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因為寫詩被誣陷坐牢,差點丟了性命的蘇軾,被貶之後,依然寫詩。他喝了酒深夜回家,敲不開門寫詩,給兒子洗澡也寫詩。蘇軾的一生好像都跟詩詞幹上了。然而,在他的思想深處,儒家“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在蘇軾內心可謂是根深蒂固的吧!

蘇軾四十六歲那年,他被貶黃州已經三年有餘。此時,蘇軾得了第四子,取名蘇遁。蘇遁是王朝雲所生,此時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已三年有餘。此時的蘇軾對自己二十歲進士及第以來,所經歷的一切大概有所總結,感到自己仕途屢屢不得意,一直被貶,貶到了黃州這樣一個荒涼之地。認為自己是被聰明所誤。於是在給四子蘇遁滿月洗澡時。他寫了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蘇軾此時雖然總結了自己被聰明所誤,但他依然頑固地認為,“學而優則仕”,做官是讀書人的本分。所以他以詩言志:“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我們讀這樣的詩句,感覺到蘇軾寄希望於兒子“愚且魯”,又希望兒子“無災無難到公卿。”既有希冀,又有牢騷,含在其中。只可惜,蘇遁短命早逝。

黃州期間蘇軾妻兒因為生活困頓,當地一書生也是蘇軾朋友,向當地官府求來一塊數十畝荒地。荒地在郡城舊營地東面的山坡上,因而取名“東坡”,蘇軾也因之自號“東坡居士”。

黃州期間,東坡居士,自耕自食養家餬口,種稻谷,種粟米,自釀美酒,東坡肉大概就是此時的發明吧!因為黃州之前,蘇軾就是蘇軾,“東坡居士”還沒有出現。進士及第的他還在政治舞臺上,跟王安石辨別是非,因為此事,他離開京城被調到杭州做了通判。如今的蘇軾又因為寫詩,被人誣陷,經歷了100多天牢獄之災,本來是要判死罪,當時王安石的弟弟、皇太后等一般人都在皇帝面前說好話,營救他。他才免於死罪,被貶黃州。於是,死了蘇軾,活了一個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剛到黃州,蘇東坡住在一個破廟裡,生活非常窘迫。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在被貶黃州之後,有許多原來的舊友都遠他而去,不再和他結交,陷入困頓的蘇東坡此時的思想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把是非、貴賤、譭譽、得失視作無所謂,逃避現實;一方面比較通達地看待問題,理解人生。在一種曠達態度背後,他依然執著於對人生追求,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如初。於是,在那個時期,蘇東坡有了一些了不起的作品,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有恨無人省” 剛到黃州時的蘇軾,他是恨自己為什麼落到如此田地。我們可以體會到蘇軾那種孤寂跟無助“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後來,隨著朋友的幫助,蘇軾有了一塊荒地可耕種,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蘇軾成了蘇東坡。思想也有了逐漸地轉變——豁達開朗,通達起來,詩作更是另有一番天地。如《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原來在京城做官,出行騎馬坐轎。而此時此刻,經歷了風雨,“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他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刻的東坡居士,是名副其實的居士了,通透到了令人拜倒,令欽敬,羨慕的地步。此時的東坡,再不是那個對於仕途的失意,被誣陷的怨憤耿耿於懷的蘇軾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此豁達通透,不是經歷了一番坎坷,一番風雨侵襲的人生,怎會寫出這樣淋漓盡致的詩句。

在《臨江仙》一詩裡,我們更能夠讀出東坡對於自己所處生活的適應、滿足和接受中的通達: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夜飲東坡”是他耕種的那塊荒地吧!當他飲酒到微醺之時,歸來家中,敲門都不不應。他聽到家童睡覺的鼾聲,家裡人都睡了,沒人開門,他就來到江邊,扶著柺杖聽江水波濤洶湧的聲音。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東坡的一生雖然坎坷不斷,一再被貶,下放改造。召回再下放,下放再召回。如此往復,都是因為他的不合時宜。於是“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然而,他始終都是在道與儒傳統思想的相互關照中度過。他的處世態度用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謂是標準答案。也因此,才有了蘇軾成為蘇東坡之後,所寫的詩作:前後赤壁賦、定風波、臨江仙,等等不朽詩章。從蘇軾到黃州之後的蘇東坡,其詩歌藝術日臻成熟,風格淡雅高遠,豁達通透,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喜愛寫詩言志,表達心願的蘇東坡,正如《洗兒詩》所言:“我被聰明誤一生”,黃州歸來,他再次入朝為禮部郎中。然而,他在朝中對於新黨舊黨都不能幹見容,他的政見總是那樣獨立,於是再次被外放。元佑六年(1091年),蘇東坡再次被召回朝,不久又是政見不合下放潁州。

蘇東坡的一生都是在不斷下放中度過的,正如他的紅顏知己朝雲所說:老爺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也許正是這不合時宜成就了他的文學藝術。蘇東坡一生留下三千多首詩作,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2020/2/13


蘇軾因寫詩被下放黃州,為四子蘇遁寫《洗兒詩》言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