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收入,銀行如果全部順延一個月,銀行損失多少?

醉後1滴淚


疫情會讓銀行會損失多少呢?首先銀行的經營收入主要分為資產端和負債端,以及中間業務收入。作為目前國內銀行營收的大頭肯定是資產端的收入,也就是表內各類貸款業務收入,如果疫情讓很多企業和個人失去暫時的還款能力的話,銀行在資產端的收入肯定就會大大減少,但負債端也就是各項表內存款還得繼續支付客戶利息和收益。因為你欠的銀行錢不還,會影響個人徵信,欠的錢也會逾期,最後形成壞賬,產生不良貸款。銀行因此需要計提更多撥備,這都是直接間接影響了銀行的利潤。但疫情當下,很多企業和個人不是刻意不還,所以監管層也出臺相關金融扶持政策,個人和企業還款可以往後順延,並不影響他們的徵信,需要說的是最後這錢雖然暫時不還了,不代表就一筆勾銷了。欠的還是要還。只是早晚問題,所以銀行最後損失多少,就看疫情結束的時間和復工後有多少企業和個人真正的失去還款能力。當然。很多大銀行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持股的,艱難時刻,國家該出手的也會出手的。





壹羞哥


疫情期間,如果銀行全部把貸款順延一個月的話,那麼銀行算上存款利息支出,加上貸款利息損失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這個損失將會達到1萬億元左右。

現在的存貸款總額情況

根據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截止到12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58.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而截止到12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98.16萬億元,同比增長8.6%。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92.88萬億元,同比增長8.7%。

可以看出來,本外幣存款和貸款餘額的數據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是按照一個月來順延的話,那麼銀行損失是比較大的一個數據了。

銀行損失情況

如果銀行全部把貸款順延一個月,但是銀行對於存款還是要支付利息的。如果這樣來算的話。假設銀行支付存款年利率為1.6%左右,銀行貸款利率按照5.8%來計算。

這樣的話,銀行存款餘額是198.16萬億元,那麼一個月的存款利息支出=198.16萬億*1.6%/12=2642億元。

銀行貸款餘額是158.6萬億元,這樣的話,一個月不收貸款利息的損失=158.6*5.8%/12=7665.67億元。

可以看出來,如果銀行全部把貸款順延一個月的利息損失將達到10307.67億元。

結論

綜上所述,如果疫情期間,銀行把貸款全部順延一個月,那麼銀行算上支付的利息,加上因為順延減收的利息,這個數字將達到10307.67億元。


睿思天下


你的問題是:疫情無收入,銀行如全部順延一個月,銀行將損失多少?這個問題,咋一看,會有的人認為損失很大,也有的人會說無損失,我想說,都不全面,應這樣來認識和回答

一、無論有無損失,在“大難”面前,銀行必須和客戶一起,放棄利益,共克時艱。因為,這是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的利益和困難,銀行責無旁貸。同時,如果這時候對客戶採取嚴苛政策,是一種自殺政策,對自己的資產質量和未來客戶的獲取,必然不利。

二、銀行採取順延方式,是有損失的,同時,也獲取資產不良壓力減輕的收益。主要表現在貸款換手與新客戶獲取以及可能上升的利率獲取等機會成本。對於某一分支機構可能不多,但彙集到一個銀行總部或所有銀行,損失是重大的。但,銀行通過順延,也減輕不良資產甚至是損失的壓力,銀行可以減少很多壞帳。

三、作為受益還款及利息支付順延的客戶,要有感激之心情,萬事不可以理解為“應該”,應積極配合銀行做好有關手續。


中銀文武


銀行會有損失,但損失程度有限,因為疫情是短時期的,與經濟危機相比較銀行還是具備這種抗擊風險能力的。

銀行的主要收益來自手續費其次是放貸所得利息,由於疫情的突發性和短期持續時間,銀行的交易量會有所減少,主要體現在線下的實體網點,手續費收益有所降低,比如說,所有網點包括安裝有ATM機的地方,客戶存儲、轉帳、垮行轉帳、信用卡還款的頻率相對以往減少,這就使手續費的收益降低。當然,這部分損失對銀行來講只是在一個特殊時間段,銀行從全年核算又稱不上是損失,因為疫情過後客戶又自動灰復了交易量,也可能超過疫情期間的交易頻率。

