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贊同嗎?為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詩,也是許多文人默客的驕傲,寓山水入景,寓花木敘胸腔之意。我以為詩和當代生話不能拉得太遠,苟且,尷尬是許多詩人腳不落地,一味只是自已放飛夢想,與心靈雞湯無異。大眾生活,看重現實,大的時代背景都向錢看,你清高,你不為鬥米折腰,事實是我們許多的詩人作品沒感染力,沒戰鬥力,軟綿綿的一味選擇語境美…


木子秀河


贊同,人活著不僅是生存,還要有希望,憧憬著詩和遠方才會更好的活在當下。



許陽


贊同。苟且是生存,遠方是生活,就如同從原始社會到共產主義,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是不斷地把基本生存向著美好生活進軍,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老K想死我了


我贊同這種說法。“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他在被拘役期間寫下來這句話。

初讀這句話,也許當時年少不識愁滋味,並無甚想法,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生活的打磨,似乎對這句話的理解深刻了許多。我心目中的“詩和遠方”代表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一種熱愛生活的信仰。

人活在世上,難免身不由己,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過自己不喜歡的生活。這時候,不禁會迷茫,會失落,甚至絕望,覺得生活殘酷,生命苟延殘喘,這也許便是苟且吧,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個時候,剛換了工作壞境,雖然工作性質並沒有變,但一切卻彷彿那麼陌生,沒有一個親近的朋友,甚至沒有一個認識的人,距離家,也似乎有些遠,而工作的領域,也是自己不曾熟悉的。在這樣的境況中,我真的感覺孤立無援,工作中稍有些不順利,便覺得不知所措,天昏地暗,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讓我更心力交瘁。那個階段,我迷茫,困惑,糾結,痛苦,真的覺得自己過的戰戰兢兢,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彷彿行屍走肉,苟延殘喘,那樣的苟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好在,由於職業的緣故,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書,接觸充滿活力的面孔,接觸更優秀的靈魂,在這些的影響下,我彷彿終於覺醒!是啊,生活不該只有眼前的苟且,為活而活的庸碌,更應該有夢想,心懷希望,去追尋夢與遠方。曾經的自己,也有著美麗的夢想,怎能被一時的苟且挫敗,一蹶不振。於是,我開始調整心態,調整生活方式,重拾曾經的愛好與信仰。捧起書,嗅到了文字的馨香,得到了思想的提升,想起了曾經熱愛寫作的夢。於是,開始努力,也許追尋理想的路會漫長,荊棘叢生,但有了這樣的信心和良好心態,我不再懼怕,直至今天,我依然在為這個信仰而努力,我相信,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用一顆赤子之心去追夢,一定會看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所以,讓我們多愛自己,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選擇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堅持自己的夢想和信仰,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優秀的人,有氣質,有才華,有底蘊,真正有底氣去追尋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相信詩裡有日月山河,藍天白雲,時光靜好,遠方會帶我們更勇敢的去飛翔,加油!






夢斷瀟湘竹


贊同。生命短暫,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把格局打開,把眼光放長遠,儘量多的從眼前的生活中跳出來觀察生活,才能把生命過的更加開闊和多姿多彩。小一大書悅讀會和您分享幾本生活理念方面的書,週五黃色能量日快樂!

一、《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學》李銀河著

所謂享受包括兩個方面:物質的和精神的。我的口號就是要快樂地享受每一天。儘管人世間不如意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很多傻瓜愚人在網絡匿名的條件下攻擊性大增,說一些讓人很不愉快的話,宣洩他們在毫無質量的生活中積蓄起來的粗俗的情感,但是我完全可以當他們不存在,他們對於我來說等於零。我的生活是快樂的、充實的。——李銀河

【精彩摘錄】

1.對世間許多的汙濁,儘量做到眼不見為淨。如果人的眼睛總是盯著汙濁,心情就不會好;如果人的眼晴總是看著美好的東西,生活彷彿也美好了許多。

2.安靜的力量是執著的,默默地存在著。它不會輕易放棄,不會消弭於無形。它固執地存在在那裡,像一座穩重的大山,坐得穩穩的,固執地表達著它的存在,它的觀點,即使泰山壓頂,也不為所動。

3.如果一個人總是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緒寄託於他人,就是最槽糕的自甘墮落。人應當永遠選擇獨立支撐,像高山上傲然挺立的棵大樹,而不做繞樹的春藤。

二、《人生海海》麥家著

該書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人生如海,總有陰冷暴虐的水域,也有輕柔溫暖的洋流。

“生活摧殘了他,但也讓他穿越了生死恐懼和世態炎涼, 變得大徹大悟, 笑傲江湖。 ”

他知道怎樣在風光處耀目,也知道怎麼在卑賤中自處。

【精彩摘錄】

1.老古話講得好,箱子裡存的錢是越多越好心裡存的事是越少越好。

2.做人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

3.驚蟄不動土,春分不上山。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餅。立夏小滿足,大雪兆豐年。鯉魚跳龍門,雷公進屋門。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人生一瞬》詹宏志著

年歲漸長,記憶發酵。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旅程,往事紛至沓來。詹宏志搜索自己的生命經驗,企圖從靈光一閃的畫面中,建立起私密的個人史。書分兩輯:輯一是生命時間軸下的凝思與追憶,捕捉各個成長階段難忘的人、事、物,情與景;輯二則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與不可忘懷,記述遊歷世界各地如日本、歐美的趣聞與所思所感。

【精彩摘錄】

1.記憶,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觀念。記憶,是時間流逝後我們的某種知覺或觀念的狀態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記憶,都隱含著一段消失的時光。

2. 當陌生的世界彼此不期而遇的時候,很多原來熟悉到不能有任何想象力的事物,突然之間又閃爍起奇異的綠光,甚至有了全新的景觀與全新的名字,彷彿是回到世界剛剛創始的時候,你可以指著一件事物說:“看哪,這個東西,我們從此要叫它……”

3.中國人彷彿是把吃飯當作“活著”的證明,而生猛地活著,真正是可喜可賀的盛事。

首家五色閱讀俱樂部 匯聚獨特五色悅讀者

SINCE 2009


小一大書悅讀會


個人覺得這是豁達的活法,只有到那個高度才能有這樣的想法


埋葬過去96481566


贊同,我不僅贊同而且一直拿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特別喜歡這句話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眼前的苟且,寫盡了我們生活中的不如意,不順心,甚至為了前程,錢財做下的自己都噁心的事!這樣的人生不是你我所追求嚮往的!那麼我們需要什麼?

二,詩和遠方,詩恰恰是美好的嚮往,遠方是對未來的描寫!我們生活在苟且的現實中,渴望掙脫,未來詩意美好的生活是自己的的嚮往!

三,我們可能生活不如意,但美好我們一直嚮往!



V度


我贊同。因為未來誰也不確定。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區塊鏈投資之道


這個分年齡階段吧,年輕的時候,父母家人年輕健康,還是要到外面看看這個大世界,開過眼界,增加閱歷。待到中年以後,大致50歲以後吧,可以回到家鄉,這時足有豐富的經驗,社會閱歷及資產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安康。父母在,不遠遊,說的應該就是父母年齡大了,生活不便的情況吧。


阿杰為您建廚房


首先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句話的!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在監獄裡寫出這種話本身就有一超脫的精神,認清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接受一落千丈的生活,還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實屬不易。人生在世,我們縱然要捨棄,要妥協,要放低姿態,但這並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既要好好活著,還要擁有勇氣和激情,才是我們“苟且”的目的,要把苟且看做前進的跳板奔向未來更美好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