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调-生活品味与社会等级》有感

社会等级是一个非常严肃且具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它很容易被定义成对人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在新时代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特别对于极尽宣传社会平等的美国来说,这似乎成为了全社会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敏感话题。他们没有皇室贵族爵位世袭,强调民主自由平等,似乎社会等级已经被彻底消灭了,但作者通过人们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种看得见和听得见的生活细节区分不同群体,他认为这些有着不同文化品味和生活格调的人群就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

作者用文化品味和生活格调作为阶层的评判标准,而不是通俗意义上的金钱和职业。大多数人会简单认为,商业社会里拥有财富代表一切,包括受人尊重和欣赏的社会地位,然而作者特别澄清了这一点,比如美国议员,明星,商业巨富,白先生和蓝先生的例子,都说明金钱无法决定社会等级。

作者用讽刺幽默旁观者的笔调叙述每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特征,并非歌颂上流社会贬低底层群众,他一致嘲讽的是那些虚荣、自大、堕落,他希望人们在致力于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重视精神状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过更自由更有品味和格调的生活,脱离等级束缚的困扰,去创造更自我的另类阶级。

对中国人来说,社会等级好像存在于几百年前的封建主义社会,现代社会里不管自己实际生活水平如何,人人平等的思想根深蒂固,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低人一等。但除了大锅饭阶段,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人把金钱本身作为区别群体的唯一标准,至于金钱的获取方式和消耗方式则无关紧要。于是出现了被普遍默认的社会等级:富人,中产,穷人。甚至有人统计了每个等级对应拥有多少资产,在这种氛围下,金钱成为了普世价值观。虽然追求财富成功无可厚非,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上甚至卓有成效,但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群很容易被主流价值观裹挟,许多人年轻人内心迷茫缺乏动力,根源或许就在于此。

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社会等级应该更换成不同的价值观符号,获得财富成功的人令人羡慕,在专业领域造诣精深的人让人尊重,专注于个人生活品味和格调的人也值得称赞。人们为了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努力上进,而非只是争取世俗意义上的金钱成功,那时社会等级就不再是敏感话题,而是成为历史符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