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天天焦慮害怕,怎樣才能緩解?

用戶1259792684053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去些幫助,以下的內容都是個人的一些過往真實的經歷。

本人是屬於愛亂想的人,尤其是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或是不能確定掌握的事方面特別愛胡思亂想。原本對這些小細節沒有太在意,也可能是當時的生活過的平順簡單所以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家人生重病的時候,這個沒在意的胡思亂想卻給了我的生活帶來了重大的打擊!本來簡單的一些亂想在腦袋裡被不停的放大,後來也不知道在哪一個點出現了問題,突然出現了整夜整夜不能眠的情況發生。在連續一個月的時間裡晚上不睡,白天去醫院變成了我的常態生活狀態。

每天輾轉於各個醫院各個科室中不停地求醫問診做檢查,今天這個症狀明天就是那個症狀,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光胃鏡就做了2次,除了核磁沒查外其餘所有的能查的設備基本查了一遍,心電圖就做了5次,那種滋味真的是痛苦不堪,本來150斤的體重在一個月內竟然瘦到了123斤!!!那種恐懼自身身體不好的想法一直在頭腦盤旋,什麼工作啊生活啊交際啊這些通通都被拋開,腦袋中只有各種恐懼的念頭,無法阻止也無法擺脫,那種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真的無法想象也無法理解……

直到有一天,我又去了一個熟悉的中醫醫生那,想開點治療胃脹氣和胸悶的中藥。她看到我感覺有點驚訝,因為幾天前剛來過,開的方子還沒吃完了,這怎麼又來了。我就跟她述說了我的情況,我說:我現在每天只吃一頓飯,而且不能吃葷的,因為帶油的東西吃完想吐,夜裡睡不著,胸中煩悶,總是覺得有口氣壓在胸口吐不出來,上上不來下下不去,總覺得隨時都能一口氣上不來,而且特別害怕,有一點大的動靜心跳都加快,手發抖。(其實說這些的時候我一個大男人真的很糾結,這不明顯是慫的表現嘛)醫生聽完我的描述後想了想,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建議,她說:我建議你去看下精神科,你這可能是屬於精神方面的問題。我靠,這還得了(當時腦子就炸了),這怎麼腦子又出問題了呢,不會是腦子裡面長東西了吧,查了這麼久還真沒想到去做個頭部CT掃描,這下壞了(那時我還心想等會是不是應該去做個腦部CT),當時聽完這些臉色就變了。不過醫生可能看出我的想法了,跟我說你不要胡思亂想,你到精神科看一下,是不是有焦慮症或抑鬱症方面的問題,不是你身體有什麼實質的問題。從這一刻起我才知道焦慮與抑鬱也是疾病的一種。果不其然,到精神科一問診,很快被確定是焦慮症在做怪,醫生給我開了藥,同時囑咐我不要再去看別的科了,按時吃藥,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至今,離我被確定患了焦慮症已經過去6年了,在吃了有半年治療焦慮方面的藥物後我就戒斷了,因為知道這只是自己的思想造成的而不是身體的實質有問題也就不再害怕恐懼了,現在偶爾的還是會不受控制的胡思亂想,但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我知道只要我有心就一定可以戰勝它!

現代社會的經濟快速增長,人們在物質豐裕的同時卻喪失了最重要的價值觀,而正是這種價值觀的缺失從根本上導致了很多人出現思想上的問題,尤其是焦慮、抑鬱,這在近些年可以說已經是普遍的問題了。年輕人無所事事,不知目標與方向在哪裡;成年人又壓力重重,生活的重擔與家人的祈盼如無情的枷鎖拴住了前進的動力;這些由不得人們不胡思亂想,可是人生恰恰就是由種種苦難構成的,苦難不是我們招惹來的,但意想不到的它卻接踵而來,你想躲也躲不掉,它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被它打倒、被它擊跨,那它就會在一生中蹂躪你、欺負你,直至把你擊落在歲月的塵埃中,再也無力反抗它。

說了這麼多卻沒有說怎麼避免自己胡思亂想或是解決方法!個人理解是:其實只要你理解它是怎麼一回事的話你就自動會找到方法去化解它,去戰勝它,想就讓它想去罷了,思想上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人生除了生與死的恐懼還有很多很多種恐懼圍繞在身邊,難道因為這些想法與恐懼就不生活了麼?想的多說明腦子是好使的,只要不躲避它,坦然面對並接受它,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就是些想法而已,而人生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想法都不會變成現實)那它就不可怕,既然不可怕又何必擔心呢?對於年輕人來說要早早地樹立個目標,哪怕只是一個月攢300塊錢這也是一個目標,然後找準方向實現它,並一直踐行之,不用多久就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的煩惱。成年人要懂得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與對慾望的幻想,腳踏實地的從零開始,就像少年時的你,躊躇滿志、胸懷坦蕩、奮勇前行那美好的生活也會很快來到身邊,只需要我們日復一日勤奮的工作就能鍛鍊我們的心志,提升我們的人性,人生就不會再焦慮、憂愁。

