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風止漲,豬價趨降,專家:“兩個因素”將使南北豬價懸差變小

受養豬業的生產佈局,以及人口消費端的密集度,使國內豬價大致呈現為“南方主銷區,北方主產區”的格局,從而埋下南北豬價懸差的伏筆。

自從18年爆發非瘟疫情以來,生豬調運市場被加以約束和管制,使南北豬價懸差成常態,而近段時間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道路被封或受限,再次加劇南北豬價懸差,通過今年二月份的豬價,我們看到基本都在處於上漲姿態。

聞風止漲,豬價趨降,專家:“兩個因素”將使南北豬價懸差變小

按往年的經驗,春節後本是豬肉消費的淡季,但由於受疫情的影響,道路運輸不暢,致使豬價不跌反漲,發生“畸形”豬價,像今日最高價是南方海南省的22.8元/斤,最低價是黑龍江省的15.5元/斤,南北懸差竟達7.3元/斤左右。

如此懸差,讓人不敢苟同,光這個高低懸差,就比以往的生豬價格還要好,在交通發達的今天,讓人很是難理解,什麼時候能使懸差縮小些,讓南北老百姓也都能享受到合理的豬肉價格,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

有專家指出,接下來這“兩個因素”將使南北豬價懸差縮小,使廣大消費者不再因高價豬肉而望而卻步,豬之事帶大來一起來看看,是這麼回事不。

一、開放“菜籃子”綠色通道,生豬調運變通暢

新冠疫情發生後,各地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但採取了一些不託的“一刀切”做法,真正的封村封路,不管你運輸的是什麼,都不讓進出,有的甚至要隔離14天。這可害慘了不少養殖戶,飼料、仔豬運不進來,生豬運不出去,生豬及飼料運輸一度受到很大影響。

聞風止漲,豬價趨降,專家:“兩個因素”將使南北豬價懸差變小

近日,國家發佈通知,要求各地嚴禁隨意封路,尤其要保證生產物資的運輸,對飼料運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一事一調度、一事一協調,確保養殖業不出現大的風險。

隨著國家開放“菜籃子”農產品綠色通道,以及各地運輸暢通,天氣逐步轉暖,生豬調運市場將逐步趨於正常。北方生豬大量進入南方市場後,豬價南北懸差將逐漸開始縮小。

二、調控升級,增加進口肉,投放儲備肉

目前,豬價進入二月份後,多地生豬價格、豬肉價格多創新高,為了保障豬肉市場的供給量,以及民生對豬肉價格的企盼回落,國家的調控措施也接踵而來。

聞風止漲,豬價趨降,專家:“兩個因素”將使南北豬價懸差變小

據瞭解,華儲網12日發佈通知稱,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將於2月14日開展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2萬噸競價交易,雖然投放量依舊是2萬噸,但相信這一措施對打擊高價豬肉有一定“震懾”作用。

總之,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交通運輸改善,生豬銷售成本降低,再加上國家出手調節生豬市場,一些儲備肉、進口肉不斷地投放至市場,豬價被“壓下來“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南北豬價懸差也會進一步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