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每次降落後所打開的減速傘,是自動回收還是人工安裝的?

冰雹藍天


減速傘的回收和重新安裝都是靠人工,一般來講減速傘在飛機減速到一定程度會直接被切斷遺留在跑道或者滑行道上,這就需要地勤人員人工撿拾。下圖為美國416中隊F-35戰鬥機減速傘測試,其實減速傘在軍用飛機上還是很常見的,只是有時候不用而已。

至於安裝,其實和傘有關的基本都是靠人工疊傘和安裝,降落傘/減速傘回收後姿態奇形怪狀,直接靠機械粗暴回收併疊傘要是饒了傘繩那麼下次命就交代了,傘繩纏繞就意味著空中無法開傘、戰鬥機降落後打不開減速傘。下圖為神舟飛船的降落傘,他有96根長度超過50米的傘繩,用梳繩夾將傘繩編成12跟一組,必須保證任意兩根傘繩沒有相互交叉。接下來要嚴格按照規程進行疊傘和卷傘,最後壓入傘包中,上述過程都是以人工為主機械為輔,畢竟還是人靈活可靠。傘兵傘也減速傘雖然沒有飛船減速傘那麼複雜,但是基本過程也差不多,都是需要梳理傘繩、疊傘、放入傘包,同樣也不能發生傘繩纏繞這種事情。我軍傘兵都是自己親自進行疊傘,美國雖然有專門疊傘的人員但是也是以手工疊傘為主。

當然,關於戰機減速傘的問題,其實世界上大部分戰鬥機/轟炸機都有減速傘,美國比較土豪、剎車系統也比較好所以可能用的比較少,但是也有減速傘作為最後備份。下圖為B-52轟炸機、SR-71偵察機著陸,可以看到也是使用了減速傘,這樣可以儘可能延緩著陸距離,降低剎車系統磨損

下圖為F-16戰鬥機,有些國外客戶考慮到使用成本在進口美國飛機的時候也是要求加減速傘的。中國一直有用減速傘的傳統,畢竟相對成本還是比較低。


雛菊西瓜Peterpan


飛機的減速傘投放裝置是帶切傘器的,一般在減低到一定速度的時候會直接切段減速傘纜繩。這樣,回收減速傘也就只能人工處理了。

一般的情況下使用減速傘不僅僅是因為跑道長度的不足,還是一種降低飛機輪胎消耗率的辦法。

如果飛機在降落滑行過程中不使用減速傘的情況下啊,會使用點剎車的形式進行減速,這樣在高速滑行的時候對輪胎的消耗率極高。

而相反如果用減速傘的時候,消耗掉的就只是一根傘繩。

對於遺落到飽到上的減速傘,自然也就會有地勤人員進行收回,經過檢測後進行摺疊後,在下一次飛機起飛前,放入飛機的減速傘艙內。


這是一個最經濟實惠的辦法。

相反如果一架飛機要自動回收減速傘的話,那麼勢必要在飛機上裝備收卷裝置。這個東西僅僅是在降落後才會使用,按照飛機減少死重的原則來說,收卷裝置就是一個典型的死重。是一定不會安裝到飛機上的。


軍武數據庫


現代戰鬥機普遍裝備減速傘,以備在特殊情況下儘快降低速度、縮短滑行距離。戰鬥機的減速傘一般安裝在戰鬥機尾椎或者垂直尾翼根部,在戰機起飛前由人員將傘包安裝到位,在使用後也都是靠手工重新打包、安裝!事實上,不僅戰鬥機減速傘是這樣,傘兵的單兵傘、空投裝備的降落傘、特種飛行傘等,一般也都是靠手工打包、安裝!殲-20戰鬥機降落時打開減速傘(雙傘)
殲-20戰鬥機上的減速傘(“菊花”狀的就是了!)

降落傘的打包是一項非常精細的活,傘兵部隊戰士在每次跳傘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自己打包、檢查降落傘,因為只有自己打包的降落傘才是最安全的,一旦開傘出現問題,那基本上就意味著再也沒有機會犯錯誤了,也沒有人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戰鬥機減速傘以及人員使用的降落傘等,都是有數量繁多的繩索和大面積的傘面組成,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和順序逐層疊放,在使用時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全展開,已達到減速效果。而目前還沒有任何設備能夠保證萬無一失的疊放傘包,唯一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失誤的方法就是靠多人手工疊放,即便如此降落傘或者減速傘也會發生無法正常開傘的事故。SR-71高空偵察機開傘降落

美國B-52戰略轟炸機也安裝有減速傘地勤人員在為戰鬥機減速傘打包

戰鬥機減速傘打包成品的樣子:柱狀物!

