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嗎?

用戶149125954804131


【追夢征途】認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很多公司都遲遲未能開工,大家絕大多數人都屬於休假狀態,沒返工沒收入。自己如果創業做生意的,可能影響會更大,不僅要支付員工基本工資,還要支付辦公場所的租金等,所以目前來說,都是大家屬於吃老本的時期。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期過後,消費狂潮難以爆發,說不定消費還會萎縮的。

就以我為例子來說,我是自己創業,我們夫妻兩人在二線城市的商場中開了一家童鞋店鋪,平時生意還算可以,收入可以維持所有的費用,並有一點賺頭。去年年底那段時間,生意屬於旺季,收入會相對更高。但賺到的錢都還沒捂熱,又要提前預定了今年的開春款,所剩無幾。

年底那時,我們夫妻兩人曾計劃著今年3月份,去杭州溫州旅遊一回,這樣既可以看市場,又可旅遊。但遇到了這特殊時期,檔口不能正常營業,收入基本為零,再加上近段時間的員工工資、店租等費用,考慮到經濟原因,這個旅遊計劃又得推遲了。

以此來看,經過這段時期後,人們的消費不會遞增,反而有一點收斂的可能。下面我分析幾點原因:

01、人們收入積蓄減少了

在這段時期裡,很多產業都受到很大的衝擊,很多人都是屬於休假或者無工可做的狀態,沒有工作,便沒有收入,這時期如果越長,他們受到的影響會越大。他們需要錢來生活,來還房貸車貸,還要為子女準備好新學期的學習費用等,這可是一筆大資金,單單靠曾經有限的積累,是亞歷山大。

缺少錢,需要錢,這些會抑制了他們消費的衝動念頭,唯有勤儉過日子。

02、對消費觀念和生活資金有規劃

曾經很多人都是享受主義,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們對於自己的生活資金缺少長期的規劃和安排,不懂得理財。他們奉行月光政策,每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到了月底也基本花費完。長年累月下來,也沒見存有多少積蓄,遇到急需用錢時,可能還要向外借。

但經過這段時期後,他們會知道沒有積蓄,生活難以得到保障。所以他們會轉變之前的大手大腳的消費觀念,對於想要購買的東西會分層次:一定要買的,可買可不買的,不可買的。只有分了層次,才可更好提醒自己理性消費。把一些不該花的錢存攢起來,積少成多。

03、很多產業重新洗牌

在這段時期裡,很多產業受到衝擊後,可能會倒退甚至有些已經倒閉。舊的退出了市場,必有新的出來,但新的產業在市場中還需要一個過段期。在這段過渡期中消費者對於它的態度可能會是觀望,所以這些新產業還需時間來增強消費者對它的認可度和信任度。

總結一下:

一切的消費行為都是根據自己的個人經濟實力來決定,沒錢何來消費。這段時期過後,相信大家都會先積極投入工作中,通過努力工作有著可觀的收入再消費不遲。


追夢征途


我認為疫情結束後不會爆發消費狂潮。由於在疫情期間對一部分行業影響很大,特別是開門市部做生意的,都關門好多天了。收人銳減,沒有錢消費。沒有固定工作的人,這一段時間也沒有收入來源,有點積蓄的還好,沒有積蓄的吃飯都成問題。通過這吃疫情,使大部分年輕人認識到,不能做月光族,要留點積蓄。發生意外時,能做到卡里有錢,心中不慌。我的一個親戚大偉,今年三十多歲,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四歲,一個孩子九個月。靠一個小超市的收人,維持一家人的開支。如今超市關門多日。沒有收入。他說要勒緊褲帶過日子了。我所認識的好多人聊天都說要節約省錢。不出去工作時,不用慌張。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阜臨如夢


作為一個80末的老父親,真的表示壓力山大啊。我也想消費狂潮。可惜老婆孩子還有房貸三座大山壓得我虛火上升。再加上疫情遲遲無法結束,目前身在家中,心在外。只能望錢興嘆。

  所以很可能要過一段時間窮日子了。這個並不可怕。因為過窮日子的經驗我比誰都豐富的。

  說說目前我的兩份工作吧。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報社。懂行的都知道,如今的傳統媒體早已經日落西山。平時的收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報社的基礎工資,少的可憐,不值一提。平時都只能變成一努力刨土的大公雞,伸長脖子手腳並用的去刨各行各業的宣傳費。可是各行各業也不太景氣啊。再加上此次疫情基本上讓所有行業都癱瘓在家裡,經濟必然大受影響。就算疫情結束,短期內經濟想要復甦難度頗大。金主爺爺沒錢,我這個靠要飯為生的孩子再賺錢的難度可想而知了。所以,消費狂潮?可拉倒吧。

