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鳥等收割完小麥,就不叫了,是遷移走了嗎?

平凡的農夫


農村人在生產種植過程中,總結出過很多農諺,用來提醒預告生產管理各個階段,比如“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頭伏蘿蔔二伏菜”都是農民總結出的經驗之談,用來提醒生產種植管理工作。而在農村,除了這些農諺之外,還有很多自然界動物的遷徙也在預示著生產工作的開展。比如,布穀鳥遷徙而來開始鳴叫的時候,預示著小麥就要收割了。

每年4.5月份的時候,在農村就能聽到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著,這也預示著布穀鳥開始遷徙而來,此時也正是小麥即將成熟的時期,布穀鳥的鳴叫提醒了農民該收麥子了。每當這個時候,就能聽到村裡老人說,小麥快熟嘍。其實布穀鳥在這時鳴叫,也是因為這時候是每年布穀鳥交配的時節,像很多動物一樣,布穀鳥通過鳴叫召喚異性進行交配,繁殖生育下一代。

等小麥收完以後,幾乎就聽不到布穀鳥的叫聲了,這時候布穀鳥也就開始遷回活動。每年9月至10月是布穀鳥大規模遷徙返程的時期,過了這個時期也就沒有了布穀鳥的叫聲。等到第二年,麥黃以後,布穀鳥會再次遷徙而來,布穀布穀的鳴叫著。

這裡順便說一下,農村老人說布穀鳥並不是什麼“好鳥”,布穀鳥喜歡作惡,感興趣的網友可以搜索瞭解。

綜上所述,農村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充滿了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動物,以及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有趣現象,這些都是農村人幾十年上百年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可以看出,自然界很多動物和人類的生產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每一次的活動也都牽動著農村人的心。


牧野小志


這種布穀鳥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大杜鵑,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人之初,性本善。”而杜鵑鳥卻是性本惡,他將自己的卵產到別人的鳥巢裡,而且小杜鵑一破口而出,就將其他的卵奮力的踢出窩外,沒有長毛的它就懂得了這樣的生存道理。

看到這樣的鳥剛出生的時候,就奮力的將其他的卵給踢出鳥窩,在我們看來,這真的是非常殘忍的事情。但是在自然界這卻是非常正常的,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布穀鳥遷移

我們在割麥的時候,一直聽到這樣的鳥在鳴叫“布穀,布穀”,如果是諧音的話又好像是“割麥,各垛”。他們一般是五月份遷移到北方,在5~7月份的時候開始繁殖。一般更早的是在4月份,等到10月份左右基本上就遷移到南方去了。這裡的南方並不僅僅是我們國內的南方,我們發現布穀鳥遷移的距離非常的遠。有可能到達非洲,跨越了上萬公里。因此一般是在4月份來,10月份以後就走了。

布穀鳥為什麼鳴叫?

布穀鳥在交配的季節就喜歡鳴叫,主要是為了吸引異性的鳥類,起到一種傳達信息的作用。一旦交配完畢之後,在短期時間內就會出殼,當然他們自己又不會孵化,10月份左右才會飛往溫暖的地方,聽不到他們的鳴叫能考慮到是交配季節已經過去,或者是沒有注意,但是他基本上就在我們的身邊,10月份左右才會走。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布穀鳥收割完小麥就不叫了,是不是遷移走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讓我們大致的屬悉一下布穀鳥。


布穀鳥~又名杜鵑。是的種懶惰的鳥,自己不築巢,專佔喜鵲等鳥類築造的巢穴。它把自己蛋下到鵲巢裡,待喜鵲誤把它孵化出來。它仗著自己強壯,把其它的幼鵲和鳥蛋都蹬到巢穴下摔死。有一個視頻記錄的很清楚。從這上面就顯露出了它惡劣的品性。

它的品行對於鳥類來說,算是惡劣。但它吃害蟲,便又是人類的朋友,是益鳥。人類評價益鳥和害鳥的標準就是:只要對人類有幫助貢獻的,即使在它同種類的中再壞的鳥就是益鳥;反之危害人類小鳥就是害鳥。

過去,農曆三四月間正是青黃不接,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小麥還沒有成熟,只要布穀鳥來了一叫:刮瓢刮鍋、刮瓢刮鍋……意思是它在對小麥說:農民在刮瓢刮鍋,沒有糧食吃了。

它反覆的在每天的大清早上,用它宏亮嗓子提醒小麥:農民在刮鍋刮鍋了你們快點熟吧!