銀行在發放貸款方面,由於疫情的延續使很多的企業經營受損、倒閉,貸款產生逾期,銀行無法按時收回本金和利息,這方面的損失比較大,但這也是暫時的損失,銀行不會因此傷到元氣。由於疫情是突發性的,這種災難是銀行與企業、與全社會共同經受的,因此,政府與國有銀行都會做出特殊時期的規定

延期還貸或減免貸款利息,同時政府會從財政撥發專款用於疫情受損企業。

政府出手會使銀行壓力得到減緩。災難是暫時的,好在銀行建立了網銀支付系統,實際在疫情期間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用戶幾呼每天都在通過網銀電子系統過往帳目。關於疫情,在政府的領導下很快迎來繁榮的春天。


東方上院


疫情沒有收入,如果銀行能夠把貸款順延一個月,那大量的居民短期內不再擔心房貸、信用卡等了,對居民來說是好事,但是對銀行機構來說損失可能是比較大,銀行機構損失大,那可能會動搖銀行金融機構,我國金融體系是以銀行體系為主導,如果銀行體系動搖了,那可能經濟基礎也會動搖。我們來看一下,如果貸款延期一個月,銀行大概會損失多少錢?

根據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12月末,人民幣貸款總額為15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根據銀監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前9個月5家大型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是4.75%,5家大型銀行的貸款利率在行業內是屬於偏低水平,我們按照這個偏低的水平計算。

151.57萬億,利率4.75%,一年支付的利息是7.2萬億元,每個月支付的利息是6000億,我國有4000多家銀行,相當於平均每家銀行每個月少收到利息收入為1.5億元左右。

綜上所述,如果因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銀行把貸款順延一個月,銀行整個體系內大概損失的金額在6000億左右,這是按照5大銀行的貸款利率計算的,整個銀行行業的貸款利率肯定會比5大行的利率要高,所以預計可能會達到八千億到一萬億之間,已經影響了部分的收入,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刀切,讓所有的人的貸款都順延一個月,而是讓受影響的人延遲一個月,這樣即解決了貸款熱榜的難處,又不會讓整個銀行體系面臨巨大的壓力。


互金圈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銀行會有損失呢?個人沒有收入,銀行是不會有損失的,銀行只是遭受到了資金兌付的流動性壓力,而且這種壓力,現在監管也幫助解決了。可以肯定的說,真正確實而且嚴重受到損失的,是個人、小業主、民營企業。

1.個人沒有收入,房貸,信用卡,車貸等等,可能沒錢還,如果能夠成功的向銀行申請延期還款,那麼銀行當月是收不到個人信貸還款呢。但是這僅僅是延遲還款,不是不要還款。過了一個月,過了兩個月,個人不還得還款嗎?總的還款金額也不會減少。

2.唯一對銀行構成風險的,就是當月還款本金利息沒有收到,順延到下個月或之後1月份才能收到。那麼銀行當月沒有還款現金流,如果銀行還需要兌付存款,或者其他還款,就會發生流動性兌付風險。但是我們的監管當局早已經準備好了,通過央行逆回購操作,以及兩次降準操作,尤其是通過降準操作,其實銀行就少上交資金給央行,自然就多了很多資金使用。那麼就將這種兌付風險解掉了。

3.央行的降準操作對於銀行影響實在太大了,其實就是白白送給銀行純利潤。因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銀行不需要再向央行上交那麼多資金作為準備,那銀行可以就多使用資金進行放貸或其他業務,自然就賺取了更多的利潤。

4.銀行在此過程中,唯一可能多花的成本就是員工的人力成本。因為借款需求降低了,存款需求也降低了,而且銀行也延遲開工,但是還是要給付工資。但是銀行有著多種的化解措施,一般員工工資的構成是工資加績效獎金,績效獎金會佔到總收入的50%以上。在此過程中,銀行也完全可以只發工資,而不發放績效獎金。

5.為了支持此次抗擊病情,央行和銀保監會對於銀行的考核指標也放鬆了,昨天央行等監管單位明確表示,可以容許對銀行的不良率等負面指標做適當的容忍。那銀行就更無後顧之憂了。

在此次疾病過程中,其實大多數行業都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影響,而銀行受到的主要是間接影響。但是有著國家對於金融秩序穩定的強烈需求,自然會給著更多的扶持政策,所以他們的損失相對是非常有限的。反而我們應該更關注旅遊業、飯店、商鋪以及其他直接受損失的行業影響。

總體來說。銀行業或者金融業損失不大,都是在國家可控範圍之內,反而是民營企業,以及小業主受到損失是直接的、 明顯的,而且很難被估量的。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理解,一個是銀行順延一個月的借款,並不是免息順延,銀行還是會按標準收取利息的,因此銀行並沒有損失。

另一個是銀行順延之後,會造成一個資金期限錯配,存在資金回收風險,這可能會對銀行造成的損失。

關於這兩方面,我再做進一步的回答。

當客戶和銀行達成借款協議之後,這個合同也就生效了,不應該隨便變更,但是當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幾今年疫情出現,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還款困難的情況,國家又倡導銀行延期,那麼延期對銀行有利還是有弊?是賺錢還是賠錢呢?

