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銀行存款的利率是升還是降?為什麼?

憨漢438


我認為疫情過後銀行存款利息會保持相對平穩。這是因為春節後,央行為了避免股市丶匯市因疫情發生過大的波動,二月三日實施歲1.2萬億的逆回購,加之疫情防控導致大部份企業開工不足市場資金較為充足,所以股市開市後雖跌8%但第二天起就連續收復大部分失地。疫情過後,隨著企業全年復工復產,寬鬆的資金將被吸納投入到生產領域。綜合來看,疫情過後銀行利息會保持相對穩定。


用戶地上神仙


疫情之後必然會帶來一定的流動性充裕,從2月3日的央行1.2萬億逆回購,2月4日再釋放5000億流動性,以及最近一次公佈的一年期LPR減100基點,調整到3.15%,而且還明確對一些中小扶持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按實際貸款利率再給予一半的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要低於1.6%的要求。

那麼,也就是貸款利息下降,以及迫使存款利率也要下降。但存款利率還有一個制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CPI的高低。

我國2019年12月份的CPI已經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點,CPI高達4.7%。可是剛剛公佈的2020年1月份的CPI突破了5%,達到了較嚴重的通貨膨脹要求,以5.4%的CPI成為了近十年來的最高。

居民存銀行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跑贏通貨膨脹,那麼如今的大額存款也就只要5%左右。要求存款利率繼續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在未來幾個月裡出現了CPI快速下降才有可能降低存款利率。

這也是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需要對金融產業、實體經濟、服務業等給予貨幣政策的支持,通過釋放流動性、降低融資門檻、降低貸款利率等手段。

可另一方面,CPI卻是達到了十年來的高點,我國是一個儲蓄型國家,居民的存款總額達到了70萬億,人均存款額達到了5萬元。當出現了利率繼續下跌且CPI大大超過存款之時,會出現盲目地進入到股市、基金、房產等高風險產業中,一旦出現投資性、投機性風險加大,也會影響其投資熱情和信心。這樣也可能會出現更大風險。

總之,未來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存款利率也不可能出現大幅下跌,要求是這幾個在調整房貸轉為LPR之時,會造成未來銀行的大量虧損情況。合理的LPR是符合要求的。適當調整LPR來激活市場是必要的,可主要還是需要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來彌補不足;存款的利率下滑的可能性也很小,只有在穩定和回落的CPI才是利率下調的基礎。


鞅論財經


本來在2020年,銀行存款的利率水平就會持續下降。那麼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還有可能會加速下調。

1.在2月10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在一個論壇上表示,要建立疫情利益相關方的損失分擔機制,要防止中小微企業此次損失過多過大。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央行基準存款利率,這樣可以為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提供空間,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這其實就是一個信號,有可能央行在4年之後,會考慮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

2.目前銀行貸款利率將全部以LPR進行定價。而lpr的走勢已經是連續在下降,在央行連續使用逆回購工具之後,市場資金面寬鬆,有可能lpr會繼續向下調整。在2月7號,央行副行長在發佈會上表示,在下一個調整區間的2月20號公佈的lpr會有較大概率下行。把整體貸款利率下行,就為存款利率下行提供了充足的空間。這樣可以保證疫情過後市場穩定,經濟快速恢復。

3.自從2019年中期開始,存款市場中的高息存款利率就不斷在下降過程中。在去年年化利率超過5%的定期存款產品比比皆是,而現在已經是鳳毛麟角了。自從第四季度,對結構化存款產品進行嚴查之後,假結構性存款產品也難覓蹤影,其高利率也自然消失於市場之中。在年底,央行叫停了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時,不得就近掛檔計息,智能存款產品也是利率不斷下行。

4.其實我們未來可以用大額存單利率作為一個市場的存款利率風向標。目前大額存單最高利率是在基準利率上浮55%,也就是中長期存款利率達到年化4.263%。德先生認為未來存款利率可能會在4.263~4.5之間進行浮動。破5利率的定期存款產品可能會越來越少。

