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注射室非一線?請不要違背常識

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護人員的感染與死亡情況如何?


2月14日上午,國家衛健委曾發佈消息,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到全國確診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佔全國死亡病例的0.4%。其中湖北省報告了1502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佔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的87.5%,武漢市報告了1102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佔湖北省醫務人員確診病例的73.4%。


向這些逝去的醫者致敬,向為肺炎疫情而身患惡疾的醫者致敬。


社區醫院注射室非一線?請不要違背常識


只是,當日下午6點30分,武昌醫院的59歲護士柳帆,同樣因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去世。柳帆醫生,成為已公開信息的第7位。


柳帆是武昌醫院梨園街社區衛生院服務中心注射室的一名護士,生前主動申請了延遲退休,堅持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中。2月14日17時30分左右,出現心臟驟停,在搶救一個小時後宣告死亡。


楊帆醫生是如何被感染的,現在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社區醫院注射室護士的她,工作在防疫崗位,隨時接觸感染的或者疑似病患,從而造成傳染。


只是,武昌醫院的邏輯卻讓人想不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注射室的護士崗位,並非防疫一線。因為在他們的表述中,發熱門診導醫臺、預檢分診臺等崗位才是。


社區醫院注射室非一線?請不要違背常識


眾所周知,病患的救治實行分級治療,很多疑似病患只能先到社區衛生服務部門就診,發現有患病嫌疑的才能倒流到定點醫院的發熱門診,可以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實打實地服務一線,不僅最早接觸患者,而是是防護條件最薄弱的環節。


當疫情發生後,公眾的注意力往往會放在大醫院,比如協和醫院缺物資,金銀潭醫院收治重症患者,還有建設中的火神山、雷神山等醫院,而更多的基層醫院卻處於燈下黑的狀態,不大引人注意。


其實,基層醫院往往接觸的病患更多。一則,很多人咳嗽、發熱之後,往往會認為是普通的感冒、發燒等,會往社區醫院裡跑,患者多,裡面新冠肺炎患者一定存在;二則,社區醫院作為最基層的醫院,技術低,防護條件與意識也差。疫情爆發之前,很多社區醫院裡往往連口罩都很少。防護條件低下,自然會增加傳染的幾率。


社區醫院注射室非一線?請不要違背常識


可是,武昌醫院為何就認為社區醫院不是一線呢?


恐怕與他們的報喜不報憂的思維有關。


在當下的環境中,醫護人員死亡比病患死亡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任何一家醫院,都不想因為醫護人員死亡而引起關注。關注之下,自己的種種不足就會暴露,就會被指責工作沒做好。從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文亮醫生病逝,到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自制防護服等概莫能外,哪怕是醫護人員網上發消息說口罩緊缺也不行,因為這會讓公眾認為該醫院沒有充足的防護條件。


而醫院想給大家呈現什麼印象呢?是醫護人員全員上崗,沒有退縮,毅然奮戰疫情,哪怕是沒有最充足的防護設備,也只能做而不能說。說了,就是給醫院抹黑,就是給當官的製造麻煩,捅婁子、放氣。


哪怕是醫護人員死亡了,也不敢光明正當地承認,而是以各種藉口、各種理由來弱化自己工作的不足。武昌醫院,你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