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圖文詳解球鞋圈的那些專用詞彙(中底篇+鞋面篇)

​​​隨著球鞋文化的不斷髮展以及網絡普及,我們獲取球鞋資訊的途徑也更為豐富。而看到球鞋新聞及相關文章中經常出現一些英文縮寫或是一些特定名詞,很多朋友往往一頭霧水。比如為什麼形容 Boost 是爆米花?同為耐克氣墊,Zoom 於 Air Sole 之間又有何區別?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小編將以圖文方式詳細解釋各種縮寫及名詞,相較於枯燥的文字更加直觀,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便於進一步加深對球鞋的瞭解。


中底相關術語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Abzorb - New Balance 與杜邦公司合作研發的減震材料,它能吸收 99% 以上的地面反作用力,避免脊椎、膝蓋、腳踝等受到不當的地面反作用力擠壓,造成運動傷害。同時,將吸收的反作用力轉換成下一步運動的推進力,幫助節省體能。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adiPRENE - adiPRENE 採用經過高溫分解後重新排列分子的 EVA 材料製成,通常放置到後跟需要緩衝的區域,以增強雙腳的穩定性及保護性,是 adidas 常見的一種後掌緩震科技。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adiPRENE+ - 相較於 adiPRENE,這個帶個加號的傢伙則更具彈性,常用在前掌區域,不僅具有出色的緩震性能,富有彈性的表現有助於雙腳在啟動的過程中更加迅速。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Air - Nike 研發的專業運動鞋緩震氣墊統稱。主要採用一種氨酯材料打造氣囊壁,其中填充高壓特殊大分子氣體,常置於球鞋中底之中。當氣墊受到衝擊時,能夠迅速緩衝,具有輕質、可塑的等特點。而隨著時間的改變,Nike Air 也進化出多種升級型號,始終是 Nike 運動鞋緩震科技裡的中流砥柱。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Air Sole - 問世於 1979 年的 Air Sole 是 Nike Air 的最初形式,以高壓方式將 Nike Air 氣體灌入一個堅韌的合成橡膠層內而成,將其置於中底之中,從而達到緩震的目的。Nike Air Tailwind 是第一雙帶有 Nike Air 氣墊的運動鞋。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Air Max - 1987 年,Air Max 1 的誕生不僅將氣墊容量增大,同時也將這個神秘的黑科技以可見的方式示人。從那時至今,Air Max 的進化一直再繼續,今年 3 月 26 日 (Air Max Day) 即將迎來它的最新形態 VaporMax 的發佈。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Blade - 刀鋒。adidas 潛心 6 年研發的全新中底緩震系統。摒棄了傳統的 EVA 中底結構,將多個聚合物以“刀片”的形狀排列,具有強勁的能量回饋效果。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Blow Molded Air - 吹塑氣墊。將低壓 Air Max 氣墊融入支撐結構一同打造而成,代表鞋款有 Air Jordan 16。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Boost - Boost 是 adidas 與全球化學產業巨頭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於 2007 就開始合作研發的產物。將 TPU (熱可塑性聚氨酯)如同爆米花一樣分拆成數以千計的微型能量膠囊,使其擁有極其強韌的回彈效果,再將這些能夠存儲並能釋放的小顆粒塑造成跑鞋中底的樣子。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Bounce - 早期 adidas Bounce 採用 θ型結構的 TPU 中底來進行緩震及回彈,代表鞋款有加內特的 adidas Bounce Garnett 07 和 TS Bounce Commander 等。近些年 Bounce 一改往日霸氣的外觀,進化成中底 EVA 緩震材料,代表鞋款為利拉德的全新戰靴 Dame3。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C-CAP - New Balance 將多層 EVA 泡沫壓縮進中底倒模,令中底具有柔軟的緩震功能。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Cage Zoom - 外置可見式 Zoom Air,容量更大,緩震性能更為出色。代表鞋款 Zoom Miller、LeBron 2 等。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Cell - 自 Puma Trinomic 後,PUMA 推出了改良版蜂窩氣墊 CELL,根據受力不同將中底六邊形蜂窩氣囊的大小及厚度做了針對性的調整。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Charged Cushion - 作為目前 UA 的主打緩震科技,Charged 緩震將 EVA 密度擠壓調校,將落地時受到的衝擊力轉換成啟動的爆發力,帶來更加軟彈的緩震體驗。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Dynamic Motion X(DMX) - 流動緩震氣囊。DMX 是銳步研發的一種流動氣體的氣囊緩震科技。早期包括 DMX6、DMX10 等,數字代表氣囊的個數。後期也出現過 DMX mega、DMX micro 等。