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那些大胃王狂吃不胖究竟有什麼祕訣?

不知從何時開始,各路大胃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僅僅通過吃東西就能在社交軟件上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點擊量,他們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可以獲得這麼多的關注,又有怎樣的絕招讓他們“吃不胖”?

1. 當下比較火的大胃王都有誰?

木下佑香:日本人,2015年因在Youtube上狂吃3公斤炒麵創下近百萬的瀏覽量而走紅,從而使得各路大胃王逐漸走上“吃播”這條路。

揭秘|那些大胃王狂吃不胖究竟有什麼秘訣?

韓國吃播網紅奔馳哥:정만수,早期因吃播錄像中有個奔馳車的模型經常入鏡,人稱“奔馳哥”,在《無限挑戰》中曾力壓韓國吃播開創者鄭俊河,成功挑戰巨型甜品夏威夷PANCAKE。而且在身高185,體重將近300斤的鄭俊河對比下,他就像是一個瘦弱的少年。

揭秘|那些大胃王狂吃不胖究竟有什麼秘訣?

網絡主播密子君:原名張榆密,中國吃播界數一數二的女播主。因僅用時16分20秒吃完10桶火雞面走紅,在B站上平均每個視頻都有幾十萬的點擊量。

揭秘|那些大胃王狂吃不胖究竟有什麼秘訣?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大胃王”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些大胃王之所以可以得到這麼多的關注,主要是依據兩點,一方面是因為吃飯香的人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好感,畢竟即使自己無法吃下那麼多的美食,看著別人吃也是幸福的;另一方面,很多大胃王最讓人 “羨慕嫉妒恨”的是吃不胖!在以瘦為美的國民審美下,這種反差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特別是當身材纖細、長相秀美的少女展現出驚人的食量時,就更容易引起關注。那麼她們究竟有怎樣的秘訣可以吃不胖呢?

2.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消化系統的奧秘

從科學上講,一個人能吃多少實際上是受大腦和胃控制的[1]。在人的下丘腦中,有控制食慾的神經中樞,分為飽腹中樞和攝食中樞兩部分。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和遊離的脂肪酸都可以刺激這兩個神經中樞。當一個人血液中的血糖濃度下降時,刺激攝食中樞,人就會產生飢餓感,此時大腦接收到“餓了”的信號[2]。通過進食,食物依次經過食道、賁門、胃囊、幽門最後到達腸道,又由於整個消化系統都有著豐富的血液供應,隨著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被分解為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葡萄糖等小分子,後吸收進入血液及淋巴循環[3]。當飯後血糖的升高時,使飽腹中樞受到刺激,大腦就會接收到““飽了”的信號,一般人就不會再進食了[2]。但如果因為某種需求選擇繼續進食,食物就會在胃中積累擠壓胃壁,而當胃中的食物大大超過胃容量並嚴重擠壓胃壁時,胃壁受到刺激,胃蠕動變緩,胃排空減慢,胃部急劇收縮,食物反流回食道,隨即“嘔吐”[4]。

3. 一個大胃王的自我修養

從生理學的角度講,若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大胃王”這簡直是要違背自然規律,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你要學會欺騙你的大腦。即使你已經吃了很多,你也要堅定的告訴它“我還沒有飽!”所以,需要血糖上升的沒有那麼快。正常成人空腹血糖值為每分升70-110mg,正常用餐2小時後血糖不超過每分升140mg[5]。一般來說,在狂吃的時候選擇含糖較少的食物,可以有效的減緩血糖上升,使飽腹感減弱[6]。

其次,你需要一個“大胃”。胃是一個伸縮性很強的器官,因個人情況不同,胃容量也會有所差別,一般成人飽食後的胃容量在2000毫升左右,超過這個量,人會出現不適症狀[7]。但無論是先天原因,還是後天因素,某些人的胃容量可以比一般人大,即使大腦已經得到“飽了”的信號,但由於胃容量還有空餘,就還能夠吃得下。另外還有調查顯示,即使得到“飽了”的信號,當人們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如環境、心理、食物外觀等,也會產生條件反射刺激唾液分泌,激發食慾,也就自然而然地繼續吃了[8]。在一次節目中,節目組通過透視還有各種醫療儀器對日本的木下佑香進行檢查,發現木下的胃真的比一般人大好幾倍,這可能是她成為大胃王的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吧。

4. 究竟怎麼做才能“吃不胖”?