說來也真怪,它連續叫了十天左右小麥就被它催的成熟可以收割了。

其實,要想科學的解釋它:它應該和老公雞的生物鐘相似。它身體裡有一種基因,和麥子的氣息聯繫在一起。待小麥快要成熟的時候它就會從南向北一路飛行。

也許它的叫聲是在尋偶或者呼喚同伴。因為它們都是單身飛行,不象是麻雀或喜鵲成群同行。



不管它是尋偶還是呼喚同伴,它有點淒涼都晨叫,總會喚起勤勞的農人:早點起床、下地幹活。

小麥收完,它就飛到別處去了。


豫南鄉農


在膠東半島的農村,每當春末夏初麥黃時節,在田間地頭經常聽到一種鳥兒的叫聲,類似於“布穀布穀,磨鐮割谷”,這種鳥兒所以被人們稱為布穀鳥。

因為正值割麥子的時候,布穀鳥的叫聲成了農事動向的號角,只要聽到它的叫聲,農民便知道麥收的季節到了。

世界上還有這麼一種鳥,專為農民報時而來嗎?其實,經過科學研究證明,布穀鳥之所以聲聲啼叫,是因為繁殖期到了,雄鳥發出有節奏的叫聲,是為了吸引雌鳥,是人家求偶的一種方式,只是恰巧到了農民收割麥子的季節,布穀鳥是益鳥,專吃害蟲,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



那麼布穀鳥等收割完麥子,就不叫了,是遷移走了嗎?不是,是人家的愛情開花結果了,進入繁衍後代的關鍵時期。

布穀鳥是杜鵑的俗稱,雖和鴿子外表相似,但布穀鳥撫養後代的方式,卻是與眾不同。是巢寄生者的代表,巢寄生是一種鳥類將卵產在其它鳥的鳥巢中,由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一種特殊的繁殖行為。通俗的講,自己不用辛苦蓋房子,而乘其它鳥不在窩裡,趕緊將鳥蛋產在人家的巢中。為了確保和宿主的卵合二為一、以假亂真的地步,下的蛋的形狀、顏色隨宿主的不同而改變,真心佩服大自然的進化,連自己的蛋都能隨時改變,神奇啊。而且為了掩飾自己的鳥槍換炮,還會偷走其中一隻宿主的蛋,這還是一隻鳥的智商嗎,簡直要逆天了。



所以等麥收結束了,布穀鳥的叫聲少了,或者是不叫了,並不是遷移走了,只是從求偶到繁衍,進入到另一個階段了,給人造成的錯覺而己。小編是家在南鄉,願和您分享關於農村的點點滴滴,您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家在南鄉


朋友,您好,這個問題,老胡子來答。小時候,老胡子一直在農村長大,那裡是鳥的天堂。感謝您的這個題,讓老胡子再一次走進幸福的回憶。

這個題,很簡單。

下面,老胡子用一個小小的篇幅說一下。 那,咱開始——

首先,讓老胡子帶您體驗一下,那時候鳥的天堂裡是多麼的幸福。小時候,就這個季節,割麥子的時候。老胡子跟著家人到麥地裡割麥子,經常地,就會聽到一聲:“布穀——布穀——”,很多時候,不知道聲音來自哪裡,但是不遠,好像虛無的空氣中,有個神靈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關注著你,它累了,一張嘴,就“布穀”上咳嗽一聲。偶爾的,也能夠看到,從麥地裡直起身,朝著聲兒放眼,就會有個灰影兒,“嗖”的飛去。老胡子近距離的看布穀鳥,只有一次,一隻布穀鳥躺在一個刺槐樹下,死了,僵硬了......布穀鳥很大,灰色的,像一隻大雞一樣。老胡子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晰,就是因為它的大。不過,有一個現象,還真跟這個題中說的一樣,一般過了割麥子期間,就聽不到了......

布穀鳥為什麼等割了麥子就不叫了?在沒看到這個題之前,老胡子還真沒有存疑過。四十多年了,竟忽視了在生命中這麼美好的一段生活裡,竟有著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人就是這樣,因為忙碌,習慣了忽視。為了明白這個問題,老胡子查了一些資料,原來:布穀鳥是候鳥,每年4-5月份就遷來,9-10月份就又走了。在這短短的四五個月裡,其中的5-7月,是它的繁殖期。在繁殖期內,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喚,原來是它發出的求偶的聲音。繁殖期一過,它就又老實了,其實,也有叫的,只是不那麼頻繁了。

好了,收割完小麥,布穀鳥就不叫了。答案就這麼簡單。對了,最後,老胡子捎帶著再解釋一個問題:有人說早上,也有人說晚上,聽到布穀鳥的聲音不吉祥,其實,哪有的事。鳥叫,就是它想叫的時候就叫,那些奇怪的說話,只是人跟著瞎琢磨罷了。

朋友,這個問題,明白了吧?


