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中國最大的幸運,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基辛格

這片土地上,本沒有超級英雄,是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挺身而出,用自己身上的光,把通往未來的路,照的溫暖而明亮。

而這些平凡的英雄,散落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每個角落。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這一次,我們說三個省份,尿性的東北,硬氣的廣東,還有翻了身的河南。

1. 東北 “腫臉裝胖子”

不到15天的時間裡,遼寧已經向武漢派出了6支醫療隊和1支疾控隊。

北部戰區總院(原202醫院及陸軍總院合併)院長親自帶隊進駐火神山。

遼寧地方醫院近千名醫護人員直接接管雷神山。

火神雷神死神旁,遼寧決戰兩神山。

據不完全統計,遼寧援助湖北醫療人員累計達1382人。

再加上黑龍江353人,吉林686人。黑吉遼三省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累計2340人。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 全國從各地調派醫護人員援助湖北總共11921名,東北佔五分之一。

這是總人口不到百分之十,常住人口流失,人口老齡化嚴重,基礎醫療力量一直在吃老本的東北,交出的援鄂答卷。

大連為了援助雷神山,幾乎抽空全部的家底,他們將自己最優秀的500名醫護人員送到湖北,連大連本地醫院的門診都全部停掉,只留下急診接待治療。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還有吉林,全省區區2000多萬人,派出了近700人的隊伍,而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來自吉林大學。

這個時常處於985鄙視鏈底層的大學,這個被嘲諷著“吉大除了大還剩啥”的學府,又一次迸發出驚人的能量。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大學中日聯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院,五個批次共計派出530名白衣戰士奔赴前線。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 2月7日凌晨,吉大一院第五批援助湖北的隊員出征

一個大學的力量,強過半數省份的支援力量。

最讓我幾欲淌淚的是這條消息。

2月5日,黑龍江海外華僑商會把籌集到的8.1萬個口罩(含N95/KN95醫用口罩及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捐給了湖北。

可實際上,在疫情地圖上,雞冠子已經紅透了。

黑龍江有多難?

黑龍江省政府已經發文向全省民眾要醫用口罩了,“交一個N95,換五個一次性醫用口罩”。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省內醫療物資捉襟見肘,已到如此地步!

但還在拼盡全力的馳援武漢,我想在捐口罩的時候,這些人心裡尋思的一定是”自家人,頂一頂咋地都能過去,先緊著人家要命的啊!

真想心疼又生氣的罵一句:

“還擱那兒破車攬債呢,打腫臉充胖子,先管好你自己個兒再說吧”

但我罵不出口。

東北人一直是這個“熊樣”,只要你需要,只要我還有,我毫無保留!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 哈爾濱電氣集團全體員工自發捐獻了11049個N95口罩,沒有送往哈爾濱市內一院,而是加急發往武漢

我想起了電影《鋼的琴》裡的一個情節,一個東北下崗工人去朋友家借錢,卻發現人家比自己家裡更困難。然後去自行車上把剛割下來的一條豬肉送了出去。

這就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啊。掏光了兜裡最後一塊銅板送給你,然後還要說一句:老弟夠不夠啊,不夠哥這兒還有嗷!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 這次疫情中,哈藥馳援武漢的醫療物資高達一個億!但你可能有所不知,捐款捐藥如此“大手大腳”的哈藥,2019年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了78%-90%。

可這一切,卻都曾不為人知。

一直到前兩天,朋友圈裡刷屏了一篇文章《這一次,東北值得一個熱搜》,曬出了東北此次的援助表現。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大家才恍然發現,原來東北做了這麼多,東北人才感覺“終於狠狠的爭回了一口氣”!

可東北人內心裡,真的需要喧囂的表揚嗎?