關於降落傘的質量問題,在二戰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當然,在學生時代也是經常被當做教學案例,真實度存疑😂):據說在二戰前期,美國國內生產降落傘的廠家對降落傘成品率要求是99.9%,軍方要求必須達到100%,而廠家認為99.9%已足夠高了,沒必要再提高;後來軍方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要求所有降落傘出廠前,必須有廠家主要領導隨機選取進行跳傘檢驗,自從這一要求後,降落傘的成品合格率更高了!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對降落傘質量要求之高!

“精細包 保安全”,言簡意賅!

“兄弟連”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傘兵生來就是被包圍的!傘兵這麼一個天生的高危兵種,如果降落傘質量出問題那就更沒天理了!對戰鬥機而言,減速傘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戰鬥機需要儘快減速完成降落時減速傘沒有打開或者質量太差而撕裂,那麼就有可能造成戰機滑出跑道甚至撞到障礙物,不僅會造成重大的損失也可能使飛行員喪命!因此,在各國空軍中一般都是設有專門的戰機減速傘整理部門,其任務重要度一點都不比負責維護戰鬥機發動機的部門低!“神舟”飛船返回時打開減速傘

工作人員在為俄羅斯載人飛船返回艙安裝減速傘!


威吶解析


看過飛行表演或者看過我軍戰機新聞畫面的朋友們,一定對我軍戰機降落後拋出的那朵傘花印象深刻,很多人都會指著那個傘說:看,拉降落傘了!但是在軍事專業術語中,那朵傘不叫降落傘,而應該叫助降傘,或減速傘。是用來幫助飛機降低降落速度,快速從起降跑道駛離的作用。

我軍的減速傘使用非常廣泛,從二代機J-7到最先進的四代機J-20都有拉減速傘的鏡頭,可謂“光榮傳統”。這個傳統當然也是繼承自毛子---俄羅斯,在珠海航展上,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在降落的時候,還把“甩尾”拋減速傘作為一個表演科目,“謀殺”了好多軍迷的相機內存卡。

減速傘打開後很好看,作用也顯而易見,但是有拋傘就有疊傘,我軍在航空兵部隊中,就有專門負責疊減速傘的士兵,每天都要重複地撿拋落的減速傘,然後摺疊好,打包好,再放入戰機的減速傘艙中。

不僅費時費工,還浪費了人力。難道就沒有好辦法代替減速傘的作用麼?當然有。

在歐美國家的戰機降落鏡頭中,細心的人們就會發現,沒有或很少有減速傘被拋出,最多就是戰機打開減速板,這是為何?其實這一切都源自一個小小的零件,而這個零件,就關乎著一個產業的興衰,它就是剎車盤。

熟悉車輛的人都知道,車輛在制動的時候需要剎車,而車輛的剎車方式一般分為通風盤式和碟式,飛機的剎車與汽車車輪的剎車方式類似,即通過剎車盤對機輪進行制動,在允許的範圍內,將飛機的速度降低到最小。但由於飛機的速度要遠遠高於汽車速度,即便是飛機在降落時,速度依然大約在200km/h上下,所需要的摩擦力要遠高於汽車使用的剎車部件,而大的摩擦力會直接導致剎車機構的過熱,過熱又會導致剎車失效。而飛機特別是作戰飛機,更要嚴格控制起飛重量,不能攜帶一塊大重量的剎車盤到處飛,因此,飛機的剎車盤,就是對高新材料學提出的挑戰。

歐美在這類技術上起步非常早,因為民航產業的高度發達,民用航空器使用的剎車盤通過不斷試驗、創新、研發,形成了剎車盤產業的良性循環。而師承自前蘇聯的我軍,則與俄羅斯一樣在這類產業上十分落後,因此不得已而為之的採用了減速傘來進行作戰飛機的減速。也難怪當年我軍試飛員葛文墉在試飛法國幻影2000戰機時,發出了這飛機剎車真好的驚歎。

