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同意了東吳的婚事,是不是能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

墨緣的書房


把荊州的丟失簡單地歸結於關羽沒有和東吳結親這個原因,是把荊州問題過於簡單化了。可以這樣說,只要荊州在劉備集團手裡一天,孫權就寢食難安。劉備集團失荊州是遲早的事。

荊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孫權是勢在必得。


當曹操的百萬大軍兵臨赤壁時,孫權的心中的確沒有太多的勝算。這個時候,只要有某種力量能夠阻止曹軍的步伐,孫權都會容忍它,結納它。因為,這是救命的稻草。這是孫劉能夠結盟,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延續的最基本的條件。

曹操敗了,走了,致命的威脅沒有了。孫權集團關注的重點又變了。但中心思想沒有變,還是自身的安全問題。劉備集團佔領的荊州地區處於長江的上游,就象一柄懸在孫權頭頂的寶劍一樣,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只要荊州在劉備手中一天,孫權心中的弦就必須時時崩的緊緊的,一刻也不敢放鬆。

諸葛亮在﹤>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
<>


荊州是戰略要地,這一點,諸葛亮看到了,孫權能看不到嗎?即便看不到這一點,那麼,當孫權要攻打巴蜀,和劉備商量借路時,劉備不允,造成孫權只能望蜀興嘆的窘境,孫權能不記憶猶新嗎?

劉備佔據了益州,把曹操逼出了漢中,假以時日,劉備集團一步步變強變大,只是時間而已。到那時,劉備揮師沿江而下,東吳一方面臨劉備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又的提防曹操的虎視眈眈,孫劉聯盟還會存在嗎?想一想就怕人,所以,防患於未然的首要就是必須解決荊州問題。

所以,孫權提出了聯姻這個古老的方法。其實,孫權和關羽都知道,這種方法面對雙方的利益時連投鼠忌器的作用都起不了,也都知道只是權宜之計。
<>


孫權的妹妹不是嫁給了劉備嗎?難通這種高層次的聯姻不應該更穩固嗎?結果怎樣呢?不是照樣不堪一擊嗎?

也就是說,聯姻其實就是呂蒙白衣渡江取荊州的另一種版本而已,對政治局面的改變沒有多大的作用。只不過,關羽拒絕的方式有點生硬,有點不盡人情罷了。


一葉小舟168521774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算是關羽同意了孫權的婚事,荊州遲早也會丟失的。想象一下劉備是孫權的妹夫,他倆還是打的不可開交嗎?漢獻帝是曹操的女婿,不也是被曹操玩弄於鼓掌之間。說到底權貴之間或者皇族之間的婚姻,不過都是政治聯姻,根本沒有實際意義。就算是關羽和孫權結親成功,日後為了各自目的還是要大打出手。根本就不不在乎是不是聯姻至親,所有的目的都是以政治為中心。

關羽為人高傲,最是看不上士大夫一族。他從骨子裡看不上孫權陣營的人,包括孫權本人。自然也不會答應孫權的親事,要不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定會斬了諸葛瑾。

更何況當時的蜀國狀態隱隱有超越東吳的趨勢,在這種大趨勢之下關羽更是目中無人,不管是孫權還是曹操誰的面子他也不會給的。按照關羽的為人來說,在他的眼裡除了劉備是大哥,張飛是小弟,其他人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

在政治方面來講,關羽是應該先答應孫權的婚事的。他應該以大局為重,先穩住孫權,鞏固雙方的聯盟關係。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北伐曹操。此時劉備的漢中戰役正時如火如荼,正是需要關羽出兵牽制曹操的時候,要是得罪了孫權。致使自己腹背受敵,本來荊州兵力不足,能去攻打曹仁已經不易,又要防禦孫權明顯捉襟見肘。

這是關羽犯下的嚴重錯誤,他已經忘了諸葛亮臨走時對他說的話,也忘了自己大哥劉備對他的重託。荊州的丟失使劉備徹底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雨夜構想