  我的另外一份工作是給正商房地產送砂漿。因為我本職工作的原因,平時在外面跑的機會比較多,機緣巧合,我就為一家砂漿廠跑業務賺點提成。入行也不算久,目前只為正商房地產的幾家項目供貨。原本今年是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個人也是信心滿滿,想要大展拳腳。可惜碰到了疫情這樣的天災,只能受困在家。真是嗚呼哀哉啊。目前瞭解的情況是,項目工人無法從老家回來上班,項目就只能一直處在停工狀態。而砂漿廠裡因為原材料無法及時供應,何時開工也是遙遙無期。個人覺得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當下的房地產行業了。工人遲遲不歸,工期拖延,自然會延期交房。房子銷售更是困難重重。房地產需要資金量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可能就會拖延給供貨商付錢。所以我的收入影響真是地覆天翻。

  目前,我只期盼我們偉大的祖國,早日戰勝疫情,讓一切迴歸正常。這兩天天氣極好,眼看著就要春暖花開了。相信這樣的天氣對於疫情的抑制會很有幫助的。只要戰勝疫情,我們勤勞的中國人民靠著雙手,必然會讓經濟再次騰飛。那些夜夜都是新郎,天天都能消費狂潮的日子不會太遠了。請大家再忍受一段時間吧。

  請大家多多支持,為小的多點一下贊。謝謝兄弟姐妹們了。





雷蒙Lemon1


疫情結束後,我認為會出現小時間段的消費狂潮。我的想法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有很多個方面結合而來的。

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宏觀上,所以我們不要認為我們可能能夠忍受這種足不出戶的生活方式,其實我旁邊的任何人都說,不管是否是外向的人,都想要出去走走逛逛,就拿我來說,已經有大半個月沒出過門了,每天在家裡這狹窄的空間活動,是真的渾身難受。再加上點其它條件的話,都能趕得上外國的在小屋子裡的挑戰了!

大家的心裡的需要

我相信很多朋友像我一樣,在家裡不出門已經呆了不下半個月了,這半個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特別難熬的!因為按照以往的時候,這種全民放假的節日,應該外面是人滿為患,湊的就是那個熱鬧。而現在呢!外面還有很多商家都沒開門呢!有需求都不一定有物品,相信很多人過年過的並沒有以往的熱鬧感覺。那麼在疫情過戶之後,將會出現消費狂潮,大家都想著出去透透氣或者去買點過年想買卻沒買到的。所以需求變大了市場變大了,消費總額絕對會增加。

旅遊的人群

像很多朋友年前年後打算去旅遊的,結果因為疫情的爆發,使他們的旅遊想法擱淺了。那麼可能在疫情過去之後就會有大量的人外出旅遊來彌補過年左右的損失。他們就會去到很多旅遊的城市,給旅遊城市帶來大量的人流量,這會使得消費額增加,消費數額暴增,因為人流量多,被消費的機會就會越多。

總之,外出旅遊也會使消費增加,這也是疫情過後消費狂潮的一個因素。因為我昨天就有好幾個朋友想約我過幾天出去旅遊,時間不長,就4天。短期也夠了,滿足了。

疫情後,年輕人的狂歡

說到消費,我不得不的提,像我們90後00後的,我們是現在的消費主力,像我們這個年齡段,不是一個閒得住的年齡,過年很多我們這個年齡階層的人拿了壓歲錢,除了網上游戲還不知道去哪裡消費呢,沒有機會。那麼疫情後,我們就要開啟瘋狂娛樂、聚餐模式了!

我自己都準備好先玩上個一週再說了!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團體,大多數主要在,娛樂產業、文化產業和餐飲業。


所以綜上我列出來的因素,都會引起短時間的消費狂潮,主要是因為需求的原因。說起來,我也是很期待疫情結束後,外面的熱鬧場面呢!


