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折射我國醫生不足問題,規培專培是否適合我國國情?

直男一枚


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技術人員待遇問題導致大量高層醫療技術人才流向私立醫療機構,結果很可能導致服務能力下降,或者公立醫療機構變成一個高級人才製造機構,造3個走2個。


牧馬人123823973


疫情折射出我國醫生不足問題,規培專培是否適合我國國情?

醫生不足我認為是多方面的

第一醫生的門檻非常高,就拿三甲醫院來說,現在招醫生基本上都是博士了,也就是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博士生,博士學位個人覺得去大學當老師更好,加上規培得至少14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可是前面的11年都是要花錢的啊


第二收穫與付出不對等,因為去年我爸住過院所以還是有點感觸,全天24小時護士站和辦公室都有人,也都是隨叫隨到的那種,而且有次我去辦公室的時候都兩點過了他們的午飯還擺在那裡,說實話挺心酸的,而且近幾年醫院要取消編制實行合同制,說白了就是給醫院打工,你付出14年最後卻只是給人打工你會願意嗎?而且合同制的話醫院有權跟你解除合同,試想一下如果你做的五十多歲然後醫院為了不增加養老負擔就找個理由接觸合同,你怎麼辦?


第三個就是近年來鬧得比較兇的醫患關係,你付出14年既要治病還要防病患家屬,說不定哪一天你看的好好的,結果被人衝上來捅了一刀,你有何感想?

然後再來說說規培的問題

我認為規培是有必要的,但是實行起來卻變味了,成了你是規培所以大事小事都要有你,有福利最後才有你,如果能夠規範的話,作用還是很大!


叔叔給你糖吃


身為一個醫務人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需要規培。但是應該適當提高待遇。

什麼是規培?

規培即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醫學生畢業後先進入規培基地,進行三年的規範化培訓,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水平,培訓完成後可以拿到規培證,目前晉升主治醫師必須要規培證,這也是我國從美國學的。

為什麼需要規培?

規培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醫生的均質化水平。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醫療水平的均質化不同。這其實是很不應該的,因為目前大部分疾病都有指南,對於患者應該按照指南進行治療,可目前我國實際推行的程度有限。

同一個毛病你去大醫院和鄉村醫院給你的治療是完全不同的,規培就是為了改善這些。

讓小毛病在全國各大醫院不論你是三甲醫院還是鄉鎮醫院都接受相同的治療,這樣就會改善大家對鄉鎮醫院的印象,會有更多的病人去當地醫院就診。

而不是一有事情就往大醫院跑,導致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人跡罕至。

那麼規培有什麼問題呢?

  1. 待遇較低:這應該是所有醫生共同的想法,規培期間尤其如此,規培期間可以滿足溫飽就不錯了,很多地方的待遇很差。

  2. 教育均質化還未實現:每家醫院的水平不同,導致規培結束後水平不同,你在省級醫院和市級醫院都接受規培,但你3年以後的水平完全不同,教育的均質化問題也還很大。

  3. 沒有穩定的未來:美國是可以明確你如果規培畢業以後可以給你穩定的未來,高薪,社會地位極高,而這些國內都無法滿足。

我們應該如何改善規培,讓規培適合國情。

  1. 加大師資力量的培訓:不僅僅對規培人員,對於師資也應該加強培訓,同時建立准入及退出制度,進入時進行考核,如果帶教期間表現不好,應該及時被清楚出師資。


  2. 加大經濟補助:讓一個已經5年大學畢業的人還需要家裡救助肯定是不合適的,應該提高規培期間的工資待遇,已有的待遇得到落實。

  3. 加強考核:應該加強對規培生的考核,建立一個嚴格的準出制度,可以滿足規培期間教育的要求。

  4. 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評價體系:不應該僅僅讓老師評價學生,也應該讓學生評價老師,這才是合理的,單一的評價都不客觀。如果一個老師帶過的眾多學生都對他有意見,那麼這個老師肯定是有問題的。

