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可閱讀”線上平臺開啟!請你在家“漫遊”上海建築

為保障觀眾和一線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上海原先對外開放的建築場所近期陸續暫停對外開放。為保障群眾文化權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各區文化和旅遊局,推出全市“建築可閱讀”線上平臺,繼續為各界公眾提供服務,讓廣大市民群眾可以足不出戶,在線上閱讀建築。

黃浦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的核心區,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地、海派文化的發源地、江南文化的集聚地,也是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分佈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區域。“閱讀黃浦”微信小程序是黃浦區“建築可閱讀”網絡平臺。該平臺以文化專題為抓手,分絲析縷建築背後的事件與人物,勾勒還原了包括“黨的誕生地”“講述城廂的故事”“上海城市原點”等在內的重要歷史和地理片段,串珠成線,以饗讀者。“閱讀黃浦”帶你發現上海!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靜安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徐彙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很少有一個地域像“徐匯”那樣,能盡情呈現上海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魅力——中西方文明在這裡交融,中國近現代藝術於這裡發源。一個“匯”字,註定了從古至今的多元化。在徐匯,有跨越百年的老建築,也有引以為傲的新地標,這些可閱讀的建築,體現了徐匯從傳統走向現代、兩者精妙融合的氣勢。漫步在梧桐掩映的街區,可以感受自然的韻律,觸摸到城市的溫度,在繁華與閒適間,找到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防疫情,共努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目前您可在線上閱讀衡復地區30條永不拓寬的馬路和129處歷史建築,我們也會陸續上線更多優秀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讓您足不出戶地感受徐匯的獨特魅力。

長寧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長寧區第一批網上建築可閱讀建築21家,主要為第四批長寧區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包括張愛玲度過6年的時光的聖瑪利亞女中,鄔達克最後8年在上海的家,一直隱身在復旦中學內的李鴻章祠堂及門樓等。建築可閱讀內容包含中、英圖文介紹和語音導賞,供市民在線上閱讀長寧老建築。

虹口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虹口區以“文化三地”的定位為核心,用好用足區域優勢資源,用建黨精神、愛國精神、城市精神引領社會,用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潤澤心靈,以歷史建築、歷史街區的活化與更新,歷史建築背後文化故事的傳承與發揚,以及歷史建築所孕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等為具體形式,以“這裡有一條‘海上長虹’,珍藏了一路跨越歷史的絕美風光”為主線,整合了包含區域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優秀歷史建築、市、區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以及歷史風貌區和風貌保護街坊在內的各類文化旅遊資源向度。

楊浦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浦東新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普陀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根據上海市文物局《關於在本市文物建築及文博單位推廣使用二維碼導覽的通知》(滬文物〔2018〕67號)文件精神,普陀區於2018年啟動建築可閱讀項目——“漫步普陀·閱享建築”。目前首批上線的33處點位,包括30處本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優秀歷史建築和3處路橋,於2019年底完成全部點位的掛牌工作。遊客可通過微信掃描銘牌二維碼,進入“漫步普陀閱享建築”小程序,以文字、音頻、圖片等方式瞭解相關歷史。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閔行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閔行區共有144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文物保護單位38處,每一處文物建築都有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承載著珍貴的歷史信息,包含著一段獨有的歷史故事。為了確保區域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很好地保護與傳承,閔行區加強歷史建築的保護。這些建築承載著千百年來的歷史記憶,它是獨具閔行特色的歷史文化符號,更是我們閔行人文脈相傳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資源。

松江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奉賢區

“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开启!请你在家“漫游”上海建筑

“千年青村、百年奉城”,是上海市奉賢區歷史文化悠久的真實寫照。尤其是築城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與山西平遙古城(洪武三年)同時代打造的奉城古鎮,是上海唯一的圍城古城,奉城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原奉賢縣縣治所在地,也是中共早期地下黨組織活動的秘密據點之一。

在奉賢,可閱讀的建築有中共奉賢縣委舊址、奉城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青村港歷史文化風貌區、莊行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八字橋、張炳官宅、錢孟生宅和萬佛閣等。

散落在今天奉賢區的數十座古橋以及萬佛閣等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歷史遺存,更是承載著千年的奉賢文化,歡迎四海賓朋遊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