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寧國:90後醫護人員的抗“疫”故事

央廣網合肥2月15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楊茗)“我報名!”“我參加!”“讓我上!”“隨時待命!”疫情發生後,安徽寧國市人民醫院90後醫護人員主動請戰,用行動詮釋著“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

2月9日,寧國市人民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出征消息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這批抗疫醫療隊員們來不及與家人道別,匆匆收拾好行李,上午10時,緊急出征,當晚踏上了支援武漢的動車,投入到新冠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何梅,就是醫療隊員之一,她是寧國市人民醫院外二科的護師,共青團員。

1月26日,當接到支援武漢消息,何梅第一時間向醫院報名,她作為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後備軍,時刻準備著。“我當時沒有想那麼多,就是覺得需要我們,我就應該要去。”她只是平淡地說:“2003年非典時期,我還是一個孩子,是醫生和護士保護我們免受病毒的侵害,現在他們保護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現在輪到我們來保護別人了”……作為一名團員,一名醫務人員,現在國家有需要,湖北有需要,患者有需要,她一定會立馬披上“戰甲”去守護他們。在征途中,何梅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如今的何梅,女兒才3歲,讀小班,正是最黏媽媽的時候。當得知第二天要立即赴湖北支援,儘管心裡也有不捨,但她選擇了大愛,連夜將女兒託付給父母照看,義無反顧向疫情最前線進發。她的丈夫很尊重並支持她的決定,出發時,也只是默默陪伴注視,並不多話。

為了穿脫防護服、隔離衣方便,也為了做好防護,減少感染風險,愛美的何梅毅然剪去了她長長的秀髮。她笑說自己已是“男兒郎”,但是沒關係,頭髮剪了可以再長,就當換了個髮型。

何梅說,雖然她是90後,但也有7年的工作經驗,醫院培養了她,讓她訓練有素,家人都很支持她,讓她更加堅定。並肩作戰的同仁都很友愛,領隊也關懷備至,大家會齊心協力,早日戰勝疫魔,早日回家。2月13日,根據安排,何梅來到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開始了緊張忙碌的救治工作。

除夕上午,一例武漢回寧人員樊某來寧國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胸部CT提示異常,經專家會診,診斷為疑似病例,醫院按防控預案抽調醫務人員迅速啟用了公衛隔離病區,將患者隔離診療。該患者經省專家組會診後明確為確診病例,系宣城市首例確診病例。

吃住都在科室,以科室為家,她在2020年的農曆新年做到了。她是趙靖,醫院感染科一名年輕護士,從除夕早晨起,一直至大年初六晚,趙婧一週的時間都堅守在感染科抗疫一線崗位上。

她也是第一個接觸患者樊某的護士。那天是大年三十,她當值白班,得知樊某從武漢回來,又有發熱等新冠肺炎症狀,很有可能是疑似病例,雖然心裡有些忐忑,但她臨危不亂,嚴格按照規範做好各項防護,帶上心電監護儀、吸氧裝置、治療盤等,一系列護理操作有序展開,為病人進行常規護理、治療、心電監護、血標本的採集、靜脈輸液……簡單交談中,她能感覺到樊某的緊張,於是說:“不要緊張,不要著急,耐心等待檢查結果”,不停進行著言語安慰和心理疏導……因為忙碌,因為隔離需要,整整九個小時,趙婧未進一粒米,未喝一口水,未上一趟廁所,就這樣一直到下午四點……

除夕之夜,一個瘦瘦小小的護士,勇敢地第一個走進了隔離病房,她就是董雲芳。因為大年三十要上班,她遠在外地的媽媽和妹妹趕來寧國陪她過春節,原本下午四點下班後就可回家,但她得知這例患者的特殊性,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只是匆匆給家人發信息說晚上可能要加班。下午4點,董雲芳在領導和前輩們的帶領下,在護理部的指導下,堅定地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勇敢地跨進了臨床公衛隔離病房。手術衣、隔離服、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手套,裡外三層全副武裝,在寒冷的冬季,呼吸不暢,全身大汗,她在臨床公衛病區不僅感受到了冰火兩重天,還因為隔離病區需要,她少進食、少飲水、少去洗手間。穿著隔離服,大家認不清誰是誰,只有臉上的汗珠,只有堅定的腳步,只有勇敢的心。

“穿上了隔離衣,戴上了護目鏡,家人擔心卻很支持,天氣很冷心卻很暖”……這是來自於一名“抗疫”一線的寧醫青年的心聲。他叫張凱,一名90後心血管內科醫師,寧國市人民醫院第二團支部書記。除夕夜,是萬家團聚充滿歡聲笑語的日子,沒有選擇和家人團聚,而是在前夕向科主任申請了除夕值班。這個除夕夜並不平靜,搶救了三個危重患者還多次參與了急診科會診的張凱一夜未睡,夜班結束後也沒放鬆,一直處於緊急預備狀態。在需要人手去防控一線時,他積極請戰,義不容辭報名前往。大年初三,作為第一批值守遷至西區的新發熱門診的醫生,張凱主動向來診發熱患者解釋並做好溝通,認真並細心觀察每位患者的病情變化,告知患者及家屬疫情的相關知識及自我防護的必要性,做好隨訪的記錄。他也鼓勵身邊人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走親戚不串門,儘量居家不聚會,不去人口密集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