如果是一個優質客戶,銀行給客戶延期還款,對銀行來說是一個賺錢的買賣,因為這樣銀行可以多收利息,而且本息能夠保障,還節省了再次審核的過程,相當於對優質客戶的續貸。

既然銀行可以賺錢,為什麼有的銀行還不願意延期呢?

這就不得不說另一個問題,就是銀行資金週轉的問題,因為銀行在借款給別人的時候,是經過了風控審核和週期計劃的,個別人延期對銀行影響不大,如果所有借款都延期,那對銀行的資金流就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就是風險的問題,銀行也是企業,他主要靠存貸差賺錢,如果遇到壞賬就賠本,所以銀行也不想承擔任何風險,甚至要有意規避風險。

像現在的情況,疫情發生後,借款者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資金風險都會增加,銀行當然不願意把錢借給有風險的客戶,想延期還款的人肯定都是資金困難的,所以銀行不願意延期。

這就是大家平常說的,銀行喜歡錦上添花,但是不喜歡雪中送炭,對於經營好的企業銀行願意借給他錢,對於陷入困境的企業銀行想盡快把錢收回來,這樣銀行的資金才安全,其實想一想這也沒什麼不對,因為銀行也不是慈善家,也怕自己會倒閉。

最近我們看到一個新聞,說是美團等很多互聯網頭部企業獲得了疫情貸款,其中美團向疫區免費送了36,000份快餐,獲得了40億借款,但是明明他們的賬上有錢,而且美團自己還投資了一家民營銀行,為什麼銀行還把錢借給他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借給他錢,將來能收得回來,如果把錢借給疫區的中小微企業,這些錢有可能就收不回來,銀行當然不願意雪中送炭了。

其實,答案到這裡就很清楚了,疫情期間,銀行如果把所有對外借款都延期一個月,他的損失現在還看不出來,關鍵是將來回款會不會帶來風險,如果延期還款的個人或企業破產了,銀行的損失就出現了。


互金直通車


這種假設很有意思,讓我們來算一下。


我們向銀行貸款的錢數,由於2月份收入減少或沒有收入,申請順延一個月,這樣銀行會損失什麼呢?

由於銀行的貸款,根據央行的信貸收支表顯示,截至2019年末累計餘額有158.6020萬億元。這些貸款包括住戶貸款、非金融機構及機關團體貸款、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另外還有境外貸款等等。住戶貸款的總餘額只有55.3295萬億元。我們需要延期的就是這一部分貸款了。

延期一個月償還貸款產生的影響是當月沒有利息收入,但是當月付給資金所有人的利息還是應該照付的。


銀行一個月的資金成本是多少呢?我們看一下2018年工商銀行的財務報告。2018年末,工商銀行利息總收入9480億元,利息支出3755億元。資產的平均收益率是4.38%,存款的平均付息率是1.45%。



中國銀行的平均付息率是1.63%,其他幾家銀行也差不多在1.4%~1.6%之間。

如果我們按照1.5%計算,55.3295萬億元一個月產生的利息將是691億元。


非金融企業貸款餘額是98.3732萬億元,一個月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223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所有銀行如果免減免了企業和個人的一個月貸款,銀行大約會虧1900億元。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是銀行也不會虧不起,畢竟僅工商銀行一年的盈利也超過2800億元。


暖心人社


題主的假設對於銀行來說這是個喜事,根本沒有損失,大多數人理解的是這一個月不給你算利息,但是從銀行的操作來說,這個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操作是這個月不回收你利息及相應本金,然後所有剩餘資金延期一個月,利息另行計算,其實是相當於把原有的所有貸出資金多放貸了一個月而已,銀行會非常願意這麼操作,只不過這個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不願意大規模操作罷了,想從銀行家手裡賺銀子,大家都想多了。


L多金


銀行主要是放貸款的,只要壞賬率不高,沒有什麼損失,現在是好多人想貸款,救著銀行放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