培養一個醫生真的很不容易,希望大家都可以尊重醫生。醫生肯定也會不停的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用更專業的知識回報社會。而且醫生的勞動真的配的上高薪,穿上這件白大褂我們就會履行自己的使命。

歡迎關注我,專注醫學科普。

一個小醫生的科普


實際上來說並不缺醫生,反而缺的是醫護人員的用人制度需要革新一下,醫療機構的用人制度應該與其他行業的區分對待,最明顯的是一個現象,比如:考到了國家資格證的可以勝任醫療相關工作的,但是被學歷、年齡等各種客觀因素拒之門外,導致醫療人才資源不夠,許多人只能選擇去民營醫院撈金,為什麼呢?因為民營醫院的用人制度就是能者居之,只要有本領、有技術、有行醫資格即可,不會因為年齡、學歷等等限制,換個思路,如果說沒有真才實學得醫護人員,民營醫院會招聘使用嗎?民營醫院說白了就是做生意,虧本虧錢的生意相信民營醫院的老闆也不會去做,反觀一下現實中,民營醫院的老闆可以花高薪到任何醫院挖人,挖人才。所以結論與建議就是公立醫院應該革新一下用人制度,畢竟醫療這種高准入制度的行業與其他單位不同,應該區分對待,區分引進人才制度!


嘻嘻無憂


這是各個醫院醫護人員儲備的問題,平時醫生護士都是高負荷運作,加班家常便飯,累死的常有報道。但是醫院不招人,高負荷低質量的服務,更造成醫患關係突出,基於難就業醫患關係惡劣,逼得醫學生大批醫學生流失。現在疫情需要抽調大批醫護人員時,醫院在保證醫院正常運轉下抽不出那麼多人,醫護人員緊缺是必然的。

還有就是醫院的私有民營化,大家都知道民營是商業化,目的是賺錢,他賺錢繳稅不違法,和政府不相干,不受政府調派指令。萬幸還有人民的軍隊,還有公立的醫院。


自由人125674468


改革大學培養方式非常重要,先在大學學專業醫學理論3–4年,合格後全部進入臨床醫學院規培(取消實習一年,取消考研或保送)3-5年,合格畢業取得全科醫師資格(研究生證書)。可以進入崗位執業工作。或1-5年選修或考博進入相關專培,合格後進入專科(包括公衛專業:預防醫學等)執業。制定工資收入須公務員年收入二倍以上。


金言富陽


醫生數量上並不缺,不過中國醫生質量參差不齊,水平懸殊太大,不搞規培,有些小醫院的醫生,一輩子可能接觸不到幾個病人,水平永遠不可能提高,病人也不會找他看病,造成結果就是大醫院病人太多,小醫院沒有病人,跟國家提倡的分級診療理念差的太遠!同時,中國醫生培養應該同質化培養,不能目光短淺,減低標準,醫生必須精英化,畢竟人的生命無價!要想吸引人才 必須改變現在的醫療環境,嚴厲打擊醫鬧,讓醫鬧沒有生存空間!


牛媽第一


規培專培是培養一個合格醫生的正確途徑,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全部採取這種方式,只是我國國情現狀,在我國並不規範。現在已經與研究生教育並軌,並不增加學期。造成我國醫生短缺的原因與招生,培訓機制都毫無關係,唯一的原因就是醫生待遇太低!


antphili001


不是醫生缺口大,而是真正踏實研究疾病怎麼治療的醫生太少,會抄襲論文的醫生太多;真的名醫太少,假專家太多。


復古風8876


不是缺醫生,而是醫生沒有足夠的社會地位,沒什麼人想從醫!學醫需要十來年的辛苦付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白衣戰士,付出那麼多回到社會在沒有社會地位,誰還能再去努力?看看每年有多少傷醫案你就知道醫生是多麼的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