5.最後就講講我們的貨幣供應量。經過去年年底和今年前兩個月的不斷降准以及央行逆回購操作。銀行的資金面大為寬鬆,已經沒有了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存款的動力。其中尤其政策針對農商行,城商行及中小銀行還有特殊的降準待遇,這些銀行過去都是高息定期存款的主力發行銀行,經過監管的一番操作,他們應該資金都非常寬鬆了。未來再發行高息存款的動力已經不足。

總結一下,2020年存款利率本身就在下行通道上,但如果通過此次春季疫情的刺激,很有可能提前,或者更加快速的下降。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疫情過後,銀行存款利率是降了還是升了?

首先說結論,銀行存款利息沒有多少變化,大銀行基本保持平穩,小銀行在積極攬儲,還有小幅上漲,但貸款利率有一定的下行。

這次疫情,對實體經濟還是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企業推遲上班,人員都禁錮在家裡,尤其是餐飲、娛樂、旅遊、商業購物等行業影響非常大。因此,中央也考慮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加大了資金投放的力度。按道理加大資金投放的力度之後,存貸款利率會適當下行,但實際情況是存款利率保持平穩,貸款利率有適當下行,這是為什麼?

1、春節期間本來就是一個資金比較緊張的時間

歷年春節這種重大節日期間,企業、居民對資金的需求量都比較大,企業要發工資獎金,居民春節開銷都會加大,因此,春節期間資金面一般都會緊張。

2、疫情的影響,加大對資金的需求

疫情來了後,居民都加大了物資囤積的力度,一般都儲備了幾個星期的物資,還有藥品等的採購,開銷變大。與疫情處置相關的企業需要加大生產,對原材料等採購出現爆發性的增長,不開工的企業如餐飲等在沒有進賬情況下都還需要給員工發工資,這些都導致對資金的需求加大。

3、年初是銀行放貸高峰,也是銀行攬儲高峰,也支撐了存款利率;

4、目前各種理財平臺和股市行情的上行,分流了很多資金,因此,銀行對存款利率也不敢降。


愚夫閒人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 ,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現在各地都是返程復工的狀態,其實也還是需要自我隔離14天,才能正式復工上班,現在企業要恢復營業,得先報備審核,通過才能復工。2月3號推遲復工,2月10號推遲復工,2月17號之前不要復工,學生上學也是在17號之後,最好是3月再復工,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上班族,延遲上班,但是房租,房貸,信用卡啥的都要還錢,上班工資延遲法,不上班沒工資發,能怎辦,企業呢,高負債運作的,員工多基本盤大的,重資產的企業都壓力山大,復工才能維持企業經營,但是又怕傳染,不復工企業也吃不消。

2 這次疫情過後,在線辦公,遠程辦公,互聯網模式的企業經營思路會得到重視,而金融方面,銀行存款利率的上浮和下調,不是隨便來的,基礎利率上,浮動利率調整各大行又各自的標準。疫情的影響,銀保監會已經發出對於疫情導致預期或者還款壓力的,不計入徵信,並且可以協商延遲還款。至於利率下調上調,那是央行的事情,如果疫情過後需要增加流動性,鼓勵大家生產投資,那麼降息也是有可能的。


路人蟻


降息是全球性趨勢,部分國家已經實施零利率和負利率,我國作為已經深入融入全球經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必然是繼續這一趨勢,這從央行一系列的表述與操作可以窺見一斑。不僅於此,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也表示,中國要避免過快步入負利率時代。降息不僅是貸款要降息,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樣,存款也要降息,這不僅可以減少儲蓄率,促進消費力量崛起,還可以促進保險、證券等其他金融行業的發展,改善金融業結構。

此次疫情一方面使廣大中小企業陷入困境,部分甚至瀕臨倒閉地步,供給端遭受重挫;另一方面人民群眾足不出戶,雖然電商平臺比較火爆,但是受限於生產和物流,同樣消費端也比較低迷。而與此同時,線上理財市場包括股票基金等卻火爆異常,這說明,疫情壓制了消費,資金流向了資本市場。因此,從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的角度而言,銀行存款利率仍然會繼續下降的趨勢,要促進資金流向實體,恢復社會生產。但是細化而言,有可能是普通定存利率不變,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等新型存款產品利率會繼續走低。

