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那麼厲害,為什麼中俄兩國在上世紀80年代淘汰了上百萬支Ak47?

司馬長史


題目中所說的應該是AK47、AKM等步槍了,但是由於軍事技術的發展等問題,這些步槍已經開始落後,所以才會被最終淘汰。

AK47突擊步槍在40年代末研發成功並開始裝備蘇軍,在當時確實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武器,要比普通的半自動步槍具有更為猛烈的火力,而且採用的彈藥基本足夠滿足實戰需要,而且可靠性很高,操作簡單,所以一時之間讓蘇軍的輕武器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在搞全威力彈藥,搞出了M14、FAL等自動步槍,落後於AK47。

但是轉眼之間美國裝備了採用小口徑彈藥的M16步槍,彈藥殺傷力強,精度較高,而且自動射擊更加可控,要比AK系列步槍的性能更好。於是蘇聯在70年代也推出了AK74步槍,開始撤裝AKM步槍,如今的俄軍也換上了現代化的AK74M、AK12等一系列新AK步槍,早已沒有AK47、AKM等步槍了。

而像我國,在70年代也開始研發小口徑彈藥,最終定型5.8毫米彈,後來研發了95系列槍族,期間只是以八一式步槍作為過渡武器使用。但是基於AK47仿製而來的五六式衝鋒槍並沒有完全退役,如今的56C短步槍就依然在海軍等軍種中繼續使用。


前沿陣地



現代作戰條件下對步槍的附加功能及射擊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並不是說可靠性好就能解決一切。當年AK47研發時並沒有考慮現代作戰條件下的實戰要求,附加功能什麼的基本沒有,射擊精度也只能說是勉強夠用,使用的材料在壽命上也不如現代的先進材料好用及輕便。

因此,為了不斷滿足新的戰術要求。擁有完善工業基礎的國家都會開發新的制式步槍來適合新的作戰要求,沒有工業基礎的國家也會尋求採購新槍來武裝部隊。並且在一款新槍開發出來之後,還會有針對性的研發大量用於改進的套件來提升槍械的多功用性。對槍械本身也是不斷的優化升級的,使其射擊精度,可靠性,攜帶性,彈藥殺傷性,多功能性儘可能的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

但是這些要求,對於老舊的AK-47步槍來說,已經不是隻改外形就能實現的。所以,在升級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更換新式槍械就不可避免。比如,我軍就是先用81式槍族更換了老舊的56系列槍族,然後又用更新95式系列槍族更換了81式槍族,並且目前還在開發新型的模塊化步槍。就是為了讓部隊獲得能應對現代作戰環境的單兵武器。其實就跟手機需要更新換代一樣,老手機除了壽命的限制之外,就是功能性太少,不是不能用。但用起來確實很勉強,需要新一代產品來更新才能與時俱進。不然實際使用起來會受到很多限制。


陶德中士


你就看現在還在把AK47作為制式步槍的都是窮B國家,就該知道這貨從現代眼光看一點都不厲害。

一把步槍需要哪些要素?簡單說就是精度、後坐力、重量、拓展性、殺傷力、可靠性、勤務性、性價。

我覺得前四個都不用說了,

現代小口徑步槍低平彈道精度吊打AK的小便彈道;

AK較重彈頭+長行程活塞的後座力也遠比小口徑高,槍口上跳也更嚴重;

鋼木結構的重量也遠大於大量使用聚合材料的現代步槍;

抖的要死的機匣蓋不方便按導軌,槍管也是硬壓進去,不方便更換;


然後在看有爭議的殺傷力、可靠性、勤務性。


很多人會覺得AK的口徑更大,所以相應的殺傷力也越大;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子彈在人體內產生的殺傷並不是直進直出的彈孔,而是彈頭的翻滾和破裂。

AK47的初速並不高,彈頭也較重,入體25cm之後才會翻滾,造成永久空腔。而且AK的彈頭長度不大,僅有26.5mm,翻滾起來造成的彈道創傷也不如其他一些長徑比較大的步槍彈。

而比如M16早期用的5.56mm,M193彈,裡邊沒有鋼芯,雖然穿透性差了點。但是接著極高的初速,入體12cm左右,銅被甲內部的鉛體就破裂,形成多個碎片在體內侵蝕。造成可怕的永久空腔。

AK一直被譽為可靠性逆天,雖然說在一竿子現代步槍中AK可靠性確實不錯。但這也是犧牲了精度(零件之間可容納雜物的縫隙);犧牲了可控性(活塞室的過量進氣,賦予長行程活塞巨大動能,導致後座很大)等得來的,不過AK的理念在於,我進點砂子不要緊,而M4之類的理念在於,我密封做的好點,讓砂子不好進一點。