當然了也有人會說:我沒有工作怎麼辦?這還要人告訴你麼,沒有工作就去找啊,大部分的焦慮和抑鬱都源自於對未來沒有方向與目標(或是已經完成了原本設定好的目標卻沒有及時更新新的目標與方向),想好自己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它,就這一點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的焦慮與煩惱。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淺顯經歷,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焦慮症是種心理疾病,嚴重的話還是建議去正規醫院看醫生。



胡侃說


49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非常的大,也是焦慮高發的人群,所以你會有焦慮害怕的情緒出現,非常能夠理解。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焦慮。

根據弗洛伊德的《抑制、症狀與焦慮》中的焦慮理論,焦慮分為三種,現實焦慮,道德焦慮,神經焦慮。

  1、現實焦慮:是指當我們擔心外部世界會發生一些危險時,大腦就會給我們發出信號提醒我們,警惕我們,這個信號就是現實焦慮。比如:坐飛機時害怕飛機墜毀,一個人在家害怕被盜竊,在陌生的城市沒安全感,你有沒有過這些感受?

  

  2、道德焦慮:是指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大腦就會用內疚和羞恥對我們進行自我懲罰。我們很討厭,甚至好怕內疚和羞恥這兩種極為負面的情感,為了避免懲罰的到來,大腦會給我們發出焦慮信號提醒我們,這個就是道德焦慮。比如:我們從小到大就被父母,老師,社會教育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它們是我們的“道德仲裁者”,一旦我們“做錯事”,就會受到懲罰,久而久之,這些教育的內容就成為了我們心中的道德。

 

  3、神經焦慮:神經焦慮是種莫名其妙的焦慮,找不到源頭卻又揮之不去,甚至都不知道在焦慮什麼?神經焦慮是現實焦慮的升級版,藏得很深,很難被意識到,每個人的內心都對某些東西有強烈的慾望與恐懼。(愛情,金錢,性,權利,毒品等),當這些慾望和恐懼被大量的釋放時,很容易讓我們瀕臨崩潰,此時,大腦發出的信號就是神經焦慮信號。


其次,焦慮和焦慮症的異同。

  

1、焦慮是種情緒,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正常情緒體驗,不必緊張。

焦慮是一種頭腦產生的對未來的想象,對於未來的恐懼我們都能通過焦慮感而展現出來。焦慮是大腦給我們的提醒,防禦機制,研究,一定程度的焦慮能讓人表現更好。


2、焦慮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一種情緒,可是當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過長的時候,就得注意是否患上了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會引發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問題,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需要引起重視。


第三,焦慮症有哪些症狀表現。

  

1、早期軀體不適

在焦慮症的早期通常伴有多種軀體症狀: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 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有的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而且頗為 嚴重和頑固。

  

2、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

焦慮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經系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 過快、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

3、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

害怕、緊張和不安。病理性焦慮情緒持續性或發作性時,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 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瀕死感”)。患者擔心自己會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 “發瘋”。70%的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的患者有時 會出現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的情況。焦慮症患者有認識方面的障礙,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注於自 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

4、精神運動性不安

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頓足、踱來走去、小動作增多、注意力無法集中、自己也不知 道為什麼如此惶恐不安。在性格上比較內向、敏感,缺乏彈性,也就是比較頑固,多半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但往往又因不能達到這個標準而覺得有罪惡感,容易起疑心,貶低自己的能力。

5、社會適應性差

經常維持高焦慮狀態的人比較不受人歡迎,其創造力和適應力也較差。相對地,他們比較 容易被煽動,不夠決斷,相當謹慎和缺乏彈性,他們的自我概念也很差,以致經常需要依賴大人,以及不敢表達心中對人的不快感受,所以發現高焦慮學生,較無冒險性,喜歡做白日夢,社會適應不良。

  

7、不當動作頻繁  

焦慮情緒不僅影響個人身心,而且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動,由於焦慮情緒影響個人種種 不舒服的感覺,致使人們採取一些無意識的動作,藉以消除這份緊張。有些人則會不停搓手指、咬指甲; 也有的抽動臉部某部分的肌肉;比較常見的現象是利用來回走動或兩手撥弄一件東西(例如筆、紙張)來消 除緊張;因為容易發汗,也常有人以擦汗的動作來消除緊張。