當然,由於利率市場化,部分中小銀行、地方銀行如城商行、農商行反而有可能利用這個機會繼續高息攬存,藉以實現彎道超車。也就是說,部分銀行不僅不會降息,反而可能會繼續上浮利息吸儲。

所以,可能的結果是大中銀行如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要執行國家貨幣政策,降息放出資金刺激經濟,而部分中小銀行則有可能反其道而行,漲息以吸儲。


獨孤求白先森


在疫情期間,我國央行一直採取的是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從2月3日的央行1.2萬億逆回購開始,2月4日再釋放5000億流動性,以及最近一次公佈的一年期LPR減100基點,調整到3.15%,而且還明確對一些中小扶持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按實際貸款利率再給予一半的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要低於1.6%的要求。

現在有很多居民擔心,央行流動性如此寬鬆,等到疫情過後,國內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肯定也會下調。實際上,現在央行即使想要下調銀行存款利率也並非易事,剛剛公佈的2020年1月份的CPI達到了5.4%,已經創下了十年來的最高,這已經屬於是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了。目前就算是三年期大額存單也只有4%的收益率。在負利率的情況下,高通脹的情況下,銀行存款下降可能性很少。

此外,如果貿然下調銀行存款利率,那會導致存款向銀行理財產品和股市轉移,銀行存款會大量流失,而現在正值春季,銀行業需要用錢之時,貿然降息不僅會導致銀行攬儲成本上升,而且還會推高資產泡沫,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更關鍵的是,年初是銀行放貸高峰期,如果大量儲蓄流失,銀行需要資金時向貨幣市場募集,那麼其融資成本要遠高於儲蓄存款。所以,銀行並不樂見央行的降息行為。

但是,在央行看來,降息似乎如箭在弦,一旦疫情結束後,金融產業、實體經濟、服務業等行業都要信貸資金支持,它們都在嗷嗷待哺,如果不把銀行貸款利息降下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屆時導致大量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失業率上升,乃至經濟出現下滑,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

而我們認為,目前通脹率這麼高,存款利率不應下調,可以適當下調銀行貸款利率,減少銀行存貸利差收入,幫助銀行業向中間業務和零售業務轉型。目前銀行的存貸差過大,銀行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存貸差,銀行方面應通過壓縮利潤,來扶持一下中小企業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疫情過後,銀行存款利率不會下降,而貸款利率,央行很可能通過下調逆回購、MLF利率,引導PRL利率下行,最終傳導至實體經濟。

如果CPI指數並不高,通脹水平較為穩定,央行很可能會引導存款利率下降,但是現在通脹率這麼高,央行降息的概率並不大,更多的是採用貨幣工具來對貸款利率進行調整,把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下來。事實上,光靠中小銀行的間接融資解決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應該放開股市IPO、允許企業發債融資、放開新三板、科創板市場、開設私募股權交易中心等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多個渠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貴,融資難的問題。


不執著財經


很有可能降低。

跟大家普及一下,國家利率是跟貨幣飽和度充分相關的。利率上升,人民都把錢存進銀行,代表國家要回收資金,防止市場出現通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的風險;利率下降,大家都把錢流向市場,市場投資資金越來越多,貨幣更加貶值,容易出現投資過熱的情況。

受疫情影響,全國大部分行業經濟已經遭受長達一個多月的停滯,未來影響時間可能更長。就目前情況來看,疫情結束後,大家已經遭受了空前的經濟停滯,市場上的企業會奮力經營彌補經濟損失,特別是湖北省需要政府出來救市促活經濟,市場經濟短期內會遭受一個空前的爆發,流通貨幣短時間內大幅增加。

但就長遠來說,咱們目前的經濟相比去年是遭受傷害了的,市場經濟需要更加的流通,國家拿出金庫出來救市,市場經濟環境需要更大的力量促活,銀行存款會更傾向掌握在人民的手裡,導致利率下降。

但就長遠來看,大家覺得利率會是上升還是反彈?投資機構可能遭遇哪些影響呢?你願意將自己的錢放在銀行嗎?