勤務性上AK到真的沒話說,因為零件之間縫隙大。很多卡灰塵導致復進不到位這種情況只需要多拉幾下,或者衝下水,甚至撒泡尿上去,把灰塵衝出來就好。而且拆卸保養簡單暴力,不需要什麼專業工具。想想AR的導氣孔...沒個刷子真的要死。

上面說到,可靠性和勤務性可能是AK到現代還能拿的出手的亮點。但實際上,現代突擊步槍也是因為追求精度、可控性而對可靠性和勤務性做了一些取捨。


我想說的是,一把突擊步槍在保養得當的情況下可靠性不比AK47差多少,勤務性上對於專業受訓,裝備齊全的現代步兵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兒。所以,對於大國而言,為啥還要用AK?


瘋狗的輕武


截至目前,AK-47是世界上各類槍械累計生產數量最多的一款,如果將那些盜版仿製品算在內,總製造數量可能接近一億條;每每提及AK-47,人們總是對其讚譽有加:皮實、火力強、、適應性好、性價比高等等,但它最終還是難以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關於“AK-47不乏好評卻被淘汰”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畢竟這是一款研發自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槍械,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材質性能等都有其特定的時代侷限性;而這也是導致許多武器有規律汰換的主要因素。

我們都知道,槍械誕生的目的只有一個:打擊敵人!按照這種思路,儘可能精準的一招殺敵就是衡量武器性能優劣的標準之一。但AK-47的射擊精度並不理想,300米外就已經很難精確命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瞄準基線較(378毫米)、拋殼口不滿足安裝導軌的條件、瞄具(金屬機械照門)等等......

另一方面,槍械的發展趨勢有些類似於電子產品:性能提升的同時體積、重量減小。因為在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下,如果單兵武器在保持火力優勢的同時還更便於攜帶,百利無害。

AK-47的空槍重量就達4.3千克,這一重量相比後期研發的其它突擊步槍並不佔優勢:斯泰爾AUG(3.8千克)、M-16(3.26千克)、95式(3.25千克)、HK-416(3.12至3.85千克)都要比AK-47輕便......

此外,輕武器也要時刻緊隨戰爭特點的變化,現代化戰爭對於信息、數字的要求日益增大,槍械也要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加裝相應的輔助組件,比如先進的瞄準系統、光學設備等;但陳舊的AK-47並不太具備現代化改造的條件。

不過,儘管許多曾經列裝過AK-47的國家武裝基本都淘汰了該型突擊步槍,但這並不影響它在一些熱點地區的活躍!畢竟其結實耐用、物美價廉:在非洲,一把二手AK-47只需三十美金。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AK47在它誕生的年代,以自身較完美的特點,贏得了在歷史上的地位,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當中被當做制式武器裝備。尤其是蘇聯、和我軍中裝備時間長達數十年,其實直到今天也有一些也裝備這種武器。AK47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最主要的特點是簡單易學、皮實無故障、火力猛烈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慢慢的有了更全面,整體性能更好的替換武器。任何一種武器在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之後,必然要退出歷史的舞臺,這是武器發展的規律、也是人類發展的規律。


草根ZLC


AK-47主要缺點是由於全自動射擊時槍口上揚嚴重,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其槍機拋殼口的設計令其較難安裝皮卡汀尼導軌,機匣蓋的設計導致瞄準基線較短,瞄準具設計不理想等等缺陷,大大影響射擊精度,300米以外難以準確射擊,連發射擊精度更低,實際上它只可以滿足以遭遇戰為主的較近距離上戰鬥的要求。


SeaArm


怎麼說呢,這個槍械繫統誕生的比較久,有些跟不上時代了。無論是槍,還是彈。都越發顯得落後。

重量大,精度不高,人機功效一般,新材料應用很少或者沒有。與現在流行的高擴展性,模塊化的理念相差比較大。


吃甜筒的樹懶


1.再強大的武器,也有使用壽命;

2.中蘇對峙結束後,國家的重心不再是應對一觸即發的戰爭,過多的AK47日常養護對財政也是負擔;

3.我國對AK47的仿版56式步槍研製成功,擺脫了進口的依賴。


長耳朵豬豬


精度不高,彈匣長,無法安裝光學瞄具,沒有導軌不能拓展性能,這些都讓AK不能適應現代戰爭。


趁年輕丶不將就


首先俄羅斯並沒有淘汰AK。

中國淘汰AK的原因是和平與技術,和平讓中國少了槍支,禁了槍支。技術方面:就玩電子戰,網絡戰,貿易戰,還有那麼多的導彈以及國際上的潮流使強悍的槍支在這幾個國家伸不開手腳,只能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