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韓國能把足球水平迅速提高,成為亞洲一流水平,而中國已淪為亞洲三流?

對焦新視角


如果足協不干涉俱樂部,不干涉各級國家隊主教練的工作,不總是出莫名其妙的昏招;如果球員層層選拔認真負責,不靠金錢走後門;如果十幾年前就開始歸化高水平外援;如果用內行當足協主席;這些都做到的話,中國足球絕不會比日韓差!早就進幾次世界盃了!


哥177760126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韓國和日本自打在2002年聯合舉辦了世界盃之後,就此為契機,開始培養自己的本國足球青訓,並且,逐漸形成了一套體系。除此之外,國內有才華的年輕球員,國內俱樂部都會非常樂意放人,讓他們前往歐洲踢球,尤其是在歐洲五大聯賽踢球,韓日兩國足球水平就此成為了亞洲一流,而我們卻依然在故步自封不說,青訓沒有踏踏實實的搞,有才華的年輕球員都被國內俱樂部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根本不放人讓他們去歐洲五大聯賽踢球,久而久之,中國足球的水平已經淪為了亞洲三流。



其實,說白了,韓日兩國足球水平的提高和崛起,真的就是以2002年的世界盃為契機,都是世界盃主辦的東道主,不僅在國內建設了一大批的足球比賽場館,同時,對於足球青訓也格外重視,逐漸形成了他們的足球風格。像韓國足球給人的印象就是跑不死,非常喜歡追求身體對抗,而且,對於一些喲秀的年輕球員願意送往歐洲踢球,出現了像朴智星、具滋哲、奇誠庸、孫興慜等一大批韓國球星。



日本足球水平的發展道路也是如此,他們的足球普及程度非常高,大概有200萬的足球人口,並且,形成了職業梯隊,以及高中足球聯賽,而且,強調地面滲透和短傳配合,從青訓一直到國家隊的技術風格都是如此,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像此前效力過多特蒙德和曼聯的日本球星香川真司,就是被球探從日本高中聯賽所發覺。此外,像不本田圭佑、岡崎慎司、內田篤人、長谷布誠等等。



無論是日本足球還是韓國足球,他們對於足球青訓重視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青訓體系和足球風格,還源源不斷地走自己的球員前往歐洲五大聯賽踢球。而我們的做法卻跟這日韓兩國恰恰相反,現在衝擊一個世界盃預選賽,都要依靠大量的歸化球員,不少中國球迷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大量歸化球員代表國足出戰還沾沾自喜,中國足球不淪為亞洲三流才怪呢!


中國足球論道


中國足協就是中了這個邪,認為日本和韓國是迅速提高足球水平的。

用句再流行不過的語言來說:成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二字?

先說說韓國。

韓國隊很早就稱霸亞洲了,他們是1956年和1960年亞洲盃的冠軍,還是1986年亞運會足球冠軍。而且從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開始,韓國隊再也沒有缺席過世界盃決賽圈的比賽,從人見人欺的魚腩,慢慢變成一支誰也不敢小瞧的勁旅。

眾所周知,韓國隊員一直以體能充沛,奔跑積極而著稱。跑不死風格,讓很多強隊都感到頭疼。正是因為韓國隊員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群狼般的團隊精神才在世界足球的舞臺又一席之地。

這裡說句讓國足汗顏的,韓國球員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全世界最強的。前韓國足協主席鄭夢準就曾驕傲地表示,“韓國球員的精神意志力是韓國足球長盛不衰的基礎,是韓國足球的根本。”而韓國足球傳奇中鋒、前江蘇蘇寧主帥崔龍洙也直言,“韓國隊有更強烈的愛國主義和責任,球員們彼此信任,愛國主義在團隊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對於韓國球員而言:足球比賽就是真正的戰爭,他們是在為國家榮譽而戰,球場上所展現出的儼然是一種民族的態度。

除此之外,出色而強大的青訓體系也讓韓國足球得以保證旺盛的生命力。在強大的資本支持下,韓國足球的體系建設相當完善,從校內聯賽到市級聯賽,再到地區聯賽、全國聯賽,逐層推進。韓國註冊球隊超過700支,光小學球隊就有200多支……

這就是韓國足球為什麼一直站立在亞洲足球的頂端的原因。

再來說說日本。

我們一直都以為,日本足球在90年代初和我們水平差不多。

中國男足首次參加奧運會,附加賽擊敗的就是日本。那時的東亞四強賽,中國隊也就打不過韓國而已。

但1998年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職業化之後的日本足球,就像坐火箭一般,直接將中國足球遠遠的甩在了身後,彷彿一夜之間,日本就足球崛起了。

1993年,日本的J聯賽成立,日本足球開始了職業化之路;1994年,中國甲A聯賽也誕生了,但兩個國家的職業化,卻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早在J聯賽誕生之前,日本足協組織的青少年聯賽已經運作的非常成熟。比如從1917年就開始的“全日本高校足球選手權大會”,更是每一個愛踢球的日本孩子的終極夢想。

在2016年1月結束的第94屆比賽中,有48支球隊參加全國大賽,參加地方預賽的球隊數總計竟然多達4144支。全國大賽階段的比賽全程提供電視轉播,有43家電視臺機構參與。決賽當天,來到東京國立競技場的現場觀眾多達54090人,這樣的上座人數比大部分中超比賽都要多得多。

1996年,日本足協出臺了聞名的“日本足球百年計劃”,內容涵蓋了聯賽的創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訓,國家隊的訓練等一系列措施。