財經社區


我並不認為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

如果從邏輯上來解釋,受到疫情影響,大家選擇宅在家裡,不去買東西了,不去娛樂了,不擼串了,這些消費需求會被暫時壓制,那麼當疫情結束之後,被壓制的需求就像彈簧一樣彈起來,壓得越緊,彈得越高,所以會爆發消費狂潮。

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這樣,但是需要注意幾個細節:

第一,疫情結束,並不是說某一天,宣佈疫情結束了,完全無事了,大家可以狂歡了,該大吃的大吃,該娛樂的娛樂,不可能出現這個情況。疫情結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新增疑似減少到新增確診減少,到全部為0,再到所有病人痊癒,病毒在宿主上消失,這需要一個過程。

也就是說,疫情不是一下子結束,而是慢慢消失的,即便是沒有確診案例了,大家還是會繼續進行防控,該減少聚集還是會減少聚集,甚至在相對較長時間,大家都會處於一種高強度的自我保護中,然後慢慢解除,這個過程同樣是不知不覺的,消費需求的恢復同樣也是如此,不會突然出現爆發式反彈。

第二,對於基本的消費需求,其實並不存在被壓制。比如說我們每天要吃飯,這個需求被壓制了嗎?基本生存是要保證的,米還是要買,菜還是要買,該買的食品超市都有賣,這些需求它本身就是存在的、延續的,並沒有被壓制。

因此,基本消費品的需求並不會因為疫情結束而出現爆發式的上升,現在吃多少,以後還是吃多少,自然就談不上疫情結束後引發消費狂潮。

第三,要爆發消費狂潮,既需要需求的急速上升,又需要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此次疫情,造成了有些企業不能及時復工,不能復工就會影響生產,從而影響供應,這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這個影響可能短期很難解除,甚至在疫情結束時仍不能彌補供需缺口。那麼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同一個商品價格上漲後,需求會急速上升嗎?當然不會。

商品價格上漲,對應的是什麼?受到疫情影響,不少人暫時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消費力如何上升。一邊是商品價格上漲,一邊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如何帶來消費需求的急速上升?

因此,我並不認為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恰恰相反,在疫情結束之後,生產的全面的恢復有一個過程,大眾恢復正常的社交、外出活動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行業依然會較為低迷,只有在疫情結束,生產秩序完全恢復,大家漸漸忘記了這一次事件之後,消費的需求才會真正上升。


財經宋建文


疫情後,避免樓市鯨吞實體企業救命錢:打破“房地產賺錢效應”

因為疫情影響,國家出臺了很多救市資金,這些資金本來是支持實體企業的,但很可能被炒房的資金利用,去炒房,從而鯨吞實體企業的救命資金。

武漢疫情之後,如何防止救市資金,被歪門邪道的企業,拿去炒房呢?

首先,要明白:

房地產為什麼會吸引資金呢?還不是因為房地產太賺錢,房價暴漲,不勞而獲的炒房客用巨大的財富,打臉刺激那些辛辛苦苦賺錢的實體企業!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防止資金流入樓市,最重要的,就是打破“房地產的賺錢效應”!

資金都是逐利的,只要房地產有巨大的賺錢效應,國家放再多的水,都會被各種蛀蟲,千方百計引入房地產上!

如果不打破房地產的賺錢效應,很多本來做實業的企業家,也會把資金從生產領域,轉到房地產領域!

國家支持實體企業,可是你如何監控數以萬計的實體企業中,哪些是老老實實用資金擴大生產的優質企業?哪些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把國家對企業的貸款,挪移到炒房的無本萬利的大業中呢?

很難!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沒有精力和人力,去一一鑑別企業得到資金後,是去炒房,還是生產,那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破滅房地產的賺錢效應!

如果房價不暴漲了,不賺錢了,你讓這些企業買房,他們都不會買房,而如果房價在財政政策下刺激的暴漲後,你不讓企業把錢投入到炒房之中,恐怕他們能有一萬種方法勾結銀行,把國家的援助資金投入房地產領域!

資金是逐利的,高明的管理者,如何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就是看能否充分地運用“資金逐利”這個特性高明的管理市場。

在疫情面前,真正使得我們戰勝疫情的,是那些成千上萬工廠生產數來的物資,而不是黃浦江邊富人的玩具湯臣一品這樣的豪宅!

中國真正的底蘊,是我們眾多創造了極大物質財富的工廠,而不是黃浦江邊讓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湯臣一品豪宅!

