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下,感覺我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影響有多大?

用戶76094498933


個人的感受是這個疫情對我們這個小城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由於地方各級政府機構的嚴格防控,城市看上去像是一座“空城",但不在較短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確實不敢大膽的去復工復產。不過在疫情的防控中 ,我們也深切地感受到國人的強大凝聚力,政府的強大執行力,短期的經濟急剎車,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王建軍


別的行業不說,就說服務業,吃,穿,住,用,行各方面都收到限制,尤其是行,旅遊業,酒店,交通等等,光是第三產業就已經夠我們喝一壺了,舉個例子,西貝莜麵村,這麼牛逼的企業,人家說撐不過三個月,還有其他撐不過一個月,還有直接倒閉了的。為什麼倒閉?因為沒錢,沒有現金流,企業運轉不起來,可不就倒閉了嗎?還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我認識好多餐飲店老闆,直接關門了,正規的企業工資照發,這是多大的負擔?我們小老百姓無法想象。看看股市就能看出一二了,開盤狂跌,不過影響是暫時的,所以股市慢慢會回來的。


韓小寒233


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對很多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房地產行業,餐飲行業,旅遊行業,電影行業。

房地產行業推出VR看房,能夠解決看房問題,餐飲行業、旅遊行業和電影行業影響大,無法到店消費,我們對比一下2019年的數據,看一下對這三個行業影響有多大。

餐飲行業

2019年全年餐飲收入46721億元,同比增長9.4%。全年餐飲收入突破4.6萬億元。按照10%的增長率,2020年餐飲行業收入將達到5.06萬億,本次疫情已經持續一個月,加上春節是消費高潮,按照10%計算,影響約5000億。

旅遊行業

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按照2019年的增長率8.2%計算,2020年春節旅遊收入約5560億元。

電影行業

2017年的總票房達41.03億元,2018年的總票房達69.24億元,2019年中國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為68.68億元,同比2018年有所放緩,參考2019年的春季票房,2020年的春節票房預計70億。

以上三個行業預計總收入為10,630億,這還不算其他的行業,如果算上其他行業的話,幾萬億肯定是有了。


互金圈


今天在西瓜視頻上看了這麼個故事,看的我是心裡酸酸的,在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下我們都知道的傳統業旅遊,餐廳,KTV娛樂業都被迫關門不能營業,同時餐廳和KTV包間果盤的水果供應商她們的水果也賣不出去,這個女老闆供應商她也是剛剛入行,沒有經驗進了幾十萬的水果一箱箱的堆在家裡,餐廳和KTV不營業了她的水果賣不出去了,自己也不會用電腦和手機線上銷售,還是好心的鄰居幫忙拍了這個視頻才被大家發現。

我是通過這個視頻才知道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面之大,波及的傳業之廣。雖然這次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打擊很大,但通過03年的非典的數據能看出來,等疫情結束後經濟呈井噴狀發展。相信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通過國家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大家都能渡過這個難關的。


丫媽wxl


這次疫情對多個行業造成了重創。

首當其衝是第三產業。“春節黃金週”變成了“全民防疫周”,損失估計達百億。而且,我國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從業人數超過1個億,這給就業形勢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巨大壓力;酒店、賓館、影院等消費大跌,經營一直較好的餐飲業名企“西貝”老闆言稱熬不過3個月,可想那些經營不良、本來就比較困難的賓館和飯店如何生存?

各地嚴格管控致使到處物流中斷,已經影響到整個製造業原材料、零部件及其產品銷售,很多企業遭受了災難性的損失。

儘管此次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但短期內對各個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經濟會造成巨大的衝擊。而且事關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切身利益。

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戰爭,也希望國家採取有力舉措,科學謀劃,爭取最大程度地減少疫情所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


清涼阿偉


這次突發事件對我國絕大部分的行業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受到打擊最大的行業以服務業和製造業為主。

服務業影響比較大的如餐飲業、旅遊業或者電影院。這些行業基本上從過年前到現在,甚至可能未來的一個月內都不會有什麼生意。

以餐飲業舉例,年前為了準備年夜飯,可能還囤積了很多食材,給很多服務員翻了三倍薪資,讓他們留下工作,但是疫情發生後年夜飯全部取消。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而且,房租還要付,員工的社保不能斷。即使如西貝,這樣的餐飲業龍頭企業,現金流都無法堅持三個月。可見對其他小餐館的影響有多大了。

製造業方面。85%的中小企業現金流只能撐三個月以內。如果三個月不能開工,那麼對他們的打擊是巨大的,如果企業主借不到錢,或貸不到款。可能就面臨倒閉的危機了。



而且對於一般的製造業來說,停工一個月就相當於半年的利潤,停工兩個月一年就白乾了。今年他們賺錢是沒什麼希望了,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目標了。

在這個時間也有少部分的行業反而受到了支撐,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前景,比如雲辦公、雲經濟相關產業鏈,再比如說手機遊戲相關。