三國演義裡的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一時大意,遭到了曹魏和東吳的夾擊,最後兵敗被殺。很多人都覺得,如果呂蒙當時沒有從後方 偷襲關羽,也許關羽能夠成功地擊退,甚至是徹底擊潰曹魏。當時的關羽可以說是勢不可擋,曹操被嚇都打算帶著漢獻帝遷都了。

當時東吳和西蜀還屬於是同盟,為什麼孫權會同意呂蒙去偷襲關羽呢?在演義中寫到的原因,是因為關羽拒絕了和東吳結姻,而且還變相地羞辱了孫權一番。當時孫權有一個兒子,而關羽有一個女兒,孫權原本是想要拉近和蜀國的關係,親上加親。

於是派了諸葛瑾前去提親,誰曾想關羽不僅沒有答應,還說出了“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這樣的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關羽的女兒不是你孫權的兒子能夠配上的。也是這句話徹底惹怒了孫權,原本荊州就要不回來,關羽的變相羞辱讓他徹底爆發了,所以他才會允許呂蒙去偷襲關羽。

那麼假設當時關羽答應了孫權的請求,是不是後方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東吳最擅長的就是聯姻,當初周瑜就打算用孫尚香來讓劉備栓住劉備,讓他留在東吳,只不過目的沒有實現。後來孫尚香也被叫回了東吳,二人從此分開。

所以孫權想要和關羽聯姻,還是為了實現東吳奪回荊州的計劃,只要計劃能夠實現,就算是聯姻幾次就都沒關係。但是以關羽的性格來看,即便是雙方聯姻,他肯定也不會為了自己的兒子放棄荊州,畢竟在關羽的眼裡,只有大哥劉備的話才能夠讓他信服。

何況歷史上的關羽並沒有在諸葛瑾提親的時候羞辱孫權,雖然關羽也曾經羞辱過孫權,但是孫權在聽完之後並沒有在意。從這個方面就可以確定,孫權派呂布偷襲關羽並不是為了私人恩怨,否則他也不需要等這麼久的時間了,所以東吳的孫權是一個只考慮國家權益,很少考慮自身問題的人。

當時關羽和曹軍打打不可開交,這對於東吳來說是一個機會,如果不把荊州拿回來,東吳將永遠沒有翻身,所以不管孫權的兒子和關羽的女兒,是否能夠聯姻成功,關羽最後失敗的結果都是無法改變的,大家認為呢?





歷史名人物


這個問題俺也來回答一下!

荊州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三國時期東吳來說,荊州位於揚州的上游。東吳的孫權是鐵了心的一門心思想把荊州搞到自己手裡。否則,不定哪天自己就會被搞死。那時候荊州由關羽鎮守,為了得到荊州,孫權也是煞費苦心,於是乎就有了下面的一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權為了試探關羽,於是就想了個怎麼個法子。讓諸葛瑾前去關羽那提親,表面上希望可以和關羽來個秦晉之好。前有劉備與東吳聯姻,如果關羽同意了正好可以來個親上加親。實際上就是為了試探一下關羽到底會有啥反應,好為自己下一步奪取荊州做下一步的打算。

《三國志·關羽傳》:“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結果關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讓諸葛瑾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之後呂蒙裝病,陸遜故意在關羽面前貶低自己,使關羽放心大膽的去攻打魏國。最終呂蒙輕鬆騙取荊州,關羽受到魏國和東吳的兩面夾擊,敗走麥城,最終被斬首!

回到題目中,如果關羽同意了東吳的聯姻要求,能否挽救這一局面?假設諸葛瑾帶著禮品來關羽這兒按孫權的意思來提親,關羽一天諸葛瑾拿的東西也不少。也很有誠意,給大哥一說這事兒也都贊同!關羽也沒啥可擔心的了,雙方等著喝喜酒吧!這樣一來孫權會怎麼辦?

前面咱們說過荊州對於東吳的重要性,對於孫權來說,荊州是志在必得,不過早一點晚一點的事兒罷了!


當年,孫權將自己的妹妹嫁於劉備,當真是為了結秦晉之好,鞏固孫劉聯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劉備入川的時候也不可能硬生生的攔著孫夫人,將她騙回去後不讓她回去吧!

