪開互聯網營銷、打造互聯網產品,再到構建全媒體融合出版平臺,出版機構的融合發展之路已經走過了好幾個階段。在實際發展中,傳統出版的轉型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掣肘,或許是觀念落後,或許是資源不足,導致融合出版並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但此次疫情的來臨,足以將所有產出內容的出版機構都“逼上梁山”,打通融合出版轉型的每一個環節。如左謙就說:“《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是協和社首次以紙書、電子書等多版本同步出版、並結合圖文等多種形式在線傳播。”

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已具有數字出版優勢的出版機構進一步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所涉及的出版形式早已不僅限於電子書,也有聽書、直播、知識服務、在線教育等新形式,還有許多社依託自己的平臺,完成了又一次融合出版,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以其在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收到的問題為基礎,編輯出版《新冠肺炎問答》手冊,並在手冊中加入了關於疫情的在線免費問診入口,讀者只需掃碼便能進入“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義診專區”。

但在疫情結束後,這些依託互聯網工具和平臺而生的多元形式並不會成為“期間限定”,而是在特殊時期與傳統出版經歷了一次緊密融合,並將在未來持續發力。接力社社長白冰表示,接力社將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強化線上音頻產品出版,增加線上出版內容和品種,比如會多出音頻書、富媒體電子書、數字、電子化圖書、互動圖書,互動於一體圖書等。”吳湘華也說:“這次應對疫情的主題出版,全面檢驗了我社多年來的數字化轉型成果,也將成為我社轉型發展、融合出版之路上的里程碑事件。”

優先社會效益,更加關注公共健康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隔離期間,溝通交流極為不便,出版鏈條上的許多環節如印刷、物流等都因此缺失。面臨疫期特殊需求,海豚傳媒將可以在線上進行的工作提前,保障重點項目的生產和營銷;協和社利用聊天軟件和社內共享平臺進行線上辦公;中南大學社則採取遠程辦公與定點值班相結合的方式,接力工作180小時。各社在保證無人員聚集的前提下,有條不紊推進工作,“舉全社之力,優先保障抗疫公益書出版,不計成本。”左謙說。

在疫情爆發前,各出版機構都按部就班地在進行著自己的出版計劃。而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又正值春節假期,許多出版機構臨時調整了工作節奏,以出版疫情相關圖書為先。川少社將替換3月雜誌內容為疫情主題內容,蒲蒲蘭繪本館在策劃中的直播活動、公益朗讀活動,協和社將策劃疫情回顧、總結相關的圖書等。在內容出版後,也大多數以免費形式在互聯網上公開發布,紙質版亦放棄了前期的經濟效益。鄂科社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電子書免費上線,紙質書首印的20萬冊免費分發,目前線上閱讀用戶已近五千萬,且不斷有來自外省的紙質書訂單。目前該書正努力組織印刷,待疫情好轉後迅速上市。通過各種線上渠道分發內容,力求將“觸達”放在首位,讓科學信息和正能量得到更多傳播,是出版人在特殊時期的共同目標。而更看重“公益性”,為出版機構贏得了更多的經濟效益,達成多贏。章雪峰說:“預計疫情緩解以至消失以後,未來一段時間的圖書市場會逐漸好轉,圖書銷售趨高,特別是醫衛類圖書會形成一個銷售高峰。”

而長期來說,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核心的各種相關選題,都將成為各出版社的選題儲備之一。如川少社社長常青及北京蒲蒲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冬匯都表示,在之後的童書選題策劃中,將更關注防病救災、公共衛生常識、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選題,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輯策劃總監陳琳也表示,將更關注與兒童健康安全知識相關的選題,從意識層面提升孩子的認知與自覺。但對於專業社來說,內容上的變化不會特別明顯。“在醫學專業角度,指導公眾正確應對和指導醫生正確治療會是長期不變的兩個方向,圍繞這兩個基本方向的內容策劃不會有重大變化,但是基於這些內容的出版形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可能會有重大變化。”左謙說。

從選題上來說,重大事件帶給出版機構的影響,將會是全面且深遠的。未來一段時間,出版機構將對公共衛生話題加強關注,並以此為中心轉變發佈模式和傳播模式。但不論如何,出版人回饋社會、記錄時代的總方向不會變化,並將朝著這個總方向,以精準專業和高效傳播為目的,承擔新時代出版的使命與責任。

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以这场疫情为起点,谈谈出版业的现在和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