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小學疫情防控指引(學校防控篇)


開學前

一、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

建立健全學校領導負責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制定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責任制度,完善相關預案,將責任分解到各相關部門,明確崗位職責。根據國家、省、市相關要求,制定並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制度體系,對假期中特定地區或人員的接觸史排查、晨午檢、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復課證明查驗、環境衛生、食品和飲用水衛生、來訪接待、會議、臨時隔離、健康教育宣傳等制度,設計並印刷相應表格,責任到人,並事先做好演練,以迎接開學的到來。

二、做好師生排查工作

及時向教職工、學生、家長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和防控要求,排查全校師生員工(包括食堂員工、物業等校園內所有工勤人員)的行程動向和健康狀況,瞭解其外出情況、接觸史等關鍵信息,做好登記,對14天內在湖北省武漢等地居住或旅行者,動員其主動向所在街道社區報告登記,配合做好居家隔離觀察,不隨意出入公共場所。寒假期間每日瞭解統計全校師生健康狀況,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

三、開展環境整治行動

科學開展校園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加強校園內各類教室、體育館、圖書館、宿舍、浴室等學生重要集聚場所和公共區域保潔消毒工作,加強食堂、衛生間、垃圾臨時收集點的管理,制定每日消毒方案,明確人員責任和操作規程並就近公示。對食堂、飲用水設施設備實行每日清洗消毒,確保供餐飲水安全。學校有條件按每40~45人設1個水龍頭(宜感應式),配備必要的肥皂(洗手液)、紙巾、幹手器等設施。

四、做好疫情防控所需應急物資儲備

學校應盡力保障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資儲備,包括醫用防護用品、教職工、後勤人員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服、洗手液等)和消毒劑(含氯泡騰片、84消毒液、消毒粉、醫用酒精等)、消毒設備、體溫測量工具等。確保洗手設施完好,在洗手區域配備肥皂或洗手液並能每日檢查、及時補充。建立並啟用校內或校外醫學觀察隔離場所,配置相應器械和設施,場所附近應設立醒目標誌並有安全警示,有疑似症狀的學生因飲食、如廁須按要求到指定區域,直到與家人完成交接。學校負責落實人員、經費等相關保障。

五、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通過各種途徑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教育學生假期儘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活動,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應當系統性地將防控知識包括疾病特點、傳播方式、主要表現、自我防護知識技能、公眾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項、社區和學校的相關管理要求等,有序地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宣傳。囑咐學生居家期間適當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合理規劃每日安排,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勞逸結合,精神飽滿地迎接新學期的學習。

六、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活動

各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一律不得於假期組織學生到校活動和線下輔導。嚴禁組織師生假期補課。可以通過學校智慧教學平臺,積極推進《空中課堂》和線上輔導,滿足學生合理的學習需求。

開學後

一、落實晨、午檢

家長應配合學校做好防控工作,每天密切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況,每日早晚測量體溫,如發現有發熱、乏力、乾咳、胸悶、鼻塞、流涕、腹瀉、結膜充血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症狀,應立即報告班主任,居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學校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的晨午檢制度,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的健康狀況登記,校醫(保健老師)負責彙總登記,做好因病缺課登記和追蹤。每天早晨由專人負責對進校的師生進行體溫檢測和健康狀況詢問,並做好登記,對篩查體溫有異常的師生,複測腋下溫度,超過37.3℃的發熱者或有其他疑似症狀,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家長不在現場的,可讓學生在定點的臨時隔離場所休息等候。疫情防控期間,每天下午也要對師生進行一次體溫檢測和健康狀況檢查。

有住宿生的學校要加強對住宿學生的管理,由寢室長負責落實晨檢晚檢制度,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體溫、詢問健康狀況,做好登記,報給宿舍管理人員,由管理員負責彙總上報,儘早發現疑似病例。

二、做好疫情報告

學校應確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報告人,發現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時,應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並配合衛生健康部門開展調查、採樣、密切接觸者篩查、隔離治療、消毒等預防控制措施。

