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葯和疫苗研發: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2月9日,在湖北省召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相關專家表示,目前疫情仍然處於高發期,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臨床效果也有待評估證明。此前,2月6日晚,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啟動,引發公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網絡討論,因為瑞德西韋是一款被人們寄予厚望的藥物。

與病魔賽跑

更早之前,除了中國,其他一些國家,如英國、美國、比利時、德國、加拿大、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以及世界上一些製藥巨頭,如強生公司也紛紛宣佈啟動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現在,中國科研團隊又宣佈,最新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已經開始動物試驗,最快在4月可進入臨床人體試驗。2月11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樂觀地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完成。就在同一天,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

新藥和疫苗研發: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此情況下,人們感到了希望,更熱切盼望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早日問世,儘早用於疾病治療,挽救更多的可能被新冠病毒吞噬的生命,並幫助人們早日戰勝新冠病毒肺炎這一病魔。

新藥和疫苗研發: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新藥研發的風險與困難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瞭解藥物和疫苗研發的過程、科學機理、時間和倫理規範,就會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而且,可能在新冠病毒肺炎銷聲匿跡後,藥物和疫苗研發還在蹣跚前行,甚至沒有階段性的結果。

無論是新藥,還是新疫苗的研發,都面臨三大風險或困難,即鉅額成本、漫長研發週期、低成功率。根據美國塔夫茨大學藥物研發中心的評估,研發一種新藥並上市需要27億美元(基於2017年美元在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數字)。不過,現在,英國《自然》雜誌指出,新藥研發成本約為26億美元。從時間上看,需耗時10年左右,並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發也大致相當。

此外,研發藥物和疫苗還必須遵循現代醫學的循證原則,也就是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以現在的研發抗禦新冠病毒的藥物為例,需要隨機採用至少兩個小組的人群、動物,一組用藥,一組給予安慰劑,但是兩組試驗對象的條件大致相當,如年齡、性別等,對同一種藥物進行試驗。雙盲則是指,醫生和志願者(包括參加試驗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試驗什麼藥物。

在隨機雙盲對照原則之下,要進行體外(細胞)試驗、動物試驗、臨床人體1~3期試驗,以及藥物上市之後的第4期試驗。主要是驗證和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與風險關係。

整個1~3期試驗完成後才能向醫藥管理部門申請上市和進入臨床使用。在新藥使用一段時間,如1年或2年後,還要由藥物研發者對新藥上市後的使用情況進行再評估,這就是4期臨床試驗,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係以及改進給藥劑量等。第4期試驗不要求設置對照組,但是要求試驗病例在2000人以上。

只有按這樣的嚴格標準研發出來並使用的藥物,才能既有效又安全,但是,也是相對的,因為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如果一款藥物不良反應太大,還要從市場和臨床上撤回(召回)。因此,從成本、時間和嚴格的科學機制和程序上看,研發一種新藥和疫苗都是路漫漫其修遠,不能心急,更不能盲目樂觀。而且,有的藥物和疫苗,研究幾十年都不會有結果,如艾滋病疫苗、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藥物。


瑞德西韋的“希望”

但是,人們也有足夠的理由對研發一種新藥和疫苗,尤其是今天的新冠病毒藥物抱以信心,並可能會在短期內取得成果。除了研究人員的鍥而不捨和研發經費的投入有保障外,還在於每種藥物和疫苗研發都有各自的獨特性。例如,現在的瑞德西韋就是如此,被通俗地譯為“人民的希望”。

新藥和疫苗研發: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瑞德西韋其實已經是一種在研藥,已經在剛果(金)推進到臨床2~3期試驗,當然不是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的,而是針對埃博拉出血熱的。後者的死亡率更高,為50%~90%。但是,除了機遇因緣,還有內含的科學機理,即一種藥物可以治療的疾病不止一種,可以一藥多用。瑞德西韋也是抗病毒藥,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發的。儘管新冠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同屬於病毒,因此在藥物機理上有一些共同的針對性,例如抑制病毒複製。

同時,瑞德西韋在美國用於治療一名新冠狀病毒感染者獲得較好療效,患者在入院後病情惡化,在入院第7天,基於同情用藥原則,對患者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入院第8天,患者症狀出現立竿見影的改善,此後慢慢痊癒。

正是在這一系列基礎上,生產瑞德西韋的公司吉利德不計專利,無償提供給中國進行試驗用藥,也算是雙贏,因為在中國試驗被國家藥監局批准為臨床3期試驗,吉利德也可以獲得這一藥物的3期臨床結果,用以申請批准藥物上市和改進藥物。

具體研究分為兩項,一是瑞德西韋治療輕中度2019-nCoV感染的隨機臨床試驗,另一是瑞德西韋治療2019-nCoV重症患者的隨機臨床試驗,病人樣本量分別是308例和452例,合計760例,方法是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展開,在第1天給予200毫克口服負荷劑量,然後每天一次100毫克靜脈注射維持劑量,持續9天。預計這兩項試驗在2020年4月27日結束。

之前,瑞德西韋已經進行了10年的研究,意味著從時間、資金和研究程序上,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瑞德西韋也並不算新藥了。但是,新冠病毒的疫苗和其他藥物研發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而是要從零開始,因此短期內不可能有明確有結果,甚至連階段性的結果都不可能出現。

當然,新藥和疫苗的研發還要遵循倫理原則,體現為要讓病人知情同意,符合同情使用原則,並且要經臨床倫理委員會的批准。這些也算是通用的倫理。但是,現在又有一個新的倫理難題,如果對一組病人只用安慰劑,這組病人可能會死亡,如瑞德西韋對埃博拉病人的試驗。因此,新的倫理是,同樣對兩組埃博拉病人用藥,一種是瑞德西韋,一種是另一種抗病毒藥,以比較兩種藥物的療效。


要加大疫苗研發的力度

最後,新藥和疫苗研發涉及管理、社會因素和經費投入。一旦某種疫情結束,可能就不會有更多的經費投入,這也會制約相關新藥和疫苗的研發。

新藥和疫苗研發: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事實上,針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全球都曾在疫情暴發初期集中火力投入疫苗研發,但人類研發疫苗的速度追不上病毒認輸的速度。正如一位科普博主的比喻,當人類磨好了刀舉到空中準備砍敵人的時候,敵人已經跑了,這把刀就只能懸在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