實際上,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攝入”大於“消耗”。

① 讓“攝入”的食物不吸收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下降但仍然很瘦的人,你去問他們,他們常常苦笑著說“我吸收不好”。“吸收不好”實際上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無法消化,另一方面是無法吸收。通常來講,食物消化吸收意味著要先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一些小分子,之後再被腸道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的過程稱為消化,消化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後續的吸收,從而使機體無法獲取充分的營養物質[9]。而吸收是指當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後,要通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和淋巴循環[3],後在三大代謝的過程中,糖類大量轉化為脂肪[10]。如果這個過程受到阻礙,即使消化的很徹底,也無法被人體利用,也就無法轉化成脂肪了。

② 增強人體的“消耗”

不同成年個體間基礎代謝差異較大,基礎代謝的能量消耗會因個體間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具體數值如下表所示[11]。

揭秘|那些大胃王狂吃不胖究竟有什麼秘訣?

而人們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大量的能量來補充基礎代謝的消耗 [11]。所以如果想瘦下來,就必須保證攝入的能量小於所需的能量,或是通過其他手段,使得攝入的能量-消耗的能量小於每日所需的能量,當提供給人體的能量不足時,身體就會首先分解脂肪以達到對能量的需求[12]。而身體的活動能量消耗是總能量消耗的最大可變因素,所以運動也就成了最受歡迎的減肥方式之一[13]。其實已經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韓國奔馳哥在做吃播之後,為了保持翩翩佳公子的形象,開始通過拼命的運動來避免肥胖,他的肌肉可是更勝從前了呢!

揭秘|那些大胃王狂吃不胖究竟有什麼秘訣?

③ 生酮飲食讓你“邊吃邊減肥”

暢吃卻可以減肥!你沒有看錯,這是從國外傳過來的一種減肥方法,目前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整個減肥過程不需要禁食,只需要切入到生酮飲食模式。生酮飲食的營養素配比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12g左右,蛋白質1g/kg體重,其他以脂肪補充至總供給能量基本等於基礎代謝,除富含中鏈脂肪酸的椰子油外,脂肪供應種類不限。相關的研究顯示,生酮減脂對實驗對象的體脂和腰臀比減少效果明顯,且和持續時間成正相關[14]。所以看起來主播們在大口大口的吃,也許他們私下對相關配比做過研究,是“科學”的大吃特吃呢!

5.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實際上,成為大胃王是有許多健康風險的,比如吃太多會引起急性胃擴張、胰腺炎、胰島素抵抗(併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或是為了節目效果過量飲食之後馬上催吐,而引發食道炎、牙周炎、甚至癌症[15-17],所以請不要羨慕“大胃王”們,畢竟他們是在用生命做直播,伸出你們的“食指”給他們點個贊就好,平時還是好好控制自己的食慾才行~

參考文獻

1. 阡原. (2004). 吃與不吃大腦說話.現代健康人(10), 36-36.

2. 邢洋. (1996). 為什麼肥胖的孩子餓得快?.中國保健營養(2), 38-38.

3. 金文泉. (2008). 消化系統科學大揭秘(一)人體之最.食品與生活(5), 08-09.

4. 王玖. (2015). 暴飲食物易引發疾病. 烹調知識(5), 23-23.

5. 喬希豔. (2010). 血糖的檢測與血糖升高的原因. 西部醫學(2), 378-378.

6. 李慧榮, 楊麗, 李春煒, & 方萍. (2015). 低血糖指數及低血糖負荷飲食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響. 護理研究(17), 2061-2063.

7. 朱燕華, & 吳雲林. (2011). 胡吃海塞竟被“撐死”.大眾醫學(11), 25-25.

8. 楊洋. (2015). 影響食慾的七大心理原因. 中國保健營養, 25(6), 9-12.

9. 呂賓. (2003). 食物的消化吸收與消化酶. 健康人生(2), 46-46.

10. 白紹蓓. (2010). 奇妙的平衡——三大營養素代謝關係. 食品與健康(9), 18-19.

11. 李洋. (2017). 減肥想成功,必須懂人體能量消耗. 糖尿病天地:教育刊, 65.

12. 駱衛松. (2003). 飲食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烹調知識(11), 42-42.

13. 朱琳, & 陳佩傑. (2011). 能量消耗測量方法及其應用.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6), 577-582.

14. 楊輝, 朱江麗, 陳秋霞, & 江波. (2017). 生酮飲食對肥胖影響的研究. 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誌(3).

15. 千舒. (2008). 病從口中入.

16. 吳歡, & 柯美雲. (2009).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的作用.胃腸病學(8), 449-452.

17. Iwakiri, K. , Kobayashi, M. , Kotoyori, M. , Yamada, H. , Sugiura, T. , & Nakagawa, Y. . (1996).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prandial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meal volume and fat content. Digestive Diseases & Sciences, 41(5), 926-9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