煙臺趙鬍子


曾經那麼清晰的聽到布穀鳥在山裡歡快的叫著,叫聲又是那麼的別具一格,以至於當年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們,哪一個都能模仿布穀鳥叫幾聲。



仔細聽的話,能聽到布穀鳥在叫:哥苦,哥苦,光棍好苦。為什麼在麥收季節時,布穀鳥四處喊光棍好苦呢?原來布穀鳥也屬於候鳥的一種,大概每年春天會飛來我們這裡,而割麥子時節,也就是六七月份,是布穀鳥的求偶期。

於是這些實在的鳥兒每天裡都在尋找媳婦,一個勁喊著:哥苦,割谷,光棍好苦。這是尋找伴侶時發出的叫聲。好像有很多年沒聽到布穀鳥再割麥子時喊苦了,難道是都有媳婦了嗎?還是不願意再開我們老家了呢。最近幾年麻雀倒是多了不少,但很多曾經常見的鳥看不到了,比如布穀鳥和啄木鳥。

雖說布穀鳥是益鳥,平日裡以吃蟲子為主,不過在我們老家,大家評論起布穀鳥,好像沒有人說它們的好,都說這是一種心機重的鳥,為什麼布穀鳥會被叫做心機鳥呢?還得從它們求偶以後說起。

當過了麥收季節以後,也是求偶季節之後,布穀鳥不再到處喊光棍好苦了,開始安心生蛋繁育下一代了,而讓人最不可思議的是,布穀鳥不喜歡不願意自己孵化小鳥,主要是它們懶惰,竟然連巢都不願意築,產卵時會趁著別的鳥從巢裡飛出去,趕緊進去產一枚蛋,順手偷走人家的一枚蛋。

更讓大家所震驚的是,小布谷鳥孵出之後,會憑藉自己的力氣大把別的卵推出巢穴,獨留自己在巢穴裡享受代孵媽媽精心照顧。

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這是一首宋朝時期形容布穀鳥啼叫時,是小麥開始發黃需要收割了的時候的詩。

等收割完了小麥以後,布穀鳥的求偶季節已過,有了媳婦的布穀鳥自然不在到處喊光棍苦了。


悠然見東山


布穀鳥就是天天叫喊光棍好苦的鳥,其實他還在,只是布穀鳥只有在交配的時候為了吸引異性發出的叫聲,不叫了你就忽略了他的存在了,你發現沒有就算布穀鳥在叫真正見過的也不多,布穀鳥太小了比斑鳩都小很多的。





威墨羊皮製品


布穀鳥應該是一種候鳥,在小麥快要黃的時候,這種鳥就來了。在農村,布穀鳥一叫,說明小麥快要收割了,農村人叫“秧青麥黃"。所謂“秧青麥黃"就是說秧苗在秧田裡綠油油地長著,等待著小麥收割了,便會插到大田裡去。“布穀一布穀一"每當農民朋友們聽到布穀鳥的叫聲,證明著一年一度的農忙季節即將到來,開始磨拳擦掌,準備迎接農忙的到來。“布穀一布穀一"當人們再聽到布穀鳥的清脆叫聲時,小麥開鐮了,農民們揮舞著銀鐮,頂著烈日,收割著金燦燦的小麥。直到插秧時,仍然能聽到布穀鳥的鳴叫,好像是在催促著農民朋友們快點幹活。秧插好了之後,布穀鳥的叫聲慢慢地稀少了,大概在立秋之前,就聽不到它的聲音了,布穀鳥就遷徙了,再想聽到“布穀一布穀一"的叫聲,要等到第二年的“秧青麥黃"時。


5507332309674


你好,收麥子的時候布穀鳥剛好從越冬地飛來,起勁地鳴叫,於是我們都知道布穀鳥來了;麥收以後它們不再大聲叫喚,而是進入繁殖期,悄悄地往別的鳥巢中產卵,因為聽不見它們的叫聲,以為它們走了,其實它們還在。直到深秋,布穀鳥才會飛到非洲和東南亞、西亞等地越冬。

因為布穀鳥只在春天大聲叫喚,其它時候都默不作聲,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的行蹤。


餘生相伴不分離


小時候聽 爺爺說 布穀鳥 最後嘴裡叫的都流血了 然後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