  

1、深呼極法:

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於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當你感到焦慮時 ,你的脈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減緩呼吸速率,使身體相信焦慮已過去。正確的腹部呼吸是,當你一吸一呼時,腹部將隨之一起一伏。

  

2、肌肉放鬆:

 當一個人面臨壓力時,容易咬緊牙關。此時不妨放鬆下顎.左右擺動一會兒,以鬆弛肌肉,紓解壓力。你還可以做擴胸運動,因為許多人在焦慮時會出現肌肉緊繃的現象,引起呼吸困難。而呼吸 不順可能使原有的焦慮更嚴重。欲恢復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轉動雙肩,並配合深呼吸。舉肩時,吸氣。松肩時,呼氣。如此反覆數回。

3、積極心態:

當你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過去的輝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將很快地化解焦慮 與不安,恢復自信。多肯定自己,可以反覆地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對付。 ”,“我比別人行”。這樣可使你漸漸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應,使你的智能反應逐漸表現出來。結果,你果真平靜下來了。

4、保有覺知;

感到緊張焦慮前,暫時放鬆數秒,可以大幅改善焦慮的程度。例如,當電話鈴 響,先做個深呼吸,再接聽。養成這種蓄意放鬆數秒鐘的習慣,它可充當有效的鎮定劑。使你控制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掌控。週末假日,還可以開車兜風或到海邊逛逛。儘量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拋開工 作的煩惱。

5、轉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讓你心煩緊張,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使眼睛及身體 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鬆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

  

6、宣洩情緒:

找個不影響別人的合適場所,放聲大喊是發洩情緒的好方法。不論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適時地宣洩焦躁。或者通過體育鍛煉,卡拉OK的方式,將不良的情緒盡情地宣洩出來。

  

7、保持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這可能不易辦到,因為緊張常使人難以入眠。 但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因為此時免疫系統已變弱。



打磨慢時光


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焦慮。


焦慮並不是四十多的中年人才有的產物,生命從一開始就佈滿了焦慮。


童年的時候,我們焦慮,什麼時候才能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擺脫爸媽的控制,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上學的時候,我們焦慮,為什麼那個號稱什麼都不復習的傢伙,次次都能班級前三。我們焦慮,為什麼隔壁的TA今天還沒來到我的窗外。

剛工作幾年時,我們焦慮,自己想要的未來還不見模樣,自己心裡的Mr.Right/Miss Right怎麼還沒有影蹤。

結婚生子後,我們還是焦慮,為什麼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語數外音體美樣樣在行,而自己的傻兒子考試總在及格線上徘徊。為什麼能力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大學同學又是買房又是升職,春風得意馬蹄疾,而自己卻遭遇職場瓶頸,升遷無望,辭職又沒膽。


國王乞丐,明星素人,誰都有焦慮誰都有煩惱。人生就是這樣,美麗但又讓人充滿惶恐。

跟年輕人自己過好便是歌舞昇平,天下太平不一樣,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單位有領導,作為夾心層, 孩子票子房子,哪樣都讓人急得頭禿。

我們只有正視焦慮,才能端正心態,找好應對策略。

其實,適當的焦慮是有必要的。


董卿剛做《朗讀者》時,也曾焦慮得睡不著,但正因為如此,她才能逼著自己提升節目質量,最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面對這些合理的焦慮,與其惶惶不安,還不如先定一個可實現的小目標,隨著一個個目標的實現,我們的自信會越來越強,克服焦慮的決心也會越來越強。

而不合時宜的焦慮,只會摧毀人的心智,它常常伴著一些典型的反應,比如,不合理的自我逼迫。那些嚴重焦慮的人,往往內心都會被一種聲音折磨著:我必須……否則後果很嚴重。


我必須兼顧家庭和事業,否則就是失敗;
我必須不斷賺很多的錢,否則一出大事肯定崩盤。


這些聲音把人逼得很趕,以至於我們忘了沉下心去推敲它們是否成立。

其實,普通有普通的恬淡,平凡也有平凡的樂趣。我們大可不必用自己的裡子去跟別人的面子比。

有了焦慮,只是一味惆悵,這叫坎;

有了焦慮,去面對去解決,這叫成長。


苗少爺的天空


你是不是女士?去醫院看看更年期綜合症!


