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發展中醫學?

木樓涵真


鼓勵代代相傳的祖傳模式發展中醫,一般經過三代人的傳承結合自身努力學習,基本就可以達到大師級的水平了,


鐵哥25278747


今天愚也和平時一樣,點進了“問答”欄,關注著“今日頭條問答欄目的朋友們”,仔細看了並點讚了各位精采的回答,其中也看到了這個關於中醫的發展問題,想借此說說個人意見;

首先我們應從思想中認定中醫中藥是我們民族幾千年在生命工程學中通過歷代中央朝庭,醫學大家,藥物學者,謁盡所能,費盡心血,潛心研究,實踐,總結,修正,傳承至今的世界醫學瑰寶,需要我們去保護,提高與發展。中醫中藥也要與時俱進,需要系統化,數字化,規範化,程序化,精準化。嚴格保護和傳承秘方,精藥,積極申請法律保護和專利獨享。我們只求在這些上面去努力。

有人不信,我們自已要信。

有人不學,自有來學之人。

有人不求我,我自有衣食父母。

有人來求我,我還有“八不治”之說。

善心施藥醫有緣,笑待俏小別是非。

只有醫者,學者自已努力提高醫療,醫藥水平,我相信中醫的“順應自然的預防理論”和中藥的“藥食同源”的科學道理,還將會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毛主席說:“中藥應當很好地保護與發展。我國的中藥有幾千年歷史,是祖國極寶貴的財產,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將是我們的罪過;”

我認為我們中醫人更不應該,當這有罪之人。


tu醫海拾遺1942


發展中醫不是增加中醫院而是淨化中醫環境,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一切唯學歷,唯證件的作法都發展不了中醫,反而會將中醫推向萬卻不復之地。


天山17040


中醫學,無需再發展。歷經幾千年,中醫已經發展到相當完善的地步。再發展下去,已經沒有空間。

中醫的問題,在於人才缺乏。人才缺乏的原因,在於當中醫無利可圖。

有能力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都去了其它行業。使得中醫領域,成為真空地帶。

這個問題太敏感,頭條不讓說。相信你懂的。


醫學站票


如何發展中醫,如何真正地發展咱中醫,對不起,法律規定無證行醫是非法的,跟人治病,似乎是”司馬光破缸救人罰款二十元“的感覺,令人心為之寒。要是得寫下去,說白了要從國家層面認同了之後才有意義,國家不認同,說得再精彩也是白說。

好,假設國家認同了,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首先,對所有的現有中醫師證進行考核。你不看現有中醫師們有證,他們連感冒都治不好,不配有證,太丟中醫的臉了。不會再培訓,最低把《傷寒雜病論》太陽篇上中篇學好了再來行醫。

其次,只要能治病的人都可以行醫。有些民間中醫人士雖然沒文化,但他某一方面的技術無可非議,記錄在案,讓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有了相應的疾病就去讓他治,讓他藝有所用。

三是發現和鼓勵愛好中醫人士。愛好中醫不乏其人,但他所學得不得法,能不能獨當一面去行醫,問一問考一考完全明白了,有能力的用他,學不得法的指導他該怎麼學。

四是質問中醫大學,從學校出來的人不會治病,學校又有什麼意義,哪裡出了問題,必須做到教出來的人就是中醫人,能治病的人,學中醫是一門苦行僧的事,估計自己學不好就別去上那所大學,學校教不出能治病的人來,必須得改革,把不應該的東西丟掉,把該有的加進去。

當然,學中醫就學中醫,不要來個中西醫結合,中醫學校必須純中醫。

最後是分配人才,每個小區幾乎都可以配一名中醫人士,最低這個中醫人能治感冒,大感冒小感冒最好在家門口就治好了。這個小區治不了,走兩步到另一個小區治。醫者最好就是小區人,沒有專門的醫療場所,在家都行。

說得夠多的了,都是具體的,一旦做下來,中醫人才太缺乏了,供不應求,但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複製出來,長則五年,短則兩年。但和現有醫院一點都不矛盾,因為現有醫院都是西醫。做到了這些,中醫會深入民心,全民都會享受到中醫帶來的健康。


雞立鶴群829


這個論題有點大,不是咱老百姓考慮的問題,但是,作為一名中醫的鐵桿粉絲,對中醫的現狀還是有自己的一點看法……

如何發展中醫?那就要搞清楚是什麼阻礙了中醫發展的步伐?個人認為,目前中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上存在著大量的假中醫,還有一些江湖騙子,還有一些美容院,按摩館兒……動不動都打著中醫的名號招進行招搖撞騙,坑蒙拐騙。極大的損害了中醫的名譽,降低了中醫在人民群眾中的信任度。是真正的中醫館和中醫醫院的醫療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引起許多廣大民眾的誤解。認為中醫就是騙人的,沒有什麼作用。

因此要發展中醫,必須把這些毒瘤從中醫的隊伍中清除出去。還中醫一個安定清白的醫療環境。重拾人民群眾對中醫的信心。

我想可以這樣做,1、對中醫從業者,以及想打著中醫名號的從業者進行理論和倫臨床測試,持證上崗。考試內容可以考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神農本草經》等。