如果聯姻成功,孫權向關羽索要荊州,關羽便兩面為難了,到時後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即使東吳不去索要荊州,那麼關羽更容易走上大意失荊州的這一步上。倘若聯姻成功,關羽北進伐魏在心理上將更加不會顧及東吳偷襲荊州。到時候東吳果真與魏國聯合夾擊關羽,估計那時候關羽腦瓜子又嗡嗡的吧?


在政治上對於孫權來說是沒有永遠的朋友的,只有利益最大化才是自己最貼心的想法,所以說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改變這種局勢的


馨晨復語


三國時期,北方是當時的經濟中心,富庶程度遠高於南方。孫劉兩家的總人口,糧食產量不及曹操的一半。曹強,孫次之,劉備最弱。尤其到後期,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孫劉聯合,尚能使曹操有所顧慮。劉備佔據荊州,為孫權所記恨。一直想討回不得。關羽鎮守的荊州,距孫權的軍隊近,是劉備東面的屏障。關羽水淹七軍,聲望大漲。此時孫劉兩家因孫尚香歸吳已多有間隙摩擦。孫權也想靠和關羽結親來鞏固聯盟。不料被關羽羞辱,孫權惱羞成怒,偷襲荊州,殺死關羽。造成兩家成仇,聯盟瓦解。

如果關羽同意結親,只不過會延緩孫劉聯盟的瓦解。孫劉被曹魏及司馬氏消滅的結局不會改變,這是當時歷史的大趨勢。





千鳥朝鳳


關羽拒絕東吳婚事的事情發生在攻打樊城之前。不論關羽是否答應婚事,東吳也必然會趁機奪取荊州。如果關羽同意了東吳的婚事,當時的政治局面當然會有所改變,但變動不會太大。不能確定關羽會不會死,但可以確定的是荊州同樣會丟。那麼對於關羽來講結局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既丟了荊州又丟了女兒,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以關羽的個性,絕對會和東吳拼命,必須戰死,以證清白,否則無顏面對劉備。二是關羽顧慮親情而委曲求全,結果被劉備視為叛徒,最後身敗名裂,不得善終。這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首先,看看東吳和親的目的。

自古以來,兩國之間的政治聯姻都是心懷鬼胎、各有所圖,說白了就是一方為另一方挖坑,另一方是將計就計。東吳孫權也慣用此伎倆,劉備與孫尚香婚事就是前車之鑑,其結果是劉備差點被當作人質,軍師諸葛亮想盡千方百計,才使劉備得以脫身。東吳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以孫母病重為由,讓孫夫人回國並帶走劉禪,這才有了趙雲奪江救阿斗的故事。東吳借與關羽聯姻為由,試探關羽,然後再決定聯曹還是聯劉。即便關羽同意了婚事,關羽在攻打樊城時,東吳同樣會趁機攻取荊州。個人的婚緣親情在國家利益面前,是非常蒼白的。孫權不可能因為關羽的女兒是自己兒媳婦而放棄荊州。反而以此要挾關羽拉攏關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

其次,從關羽的角度看待此事。

關羽是駐守軍事要地的大將,遠離劉備而靠近東吳。一旦關羽和孫權聯姻,關羽在劉備心中的信任度會大打折扣。甚至估計劉備從此將會失眠。因為荊州這個地方不僅重要,而且相當敏感。劉備在選將派軍駐守荊州的時候想必也經過深思熟慮。除了關羽之外,原本還有諸葛亮、趙雲及張飛駐守荊州。只因龐統被殺、劉備與劉璋反目,準備攻取溢州才臨時調諸葛亮,趙雲、張飛入川,只剩關羽、糜芳、廖化等將駐守荊州。此時的劉備雖然遠在四川,但絕對留了一隻眼睛盯著關羽。如果關羽與孫權聯姻結成兒女親家,相當於直接向劉備表明他有叛逆之心。如此一來其結局又將如何呢?當然是威震華夏的關羽名譽掃地,甚至背上一個事二主的罵名也不一定。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關羽為何會異常憤怒地對提親的人破口大罵,並說出“虎女焉能配犬子”這種傷人的話。這是關羽對孫權險惡用心的有力回擊。

通過這兩方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正如本文開篇所講,如果關羽和孫權聯姻,當時的政治局面或許稍微有些變動,但是荊州同樣會丟。而關羽何去何從只能從關羽的為人和性格來判斷,即:“賠了夫人又折兵”,然後拼命戰死,以證清白!