趙本山以遼寧省民間藝術團(原本山傳媒)的名義個人捐款1000萬,甚至他本人都沒有針對此事公開發聲。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外界是通過採訪遼藝藝術總監劉雙平才確認了這一消息,他說趙本山唯一的要求是:

保證捐款最快速度到賬。

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不是沒有原因的。

人狠話不多的還有長春人董寶石。

2月8日,寶石Gem發佈了最新單曲《出征》 ,登上CCTV元宵晚會。

一聲大吼 同志們全體都有

請接受我的請命 就為了咱的百姓

就為我姊妹兄弟 請讓我按上手印

就為這天下太平 就為這多少生命

為這醫者仁心 就為這中華大地

這是董寶石為武漢抗疫,為醫護人員創作的新歌。

他不再是那個只會“左手畫龍右手彩虹”的東北霹靂弟,他有能力與時代同根,有能力與人民共情。

可這個中國第一rapper,既沒有通過熱搜造勢,也沒有普天蓋地的宣發,他只是

在自己的微博上簡短的發佈了一條歌曲的MV,僅此而已。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還有微博上那些讓人心酸的留言:我們不需要全國人民的頌揚,只希望在看經濟數據的時候能少一些嘲笑,在你的城市裡看到東北人的時候能少一些偏見,要是還能想起來我們曾經做過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這就足夠了。

這就是東北人真正的樣子,不要鑼鼓喧天的成為正面典型四處頌揚,只要默默地被銘記就好,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

他們從來都認為,別人家有事盡力幫一把,這是應當應分的。

這就是東北人的江湖義氣: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翻譯成東北話是——

“艾瑪,小意思憋提了,都哥們兒!”

但他們真的值得我們喊上一聲:老鐵,666!

2. 廣東 扛得住事兒

在距離廣州市中心西北方向40公里處的鐘落潭鎮裡,有一座東樺農場。這是廣州市形釋人員過渡性安置基地所在地。

2016,廣州市司法局設立了這個基地,最初是為廣州籍刑釋人員提供食宿、培訓、救助及就業安置的。但現在,這裡成為了武漢籍刑滿釋放人員臨時的家。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 東樺農場

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切斷了內外交通聯繫,之後,湖北多個地級市也分別開始啟動封城,對於在封城前後剛剛刑滿釋放的湖北籍人員而說,他們能去哪裡?哪裡又能接納他們?

或許他們是這個社會上存在感並不強的一小撮群體。或許他們被人帶上了有色眼鏡區別對待。

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被理所當然的忽視。

幸好,廣州市接納了他們。在疫情結束之前,他們將在東樺農場居住、生活、以及工作。

東樺農場無條件接納湖北籍刑釋人員,就好像是一個縮影,哪裡有困難,哪裡有棘手的問題,哪裡有打不開的局面,這個中國第一強省就會衝上去。

84歲的鐘南山依然衝在一線。

17年前,他擲地有聲的喊出一句“把所有的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然後帶領全廣東省的醫護人員創下SARS病死率的最低記錄。

17年後,又是這位耄耋老人扛起抗擊新冠病毒的大旗。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他用自己的勇氣和行動鍛造出一座阻擊疫情的大山,這座山的名字就叫鍾南山。

而廣州,又何止一個鐘南山?

最早申請的前往武漢支援的醫療隊伍,就是廣東。

17年前的SARS,給這片土地留下了深痛的苦難,更留下了最優秀的醫療人才,與最豐富的經驗。所以此次疫情襲來之時,廣東當仁不讓的衝在了請戰的第一線。

1月23日深夜,一封來自廣州南方醫院的“請戰書”在網上火了,24名醫護人員聯合發起並印上24個紅手印和簽名。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這是24名久經沙場的老兵在請纓出戰,非典時期,他們曾馳援北京小湯山醫院,在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保持著醫務人員零感染的記錄。

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1月24日當天凌晨,全省支援武漢醫療隊出發前往武漢。

全國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中,第一個完成集結,第一個到達武漢,第一個投入工作.....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 除夕團圓夜,128名廣東醫護人員逆向出征馳援武漢

廣東省中醫院,17年前抗擊非典的皮膚科護士長潘麗麗,再次挺身而出,志願加入醫療隊。

——“媽媽,對不起,我又要逆您的意了!”

——“我想去,因為那裡更需要我!”

——“請相信我,我一定能再次平安回到您的身邊!”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17年前在搶救非典重症患者時,親自上呼吸機插管而不幸感染,命懸一線,19天之後才走出鬼門關。

這一次,他選擇再度出戰,選擇奔赴最兇險的武漢。

“願將人病猶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

在武漢前線奮戰十餘日之後,微博上爆出了他最新的照片,讓人潸然淚下,無言以表敬意。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除了最早奔赴在前線的醫療團隊,在經濟上的援助廣東同樣不遑多讓。

作為常年GDP排在國內頭名的老大哥,廣東去年的GDP突破十萬億,超過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直逼韓國與俄羅斯。

“富可敵國”的廣東經濟背後,是一大批民營企業在這裡迸發出的驚人能量,騰訊、華為、順豐、萬科、大疆、華大基因、美的、格力......