三、開展隔離追蹤

嚴格執行學生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彙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發生情況。學校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當地疾控機構出具的傳染病防控意見書、衛生部門建議,必要時採取班級或全校停課等措施。學校停課期間,學校領導和相關教師要堅守崗位,注意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聯繫,做好師生在家醫學觀察及學生的學習輔導、生活引導、心理疏導等工作,並做好每日師生健康狀況隨訪、彙總、報告工作。師生員工病癒或隔離期滿後,須持醫院病癒返校證明到學校衛生(保健室)複核確認登記,持有校醫(保健老師)出具的復課證明方可回教室上課。學校加強教室的通風,並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下,做好重點場所和物品的終末消毒。

四、做好環境消毒

(一)消毒對象和要求

1 室內物體表面:對教室、宿舍、教師辦公室、會議室、學生實驗室、圖書室、體育活動場所和衛生間等公共區域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如門窗、講臺、課桌椅、電腦鍵盤、鼠標、話筒、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物體表面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或50-8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日常預防性消毒使用濃度為50mg/L,防疫期間使用濃度為80mg/L)擦拭1~2次。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電腦室)要求一批學生進去消毒一次;

2 室內地面表面:可使用有效氯濃度250 mg/L~500 mg/或含氯消毒劑(50-8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常預防性消毒使用濃度為50mg/L,防疫期間使用濃度為80mg/L),用拖布溼式拖拭,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拖地。使用50-8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的無需再用清水拖地。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電腦室)要求一批學生進去消毒一次;

3 室內空氣消毒:

①通風。不使用中央空調系統。儘可能打開門窗,促進空氣流通。每日打開門窗通風2-3次,中午和下午放學後,應打開門窗通風不少於30分鐘。每次下課期間也應儘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學生宿舍要加強通風,由宿舍值日生負責開門、窗對流通風,每日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②化學消毒。疫情期間可採用80mg/L的次氯酸水消毒液進行空氣噴霧消毒(使用方法:清除汙染源,關閉門窗,用專用氣溶膠噴霧器,將原液按5ml/m³的用量,手持噴頭朝向空中,從裡到外、自上而下,由左至右均勻噴霧,消毒完30分鐘後,打開門窗,可恢復正常使用;

③物理消毒。可採用紫外線燈消毒,紫外線強度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按1.5W/m³設置,使用紫外線燈時,不得有人,放學後關閉門窗,用紫外線消毒燈消毒30~60分鐘。也可採用其他物理消毒方式,如臭氧發生器(按說明書使用);

4 校車消毒:

①首選開門窗通風換氣。不使用中央空調系統;

②車地面以及經常觸摸的物體如門窗、門把手、椅子等物體表面,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或50-8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日常預防性消毒使用濃度為50mg/L,防疫期間使用濃度為80mg/L)擦拭1~2次,作用時間30分鐘,然後用清水洗淨。不能擦拭消毒的桌布、椅套等儘可能每天更換並消毒;

③車輛隨車配置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劑或50-8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日常預防性消毒使用濃度為50mg/L,防疫期間使用濃度為80mg/L)一瓶,做到學生上下車時隨時擦拭消毒。

(二)常見消毒劑及配製使用

有效氯濃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配製方法:

①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於1升水;

②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為1:100比例稀釋;

③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含氯消毒劑:50-8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日常預防性消毒使用濃度為50mg/L,防疫期間使用濃度為80mg/L)直接使用;

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其他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三)消毒設施和要求

配備消毒工具(噴霧器、10L配藥桶、刻度量杯筒、拖把抹布等消毒工具等)、個人防護用品(工作服、防護眼罩、口罩、帽子、手套、長筒膠靴等)、消毒劑(含氯泡騰片、84消毒液、微酸性次氯酸水等)或其他已取得衛生安全評價報告並在當地衛生監督部門備案的消毒產品,建立洗消管理制度和記錄臺賬,指定經過培訓的專人負責消毒操作;

一般含氯消毒劑有皮膚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時建議佩戴口罩和手套,兒童請勿觸碰。微酸性次氯酸水使用過程中無需佩戴專業的防護用具;

乙醇消毒液使用應遠離火源。

五、食堂與飲用水管理

嚴格食品安全管理,各學校應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落實食堂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晨檢工作;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杜絕食用野生動物;食堂採購人員配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食物煮熟煮透;建議營養配餐,清淡適口;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餐廳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後進行消毒;採用分餐進食,避免人員密集。

