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非典”再看“新冠”疫情下的銀行股

覆盤銀行板塊在2003年“非典”時期的基本面表現以及板塊走勢,銀行基本面受影響有限,“非典”對信貸投向影響小,金融機構信貸同比增速持續上行,銀行資產質量表現穩定;受此次“新冠”疫情影響,銀行業基本面邊際弱化,銀行板塊短期估值向上彈性不足,不過相較於其他板塊,銀行板塊的盈利水平更具穩定性,防禦特性凸顯。業內人士指出,人民銀行逆週期調節發力,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一步下行可期。

1 “非典”:銀行基本面受影響有限

2003年,國內經濟發展態勢向好,信貸需求旺盛,銀行基本面受“非典”(SARS)影響有限。

中銀國際證券指出,“非典” 期間銀行的資產質量未有大幅惡化主要得益於當年經濟形勢向好。“非典”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003年2季度,在疫情得到控制後,3季度國內經濟形勢有明顯的反彈。

同時,2003年國內貨幣環境保持寬鬆,監管對於受“非典”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地區進行適當的信貸傾斜,也有助於緩解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的償債壓力。在“非典”期間,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產業帶來的衝擊,監管適時調整貨幣政策,防止信貸供給的大幅度波動,出臺的政策包括了:對疫情重災區進行信貸支持,配合財政部對民航、旅遊、商貿等行業實施階段性貸款貼息政策,對疫情期間資金臨時週轉困難的企業適當下浮貸款利率等。

表1:2003年“非典”期間部分貨幣政策梳理

<table><tbody>

措施維度

主要內容

發佈文件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應對非典型肺炎影響全力做好當前貨幣信貸工作的意見(2003.5.19)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金融服務的緊急通知(2003.4.28)

貨幣供給

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信貸出現大幅度波動。

信貸投放目標

保持總量適度增長,保證合理信貸資金供應。

信貸傾斜

對非典型肺炎疫情重災區和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市縣,各金融機構要適當調整當地分支機構的貸款規模、存貸比例和相關績效考核指標;配合財政對民航、旅遊、商貿等行業實施的階段性貸款貼息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積極發放財政貼息貸款。

行業傾斜

各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持企業開發、生產和銷售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保健衛生產品,促進擴大全民保健衛生消費;支持擴大發展信息通訊產品、信息基礎設施、網上會議設施、網絡安全設施、網絡教育設施以及遠程辦公系統設施等開發建設,推動擴大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網上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

貸款利率

對部分有市場但因受非典疫情影響、經營暫時萎縮、資金臨時週轉困難的企業,各商業銀行適當下浮貸款利率

/<tbody>/<table>

資料來源: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中銀國際證券

中銀國際證券指出,在監管的積極干預下,2003年“非典”期間信貸增長穩健,M2同比增速保持上行態勢。從信貸投放來看,由於2003年經濟發展態勢向好、信貸需求旺盛, “非典” 對信貸投向影響小,金融機構信貸同比增速持續上行。數據顯示,2003年2季度金融機構的貸款同比增速繼續上行,且增量也明顯高於2002年同期。從當時已在 A 股上市的4家銀行(招行、浦發、民生、平安)表現來看,4家銀行的貸款總額整體同比增速未有下行,與1季度基本持平。

從資產質量來看,在信貸支持政策出臺下,銀行資產質量表現穩定。通過分析4家上市銀行的不良率、不良生成率、信貸成本,可以看到,在“非典” 期間以及之後的半年,除平安外,另外三家銀行的不良率持續下降,且不良生成速度以及信貸成本均未有大幅提升。

此外,在“非典”發生的上半年,銀行的營收未受明顯影響,由於銀行利潤生成、風險暴露存在滯後性,下半年開始銀行的營收增速有所回落,但整體淨利潤增速保持相對平穩,“非典”的銀行盈利能力帶來的影響有限。數據顯示,4家銀行合計營收增速在“非典” 發生期間受影響較小,2003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速為53%,與1季度增速55%基本接近。但從2003 年全年來看,4家銀行的營收同比增速下行較上半年放緩至36%。