疫情出現後大家只能呆在家裡。對他們這些行業反而是一種促進。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企業早日恢復正常運營,大家早日賺到錢。


莫水宏觀經濟


經濟向好的大趨勢,不會受影響,我國通過過去30多年的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已經在各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和斐然的成績,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最齊全的工業類型,但是疫情會對短期造成較大沖擊,比如疫情導致的物流不暢,各個產業零配件以及上下游不通暢,及時復工,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馬上恢復的,勢必對製造業造成影響,同時也會拖累就業市場、造成失業的壓力。另一個較大版塊是房地產,這個行業吸引了大量勞動力,不開工企業壓力很大;還有餐飲行業、旅遊、零售等服務業衝擊也較大,大家足不出戶實體經濟幾乎沒有人,門店關門,即便開門營業額也非常有限每個硬幣都有雙面,另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線上經濟、到家配送、社交電商等,尤其受疫情影響提出的無接觸配送服務非常火爆。所以疫情短期衝擊對經濟影響較大,有限的領域會因禍得福,我堅信在黨和人民的努力下,終將戰勝疫情,中國經濟利好的大局不會改變!


清風徐來諮詢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本該祥和美好的春節,變得沉重與惶恐,也打亂了社會發展的腳步。


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難題,每個企業、每個城市、每個鄉村,上到高官, 下至百姓, 無一例外, 無一倖免。


如今,疫情仍在持續,其對各行各業長期而深遠的影響讓人始料未及——


🔴 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 短期 春節狀歷來是房地產銷售的黃金時期, 一家人外出看房也是許多家庭歡度春節的一個節目。然而, 今年春節期間, 為了防止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 人員的流動被嚴格控制, 已經沒有了看房的人群。

房地產行業的整個銷售活動已經停止。這次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短期影響就是房地產市場處於冰封的狀態。


🔺 長期 2003年SARS 疫情過後, 全國一線城市的住房價格經歷了大幅上漲。這種狀況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後, 必然會再次出現,儘管許多地區都有限購措施, 但蜂擁而至的外來人口還是會對房價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疫情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


◈本次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最為嚴重。


原因 ☟☟☟

▴疫情持續的不確定性

┈┈┈┈┈┈┈┈┈┈┈┈┈┈┈┈┈

▴疫情正好發生在春節期間

┅┅┅┅┅┅┅┅┅┅┅┅┅┅┅┅┅

時期 ☟☟☟

春節旅遊黃金週

┈┈┈┈┈┈┈┈┈┈┈┈┈┈┈┈┈

▴第一季度

┈┈┈┈┈┈┈┈┈┈┈┈┈┈┈┈┈

▴全年


🔺 短期影響

♦️ 對春節旅遊黃金週的影響 各大機構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 5 億, 較2019年春節增加8%,由於疫情的突然爆發, 該預測值瞬間化為泡影。


♦️ 黃金週出行人數 今年春節黃金週, 1月24日至1月30日, 全國出行人數總共才1. 52億人次, 同比大降63. 9%。


♦️ 旅遊供給端 旅遊業整體受到波及。目前全旅行社業的人都處在失業 狀態, 旅行社出現全面虧損, 中小旅行社面臨歇業、關閉,且疫情結束後可能也無法馬上迎來客流反彈,旅遊板塊股票市值大幅下跌,景區、

旅行社子行業股票大幅度下跌,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工資大幅縮減。


♦️ 旅遊需求端 由於疫情的嚴峻形勢, 遊客出遊意願銳減。消費者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 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 長期影響

♦️旅遊市場開始萎縮, 會議會展等相繼延期或取消;

♦️旅遊心理發生變化, 公眾恐懼擔憂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消費者信心和出遊的意願。


◛❒在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 國內旅遊產業面臨著空窗期, 甚至是一場空前的行業危機, 整個產業鏈都將承受巨大的虧損。


🔴 疫情對能源行業的影響

能源行業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由於能源行業與整個國民經濟關係密切, 因此, 整個國家的GDP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 疫情對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影響

♦️武漢封城城以來, 加油站的營業收入只有去年同期的30%左右。


♦️柴油需求處於冰點。


♦️導致國內成品油市場消費量急劇下降。受疫情影響, 國內地煉工廠也普遍承壓。


♦️由於疫情的擴散和蔓延,國內油價開始下調,國際油價同樣進入了下行通道。

🔺 疫情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疫情直接影響電網公司營業收入


絕大多數人呆在家裡, 居民用電量增加。但電價收入和一般的市場經濟思維明顯不同, 真正用電量大的是工業、商業服務業企業, 居民用電量明顯低於工商業用電,且國家發改委的規定是工商業用戶的電價高於居民用電的電價。但疫情期間, 工廠停工或者延遲復工, 商店關門或者延遲開張, 電網公司的主體收入自然明顯下降。


電網公司營業收入降低, 將直接波及眾多相關行業, 電力由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水能、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經發電設施轉換成電能, 再通過輸電、變電與配電系統供給用戶作為能源。


