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農村的老年人還有真正的農民嗎?為什麼?

用戶7601566574145GCH


農村才有農民。除此之外也只有隨著子女,又不是農民工,只能是幫助子女照顧孫子輩的老年人,也有隨子女到城市養老的農民戶口的人。


溪山山人


農村還是有真正的農民的,畢竟還是有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出去打工,比如他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父母年紀也大了,農活幹不動了,需要他留在家裡照顧老人,那哪來的生活費呢?那只有種地了!現在貧富差距實在太大,原來的萬元戶算是有錢人,現在!什麼都算不上!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一個月多少也能搞個幾千塊,那些沒出去或是說沒辦法出去的人,大多家裡有老人或是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出去打工,那隻能在家務農了。我的一個鄰居就是,具體原因就不說了,他在家裡平時就種玉米、還有其它的蔬菜,主要以玉米為主,因為村裡有不少的養豬場,他的玉米基本是賣給養豬戶了,還有他自己搞了一臺玉米粉碎機,幫村民加工玉米,(也有不少村民養豬,一般只養個3-5頭母種豬)收點加工費。還有我一個姨父,家裡也是專門種菜的農民,他家專門種植各種應季蔬菜,種菜量很大,每次賣菜都是大型貨車來拉,一裝一滿貨車,都是請人幫忙收割打包蔬菜,再運到馬路邊裝車。一年搞個毛利20-30萬。不過這回疫情期間,聽說不是很好,因為外地車進不來,菜也拉不出去,收割菜的村民也不能出門來幫忙!不知道他們現在是不是可以把菜運出去了!


受傷的心該如何恢復


只要你是農村戶口那麼你就永遠都是農民,農村是農民的根!不管我們走到哪裡,我們的農村情懷一直都在繫著我們!記得小時候上小學的時候每次放學回家一進村口那個滿村子都是炊煙繚繞,還有我家旁邊的那條小河!永遠都是我最美好的回憶…


草根38724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只說說我身邊的。

農村當然有農民啊,我在河南省正陽縣,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我們正陽的花生呢

在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種地,春小麥,秋花生,19年河南省小麥產量全國第一,這是我們的驕傲。

我和老公以前也是城市工廠的一員,但是我們總是掛念家裡,受不了城市的快節奏和三點一線的生活,於是我們就回家種地去了,聽起來很沒出息但是心裡很踏實,村裡還是農民比較多,不種地只打工的也有,年輕人居多,如果以後種地的人家越來越少,那麼農村承包大戶就會越來越多,不怕沒農民,怕地不夠分。


宅吖宅


我家屬於江西北部,就拿我們村為例,年後村裡的青壯年都出去務工了,留下來的就是老人和小孩,現在在家裡的老人只會種植一些當季的蔬菜,其餘的稻穀等都不去種植,田地都有大承包商一起大批量種植,老人主要工作還是帶孫子孫女為主。


木子木557


現在除了農村的老年人,還有真正的農民麼?

有:一批城市新農民正在悄悄誕生

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看天氣搶季節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365天只要不是產業農民收穫的只是莊稼從育苗到果實全過程喜悅,那份辛苦與所得不成正比…

今天的農民已經在機械化耕耘的過程中,大多數農民摒棄了傳統的農作。化肥代替了農家肥,農藥肆虐,蔬菜與糧食的成長過程大大縮短,可我輩的味蕾永遠也找不到兒時的味道…

為了不再被農藥蔬菜荼毒,為了喜好一大波城市農民誕生。頭條視頻經常有屋頂種植蔬菜的視頻出現。而我從開墾荒地開始

為了健康,種植絕不使用化肥與農藥

我們小區很大,落葉🍂經常有保潔人員每天清掃,種菜後這些落葉被我用推車收集進入堆肥區。

  • 我的蔬菜經常性使用腐熟糞便,因為堅持有機種植我的土地非常鬆軟,底下地蠶與蚯蚓很肥沃,

面對害蟲手捉加使用自制植物噴藥。

從育苗到收穫苦不堪言,但每次看見生命的誕生與成長而忘了辛苦樂此不彼…

無疑我的土地是希望的田野,兒時的味道在有機種植中慢慢復甦


借我翅膀去飛翔


您好,我是鄉濃小哥兒!