在當地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供水設施(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潔、消毒工作,做好飲水機的日常清潔、消毒、更換濾芯、水質檢測等工作。

六、指導學生適當運動

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免疫能力是抵禦傳染性疾病的基本保障。建議學生根據環境特點,在滿足防控條件的前提下,適當運動。運動要遵循適量適度、循序漸進原則,不應該操之過急,短期內過高強度的運動導致大量出汗反而可能引起身體免疫能力下降。

七、接待來訪人員的要求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應控制外來人員進入,嚴格出入管理,原則上非疫情防控指揮部門、專業機構因工作需要,其餘來訪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校園。

符合來訪條件者,應配合學校安保接待人員的安排,佩戴口罩,並進行體溫檢測,填寫相關表格,如實填寫出入時間、事由、校方對接工作人員,以及有無湖北停留、途經等事項,和有無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無上述情況,且腋下溫度不高於37.3℃條件下,由校方人員引導,方可入校。

教師接待家長應在校門外進行,雙方應確保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如有物品交接,雙方返回後都要第一時間規範洗手。

八、疑似病患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要求

居家隔離時間14天;

學校應建立居家隔離的師生每日追蹤報告制度。建立教職工—衛生(保健)室,學生—班主任的追蹤登記機制。每天兩次測量和記錄體溫。全校追蹤信息每日由衛生(保健)室彙總後報領導小組知曉和備案,並做好登記歸檔工作;

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餐飲具、洗漱用品專人專用,謝絕探訪;

限制密切接觸者活動,最小化該密切接觸者和家人的共享空間。如家庭條件不允許,最小應保持1米以上距離;

其它人員進入密切接觸者居室應正確佩戴口罩,最好同時佩戴一次性防護手套,離開後應立即除去防護用品,按有害垃圾的處理要求處理。認真清洗雙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擦手紙;

偶然咳嗽、打噴嚏應用紙巾或衣袖遮擋口鼻,離開之後,立刻按有害垃圾處理要求處理遮擋咳嗽的物件、手部、衣服應清洗消毒;

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每天消毒密切接觸者每日使用的傢俱和物品;

推薦單獨使用廁衛,如不具備條件,應每天至少清洗、消毒一次;

如需清洗密切接觸者的衣物、床上用品,應單獨使用洗衣袋,在洗衣機中,設置到最高溫度清洗,清洗後應徹底乾燥;

如需處理糞便或其他分泌物,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品;

每天測量體溫,觀察身體狀況,並向社區衛生機構、學校或單位報告。如發現有可疑症狀,應立即報告上述各相關單位,並立即就醫。

九、對使用過的防護用品如何處理

學校應根據條件設立幾處有害垃圾專用收集設施,設立明顯標誌,禁止不必要的接近。用過的防護用品全部放入專用設施,每天兩次用含氯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提倡採用噴霧形式消毒。

十、避免人群聚集減少不必要的會議

如非十分必要,學校不得組織開展大型聚集性活動,如召集全體教職工或師生大會。必須召開會議,參會人員會前應認真洗手,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與會人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並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過長時,中間開窗通風1次,會議結束後場地、傢俱須進行消毒。

十一、組織開展培訓與健康教育宣傳

學校應該對全體教職工進行科學防病的專項培訓,科學防病應該在正確的知識指導下進行。學校應開展多種形式健康宣教,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配合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健康教育宣傳應覆蓋所有相關人員,包括學生、教師、職工、家長、社區,營造抗擊疫情的宣傳氛圍。

學校應避免聚集大量師生的傳統方式,儘量通過新媒體和網絡平臺開展宣傳。在內容選擇上要注重科學性,不標新立異,選用官方權威平臺獲得的科學信息進行傳播。

十二、關心支持學校衛生保健工作者

對於學校衛生保健工作人員,應合理排班,保障合理的休息和飲食;

確保學校衛生保健工作人員信息暢通,及時獲知官方的疫情通報、技術指南等;

確保學校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獲得必要的組織支持和機制保障。學校各有關部門應主動配合衛生(保健)室開展疾病防控工作;

關心學校衛生保健工作者身心健康,確保學校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獲得開展工作所需的物質保障和個人防護支持,必要時提供心理疏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