♦️ 電力企業工期受影響 國家能源局針對當前疫情,要求電力企業科學確定復工復產時間節點, 及時修訂施工作業方案, 重新確定合

理工期, 嚴禁搶進度、趕工期。


🔴 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 短期 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沖擊;

🔺 長期 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 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 體現


♦️疫情將使得汽車及其 零部件的供給不足, 由此可能導致全球某些汽車供應鏈的中斷


♦️汽車及汽車後市場銷售更加艱難, 網約車運營受限。


♦️世界汽車巨頭為規避區域突發事件造成的供應鏈風險而可能對其汽車產業鏈進行重新佈局——

❒全球汽車產業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面臨重大布局調整, 汽車銷售模式也可能會加速被重塑


❒中國汽車產業在

全球汽車製造供應鏈鏈中的比重和地位將可能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但這同時也是

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的新機遇, 優秀的企業終將會脫穎而出, 中國汽車的產業結構也會因此得到進一步的調整與優化。


🔴 疫情對食品行業的影響


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影響巨大。具體到食品行業來說由於這個行業的產品以高頻、低價格、必需品為特徵, 再加上疫情正值春節期間, 處於銷售淡季。因此, 疫情在短期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有限,但對食品行業的長期影響不可小覷。


🔺疫情將促進食品行業營銷渠道環境的進一步變化——

♦️疫情下在線消費場景激發食品電商的發展,進一步打壓線下食品零售場景, 倒逼食品類電商以及新零售 的出現。


♦️疫情下, 消費者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將大大提升, 再加上對在線餐飲服務需求的增長,這些都會對餐飲供應鏈產生影響, 餐飲供應鏈將加速整合化、社會化與平臺化趨勢。


🔴 疫情對養老行業的影響


養老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這個行業中的多個環節是全年無休的剛性需求,由於疫情的特殊原因, 絕大多數老人都被隔

離在養老院中,由此,養老行業因為疫情,正經歷著種種困難——

🔺最大困難是養老服務人員極度短缺


🔺疫情期間家人無法探視, 老人心理比較脆弱, 增加了照護難度


🔺老人屬易感人群, 抵抗能力差, 疫情期間需要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 增加了運營成本。與大多數行業疫情期間停業困境不同, 該行業在艱難的運營中也將受到財務收支狀況惡化的嚴峻考驗。


🔴 疫情對醫療健康行業的影響

作為與疫情本身聯繫最密切的醫療健康行業, 直接承擔著各方救治和防控的重大服務提供功能, 整個行業也直接和間接地受到全方位、多層次巨大沖擊, 為之提供急救醫療物資、防護物資等的協同保障機制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受到檢閱和考驗。


疫情對醫療健康行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為


🔺將促使醫療健康行業更好發展


🔺將激發醫療健康行業強化基層和公共衛生並優結構升級


🔺將極大提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的戰略定位和戰略作用


🔴 疫情對教育產業的影響

🔺在當前疫情嚴重情況下, 線下教育顯然難以立即開展。


🔺疫情之後, 各教育機構勢必加大在線產品和服務的投入, 但由於教育信息化和在線教育投入相對比較大, 前期投入和投入產出比仍需要教育機構認真研究和斟酌。


🟡 儘管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諸多影響,但我們依然要堅信,傲國嚴冬是春天


財經CY


這次疫情的處理方式和03年的非典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人群”為中心去設置所有的流程/措施/目標,“人群”的問題解決了,疫情就穩住了。

同樣的邏輯:

傳統的社會格局是按“商品”劃分的,不同的商品劃分到不同的場所,然後人們要圍繞這些場所去轉,比如美食街,傢俱城,小商品市場,服裝一條街等等;

未來的社會格局是按“人群”劃分的,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不同的社區裡,然後商品和服務要圍繞人群去轉,整個社會都是以“人群”為中心,或者說“社群”是未來社會的基本單位。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紅開創自己的品牌,就像一個蜂王一樣,配合的團隊就像雄蜂一樣,緊密配合蜂王,而數量眾多的粉絲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網紅,購買網紅推薦的產品。未來也會有小而美的團隊,獨立運作自己的精眾品牌(只服務於垂直細分領域的一小部分精眾群體),他們願意為品質買單,願意為情懷買單,願意為圈層買單。而圍繞這個品牌聚合起來的一個“蜂群”,又會形成一定的自運營和自裂變機制。

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小眾品牌,藉助小紅書、抖音等媒介迅速攻佔年輕消費群體的心智,在中國哪怕搶佔1‰的市場,也有龐大的1400萬群體,也足夠讓一個品牌活好、做強。


翔宇財富教育系統


一些大型工廠和企業目前出現小部分裁員現象,租金不好收,銀行貸款還不了,各種資金和資源都不能正常運轉,小型工廠,店面,小作坊,作為行情不穩,人民購買力不佳,不敢大膽招聘和擴張,像有些培訓機構直接關閉,因為有電子版本網絡可以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