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股,要靠企業家奮鬥,也要靠歷史的進程

不同時代,出不同牛股

為了順應未來的大趨勢,最近的心思都放在找那種可以安心抱著的慢牛股上。起初還在糾結從政治角度出發,還是從經濟角度出發,還是行業發展角度出發。後來想想,按照企業發展三段論的方式去分類,就一下子豁然開朗了。

按三段論來看,企業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市場驅動、領導力驅動和創新驅動。

一階段吃市場的自然增長紅利。

二階段吃管理提升的紅利,龍頭就跑出來了,也能帶出不少可以提供降本增效方案的小夥伴,為企業賦能的to B企業。

三階段吃創新紅利,舊市場沒有增量了,通過創新開拓新賽道,找到新的增長點。

其實展開想想,我們國家也是在走這個路徑。從最開始一階段的利用人口紅利擁抱全球化,吃市場的自然增長紅利。到二階段的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降本增效,往產業鏈更高端的方向爬。未來還要積極支持研發和創新,發展第三階段。

當然了,不能因為我國目前處於第二階段,就只看第二階段的投資方向,畢竟我國的產業鏈覆蓋範圍很廣,會同時存在一階段二階段三階段的企業。

過去這麼多年,穿越牛熊的大多是消費和醫藥,本質上是因為我們處於第一階段,吃市場紅利。只要市場還沒飽和,你就抱著茅臺格力恆瑞上汽之類的to C企業,管他什麼衰退或過熱,管他什麼突發事件,拉長時間總能慢牛。

也正是這種“漲到相信”,催生了不少不問緣由的消費股價投邪教分支。

在這期間,做軟件股和服務企業類的to B公司,反而難度很高,因為靠市場紅利賺錢太容易了,等於是躺著賺,to C企業沒有動力降本增效。

隨著我國GDP的下行,傳統行業的滲透率逐漸見頂,增長率開始下滑,傳統企業對降本增效的工具需求逐漸上升,才有了最近幾年逐漸跑出來的to B龍頭,這其中不乏大家口中時常唸叨的科技股。套用大佬趙曉光的一句話,“科技企業要為傳統企業賦能”,這賦能的意思,其實就是為客戶降本增效,讓那些國內的龍頭企業,去國際上搶地盤的時候,依然可以有競爭力。

未來,當國內的一些企業做到世界龍頭,且滲透率也差不多見頂的時候,他們就需要去創新尋找新的賽道去發展,如果找到了,便又是一輪增值之旅。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簡單劃分節奏,那便是一階段買行業,二階段先買服務再買龍頭,三階段買龍頭。但在實操中,政治週期經濟週期行業週期交錯混雜,到具體案例時只能具體分析,節奏只能當作參考。

舉幾個栗子:

手機行業,國產品牌上市不多,主要是蘋果,隨著手機保有量得上升,蘋果的股價也爆表。慢慢的競爭對手開始多起來,雖然蘋果股價還在漲,但是相比於一些優質供應商的漲幅,就很一般了。再到目前這個階段,蘋果依然在努力攀升,但其實他已經不是單純的手機股了,他有了很多的新賽道。

房地產行業,我國大多數人還處於追求“有房子”的階段,所以對於房地產商來說,最大的降本增效就是便宜,說白了就是資金成本土地成本。也就是說相比各類的建材供應商,對於房地產公司來說,低價拿地和低成本融資才是最核心的to B服務,對於投資者來說找不到投資標的。但隨著未來城鎮化見頂,人口見頂,老齡化,大家對房子的需求會從“有房子”轉變為“好房子”,到那個時候比拼的是設計,是裝修材料的質量,是物業的服務水平,到這個階段便會有優質的to B企業跑出來。再往後,理想狀態下,大多數人住房條件都不錯了,房地產商就需要尋找自己新的定位了,比如某科做城市服務商,某創搞文旅,某大搞車。

高層領導們現在力推的那些領域,大部分都是二階段的企業需要的,所以未來幾年,科技股,服務股,部分製造業,都會有較大的投資機會。但這並不代表傳統的to C龍頭就不值得投資了,只要估值不貴,拿著to C的龍頭,大概率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但是要獲得超額收益的話,最近幾年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to B企業上。比如最近火熱的寧德時代,他何嘗不是為新能源車企降本增效的to B企業呢?

能搞清楚三階段的人,再有一點便宜和貴的區分能力,長拿股票的模式基本無憂了。

本日誌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混二級的老兵。

作者持有文中所涉股票。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