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哪位古人的書法最好看?為什麼?

莫xxxx


唐代張旭,是書法史上第一狂草大家。在張芝、二王小草基礎上創立了縱逸奔放的大草,達到了筆法的自由極則,書藝的表現頂峰。成為唐代文化三絕之一絕,歷代書人瞻仰的標誌,中國藝術的奇葩,東方文化的象徵。

張旭傳世可靠書跡有《斷碑千字文》和《肚痛帖》,以及《淳化閣帖》中《晚復》、《十五日》二帖。其他均贗品。





王乃棟說書畫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

“楷書四大家”之——顏真卿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

他的行草傳遞出沉著痛快、豪邁灑脫的大師氣象。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

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顏體”在書壇巍然屹立。

代表作:傳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爭座位》以及《麻姑碑》等眾多碑刻。《祭侄文稿》是唐代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不計工拙,一氣呵成,常常寫至枯筆,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其中:

顏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顧不得筆墨的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可以說,《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至為寶貴。

顏真卿《多寶塔碑》,此碑是顏真卿44歲時書,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顏楷風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顏真卿書風的基本格調,它是留傳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顏真卿《爭座位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唐廣德二年(公元764)顏真卿寫給僕射郭英又的書信手稿。顏真卿引歷代及唐代成規抗爭之,寫下此長信。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許多字與行還寫得豪宕盡興,姿態飛動,虎虎有生氣,似乎也顯示了他剛強耿直而樸實敦厚的性格。








藝術的生命力


若從技法論,我更喜歡王羲之《蘭亭序》,若從性情論,我更喜歡顏真卿《祭侄文稿》。下面作分點詳細討論。

第一,書法情懷上,王羲之《蘭亭序》技法純熟,顏真卿《祭侄文稿》情懷激烈。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一場雅集中,乘興而作的。整體平和中庸,不溫不火,技法表現淋漓盡致,從欣賞角度而言,風平浪靜,怡然自得。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在祭祀亡侄顏季明之前,所作的祭文稿件。顏真卿寫此文稿時,情緒激動,悲傷心切,當時心緒躍然紙上,極具宣洩情懷之能事。

第二,表現技法上,王羲之《蘭亭序》更平和規矩,顏真卿《祭侄文稿》更激盪瀟灑。《蘭亭序》以行楷字體為主,行筆平和,氣質秀麗,學習上更容易掌握技法。《祭侄文稿》以行草書為主,行筆連綿、意氣起伏,為後世文人書法以抒情表意為主作了示範。

第三,作品書寫形式上,王羲之《蘭亭序》為雙鉤本,筆法清晰明瞭。顏真卿《祭侄文稿》為墨跡本,更能體現作者當時的情懷。《蘭亭序》(馮承素本)乃唐人馮承素雙鉤本,細緻入神的將原作刻畫紙上,成為真跡下一等,最能看見魏晉筆法的複製品。《祭侄文稿》乃是草稿,因是草稿,所以書寫時毫無拘束,披頭亂服,是最能見到唐人筆法的經典原作。

第四,創作章法上,王羲之《蘭亭序》行筆自然,平和中正,顏真卿《祭侄文稿》連綿錯落,大起大落。《蘭亭序》因以行楷字體為主,字與字之間少有黏連,可謂筆斷意連。《祭侄文稿》則行書連綿,篇幅交錯,視覺衝擊力更大,情懷起落跌宕。

第五,墨色變化上,王羲之《蘭亭序》更溫潤平和,而顏真卿《祭侄文稿》則盡顯乾枯濃淡之變化。縱觀《蘭亭序》,用墨變化不大,以溫潤均勻為主,偶有飛白乾筆,盡顯中庸之道;《祭侄文稿》墨色變化豐富,濃淡乾溼,展現了書法墨法的博大精深。

第六,筆法上,王羲之《蘭亭序》用筆乾淨利落,顏真卿《祭侄文稿》多用禿筆逆鋒。《蘭亭序》用筆非常乾淨利落,有板有眼,起筆收筆,動作一目瞭然,線質乾淨秀氣。《祭侄文稿》則多用禿筆,筆法更近篆隸,線質古樸渾厚。

綜上所述,是我個人對自己喜歡的兩件作品對比論述。








新堂的藝術生活


我認為傅山的書法最好,是我的最愛。傅山,字青主,清末傳奇人物,集詩人、學者、醫生和書畫家一身。

首先,他的書法體現他的浩然正氣。他把做人看作寫字的前提“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他品德高尚,高風亮節,結交的朋友也是顧亭林等愛國人士或者鄉野老農,傅青主的一生也是堅守正義錚錚鐵骨。書法是體現,他的書法,剛勁倔強,以骨氣見勝。

其次,他的書法並不是體現自己的書法理論“寧拙毋巧,寧醜毋媚”而自創亂寫的,這個一定要與現在的醜書區分開。傅山的“寧醜毋媚”是在明朝滅亡後國家需要一大批有人格、有骨氣的愛國人士出來,體現在書法上,也是要有剛勁氣象的傑作,反對書法的軟美一途的。傅山提倡的是臨古貼尚古法,推崇的是王右軍顏魯公。

再次,他的書法線條連綿映帶,提按隨意自如。既筆走龍蛇,又根基紮實風骨凜然。他的楷書也厚重樸拙,體現了他的書法理論,比如對聯“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附上傅山的行草以及楷書作品。





