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曉明詩作之《疫情下的中國脊樑》—-又名《風雨下的中國脊樑》

公元2020年,

冬春交替中的中國大地,

寒風凜冽,

疫情肆虐,

喜迎農曆庚子新年的華夏兒女,

正在經受著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悄然侵入,

人們猝不及防,

人們不知所措,

一時之間,

生命告危,

國人驚詫。

屈曉明詩作之《疫情下的中國脊樑》—-又名《風雨下的中國脊樑》


力挽狂瀾,

迅即出手,

疫情下的中國脊樑,

堅挺有力,

振臂高呼,

四面八方,

紛紛雲集,

斬妖除魔,

全民皆戰,

奮勇向前,

義無反顧,

家國情懷,

有序展開。


巾幗不讓鬚眉,

白衣天使,

人人請戰,

個個戎裝,

滿天星斗,

吻別家小,

趕赴疫區,

奮力救助,

不畏艱險,

救死扶傷,

她們把不幸被感染的患者當成是自己的親人,

奮不顧身,

拼死救護,

直到把患者從死神的手中奪了回來,

患者們感動的淚水在轉瞬之間,

匯成了醫者心中那一股源源不斷的力量,

這一股力量如奔騰的溪流小河,

匯入到了長江,

匯入到了黃河,

匯入到了珠江,

匯入到了蒼山洱海,

匯入到了塔里木河,

匯入到了松花江畔,

匯入到了中華民族那股生生不息的血脈裡,

匯入到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五嶽四海,

醫者的拼死救助,

在徹徹底底的忘我之中,

她們有的人也不幸地被感染上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

直到付出了自己那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祖國母親為她的英雄兒女落下了悲痛和悔恨的淚水,

孩子和父母因親人的離去而失聲痛哭,

懷念一生,

含淚終老,

十四億海內外的華夏兒女為她們掩淚而涕,

追思緬懷,

高山俯首,

星月不移,

她們是祖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湧現出來的最忠誠的衛士和敢於衝鋒向前的鋼鐵戰士,

她們是祖國在這場特殊的戰爭中,

無愧於當代的最可愛的人,

人民會記住她們,

祖國不會忘記她們,

身化青山、心隨海天,

歷史會銘記她們,

她們是中華民族在戰勝這場疫情之戰中的那朵怒放的黃花,

戰地黃花分外香,

疫情面前斬天狼,

日夜操勞,

眼眶深陷,

眼裡飽含著熱淚和深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

疫情面前解民憂,

敢於面對,

勇於擔當的當代扁鵲—-

人民的名醫鍾南山院士,

他步履從容,

他鎮定自若,

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的戰地記者,

他們淡定沉著,

他們及時採訪,

他們真實報道,

她們和他們是這場疫情下最堅強的中國脊樑。


男兒有淚不輕彈,

當疫情蔓延,

國家危難之時,

那些捨生忘死勇敢地承擔著後勤保障和運輸任務的人民子弟兵,

保一方平安維護社會秩序的人民警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志願者,

非常時期勇於堅守在重要工作崗位的各行各業的國家工作人員,

鄉鎮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的黨員幹部,

堅決聽從黨中央和國家的統一號召與部署要求,

堅守在家不出門,

不給疫情的蔓延以可乘之機的共和國公民,

他們自覺而莊嚴地成為了共和國的堅定基石,

全國一盤棋,

萬眾一條心,

你們、我們、他們,

錘鍊成了疫情下的中國脊樑。


在這場殘酷的疫情之下,

五十六個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樣,

緊緊地抱在一起,

堅如磐石,

患難與共,

相親相愛,

風雨同舟的十四億中華兒女,

他們凝聚成了無愧於時代,

無愧於歷史,

無愧於國家的這場疫情下的中國脊樑。


中國凝聚成這樣堅不可摧的脊樑,

中國將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疫情摧不垮,苦難中長大,

風雨打不垮,風雨中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