2、對是中醫的從業者進行診病測試。

過關的發給從業證書,不過關的,對不起。請自動離開中醫隊伍。

其他的大政方針方面有國家的決策機關。相信中醫一定會越來越好。



啟航語文


廢除現行中醫大學培養模式,以志樹人。黃蒲軍校為什麼能培養眾多抗日名將?看看大門上的對聯就知道答案了:“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現行模式培養多是華而不實、濫竽充數的偽中醫。樹人先樹德,把“良藥善醫、厚德精術;不求醫盡天下之病,但求無愧天下之心"為入學標準,有天賦有志向均可入學,取消分數制入學方式。大學學中醫經典畢業只發理論合格證書。學生自找門師學習實踐課,師承很重要,不論大學教授還是民間中醫均可從師。打破院校培養與民間培養的界線。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處。期間費用由國家或組織來補貼。再有對藥材進行有效管理,生產炮製要遵訓古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這個話題太大,討論了很多年,爭論很激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做為中醫的愛好者、學習者、從業者和推廣者,想借此機會談談我的感受。

一、要想學好中醫,必須對中醫的文化核心有了解,那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現在把中醫越來越技術化,其實對中醫的發展是不利的。

二、中醫的學習更講悟性,所以從業者不能太功利,那樣就會心浮氣躁,悟性就會降低,會影響中醫境界的提升。

三、中醫的主觀性,這也是很多人詬病中醫的重要一項,這恰恰是中醫的精華,或者說精髓,中醫的主觀是建立在長期客觀實踐基礎上的,不是盲目的主觀。主觀的判斷能力越強,越準確,恰恰說明實踐能力越強,悟性越高。

四、中醫的個性化,這個恰恰是中醫為人類健康做出的做大貢獻,現在被西醫的標準化衝擊得一塌糊塗,現在越來越有責任感的從業者開始反思和呼籲,希望能引起管理者、從業者和患者的重視。

五、中醫的療效,其實這不用探討,中醫已經為華夏民族的健康做出了數千年的貢獻,現在越來越被世界上的人們接受,這是不爭的事實。

六、中醫的現狀,近來有很多人呼籲重視中醫,國家也採取了重大措施,很多人趨之若鶩,必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出現,甚至會給中醫的發展帶來新的問題,希望從管理者的角度要重視,從患者的角度要當心,從業者的角度要有敬畏心。

一家之見,必有不當之處,僅做參考。


呂振爽


由政府主導,中醫大師組建中醫聯盟,負責考核發證,不要讓西醫主管中醫,他們聽不懂中醫理論


結緣中醫


中醫學應該加強微觀層面的研究,形成微觀研究與宏觀理論相結合的新的中醫學理論和臨床醫學實踐理論,才能真正發展中醫學

個人從業餘認知的角度,作出以下闡述:

外公是一位老中醫,從小生病都是背去外婆家,由外公看病開藥治療,因此,本人對中醫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多一些耳燻目染的機會,談不上愛好,只是能接受中醫學的一些理論而已。

中醫學有兩大流派,寒涼學派和溫補學派。我們常聽到的一句古訓是:"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說的就是寒、溫兩派主要使用的藥材:黃連、人參。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醫李杲李東垣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治療用藥以補益脾胃為主,後世醫家稱其為"補土派"。這是溫補派的理論基礎。而更早期的河間名醫劉元素劉守真認為,"六氣"、"五志"皆可化火,按照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治療用藥以寒涼為主,被稱為"寒涼派"。這是寒涼派的理論基礎。

在這之前,中醫並未有明顯的流派,理論基礎均為中醫學的四大名著:先秦時期的《黃帝內經》,西漢以前大約秦越時期《邪經》,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醫最早的藥學著作、成書於東漢的《神龍本草經》。個人認為,去疾病多用寒冷派,湯藥大多奇苦無比,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溫補類多用於調養,所謂"脾胃內傷,百病由生"。

現代人很多不信中醫,原因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完全沒有認知。中華文化是什麼概念,一直覺得很籠統,但中華文化並不僅僅是先秦諸子、《詩經》、《史記》、唐宋八大家,這是肯定的。

一陰一陽之謂道,循環不已乃道也。無論宏觀上分類,還是微觀上分類,以陰陽之分均可以區分為對立統一的二相,現代哲學辨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礎來源於此。而中醫學更是以此為理論貫穿始終。

個人業餘認知的理論,中醫學常常用"氣"和"血"將可見和不可見的機理進行了分類,尤如現代科技將看得見、能觀測的世界稱為物質,將看不可見、不可測的世界稱為暗物質。人體的"氣"靠先天元氣經絡生髮運行,人體的"血"靠後天骨骼、肌肉、血管生髮運行。一明一暗相輔相生。這與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毫不違背。