由於技術的侷限,DMX 初始腳感澎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出現乾癟、漏氣等現象的發生。特別注意的是後期推出的 DMX Ride、DMX foam 則與早期的 DMX 流動氣囊理念不同,變成了緩震膠中底結構。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Dynamic Support - 動態支撐系統。針對跑步運動的特性,Nike 研發出動態支撐系統,將緩震與支撐相互結合,以達到根據跑者自身習慣來調節中底的支撐表現,儘可能讓帶有 Dynamic Support 系統的跑鞋適應每一位跑者。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DuoMax Support System - 防傾斜裝置。ASICS 研發的一種雙重密度中底。常用於穩定系和支撐系跑鞋之中。有效防止雙腳過度側傾所帶來的危害,並可糾正跑姿。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Encapsulated(ENCAP)

- New Balance 研發的一種中底緩震結構。將支撐性能更好的 PU 材料包裹住柔軟的 EVA 緩震膠,打造出組合避震的效果。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 - 乙烯樹脂醋酸纖維。EVA 塑料粒子經加熱發泡而成,具有輕質且彈性的特點,被大多數球鞋廠商運用到緩震中底的製造中。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eet You Wear - 天足是 adidas 一項運動鞋設計理念,首現於 1997 年。從第一雙應用“天足”技術的籃球鞋 EQT 2000 開始到 KB8 III 結束,“天足”技術經歷了僅僅 8 年的歷史便宣告終結了,其原因是“天足”非 adidas 自家研發出來的科技,需要所有權公司授權,由於續約未能達成一致,所以如今那個經典的小人臉便成為鞋迷們最為懷念的標誌。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light Plate - 在 Zoom 氣墊上方放置一塊具有韌性的 Pebax 緩衝板,在劇烈運動中,將雙腳的壓力集中到 Pebax 上再施加於 Zoom 的區域,達到更大限度的氣墊反彈性能及靈敏度。由於該技術為獲得更大限度的氣墊變形空間,採用 Unlocked Zoom 氣墊,以至於有可能在穿著的過程中,出現氣墊鼓包的問題發生。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light Speed - Flight Plate 的升級版,同樣以發揮 Zoom Air 最大效能為出發點,提供更快的瞬間爆發及相應。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ormotion - Formotion 作為 adidas 的一種設計理念,根據穿著者的步伐自動調節,達到最舒適的落地角度。同時減少地面對腳部的衝擊,達到緩震的作用。是 adidas GCS (Ground Control System 地面控制系統) 的升級版。常見於跑鞋,T-Mac 6 則是 Formotion 在籃球鞋上的一次展現。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GEL - 緩震凝膠。作為 ASICS 的當家科技,GEL 是一種凝膠緩震科技,包括 T-GEL、R-GEL、P-GEL、α-GEL 等多種類型。常見的頂級跑鞋均採用 T-GEL,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果凍膠”。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Hexalite - 作為 Reebok 最為傳統的緩震科技,Hexalite 由無數個類似六邊形的蜂巢組合而成,當受到衝擊的時候,蜂巢壁會依靠自身的六邊形結構收縮回彈,起到緩衝的作用。同時由於同樣是氣墊方式,所以具有輕質的特點。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Hex Zoom - 採用六邊形打造的 Zoom Air 單元,具有針對性分區放置的特點。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Impact Guidence System(I.G.S) - 全方位緩衝吸震系統。能冠以 I.G.S 標誌的跑鞋,則代表著該鞋在避震、耐磨、止滑、防傾斜、導力、輕量等要求中都達到了最高水準,使鞋子除穩定外,具有絕佳的緩衝吸震効果。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Independent Podular Suspension(I.P.S.) - 通過由大小、位置、密度、厚度各不相同的 Phylon 柱構成的相互獨立且相互配合的柱狀減震系統。隨後進化為可替換緩震單元的創新結構。首次出現在 Air Jordan 20 中。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Lunarlon - 2008 年 Nike 首次發佈了帶有 Lunarlon 緩震泡棉的籃球鞋 Nike Hyperdunk。這種泡棉由輕質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彈性優異的丁腈橡膠(NBR)融合而成,具有更為輕質、柔軟的緩震特性,成為 Nike 主流的中底緩震材料之一。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Micro-G - Micro G 是 Under Armour 自主研發的輕質 EVA 中底材料,秉承更貼地的原則,採用“低壓縮”技術,厚度比同類 EVA 薄了 30% 左右,在更輕量的基礎上保證永久不變形,同時實現高回彈的緩震效果。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Phylon - 用加熱壓縮的 EVA 發泡橡膠發展而來。