張三丰之少林寺


首推秦朝宰相李相。李斯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有書法作品(刻石)傳世的書法家,被譽為中國書法鼻祖、小篆第一人。傳世書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其次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李陽冰。其工篆書,被後人稱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主要著作有《三墳記》、《怡亭銘並序》、《城隍廟碑》、《易謙卦》、《滑臺新驛記》等。第三當推清朝鄧石如,名琰,字石如、頑伯,號笈遊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清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篆書文軸》、《篆書中堂》、《遊五園詩》等。上述三家我偏好鄧石如的小篆,我經常臨習鄧石如的篆書《千字文》,《弟子規》。我認為鄧體小篆結體清麗,修長,線條彈性有力。

小楷主要臨習元代趙孟頫和明代文徵明的作品。愛其清秀,亮麗。我意結合兩家的特點最後形成自已的風格。








金星753


王羲之書法大美好看。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浮雲,矯如驚龍”。王羲之的書法精緻、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出神入化。


老尚


書法浩如煙海,歷代名家數不勝數,今天不談二王也不說米、蘇、黃,來說下本人最喜歡的字帖清朝康熙皇帝所書〈舞鶴賦〉。

天下第一福為大家所熟悉,意為多子多田多衣多才多壽,即康熙皇帝所寫,康熙十分酷愛摹帖,常贈於大臣御筆,書法具有很高的造詣,為清代帝王之首。

而舞鶴賦碑帖是本人早年有幸從友人處見到和原碑一比一大小印稿,見後愛不釋手,又不能奪人所愛,趕緊影印保存。此舞鶴賦通篇字跡清爽剛勁,靈動飄逸,粗中厚實,細處連貫流暢而有力,媚而不俗,如同仙鶴起舞,簡直美不勝收,反覆觀摩,甚覺氣韻生動,有一氣呵成的即視感,非常值得用來作為行書學習臨摹範本。本人一直以為此帖是清代書畫名家董其昌所寫,後見碑首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碑未尾寫有臨董其昌,查找相關資料才得之為康熙皇帝所臨董其昌所書舞鶴賦,具有董字瀟灑飄逸之書風,總之喜愛異常。

康熙皇帝書法以雍容飽滿,具有帝王之氣,常以董為師遍尋董字,而能寫出如些精美之作也實不意外。此舞鶴賦碑帖也正是個人最喜歡的行書碑帖。







翰墨寫朝暉


我本人最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的字不僅僅是美觀好看,更主要的是體現了中國古人的一種風骨,一種氣度,一種風韻,一種格調。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方式,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所謂“深識書者,唯又觀神采,不見字形”,書聖的字卻做到了外觀與神采的和諧統一,又契合了古人“中庸”之道,書聖以後歷代的書法名家和其他學書之人都可以從其汲取營養,無形中王羲之已經成為後世學書人取之不竭的資源寶庫,每個學書人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養料。歷代書法名家都毫無疑義的將其尊為“書聖”,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書法領域卻獨尊王羲之為“書聖”,可見其在書法領域的重要性和貢獻是歷代其他書家所無法比擬的。所謂“取法乎上”,本人建議各位書友還是多多研習“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方為上上之策。


慕容長樂


古人書法當今首推王羲之蘭亭序,其次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是蘇軾的黃州寒食貼。然而,各人愛好不同,有的尚法,有的尚意,有的尚態。本人較為推崇蘇東坡,蘇的書法作品少時娟秀典雅,可謂是胸有千壑、姿意盎然,代表作如北遊貼、東武小邦貼。至中年,飽經滄桑,尤其是歷經烏臺詩案,深感人生坎坷,書法一路開始尚意,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貼,作品跌宕起伏、心情抑鬱沉悶,點畫之間,盡顯抑鬱沮喪之情意。到晚年,歷經世事滄桑,悟性得道,一派瀟灑大氣、豪情萬丈,代表作如李白仙詩卷、渡海貼等,自然中不失痛快,豪放中不失精緻!人品、書品、文品,三品合一,自古至今,鮮有幾許,蘇軾必佔其一。




黎明時期


這個問題這麼問這麼說欠妥。因為每個人的水平認知不一,喜好不同,追求不同,回答誰最好也不同。對書法稍有深入的,也沒有這麼說這麼問的。正所謂一干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也。

史上真行草隸篆眾多書家各有風采,具體看你學書在什麼階段。正書有四大家,看你的興趣。史上就有顏筋柳骨之說。如果你喜歡正大方勁,敦實厚重,整體挺拔遒勁,那不妨學顏;倘愛好瘦骨有力道,不妨學柳。其他二家喜歡的話也並非不可以學。

學行書,當然首推蘭亭了。蘭亭序,不僅筆法、墨法、技法高超,關鍵是字字都是動態的,都彷彿似有生命的律動,這是其他書家難以企及的。有人說文徵明的蘭亭是被捆綁的舞蹈,董其昌的蘭亭是病人的扭腰,對比看此言不虛也。其他的如顏如蘇學得也不少。

草書大家也不少。飛龍走鳳,動如脫兔,張揚、纏綿、躲避、山夫爭道,每每觀之,總是熱血沸騰,乃至心曠神怡。張芝、張旭、王氏父子、黃庭堅、懷素、趙佶、祝允明、傅山、王鐸等各具自家面貌,喜歡哪家,學之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