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畫家,書法家在當今社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wyl一路上有你


作為人類的精神食品的供應者還是有必要存在的。

但是受眾目前不普遍,比如我死活看不懂向日葵好在哪裡,雖然從色彩心理學等美術專業來講,它很好,但激不起我的共鳴。

所以對於他們,不要拔高,那些肉食者不需要擔憂生計,天天沉浸在裡面,也許獲得享受,於是高呼爽,而食不果腹的呢,只能羨慕甚至追隨,附庸風雅,除了個別有天賦的外。

同時對於他們,也不要踩低。畢竟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與詩。


中學多維體系學習輔導


美術,書法.及其它藝術品類是人類社會行為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藝術門類,必將長期的永久的和人們的社會生活與生產活動共同存在下去,因為這些藝術活動來於生活,服務於社會生活,必將回歸於社會生活。

雖然美術,書法等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屬於小眾藝術,其存在價值因為應用範圍的不確定而產生各個時期的高潮或低谷,但是社會,無論是何年代都不能離開這些藝術門類。

愛好繪畫,書法的人們並不是都在用其藝術技能來維持生存,至於他們的藝術價值也是隨著年代,歷史而升值,有些能者甚至貧困一世即使是大師也不例外。

藝術品是人類發展的影子,是人們生活,生產實踐的寫照,人們離不開藝術品,人類離不開藝術!





苦廬居士


生活是主食,書法繪畫是醬油和味精。

馬斯洛說,人的需要有五層。一是生理需要,食、性是也。二是安全。有吃的是第一,然後都怕死。三是社交。人是群居的動物。有吃的,又死不了,就需要找人玩,或一起抵禦抵禦自然災害和外界傷害,一起協力獲取生活資料。四是審美。有吃的,又爭取做得好吃點。有穿的,又想穿得好看點。又住的,也想住得舒適點。無聊的時候,還弄點侃大山做遊戲什麼的。第五是自我實現,把自己的才能都發揮出來,使自己的夢想都能實現。

所以,藝術,在生活中產生,是生活的點綴。

並不像有的人說的那樣,藝術有多麼偉大的使命和功能。人類活動,除了想把事情做好,還希望做得好看點。這是人的本性。但是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做得好看不好看,只是錦上添花。書法,就是會寫字了,就希望把字寫得漂亮點。有些人寫得很漂亮,大家爭相仿效,還有人張掛起來欣賞。所以字寫得好的人,就有了存在的條件。繪畫也一樣。為了記事,人類創造了文字。一開始,文字就像畫畫。國人的甲骨文金文,字根大多都是象形文字。古希臘的楔形字也是,字畫不分。所以,有些人用字來記錄生活,有些人喜歡用畫來記錄生活。用畫來記錄生活的人,希望把畫畫得更好看,所以,畫家就產生了。畫得好看,可以用來裝點生活。畫畫就有了發展的條件。

所以,在生活面前,創造物質資料永遠是主題,書法繪畫等藝術,永遠是生活的點綴品。生活資源是第一的,活得更好是第二的。


望江一亭


首先,您用“所謂”二字,我個人覺得多少帶點感情色彩。

真正名符其實的書畫家做為知識分子的構成是歷史傳統。書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是國家文化實力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滿足個人內在精神需求的重要形態載體。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說,書畫作品也是商品經濟的構成元素。

關鍵是看書畫家的人品及水平!

有些人混寄其中,坑蒙拐騙,其破壞性是惡劣的。

有些人才學不足,貪圖名利,其影響是低級膚淺的。

真正內修德性,外下功夫,文史藝哲兼通的從業者,其作品的藝術高度及思想的獨特價值才可談的上意義。

對社會有意義的書畫家,就目前從業者來說,萬里挑一都困難。


小道D


畫家、書法家都是藝術家。藝術家的社會價值在於:發現自然的美,謳歌生活,為社會帶來正能量,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豐富生活元素。

畫家,可以描繪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變化,勾勒如畫的江山,可以記錄人們勞動的瞬間、生活的某個場景或者片刻,可以記錄下某個人在某個時刻場景的情愫……

畫家是美的代名詞!

書法家,是歷史、技藝、文化、情懷、厚重、意境的結合體。書法家的作品,可以讓我們與歷史對話,可以展現一段歷史,可以頌揚人性的真善美,可以將抽象的文化、形象的展示出來,成為人們的美好記憶。

書法家是活得文字!

人們奮鬥創造了生活,應該有藝術家記錄它的美與善。


信誠文化培訓師


畫家,是民族藝術的繼承與發展者。但,所謂的書法家,我認為不過是“蹭熱度”者。

所以,想以書法面世,最好以畫術為主,捎帶上書法。這樣‘更好些!

再者,畫技是要靠天份的。

而書法,則不過僅“勤奮”而已!


卜耐夫哲學


是一種精神上的糧食追索是傳承中華伍仟年文化思想。





葉峰畫



松竹118


畫家和書法家本是人類生活之必須,從本質上講應該與金錢脫鉤!但是,如今所謂的畫家和書法家的水分實在是太大了,先採取有效的辦法,把這個水分擰乾,我們再討論他們存在的意義,才有意義。原因可參考其他回答。


藝智星光


是繼承,傳播和發揚書法及繪畫藝術的執行者;也把書畫藝術領域獨特的“美"展示給眾人,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限暇想的空間,提升大眾的藝術和美學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