閒人97208301


不知道提問是男是女。我就按我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49歲已到不惑之年的你,為什麼天天焦慮害怕?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點:49歲身體已經大不如之前,感覺到了衰老的信息。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總是很容易累。這種感覺確實會讓人焦慮害怕。可是焦慮害怕也沒有用,關於這一點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沒有辦法,自然規律。我們能做到的是好好養生,延緩衰老。有錢就常去養生館,多多諮詢下那些養生專家,按摩保養。沒錢呢,就自己買幾本養生的書看看,有用沒用自己照書去做。圖個心安理得!

第二點:感情上的事,這個時候如果另一半出軌,真的不用太著急。都49了,還有多少事沒有經歷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如果挽回不了,就隨他去吧!好好過自己的生活!

第三點:因為老人生病需要照顧,要開支,所以焦慮,這一點我想所有的中年人都有這種情況。這個是義務,是做人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撐著吧!

因為孩子的事,叛逆期,學業,工作,結婚,生子,這是孩子應該經歷的。作為他們的父母不能代替。在一旁好好扶持,不用太著急!

然後找一些自己的喜歡的事做做,載一棵樹,一株花,慢慢地觀察它在日子中的一天天變化。找一些自己的喜歡的歌聽聽唱唱,或是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看看,要不看電影電視。

你要沒事多看看天空,面對廣闊的宇宙,我們人是那麼緲小。我們的所有事算得了什麼呢。

如果這些話你讀了感覺還不得勁,那麼就找個信仰吧,找到自己的神,向神訴說你的焦慮害怕。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你就找到了依靠和信心!

這樣還不行,去找心理醫生吧!有可能你已經犯上抑鬱症了。讓醫生給開點藥,輸導一下你的心靈!






胡蘿蔔的姑姑


這種情況也不要太著急,這個情緒常見的情感情緒,是人之常情,任何人在工作或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壓力,不得不面對這些不可能不面對的問題或壓力,當感到自己無力應付這些問題或壓力時,會產生的一些心煩、緊張、厭惡、痛苦、羞愧、自卑等焦慮抑鬱症狀。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科普一下。

1.可能是由於你近期壓力過於大和心情原因引起的,建議你放鬆自己的心情,平時要注意適當的鍛鍊,多喝水,多吃些蔬菜水果。但如果持續過久,影響正常工作、生活,考慮“焦慮障礙”,建議到正規精神或心理專科就診,接受心理治療,許多患者還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2.但是除了這種焦慮狀態以外,也需要排除你有沒有神經衰弱,長期失眠的話可能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的時候會出現焦慮煩躁睡眠質量差,情緒不穩定,這些都跟您長期熬夜勞累休息不好,都有關係的。有時候可能是由於家庭原因,某種事情沒有處理,等結果一旦處理完了,您這種狀態有可能也會緩解。

3但是還有一種可能性結合您的年齡,如果是女性患者的話,或者是也有可能是更年期綜合症導致的這個時期的話,就可以表現出來,有焦慮害怕心慌的症狀。這個特殊時期,你一定要特殊對待,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過了這個時間段可能就會緩解。隨著人年齡的增長,都會有這個過程的

4.總是焦慮害怕就要考慮是不是符合焦慮症或恐懼症的診斷標準。長期反覆的恐懼害怕會對工作和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建議及時到專業醫院或專科醫院的臨床心理科就診,醫生正常會給患者配置一些抗焦慮的藥物,另外還可以結合心理治療,這樣療效顯著。晚上睡覺前,或者白天也儘量減少這些種類的書籍或者影視作品的觀看,心理壓力不要太大。慢慢就會好了,可能是你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建議你以後不要再看恐怖片,培養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比如說打籃球,踢足球,聽音樂等。另外要多想一些積極健康的事情,沒事的時候找朋友聊聊天,逛逛街。如果還沒有改善,建議你去醫院找一個心理醫生諮詢。




但是排除這些以上病因以外也需要排除有沒有器質性心臟病,比如說您長期焦慮害怕緊張,就會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建議您及時的到醫院查一下血脂血糖血黏度,必要的時候查一下心電圖,心臟彩超,排除一下氣質型病變,有一部分早搏的病人也會出現心臟的偷停,停頓感覺就會表現出來,也是一種焦慮害怕症狀,以免耽誤病情。如果排除了器質性病變以外,可以適當的緩解一下壓力。一般若症狀較輕,則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培養興趣愛好、多與他人交流等。若療效不理想,則可以請教專業心理醫生幫助分析焦慮原因並且制定相關科學的治療方案。


