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湖北返鄉高危患兒誤咽花生米 醫院“臨時黨小組”臨危出戰

​4號上午10點,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通灌院區手術室護士長李建華接到電話,有一個特殊手術,請立即做好準備。原來是一個只有2歲3個月的小男孩,在家中,誤食花生米,嗆咳,需要急診手術。

連雲港:湖北返鄉高危患兒誤咽花生米 醫院“臨時黨小組”臨危出戰

  但是這個孩子是1月23號從湖北恩施隨父母回連雲港,來院就診前一天有流鼻涕,就診時體溫38.2°C。來自疫區,又有發燒,病情不明。

  必須行鏡下異物取出術,而支氣管鏡檢查手術中要和患兒呼吸道最近距離接觸。

  當前疫情下,開這樣一臺手術意味著有多大的風險。

  時間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

  醫院黨委高度重視,提前部署,院黨委書記李小民、院長李愛民帶領醫務部、感染科、麻醉科、手術室、大外科護理組等多部門立即商討緊急流程,制定應急預案,細緻再細緻,謹慎再謹慎,既要盡最大可能挽救孩子的生命,也要盡最大可能減少傳染保障安全。

連雲港:湖北返鄉高危患兒誤咽花生米 醫院“臨時黨小組”臨危出戰

  在接到通知後,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董春光當仁不讓,帶領肖祥,說“我們是黨員,我們先上”

  手術室護士長李建華面對護士們的積極請戰,說:“還是我來吧,我是護士長,我也是黨員”。

  麻醉師欒恆飛向已經準備麻醉的趙志斌主任表示:“主任,我是黨員,請給我考驗的機會”。

連雲港:湖北返鄉高危患兒誤咽花生米 醫院“臨時黨小組”臨危出戰

  中午12點,急診行支氣管鏡檢查加異物取出術準時進行。由4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小組”出戰。

  在專用的手術間內,一切準備就緒,醫院為上臺的“臨時黨小組”準備了嚴密的防護, 4人配合默契,術中發現右側主支氣管已被異物完全堵塞,董春光主任熟練操作,短短5分鐘,成功取出4塊碎花生米。


連雲港:湖北返鄉高危患兒誤咽花生米 醫院“臨時黨小組”臨危出戰

  手術間外,由10餘名麻醉醫師、手術護士組成的保障梯隊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術後,孩子情況良好,送往單間隔離病房專人照護,等待進一步檢測。

連雲港:湖北返鄉高危患兒誤咽花生米 醫院“臨時黨小組”臨危出戰

  4名黨員:董春光、肖祥、李建華、欒恆飛


  致敬,白衣戰士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