重量更輕、質地更加柔韌,目前 Nike 最常用的中底材料之一。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Rev-Lite - New Balance 研發出的輕質緩震材料。在擁有超輕重量的同時,也保證舒適的緩震效果。通常用在國產的 996 及新型的 997.5 上。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Quick Zone - adidas 的一種大底科技。類似於耐克的 Free 技術,代表鞋款為 D Rose 773 II 和 D Howard 4。將球鞋中底和外底進行切割,一邊在劇烈的運動中,雙腳依然可以最大限度的與地面切合,並完成快速的響應。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Shox - 首款搭載 Shox 緩震科技的 Nike Shox BB4,靈感源於賽車的避震系統,將上下兩層 TPU 板之間垂直夾入四根氨基甲酸乙基泡沫材料。該技術歷經 16 年的研發和測試,但由於對使用者體重的侷限性,目前很少採用。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Sprint Frame - Sprint Frame 是 adidas 一種類似於碳板的中底承托盤技術,主要是防止鞋子在變向時過度扭曲導致受傷,將常見的足弓承托盤向足跟及前掌延伸,起到加倍穩定,保護雙腳的作用,同時中底的韌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hermo Plastic Urethane(TPU) - 熱電塑料聚氨酯橡膠,能夠在一定熱度下反覆變軟的可塑塑膠材料,在塑形後的常溫下,具有堅韌牢固的特性,常被置於球鞋需要保護的部位。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orsion System - 扭轉系統作為 adidas 基礎科技之一,Torsion System 將熱塑性 TPU 打造成“Y”、“V”、“X” 及 “3D” 等多種形狀,自身具有剛性及韌性的特點,能良好的牽引足弓與前後掌的鞋底,防止運動過程中扭傷的發生。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otal Air - Air Max 的全掌放大版。氣墊從後掌一直貫穿到腳尖,緩震性能更加優異。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rinomic - 作為彪馬的主要緩震科技,Trinomic 採用六邊形的蜂巢式結構,放置在鞋底的受力部位,利用六邊形連鎖組織的力學結構,在受到壓力時將力向六面均衡分散,以達到緩震效果。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uned Air - 一種綜合型緩震氣墊,含有半球狀的緩震系統,能夠提供最大的受力保護、穩定及舒適的腳感,半球體的形變能夠提供變化的氣壓。(現已停產)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Visable Air - 可視氣墊。將球鞋中底開窗,使曾經隱藏在中底內的 Nike Air 得以展現。首現於 Nike Air Max 1。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Zigtech - 被戲稱為“豬大腸”的 Zigtech 是 Reebok 將機械緩震的理念與材料緩震相結合,通過蜿蜒的中底曲線來達到中底形變緩震的目的。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Zoom Air - 1995 年耐克將彈性尼龍纖維放置氣墊的上下內壁之中,研發出一種更為輕薄的氣墊科技。使其在分散衝擊的同時具有快速的回彈表現。第一雙搭載 Zoom Air 的籃球鞋是 Nike Air Go LWP(LWP 為 Light Weight Performance 的縮寫),跑鞋是 Nike Air Zoom LWP(當時 Zoom Air 還暫稱為 Tessile Air)。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鞋面相關術語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ClimaCool - ClimaCool 以 adidas 最初的清風鞋面發展為後來的清風系統,將全方位的透氣理念貫穿於產品設計之中。無論是鞋款還是服飾都提供了更為乾爽的穿著體驗。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Engineered Mesh - 工程網布。Nike 研發的全新編制網眼材料。在保證輕盈及透氣的同時,提供足部彎曲所需的一切柔韌性,創造出更加貼合的腳感。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lyWire - 以懸索橋為設計靈感,將工程纖維排列到鞋身需要固定支承的特定部位,以達到支撐輕量化鞋面的包裹作用。目前 Nike 的頂級鞋款基本上都採用了這項技術配合輕量化鞋面,力求達到輕質與包裹的完美平衡。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lyknit - 在 Flywire 推出後不久,Nike 研發出全部由纖維線編織而成的織物鞋面。此舉徹底顛覆了傳統制鞋技術。Flyknit 不僅具有輕質透氣等特點,更可針對雙腳在鞋身中受力的不同而增加或減少編織的密度。同時相較於傳統皮革鞋面的製作,具有減少浪費及環保等特點。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Foamposite - 發泡鞋面。Nike 自主研發的一項發泡鞋面科技,由一種基於聚亞安酯的材料製成,具有超強的可塑性及保護性,Nike 的噴、泡則是最具代表性的鞋款。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GEOFIT - adidas 研發的一種新型鞋身技術。