一個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遊走于田間地頭兒的採貨小哥兒。

很高興與您相識 ——

 

您所提到的“現在除了農村的老年人還有真正的農民嗎?為什麼?”這一話題,答案是有的!從三個方面概述回答您,作為參考。

 

1、改革進程的必然

在改革開放初期,“出外打工”和“知識改變命運”這兩句話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

皆因,在當時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的農耕一年後,其收穫並一定盡人意。除能夠解決一家多口人的溫飽外,農產品的銷售收入還是很微薄的。“外出打工”或“上大學”自然就成為了走出鄉村的不二選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沿海等各大城市的飛速發展也給希望出走鄉村的年輕人帶來了機遇,大量脫離鄉村農耕生產湧入大城市。這就是改革進程的必然。

 

2、時代變革的必然

人類社會從早期的農耕時代至工業時代,電氣時代到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其時代變革的漣漪都會助推和改變市場的交易規則及商業構成模式,大家耳熟能詳的2B、2C、2O等商業模式不就是現時代的產物嘛。也正因如此,現鄉村農特產品的銷售方式及渠道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早已今非昔比。現今,也有眾多的80,90,00後的年輕人開始返鄉務農創業,俗稱“新農人”。這就是時代變革的必然。

 

3、未來發展的必然

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華夏文明史的國度,更是一個農業型大國。農民作為實施農耕的主體,現今所賦予的時代意義已不是早期農耕時代所稱的“有一把子力氣就行”,而是需要那些更加懂得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培育和栽植的農耕“新農人”。這也是現時代對於“真正農民”的定義。我國未來的農耕發展也將必然進入一個趨向於集團化、規模化、系統化、規範化的大型農耕產業結構中。

 

綜上述,也可簡單的總結概括為五個字“時代的必然”。望能夠給予您一定幫助!

同時,也希望能與更多的小夥伴們一起學習和探究三農知識與發展,並相互交流與指正。











鄉濃小哥兒


主要是什麼呢?老年人現在農民其實現在家裡邊兒也有好多年輕呢,因為比如說現在都多少年農村都不動動了,就算你有那個戶口有什麼的,他也不會給你分地,家裡麵人口多,老人兩個加上中年人孩子什麼的,就好多人,所以說一家人也沒有多少地。年輕人出去工作掙錢多點,光靠地的話養不住人,現在啥花銷都多了,這家隨禮那家隨禮了,光隨禮一年得多少錢?家裡的年輕的出去工作掙點錢還可以。


小麗的鄉村生活y


作為一名92年農村娃,只能說還是做做過農活,但真算不上農民。

作為一直真正的農民要懂的如何播種,何時播種,農作物何時需水,何時不需水,何時除草,何時打農藥等等問題,不是種過田就是農民,裡面很多知識的,都是祖輩的豐富經驗。

再者現在年輕人都往城市發展,農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兒童導致更多的農田荒廢。畢竟城市工作的收入還是比農村可觀,各種資源也不是農村可比的。最主要教育,醫院更是相差甚遠。只有更努力才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也是為人父母背井離鄉的努力目標。






將要進城了


看了下面幾個網友的回答,心裡很不是嗞味,挺大個人,怎麼不調查研究,跟風說假話呢?說現在沒有真正的農民,那年年豐收的1.3萬億斤的糧食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農民辛勤勞動種出來的嗎!

請看,我國2019年糧食產量前5名的產糧大省:

一、黑龍江省,產糧66384萬噸

二、河南省產糧7503萬噸

三、山東省產糧6695萬噸

四、安徽省產糧4054萬噸

五、吉林省產糧3878萬噸。

以上數據說明什麼?一是說明種地的農民大有人在,二是這些省的農民規模種地,機械化的操作,科學種田,收益很好。他們才是真正的農民。

而那些只種三五畝地,老舊笨重的人工操作方式,將逐步被淘汰,還是跳出農門,進城打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