精神科汐煒醫生


那是你的內心和思想造成的。你自己過不去那個坎。所以會一直擔心。焦慮。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就是心裡一直不願放下。或者想放下。放下不了。所以才造成自己思想壓力很大。有一塊石頭提到心裡面。這個石頭就是落不下來。這完全是自己的心造成的。一直用意念奪著這個石頭。讓這個石頭放不下來。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原因。你要是想沒有焦慮。沒有壓力。不防試著。從一點一滴中慢慢改變。因為一下子改變完全不可能。因為這個是先天的性格帶來的還有業力。所以想改變只能循序漸進。慢慢來。從一件小事情做起。不要從一件大事情做。那樣你肯定做不了。所以每天問自己的心。當這件小事發生了。你就問自己的心。看看能不能緩解一下。或者克服一下。都行。然後一步一步。往上走。小事改變了。到大一點的事。慢慢的。每天改變一點點。自然而然到最後心自然清淨。更不會再有內心的焦慮不安了。就是放過自己。不要再傷害自己了。阿彌陀佛


無極太極陰陽易中人


首先你要清楚讓你焦慮不安的因素是什麼?

焦慮就像是人體心理的信號燈,起到一種預警作用。在《如何才能不焦慮》一書中,作者提到一個焦慮公式“焦慮=關切+威脅”。也就是說,當我們對“關切”的事物感受到了“威脅”,就會有焦慮害怕情緒。

當我們找到焦慮的來源時,就能找到應對這種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

1、正視自己

很多時候焦慮看似來自於沒有達到目標、沒有安全感、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等,實際上都可以歸結為對自己不夠了解,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連自身的內心需求都無法確定,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各種不對等的比較中,失去對自我價值的判斷,陷入焦慮和迷茫中。

2、鍛鍊注意力

當明確了自己的需求之後,就要練習專注的投入。

專注力能有效抵制焦慮、拖延、恐懼等負面情緒。注意力領域的專家露西·喬·帕拉迪諾博士認為“能夠引導注意力的人會控制自己的精力,決定什麼需要傾情投入,而什麼是需要忽略的,並通過關注的東西來創造自己,成就自己。”

尤其是現在的信息時代,每個人都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如果不能有效分配自己的精力,就會被各種無效信息弄得精疲力盡,每天過的很忙很累,卻毫無收穫。只有當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上,內心就會收穫平靜和幸福。


因此破解焦慮公式的方法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讓自己內心得到滿足的事物上。你也許不會成功,但你會收穫成就感;你也許不會富裕,但你會發自內心的感到知足。


北冥有魚和鯤


首先要了解讓自己焦慮和害怕的東西是什麼?是生活的壓力?工作上的壓力?還是健康方面?還是自己無緣無故的感覺不信任外界??“總有刁民想害政”?

瞭解自己焦慮和害怕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才好針對性的去面對和處理。如果是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讓你感覺焦慮和害怕,你可以努力的改善。讓自己每天為工作和生活忙碌起來,充實起來。相信上天會眷顧勤奮的人。一定能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

如果是因為健康方面原因,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接受正規治療。總比自己焦慮和害怕好。

如果是單純的心理問題,可以諮詢心理醫生,也可以試圖多參加室外活動,交朋友等方式來緩解。


心理諮詢與聆聽


我想說一下克服焦慮的經驗,那就是:捨棄、看透、冷漠、躲藏

第一個詞是捨棄

捨棄並不完全等同於流行的“斷舍離”、但它們部分重合。我理解的捨棄、是善於挑選一段時間、一個場景內的主要目標、然後把跟目標無關的因素忘記。最典型的場景是工作和娛樂的變換。在工作狀態下忘記娛樂、在娛樂狀態下忘記工作、這就是捨棄。

第二個詞是看透

它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說,面對麻煩、尤其是急切的時候、絕不為其中無法改變的部分費神、只關注其中解決的部分。

已經發生或必將發生的事實不可改變、為它付出任何精力都是損耗。

另一層意思是、在總體上認清麻煩不斷是自己人生的常態、並且為此做好一切心理準備。

第三個詞是冷漠

冷漠主要是對自己而言。很多焦慮的來源,是“太愛惜自己”。而化解這個焦慮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簡單地問一句“有什麼大不了的”。還要記住一點:有些痛苦根本無法解決。這也是冷漠的價值:不要呵護自己脆弱的幻想、要讓自己承認這個事實。

第四個詞是躲藏

要給自己準備一個隨時可以躲進去忘記一切的庇護場。

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尋找一些可以快速進入有快速出來的狀態、這些東西可以是一本小說(比如古龍小說)、歌曲、遊戲、或者一個你非常喜歡的人、一段你難忘的回憶、花二十分鐘甚至十分鐘躲進去、讓自己徹底放空、享受片刻、然後出來面對一切。

很多時候、抽一根菸或者塗一次口紅就是充當著這種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