有差距就會奮起直追,我國的航空工業,從型號研製到分系統研製,已經從過去的模仿山寨小作坊實現瞭如今的逐步自我創新跨越式發展,剎車盤也不例外,前文提到的幻影2000戰機採用的是碳纖維剎車盤,這其中涉及到的是高分子材料領域,在這一領域,我國通過幾十年我的研究,已經不遜於任何一個國家,在J-10的研製過程中,剎車盤的攻關也成為了一項重點攻關課題。後來成功研製出了而碳/碳複合材料剎車盤,碳/碳複合材料剎車盤因材料密度小,具有高比熱、高熱導和優良的高溫力學性能以及極好的摩擦磨損性能而備受關注,最早有英國鄧祿普公司於上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其後美國固特異公司也研製成功出GY4000和GY5000的碳/碳複合材料,我國於近年來研製成功的民用航空領域的碳/碳複合材料剎車盤,其源頭也是由J-10項目來帶動的。在推向民用市場後,由於剎車效果基本一致,價格卻低廉一半左右,所以收到了廣泛好評。











沙漠之湖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答案:人工撿拾、人工安裝。至於為何不用機器自動回收,主要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安全性。

要知道,不論是降落傘還是戰鬥機在降落時候尾部使用的減速傘以及宇航員坐航天器從太空回到地面使用的降落傘,統統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可能有不少人會說,現如今的軍工技術水平,難道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如果側重這點來進行研究的話,確實能夠解決這一不是技術的技術難題。但出於安全考慮,通常情況下涉及到生命危險的東西,誰又敢去輕易交由機器處理呢?

更何況,如果都是用機器解決這些問題的話,那還要地勤工作人員幹嘛呢?同時,這裡還要跟大家說一個點,那就是我們平常開的汽車方向盤中的安全氣囊其實也都是由人工安裝,然後通過機器壓縮才放入方向盤中的。由此可見,現實中許多事情還是避免不了人工操作。

其次,不論是哪個國家,都會下意識考慮到一個成本問題。戰機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降落,其輪胎就會和地面產生一個強大壓力,這個時候對於戰機輪胎的損耗可不是一星半點。通常戰機的輪胎為方便更換都是空心胎,其輪胎胎面橡膠內部在製作時會加入兩層特殊的簾巾,俗稱"補強簾布層"。以簾布層為界,把胎面膠分成外層胎面膠和內層胎面膠,當輪胎磨損到露出第二層簾巾時,即告報廢。

也就是說,戰機輪胎很貴,買一條輪胎都需要不少錢。如果幾次降落就的換一條輪胎,那一天有多少戰機在訓練起降,隔幾天就的換一條輪胎。如此算下來也是一筆大的消耗,而使用減速傘的話,換根傘繩就能解決問題。那這樣既安全又能節省開支,何樂而不為呢?


軍武視界


戰鬥機減速傘絕對是人工回收、人工安裝,現代戰鬥機普遍裝備減速傘,以備在特殊情況下儘快降低速度、縮短滑行距離。而戰鬥機減速傘正常安裝在戰鬥機尾椎或者垂直尾翼根部,在戰鬥機起飛前由地勤人員將傘包安裝到位,而在使用後也是依靠手工重新打包、安裝。

如下圖所示,在戰鬥機降落釋放減速傘後,地勤是全程跟蹤及時回收,以防止在跑道上影響其他戰機起降。

由於戰鬥機釋放減速傘後,回姿態奇形怪狀,直接依靠機械粗暴回收並進行摺疊傘要是出現傘繩纏饒,那就意味著戰鬥機降落後打不開減速傘。因此,在初步回收時都需要進行梳理傘繩、疊傘等操作。

回收入庫後,開始手工打包,注意看牆上標語“精細包、保安全”。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航空還是航天領域,給空投裝備、傘兵、航天飛機返回艙等安裝降落傘,都是由人工進行,首要目的就是確實萬無一失。只要有一點點疏忽,造成的都是嚴重後果。

找到一張俄羅斯表演隊地勤為飛機安裝減速傘照片,注意是尾椎那個口。不管是哪個國家對於戰鬥機減速傘這回事,都是純手工操作,安全絕對第一。在戰鬥機再次升空前,將減速傘安裝到位就可以。


河東三叔


我是雪松,我來告訴你:戰鬥機減速傘在降落施放後要人工再安裝回去備用。


雪松127947852


目前來說,減速傘還沒有自動回收技術,一般戰機降落的流程是落地-打開減速傘-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拋掉減速傘,隨後減速傘再由人工回收。下面是梟龍降落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a39dcea66e587533a3e8c0811910486\

用戶6568679005


減速傘滑行到一半要拋掉的,當然是地勤撿回來在給他裝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