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日記丨在武漢方艙醫院 我寫下37歲的第一份答卷

時間: 2020年2月11日

《我的答案》

100多年前,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中國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槍,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這是歷史書告訴我的湖北。

兒時爺爺口中的腔調,是血脈告訴我的湖北;2019年年末一場奇怪的肺炎,是媒體告訴我的湖北。

2020年2月9日,正當37歲,沒有蛋糕,沒有長壽麵,甚至來不及告別。

凌晨1點的攀枝花,熟悉的街道,冷冷的風。在緊急馳援湖北的號召下,星夜點兵,全院物資籌集裝箱,即刻啟程。

四目相對,無語凝噎,你對我囑咐⼀句:平安歸來!而我忘記囑咐你的事情太多,或許,也根本不用我多說。有你在,我能放心去抗擊疫情。

前线日记丨在武汉方舱医院 我写下37岁的第一份答卷

簡單而濃重的儀式,隨即兵發成都。院領導送行出征的勇士們。

前线日记丨在武汉方舱医院 我写下37岁的第一份答卷

一張成都到武漢的“NONAME”機票,川航英雄機長把我們送到這個按下了暫停鍵的武漢。“NONAME”翻譯過來是無名英雄嗎?我覺得不算,叫我們逆行者吧,逆“風”而行,逆危險而行。

是夜,到達,疫情肆虐,封城一座。沒有往日美麗的夜景,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熱乾麵、小龍蝦、精武鴨脖……唯有空氣中飄散的消毒液的味道迎接我們。正月十六,月圓,期待瘟疫退去,人團圓。

任務就是命令,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生命保衛戰。消除疫情、拯救生命,堅決打贏防疫阻擊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星夜馳援,星夜到達,這就是中國速度下建造的方艙醫院,未來我們的奮戰的地方。

前线日记丨在武汉方舱医院 我写下37岁的第一份答卷

回想2年前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習一年,聆聽鍾南山院士的教誨,收穫頗豐。如今83歲高齡的他尚且為國奔走,我輩豈能不追隨。

960張床位的武漢國博B1區,這裡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與死神決鬥的戰場。我們為國家而戰,為人民而戰,為保衛武漢而戰。

前线日记丨在武汉方舱医院 我写下37岁的第一份答卷

而這份入黨申請書,也是我的答案。

紅星新聞記者 王勤 王拓 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