在大家還在熱議此次疫情會對民營企業造成多大沖擊之時,廣東的這些巨頭民企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

“先救中小企業,我們不僅自己扛得住,更可以幫國家扛起武漢”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僅騰訊一家,先後捐出2億、3億和10億,共計15億。此外,恆大捐款2億、碧桂園1億,美的1億,萬科1億,其出手之大方,堪比“國字頭”的北京。

武漢前期消化不了如此之多的捐款,那就在更多地方出手相助。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華為捐贈3000萬之後,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完成兩所醫院的網絡規劃及勘察建設,同時架設5G基站,第一時間保證網絡暢通。

華大基因捐贈10000人份新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這一新型試劑盒將檢測新冠病毒的時間從數十個小時縮小為3個小時,大大加速了確診和收治的速度。

順豐捐款2000萬之後,集中運力保障武漢封城之後的救援物資供應,開通數十條專運航線,幫助火神山完成設備配送,讓武漢全市107個網點全部保障正常營業。

......

這樣的醫療團隊,這樣的企業背後,是怎樣的一個廣東政府。

就說一個最震撼的例子。

1月26號,廣東省舉辦了全國首場省級疫情防控發佈會,截止到2月12日,已經舉辦18場。

18場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的各級官員,從省長到市長、從衛健委幹部到專家,沒有一人佩戴口罩。

全場的記者全部佩戴口罩入場,然後政府官員們入場坐下,一齊摘掉口罩,直面話筒回答記者問題。

發佈會結束後,一齊戴上口罩離場。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解釋說:“為了便於記者朋友更好的聽清楚,我們發佈會上不戴口罩”。

小小的一個動作,蘊含著無盡的深意。

全省人民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反覆強調的病毒“可防可控”。

全省人民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有力遏制疫情擴散的絕對信心。

全省人民看到了嗎,我們敢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當下的防疫工作。

這是中國第一大省的魄力,這是中國第一大省的底氣,這是中國第一大省的擔當。

3.河南——接著地氣,冒著熱氣

河南是最早一個因硬核防疫登上微博熱搜的省份,以極快的反應速度,一路領先,各省網友紛紛隔空喊話#快來河南抄作業#、#借河南省長使兩天#。

速度快,手段狠、簡單“粗暴”,這是河南硬核防疫最直接的表現。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村幹部加緊群內巡邏,規勸甚至是硬性“動手”將村民拽回家,在廣播裡暴躁喊話的輝縣村長,一夜之間成為全網紅人。

從武漢回來的村民,村委會統一上鎖,整戶“關禁閉”,並拉起橫幅禁止任何人出入,由村委會為該戶供應生活用品並記錄健康情況。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在各個交通要道設立關卡,攔住所有的武漢車輛就地勸返,禁止武漢車輛進入河南境內。

最雷厲風行的表現是自行封村封路。

各個村莊,封閉甚至挖斷其它不必要的進村道路,只留下唯一一個進出口,派專人值守,堅決阻斷外人進入村落。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這樣的魄力和執行力,在中國各省之中堪稱是“敢為天下先”。

但如此防疫手段,卻也招致了一些大V公知的抨擊,認為河南的做法是“極low”、“野蠻”、“粗暴”、“無人性”的。

更有大號在文章中發表觀點:讚譽河南的封路行為屬於“低級紅”。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這些動輒言談治理水平、輕易評說能力不足的人,恐怕根本沒有了解河南的真實情況就妄下結論。

事實上,河南的防疫工作堪稱是“地獄難度”,形勢之嚴峻絲毫不亞於湖北。

擺在河南領導班子面前的,是三個河南獨有的“特色問題”。

第一是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

河南全省人口接近一億,是中國最大的勞務人員輸出省份。根據國家發改委2018年公佈的中國農民工輸出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來自河南的農村勞務人員(戶口所在地為農村)共有2670萬人,佔農村勞務人員總數的34%。

中國有多少城市的一磚一瓦都是從河南農民工的雙手中壘起的啊。

可這些輸出在外的農民兄弟,在返鄉之時就是抗疫的最大X變量。

而武漢,就是河南人輸出的重要目的地。

武漢外來人口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河南獨佔五席,分別是信陽、南陽、駐馬店、周口、商丘。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百度遷徙數據顯示的流出武漢人口中,最大的流向是湖北省內,其次就是河南。河南面臨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是河南發達的鐵路網絡。