利用類似記憶泡棉材質貼合足部外形澆鑄而成,能有效包裹雙足並提供出色的舒適穿著感受。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Hyperfuse - Nike 研發的複合鞋面。將皮革、網眼和 TPU 等傳統鞋面材料, 以一種熱熔技術完美地複合在一起,達到輕質、強韌、透氣和保護的效果。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Heel Counter - 足跟穩定器。以提高鞋身穩定性及承託能力為目的,環繞鞋款後跟的硬質材料。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Kevlar - 凱夫拉縴維。重量輕盈強度極高的凱夫拉縴維曾被普遍運用到防彈衣的製作之中,後被移植到運動鞋領域,延續一貫的堅韌表現,為雙腳提供強力的鎖定和保護。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Lycra - 萊卡。1937 年由德國拜爾公司研究成功,1959 年美國杜邦公司開始生產,是杜邦公司氨綸纖維的註冊商標。萊卡具有優異的彈性及延伸性,成為特殊球鞋常用的一種高級面料。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Memory Foam - 記憶泡棉。期初記憶泡棉技術被用於美國宇航局飛船吸收震動而研發,隨後被廣泛應用於運動鞋的製作之中。具有良好的舒適性及透氣性。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Monkey paw - 猴抓。Nike 鞋身科技之一,其構成基於熱電塑料聚氨酯橡膠材料,通常被包含在球鞋內靴和外部材料之間,防止腳踝過度扭轉而受傷所採取的物理防護裝置。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Neoprene - 氯丁橡膠。具有優良的延展性及舒適性,輕質耐酸鹼,被廣泛應用於鞋面加厚部位。缺點是耐寒性能稍差。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Nubuck - 牛巴戈,又叫磨面牛皮,是將一層表面皮層打磨之後,達到絨面觸感,皮身厚實而柔軟,表面色澤、絨毛、皮紋自然而成,主要用於休閒鞋之上。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Patent Leather - 漆皮。又稱亮麵皮革,具有更好的皮革強度及防水性能,視覺效果也更為出眾,Air Jordan 11 無疑是最讓人難忘的漆皮球鞋。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Perforations - 透氣孔。泛指皮革運動鞋面上利於透氣的穿孔。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Ploy Urethane(PU) - 化學名稱為聚氨酯。PU 配皮是牛皮的第二層皮料,在表面塗上一層 PU 樹脂,所以也稱貼膜牛皮。隨工藝的變化也製成各種檔次的品種,如進口二層牛皮,因工藝獨特,質量穩定,品種新穎等特點,檔次不亞於頭層真皮。同時 PU 皮外觀易加工,好打理,價格較低,成為運動鞋常用的鞋面材質。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Primeknit - adidas 運用數字電腦控制編織而成的一片式鞋面技術,類似於 Nike 的 Flyknit。該技術能夠根據球鞋每個部位所需要的要求,精確調整編制密度及走向,從而讓鞋子更輕質、透氣、合腳,同時有效的減少了製鞋廢棄物的產生。代表鞋款有 Ultra Boost 以及 Yeezy Boost 350。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PVC - 人造革。外觀及手感類似天然皮革的塑料製品。通常以織物為底層,上層塗覆由合成樹脂添加各種塑料添加劑製成的混合配料而成成。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Reflective Treatment

- 反光鞋面。常用於跑鞋後跟位置,具有在暗處發光的特性,以增加夜晚室外跑步的安全性。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Suede - 麂皮,絨面革。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ECH FIT - 作為 adidas 壓縮衣的核心技術,TECH FIT 在特定部位施加不同強度的壓力,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運動機能。後被髮展到運動鞋的生產之中,以提高鞋款的舒適性及貼合度。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Threadborne - Under Armour Curry 3 上最大亮點便是 UA 最新研製的 Threadborne 多維編制鞋面。該鞋面由降落傘傘繩的纖維物料進化而來,具有牢固強韌等特性。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Velcro - 魔術貼。Velcro 源自兩個法語單詞:“velour” 和“crochet” 即鉤和毛圈。在球鞋領域逐漸成為固定球鞋與雙腳穩定的一種設計方式。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Woven - 一種傳統的編制方法,通過線條間相互 90 度貫穿編織,均勻手裡,已達到牢固、穩定的效果。代表鞋款有 Air Jordan 15 以及 Nike Footscape Woven 等。

球鞋玩家必看!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圖文詳解)

由於篇幅原因,本篇“ 球鞋知識大百科 Vol.1 ”僅介紹中底術語鞋面術語,Vol.2 將為你帶來外底術語球鞋周邊術語,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