財經阿告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我們來說一點真實的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對於疫情過後銀行存款的利率是上漲還是下降,其實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主要是由於每一個人所從事的行業不同,就算是金融行業人士,如果所站的角度不同對此問題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今天我們就從最真實的角度出發,來分析解讀一下疫情過後銀行存款利率的變化。

疫情對銀行存款的影響

首先我們知道在此次疫情當中,復工時間一再延遲,常規是1月31日正常復工,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延遲到2月3日復工,之後又延遲到2月10日復工,到現在又延遲到2月17日復工。

這說明此次疫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相對較大,為了大眾的生命安全降低人流量聚集,相關部門將復工時間一再往後延遲,這也是對大眾和他人的負責。

而當我們呆在家裡沒有任何收入的時候我們只有支出,每天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觀察期14天,兩個觀察期後,我們的車貸、房貸、信用卡、網上貸、消費貸款通通逾期。

首先是在沒有收入的前提條件下我們消費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首先是過年7天假之後是往後延續的17天,這段時期人們的消費不像平常一樣,這個時候的消費屬於高消費。

最近我們可以看到社長周邊已經有人開始借錢維持生活,一方面是由於沒有工作沒發工資,另一方面是消費太高,最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物價都已經上漲到了規定的頂限。

最起碼的我們可以看到平時幾毛錢的口罩,如今需要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塊錢都買不到一個口罩。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了人們口袋裡面的積蓄在逐步縮減,另一方面說明所有的貸款消費金額逐步放大,這件事情說小也小,但細思極恐。

疫情過後銀行的存貸款利率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金融人士站在官方的角度解讀了這次疫情對於存貸款利率的變化,有的人認為不變也有的人認為疫情過後存款利率會下降,但是社長認為通通不對。

在經過一群的洗禮之後每個人手中的儲蓄逐步減少,而負債卻逐步放大,這就導致銀行能夠攬到的儲蓄將會越來越少,這個時候銀行將會逐步提升存款利率。

而我們的負債越來越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房貸、車貸、信用卡、消費貸,一時半會人們還難以從這種負債當中甦醒過來,這時候銀行最好的做法就是降低貸款利率,幫助國家恢復經濟拉動消費。

綜合來看:疫情過後金融部門唯一要做的事情,也是最正確的事情,那就是提高銀行存款利率,降低銀行貸款利率,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緩解人們在此次疫情當中損失的壓力。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刺激經濟,讓人們有消費的慾望,帶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社長財經


疫情過後,銀行存款利率是升還是降呢?

很多人都在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它關係到每個人的利益。

可以明確的說,即使沒有疫情,利率也是下降的。現在受疫情的影響,利率下降的幅度會更大。

前幾天,在戰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四個部門,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分別從金融、財政、稅務等各個方面制定了一攬子的優惠措施。

在金融方面,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了1.7萬億的市場流動性,維護金融市場平穩有效的運行。

央行相關負責人透露,提供3000億元的專項再貸款,向生產和銷售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的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支持。這3000億的專項貸款放貸利率不能高於3.15%,最近一期的LPR利率是4.15%。也就是說,比最近一期LPR利率低了100個基點,這個優惠幅度還是很大的。

從具體發放的情況來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基本在2.4%-3.15%中間。結合財政貼息,共同促使企業的融資成本顯著降低,使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降低到1.6%以下。

從現在市場運行來看,公開市場7天和14天的中標利率較前期下降10個基點,分別是2.4和2.55。在量增價降的背景下,整個金融市場利率也在下行。

現在市場都在預期下次MLF中標利率和2月20日公佈的LPR也將大概率下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認可這種預期。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銀行貸款利率肯定會降低。資產端利率的降低必然導致負債端利率的降低,否則銀行也會出現經營上的困難。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疫情過後,銀行存款利率是必然會下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