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琦:中醫藥在防治疫情中發揮了五大臨床作用,成果顯著

黃璐琦:中醫藥在防治疫情中發揮了五大臨床作用,成果顯著

昨天,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忠德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

黃璐琦:中醫藥在防治疫情中發揮了五大臨床作用,成果顯著

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黃璐琦院士:

中醫藥在防治疫情中主要發揮了五個方面作用:


一、對患者開展分層干預。對醫學觀察期患者推薦服用中成藥,居家隔離。對於集中隔離、肺部有病理學改變、但症狀不明顯的疑似患者,按照中醫診療方案協定處方儘快給予中藥治療,做到縮短病程,減少重症發生率,切實落實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重症患者的中西醫協同作用。根據目前我們在金銀潭醫院救治的臨床病例數據分析可以明確:重症患者治癒時間縮短,呼吸功能明顯改善,脫離吸氧時間平均縮短2天。


三、康復中整體調節作用。重症出院患者整體臨床症狀顯著改善,尤其是咳嗽、乏力、口乾、腹瀉嘔吐等主要重症出院患者整體臨床症狀顯著改善,但多數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肺部炎症、咳嗽、乏力、食慾不振等,我們為出院患者配送中藥顆粒劑,繼續鞏固治療,症狀明顯減輕,改善率70%,患者回訪效果滿意。


四、預防中的補充作用。在隔離防護的措施基礎上,選擇有補氣功用、提高正氣的中藥產品,太極拳等傳統強身手段,明顯增多。


五、滿足民眾對傳統醫藥的需求,一定程度緩解疫情下民眾心理的恐慌。我們臨床調查顯示:重症患者80%以上主動選擇中西醫治療,輕症患者90%以上希望中醫干預,隔離人群大多要求中醫藥傳統手段及早介入,經治療出院病人對中醫藥相當滿意,居家人群中醫介入和心理關護後,情緒穩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張忠德院長:

中醫藥治療輕症方面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狀,如發燒、咳嗽、咽痛、乏力等;


中西醫協同治療重症方面,除了改善重症患者咳嗽、氣喘、胸悶等主要症狀外,還可減少重症患者向危重症發展,讓重症患者向普通型轉變,減少危重病人死亡率。


截止到2月13日中午12點前,整支廣東中醫醫療隊收治的患者中,輕症有8例,重症85例,危重症14例,目前離科41例(出院19人,符合出院標準轉至緩衝病房的有22人),105例患者整體狀況明顯改善。


吃中藥對隔離點醫學觀察人員有什麼意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

目前的隔離點主要包括4類人群,即密切接觸者、發熱、疑似病人、新冠輕症患者。中醫藥在早期的預防和治療方面都有一定優勢。


針對密切接觸者,使用中成藥預防,可以降低密切接觸者發病幾率,甚至不發病。


針對發熱但無法確診的患者,第5版推薦中成藥可以降低體溫。


針對疑似及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採用協定通治方改善發熱、乏力、咳嗽、咳痰、氣短、納差、腹瀉、情緒緊張等症狀。


目前我們已經在全市大面積應用了通治方,很多患者服藥後都感覺效果明顯,普遍反應很好。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能發揮什麼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黃璐琦院士:

對於肺功能康復,我們已經建立了成熟的療法。如呼吸訓練的調氣、養氣、練氣、採氣,以及耐力訓練、排痰訓練和放鬆訓練等。這些成熟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我們醫療隊對出院患者都配備了恢復期中藥以及中醫肺康復指導,可明顯改善患者後期存在的氣促、喘憋等症狀。我們研究制定了中醫藥康復的技術方案,希望能提高患者愈後的生活質量,發揮中醫藥在康復中的核心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