疫情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價,絕對不能讓企業家看到房價暴漲的賺錢效應,而放棄恢復千瘡百孔的實體工廠和企業運作,去炒房。


軍輝論房


疫情過後會出現短時間的消費狂潮,但不會持續太久。

  • 長期擔憂情緒的心理補償

疫情期間足不出戶,且伴隨心理上的惶恐、擔憂等情緒,人們心理上肯定是認為疫情期間是“虧了”的,而為了彌補這種情緒,消費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吃貨”會在飲食消費上做出重要貢獻,所以在疫情結束後的短時間內,出現消費狂潮是可以預測的。

  • 商家希望儘快彌補虧損

商家,尤其是實體商家,在疫情期間大多虧損嚴重,在疫情結束後很可能會盡快營業並採取一些促銷方式儘快彌補前段時間的虧損,這些促銷也可能會刺激人群進行消費。

  • 疫情對經濟的實質影響,使消費狂潮不會太久

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打擊巨大,尤其是對一些中小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短暫發洩完情緒後,很多家庭可能支撐不起大規模消費,所以消費狂潮不會持續很久。

晴心理


更合適一些可能叫“回暖”,因為疫情儘管結束,但是這場災難留下的後遺症還不能快速去除。

不會爆發是因為很多人會心有餘悸擔心復發,很多線下經營的企業也在慢慢地恢復正常的運營,餐飲業需要重新建立消費者的信任,大型的商場應該也會暫時控制人員流動等等;

如果要說爆發,可能還是集中在線上吧。


曙Ouba


會爆發一波消費狂潮,因為疫情導致無法消費,旅遊等的一部分往往會在結束之後,選擇報復性的消費。

實際上,這一點在2003年那一次疫情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比如餐飲等行業,簡單說,在家的人們憋壞了,忙著出去吃飯。

在我看來,報復性消費往往可能集中在餐飲,酒店,旅遊等行業,對於其他行業的影響也是存在的,但是可能會比較少或低。

報復性消費會發生,但是在我看來,整體的力度可能會比2003年疫情大,主要的原因還是現在比之前更加富裕一些,消費的需求更加旺盛。

不過這次的疫情已經導致了不少的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的問題,餐飲等行業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食材備貨需要資金,門店租金正常支出,關鍵還沒有收入。

很多企業能不能熬過這個疫情,其實都是一個問題,可以預見的是:這次會有不少抵抗力差的企業破產倒閉,相應也會帶來一些失業。

一旦沒了工作,就沒了收入,消費就必須極度壓低。

所以其實還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果:儘量努力攢錢,增加自己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即使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即使連續幾個月不工作,也應該有能力來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財道


疫情結束後,會有一部分因群眾不得不待在家中而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被釋放出來。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否會爆發消費狂潮呢?我認為不太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經濟整體處於下行期。這次疫情,可能會使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下降2%左右。剩下的三個季度,可能會出現“V型”反轉,今年的GDP增速可能會下降一個百分點左右。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衝擊都是十分巨大的。雖然有生物醫藥、在線辦公等部分行業從中受益,但大部分行業如餐飲、旅遊、交通運輸和傳統制造業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重災區武漢到現在都還沒有復工。很多中小企業更是損失慘重。

更重要的是,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的同時,居民的消費能力也嚴重受挫。比如就有部分企業爆出裁員或者停發工資,剩下的企業也是艱難度日,一旦倒閉,便會向社會釋放一批失業群體。

可以說,除了機關單位和壟斷性企業等少數部門的員工,大部分人收入縮水的概率非常大。很多人都在網上表達了繼續在家待著,可能還不起房貸、車貸的擔憂。

疫情過後的恢復期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按照一般規律,應該是在確診人數逐漸下降後慢慢平息,這需要一個過程。民眾在心理上也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接受和適應的過程。可以預見,在疫情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民眾仍然會避免在餐飲場所、購物中心和電影院等公共場所聚集。

參考2003年非典過後,第三產業的回暖明顯晚於一二產業。而在2019年,第三產業佔比高達53.9%,比2003年時提高了11.9個百分點。因此,疫情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大,恢復期也可能更長。

總結

由於整體經濟的下滑和居民消費能力的受挫,疫情結束後不太可能出現消費狂潮。且疫情過後,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的恢復大概率是漸進式的,爆發更無從談起。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七寶飯財經。希望瞭解更多金融財經知識,歡迎訂閱我的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