自此後,日本足協組織的每年小學、中學、大學聯賽多達數萬場,廣泛的青少年參與和全民認可,讓日本足球在短短三十年時間內煥然一新。

從1998年之後,日本男足再也沒有缺席過世界盃,打入淘汰賽次數最多的亞洲球隊就是他們,他們已經是三屆亞洲盃冠軍;而日本女足,已經是世界盃冠軍了……

看完這些,該明白吧……


叨叨侃球


中國足球是個人花鉅款才能進各俱樂部足球隊以及國家足球隊,

一旦進了足球隊很快又能把錢賺回來,

中國足球是專門培養足球廢品球員的地方,

實質是玩錢的地方,

踢球只是晃子,而已。


沒了尖的球安全頭盔


答案就是一個字:錢。

當中國球員還需要拉健力寶贊助才能派到巴西留學的時候,巴西國內已經很多日本自費留學的小球員了。

在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咱們的郝海東、范志毅是專業隊選拔出來了,不看你家庭條件怎麼樣,身體夠條件一切都是國家掏錢培養,跟日韓的自己掏錢在國內練出來的球員踢並不吃虧,其他體育項目所謂的專業打業餘,肯定贏,而男足是專業打職業,雖然不佔優勢,差距也不大了。

現在呢,經過職業化改革,你的球員也是自己掏錢去足校上出來的,跟日韓基本上沒有區別了,大部分足球學校學費不是普通家庭承擔得起的,青訓的選材面不斷縮窄,中國足球水平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麼鄭智能夠踢到40歲,因為鄭智也是國家掏錢體校培養出來的,現在可能民間有很多比鄭智天賦還好的苗子,關鍵他們上不起足校。

因此提高足球水平,提什麼抓青訓都是扯淡的話,病根還是提高國民收入,什麼時候咱們普通家庭送孩子上足球學校特別輕鬆了,什麼時候咱們的孩子也能像80年代三浦知良那樣說走就走去巴西留學了,咱們的足球也許就騰飛了。


八日山


東亞三強,日本足球是把青訓體系發展的最好,最健康的,也是亞洲足球最成功的。韓國的青訓不如日本,但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體系,能夠保證自己在亞洲立足。而中國男足只想急於求成,一會學這個,一會學那個,不僅沒有建立正確的發展發現,反而把青訓給荒廢了。後備力量出現斷層,結果可想而知。

就說剛剛結束的那屆亞洲盃,裡皮徵召的大多數30+的老將,年輕球員只有寥寥二、三人,整個國足平均年齡是所有參賽隊伍中最高的。當其他參賽隊都在為世界盃做準備的時候,我們卻只能依靠一班老將打天下。想想都覺得尷尬。

當然,這也不能怪裡皮,實在是國足的年輕一代沒有合適的人給他選擇。亞洲盃之後,裡皮走了,卡納瓦羅臨時接管國足,放棄了大多數的老將,選了一批在聯賽中表現出色的球員去踢中國杯。結果連輸泰國和烏茲別克斯坦,比賽過程更是慘不忍睹。

正因為我們的青訓不行,裡皮二次迴歸以後才有了“歸化政策”的誕生。自己不行,就只能尋求外力。埃裡克森、高拉特、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李可、布朗寧,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歸化球員加入國足陣容。

但是,這種快速提升國足實力的方法只能解決暫時的飢渴,中國足球不可能一直依靠“外援”來打天下。所以,想要變成足球強國,最終還得跟日本、韓國一樣,安心發展青訓。


流星看球


中國人喜歡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看看恆大就是典型案例。買買買,買幾個國腳,頂級外援,就打比賽,這幾個國腳玩6年,後面沒有年輕人,再想買,沒有了,人才斷層了。青訓是足球發展的基礎,日本韓國伊朗卡特爾都是這樣過來的。現在不行了,又看中規劃球員了。考試作弊


一米陽光qzh


我從國足隊員身上看到了美國軍人的身影,那就是認錢,怕死!當絕對佔上風時趾高氣揚,一旦碰到“強”者就繳械投降。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場上你能看到他們能為國拼搏的動作嗎?只要有人過來立馬讓道,沒有了抗美援朝志願軍的那種精神,這樣一群人的還能取得勝利?


新科創


體制是關健,沒有好的長遠計劃。只顧搵錢,籃球改革越改越差,姚明不是當籃協主席的料,籃球和足球坐同一條滑槽去到這個深坑的。


鑄心仁


這個問題提的很奇怪。

亞洲三流到底是褒是貶。

歐洲是足球強區;

就算是歐洲三流,在國際上也是很強的。

亞洲平均水平不如歐洲,但是國家最多。

排名靠前的話也算強隊。

首先;亞洲到底有幾流?

如果底線是18流的話,

那三流還是挺強的。

把範圍縮小一點。

東亞杯;

巧合的是五個國家的足球水平拉的非常開;

一流。日本

二流。韓國。

這兩個的排名基本上十幾年沒動過。

據說東亞三流以前是中國。

結果上次輸給了蒙古。

可以說,中國在東亞四流的水平;

東亞五流是朝鮮。

但是!

這一次朝鮮跟韓國踢平了。

不外乎兩個原因。

朝鮮已經偷偷趕上來了。

韓國故意放水。

如果是第一個原因,

那中國足球只是東亞五流的水平。

如果是第二個原因,

中國應該還是很穩的站在東亞四流。

從邏輯上來說,

一個東亞四五流的球隊,

怎麼可能成為亞洲三流的強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