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暫停”到“進行”中國各地力保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贏

數十天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湖北至全國,彷彿一時間按下了“暫停”鍵。宅在家也是做貢獻,不僅是網友一時彼此調節心態的段子,也常見諸於防控一線宣傳和媒體報端。

中新社報道,一年之計在於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再次敲下鍵盤,由“暫停”轉向“進行”,統籌做好“六穩”等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贏,意義重大。

當前,世界經濟持續放緩,中國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攻關期。儘管存在“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複雜情況,但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基本趨勢依然未變,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變。

當下的疫情,短時間內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影響,但這是暫時性的。隨著企業陸續復工、農業春耕備耕開始等,從“暫停”到“進行”模式轉換後,這種影響正在逐步縮小。

在河北雄安,首批21個重點項目已於數日前復工建設,預計到2月底進場6000餘名復工人員。據瞭解,復工人員要接受所在地防疫部門指導監督,建立每天聯合巡查和報告制度。在湖南村莊,戴著口罩的村民已開始平整秧田,為春種做準備。從“千年大計”雄安的建設者到三湘大地的農民,隨著農曆春節長假結束,此前宅在家的人開始陸續走出家門,進入“復工”狀態。

有的行業開始“復工”,有的行業卻主動按下“切換鍵”轉換模式,從線下到雲上,由“危”到“機”。在5G等高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在家不僅能對火神山醫院建設雲監工,遠程會診、遠程辦公也成趨勢。有專家表示,疫情對增強企業發展韌性提供了一次“應急訓練”,對加快中國高端製造、醫藥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性發展也是一種動力。

越來越多企業復工的背後,是對戰勝疫情和經濟增長信心的增強。從國家到地方,每日的相關病例數據變化,是民眾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從最初的不斷增長到如今的幾連降,從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等中國頂級醫院骨幹會師武漢到一批批患者治癒出院,從網絡信息的逐漸公開透明到現實中村邊、小區口一道道防線,處在封閉或半封閉管理狀態下的普通民眾,心態漸變,不再談“疫”色變。

現在,在中國農村,村口拉線站崗已成常態;在很多城市,小區已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復工人員憑單位證明出入。超市、車站、高速、辦公地點,都是量體溫進出。一道道防線,如同開啟“鎖定鍵”,力爭本地疫情不擴散,外地疫情不輸入。而本地患者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救治下,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早日康復。

在這場抗疫戰中,大家的共同心願就是早日戰勝疫情,讓生活迴歸常態。攥指成拳,合力致遠,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按下疫情“結束鍵”的日子不會遠。

疫情雖險,但終將會過去。長期向好的經濟發展趨勢,也不會因一次疫情發生根本變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終會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