京廣線、隴海線縱橫兩大鐵路幹線在這裡交匯,再加上“米”字鐵路樞紐規劃,鄭州堪稱是中國鐵路的心臟。

鄭州東站,是全國規模第二大的綜合鐵路交通樞紐,

經過鄭州的列車數量高居全國第四

始發鄭州(包括鄭州站及鄭州東站)的車次排在全國第九。

.....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鄭州鐵路局這一串串傲人的成績為鄭州和整個河南的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但在疫情面前,這卻變成了巨大的隱患。

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防疫難點,就是農村。

河南是中國農民數量最多的省份,農村的管控和治理水平直接決定了防疫戰鬥的成敗。

留守農村的老人孩子普遍缺乏對新聞信息的關注,對新冠病毒的瞭解較少,防護意識也比較差。

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後則要頻頻外出活動,走親戚拜年,會朋友聚餐。整年奔波在外的農民工兄弟,一年到頭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這十天半個月中的人情往來,這是傳承幾千年的鄉土文化。

毗鄰湖北,外來反鄉人員多;交通樞紐,人口流動性大;再加上農村防護意識的淡薄和聚集活動。

只有深入的瞭解到這三個原因之後,我們才能負責任,也有根據的評價河南的硬核防疫。

正是這三個因素的存在,從根本上決定了河南的治疫手段必須是雷厲風行的。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只有堅決的一刀切,才能層層阻斷病毒的傳播。短暫的犧牲掉人道主義與彈性,恰恰是對所有人生命健康最大的保護與負責任。

不是河南的領導班子制定了什麼樣的硬核防疫舉措,而

是這片土地的主人自己選擇出他們最需要最適宜的方式。

城市有城市的氣質,農村有農村的活法。與其說河南的防疫是“硬核”,不如說是“接地氣”。

強制隔離、封村封路,這是硬核冰冷的一面。接地氣的另一面,是冒著暖人感人的熱乎氣的!

比如,河南省的通知,一口一個老鄉,一口一個同胞,親切感十足。行文都是短句,口語,最大程度上幫助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兄弟理解。

比如,有的村莊擔心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過關,特意搞了個識字科普,幫著所有村民認清“鄂A”車牌號,防止認錯漏認。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又比如,在防疫宣傳上,“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上門”、“今年過年不串門,上門來的是敵人”,這些話糙理不糙的標語口號,遠遠比一本正經的說教來的更實在有效。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還有這個加油站的緊急通知,“武漢牌照一律不許加油,加油車輛一次不超100”。如果你是武漢過來的,想加油繼續跑,沒門;如果你是本地的,那就不讓你跑遠。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而這些,都體現著平凡小人物的大智慧。

在河南打響的防疫之戰中,我們能看到最真實而鮮活的中國農村,這片沃土之上萌發的,是中國農村最強的生命力與戰鬥力。

東北、廣東、河南,只不過是擷取得三個縮影而已.....

這些日子裡,鋪天蓋地被逐個送上熱搜的防疫與援鄂省份很多,從最開始的河南、浙江,到後來的廣東、山東,再到這兩天的東北、江蘇.......

大家都在用最有把握最合適的方式抗擊著疫情,也都用能力範圍內最大的力度支援著湖北。我們不是要讚揚各個省在疫情面前各有所長,也不是要誇獎誰在幫助武漢的力度上能分個高低。

牛!必須吹爆!東北人、廣東人、河南人

我們想讓大家看到,每一個省份在疫情面前,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表現,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啊。

每一個省份,就像是一個獨立而真實的人一般。

廣東是敢於扛事的大哥,河南是質樸堅韌的鄉親,山東是耿直莽實的大漢。還有精明能幹的江蘇,嚴謹認真的浙江,不甘人後的東北.......

這34個活生生的兄弟們聚在一起,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啊。

在危機面前,在災難面前,在這個家庭的挑戰面前,兄弟姐妹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用自己強大的優勢,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幫助著家裡渡過難關。

這不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樣子嗎?

這些省份,都是泱泱中華的一部分,

這些可愛可敬的人,都是我們的同胞兄弟,

這個家,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