國融證券研究員賈俊超表示,覆盤歷次衛生風險事件出現後,銀行股與病情狀況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趨勢。以 SARS 為例,疫情暴發前期帶來的股市下跌中銀行股取得了相對收益,但在疫情擾動結束後均未能跑贏市場。

2 “新冠”:銀行業基本面邊際弱化 防禦特性凸顯

此次“新冠”疫情發生的宏觀經濟形勢、貨幣政策環境均與“非典”時期不同。受制於市場對宏觀經濟的預期,銀行板塊短期估值向上彈性不足,行業基本面邊際弱化,不過卻表現出顯著的防禦性。

賈俊超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持續進行中,金融市場廣受影響。銀行股由於其顯著的防禦性,在疫情集中爆發市場下跌期間,銀行行業表現靠前;在疫情得到控制市場出現反彈階段,銀行股表現不佳,表現靠後。

東北證券分析師劉辰涵認為,當前銀行板塊估值較低,防禦價值較高,估值下殺空間不大。目前銀行業估值為0.77倍PB,處於歷史0.2%分位,歷史底部位置,安全邊際極強;從股息率角度來看,全行業股息率為3.9%,7只股息率超過 5%,極具吸引力。

中銀國際證券指出,目前銀行板塊估值接近過去5年中樞水平,相較於其他板塊,銀行板塊的盈利水平更具穩定性,因此板塊短期有望跑出相對收益。

近幾日,監管持續釋放出維穩信號。人民銀行繼2月3日開展了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之後,4日、10日、11日分別開展了5000億元、9000億元、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投放流動性累計達2.7萬億元。對於銀行業來說,央行通過增加流動性投放對沖市場風險,這將促進銀行負債端成本降低,對銀行息差構成一定支撐,也有助於銀行向實體經濟提供流動性支持。

表2:2020年“新冠”疫情部分積極政策梳理

<table><tbody>

措施維度

措施內容

發佈文件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成文日期:2020.1.31)

財政部發布關於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成文日期:2020.2.1)

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審計署聯合發佈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成文日期:2020.2.7)

貨幣供給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

信貸投放目標

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要保持貸款增速,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

準備金工具

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2020年1月下旬存款準備金考核的容忍度。

再貼現工具

優先審批疫區內金融機構再貼現申請,不對票據類型、貼現利率、單張票面金額實行限制條件。

信貸傾斜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公開市場操作

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月3日、4日、10日、11日,人民銀行分別開展12000億元、5000億元、9000億元、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

信貸利率工具

鼓勵銀行機構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貨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貼息措施

財政部發布通知,對重點疫情保障企業貸款,在原有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照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

再貸款工具

人民銀行通過專項再貸款,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對名單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

/<tbody>/<table>

資料來源: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中銀國際證券

中信銀行研究團隊指出,當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風險抵禦能力較強。特別是經過長期不懈的改革開放和加強監管,近兩年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初戰告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韌性顯著增強,抗衝擊能力大幅提升,這些都對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形成支撐。

3 逆週期調節發力LPR有望下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明確表示,要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強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仍然是充足的,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仍然是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所以,我們的工具箱是非常充足的。”潘功勝說。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將體現在政策利率調整上。在下週初,央行逆回購到期將較為集中,業內普遍預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有望下行。

中銀國際證券指出,監管釋放出維穩信號,以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來看,為減緩疫情對短期經濟的衝擊,監管未來將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後續降準、降息政策有望出臺。在LPR改革的穩步推進下,監管可能通過降低MLF利率的方式來引導LPR利率的下行,從而減小實體融資成本。

劉辰涵表示,疫情對中小企業衝擊較大,銀行積極應對不斷支援,對於湖北地區一些中小企業實施貸款利率優惠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為了疏導貸款利率下行,支持實體經濟,計預計2月份LPR較大概率下行。LPR下行,傳導至銀行貸款端,銀行的息差和利潤都將承壓。為了促進銀行有動力降低貸款利率,銀行的負債成本下行也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未來存款端利率下降,在FTP傳導機制下,貸款利率更易下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表示,要增加對受疫情嚴重衝擊的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和補貼,可考慮適當降低央行基準存款利率,為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提供空間,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吳叢司 沈寅飛)

監製:蔣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