小可見識淺薄,以上看法望大家指正!






小天品歷史


我認為關羽同意東吳的婚事也不能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因為聯姻是緩兵之計,是東吳為了使關羽掉以輕心,一舉拿下荊州。

三國時期,在此時,蜀國正處於鼎盛時期,兵強馬壯。東吳一直覬覦荊襄九郡,但無奈於關羽坐鎮荊州,為了得到荊州,東吳於曹操聯合,同時用計謀與關羽聯姻,讓關羽掉以輕心。誰知關羽盡是那般的狂傲,脫口而出,虎女豈能嫁犬子。

此話傳到吳侯的耳朵,吳侯更是恨透關羽,利用關羽與曹仁大戰時奇襲荊州。本來深中毒箭的關羽氣的吐血,失去根據的關羽只能一路逃向麥城,誰知未能逃過呂蒙的一路追殺,被呂蒙斬下頭顱,獻給吳侯。而吳侯卻轉移仇恨將呂蒙殺掉並將頭顱獻給曹操。

就我個人認為,就算關羽將女兒嫁給吳侯之子,還是無法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因為這本來就是吳國的計謀,聯姻只是一種利益手段罷了。





蒹葭湖畔的放牛娃


自然是不能的。當時的已經有三足鼎立的趨勢了。劉備當時入主益州,留下關羽鎮守荊州。而孫權見劉備奪了益州,多次派人索要荊州。後來孫權無奈派人與關羽聯姻。而當時孫權的做法是繞過劉備直接與關羽提出聯姻請求。如果當時關羽同意,自然會引起劉備猜疑。孫權想要的是荊州,一旦聯姻成功以後,孫權再次提出索要荊州,那麼關羽將會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而劉備不想失荊州,孫權一心想奪荊州。所以在荊州問題上,不論關羽怎麼做,結局總是兩家有所爭奪。孫劉兩家雖然在赤壁之戰有所合作,但總歸是兩家人,各有各的打算。所以關羽就算同意了東吳的婚約,也一樣不能改變當時的政治格局。關羽拒絕東吳的聯姻請求,是非常正確的,不過他的做法有些過激,這也導致了其後來的殺身之禍。

歷史的車輪滾滾,沒有如果。


莫陌丶4


至少不會敗走麥城,吳蜀會繼續一個暫時的蜜月期,關羽可以騰出力量直取襄陽,曹操遷都(我認為是鄴城),劉備兵出漢中,取雍涼二州,孫權會趁機劫掠揚州,兵過長江……但曹魏不會被滅,因為孫吳不會坐視蜀國坐大,如果外交軍事運用得當,蜀國國土至少擴展一倍,成為三國之首,孫吳勢力越過江北……三國鼎立又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比真實歷史中長,鹿死誰手,依然未知……


三希讀歷史


我覺得改變不了。

第一,東吳地位置處在長江下游,且在長以南。荊襄在上游,長江北面。誰佔據荊州可以沿長江南下,一直可以打到今天的南京、上海。(參考唐李靖定江南)

第二,東吳想要圖中原。直接過長江北伐難度太大(可參考逍遙津),還有名將張遼長期駐守。拿下荊州進而圖中原的路線要好一些。

從這兩點看東吳對荊州有多麼重要了。

孫劉聯盟赤壁之戰後,劉備西取巴蜀有了革命根據地。東吳就出使讓劉備歸還荊州,(兩家聯盟合同是怎麼籤的?孫權嫁妹劉備借荊州)。劉備不肯,所以小姐姐孫尚香鬧著要回東吳。孫劉聯盟感情陸續破滅。

劉備的婚姻都保不住,更別說關羽了。東吳對荊州是不可能放棄政治目地的。會想盡辦法拿下荊州,最後也這樣做了。

這緊緊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道說的對不對。歡迎各大佬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