中國古人和現代人的區別:古代讀書人,以儒家典籍為基礎,精通諸子百家,達到儒釋道經義貫通,中醫學理論貫通,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而現代人大多隻學數理化,只知道西醫、不知道中醫。因此,在古代,只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稱為書呆子;同樣,現代中國人只學數理化,只知道現代科學、西醫,不學傳統文化、不知道中醫,同樣是書呆子。

中醫臨床醫學,望、聞、問、切是基礎,其中的"聞"可不僅僅是用鼻子聞。一般來說,望是觀察病人的身體狀況及營養髮育情況,觀察眼神、面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等;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知的症狀情況,之前所患過的疾病等;切是用手把脈診斷或按壓腹部及其他部位有沒有結塊包塊。如果不考慮現代醫學檢測儀器,中西醫的差別不大,甚至古代很長時期內,根本沒有所謂的西醫。

中西醫最大的差別是:西醫提前走進了現代科學體系,形成了嚴重依賴現代科技儀器和生物化學藥品的診療體系。而中醫仍然主要依靠天然藥物和比較原始的診療體系。說中醫落後了,這是事實。中醫結合現代科技、引進現代科技手段檢測,發明中醫專用的科學檢測儀器,研究生物化學藥品的中醫醫理,甚至發明中醫專用的生物化學藥品,與中醫理論毫不違背,勢在必行。

說到中醫臨床醫學,我們所知道的,元氣雖源於先天,但補充元氣的五穀雜糧必不可少,對消化五穀雜糧的脾胃尤其重視。脾胃屬土,居於中位,補氣和中成為中醫主要的診療手段之一。脾胃之氣充盛,化生有源,則元氣隨之得到補充亦充盛;若脾胃氣衰,則元氣得不到充養而隨之衰退。所謂元氣升發不及而沉降太過、或者久升而不降,均是病因。

對引起病因的各類邪氣,中醫臨床應用亦通常分為表裡二證處置,例如火熱在表,則用辛涼,甘寒之法以汗解;火熱在裡,則用承氣諸方以下解;表裡俱熱,則用防風通聖,涼膈散以兩解之。因此,中醫主要依靠汗、吐、下三法攻邪之治。在表者汗之,在裡或吐、或下之。這樣的臨床醫學方法,西醫現在也在應用,而且中醫形成理論的臨床實踐早於西醫六七百年以上,明顯西醫學習了中醫的理論和方法。

因此,中醫的落後是因為封建社會固步自封,沒有及時引入現代科技體系造成的,並非中醫的思想和理念落後。

在現階段來說,中醫理論偏重於宏觀理論的闡述和運用,而西醫則完全依靠微觀理論作為診療依據。

中醫完全將人作為一個小宇宙進行研究,主要從"氣"和"血"兩個方面對證下藥臨床治療。"氣"者先天之本,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道理,"血”者發夫父母,乃後天之本。氣血暢通陰陽調和,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前提和基礎。

中醫認為,真氣充遍全身,無時不有,無所不至,以營養機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內在動力。真氣偏盛偏衰直接關係著人體的健康情況。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說正氣旺盛不易患病,正氣虛衰容易患病。對"氣"的解釋,中醫幾千年來對"氣"有種種分類,闡述理論和文章不計其數,至今未能自圓其說。

但值得強調的是,從古至今中醫一直堅持一虛一實二元論研究及臨床治療理念,對氣的研究從未停止。最可貴的是,在臨床治療上積累了無數的經驗和成果,而且形成了中醫學獨有的經絡學說和針灸學理論。而西醫,則一頭扎進了微觀病毒、細菌致病機理及治療方法研究,在細胞、分子、基因等微觀醫學的層面,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宏觀層面,現代科學剛剛引入了暗物質的概念。如此來說,宏觀層面西醫落後中醫幾千年,微觀層面中醫落後西醫僅僅幾十年而已!

突然想到,暗物質是什麼?以中國人的思維,在人體這個小宇宙之內,"氣"或許就是暗物質層面的能量世界。

2019年11月17日,據媒體消息,西方國家醫學院檢索系統,取消了中國八所重要中醫藥大學的學位認證檢索資格。這是西方國家全力維護西醫學術權威,打壓中醫地位的極不正常的極不公正行為。

因為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中西醫相結合的研究和臨床治療體系,這是中國特有的醫學研究方向和臨床治療體系,在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對提高中國醫療條件和臨床醫療水平,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

特別是2003年,中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在極短時間內撲滅了非典疫情。而且,基於中醫對中藥機理的長期研究,中國人對中藥藥材治療機理和有效成分提取,取得了領先世界的研究成果,中西醫結合的醫學研究在中國開始蓬勃發展。

今天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了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而且對新型冠狀病毒輕、重病患者,採用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取得了進一步的研究實踐成果,這是中華傳統醫學得到重視的又一佐證。

因此,個人作為業餘學習猜想,偶然思考了這個問題:如何真正發展中醫學,建立中國醫學的學術研究地位,如何進一步加強中醫學對細胞、分子和基因工程的認知,形成與宏觀學說相輔相成的中醫學微觀理論學說,形成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新的中醫學理論,或許這對樹立中華醫學世界權威,打破西方學術霸權,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