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免血漿製品”,真能治癒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嗎?

近日,一項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對危重患者有顯著療效。這種古老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

“新冠特免血漿製品”,真能治癒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嗎?


作者 | 湯波 分子生物學博士

2月13日晚,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傳來好消息: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從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檢測到高效價病毒中和抗體,並製備出新冠特免血漿製品用於11例危重患者治療,效果顯著。眼下正計劃用這種療法治療更多危重患者。


“血漿療法”是怎麼起作用的?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製品真能救治危重患者嗎?



據瞭解,本次研究由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聯合國藥集團武漢血液製品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血液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等多家機構共同開展。


一開始,研究人員從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中檢測到可特異性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成分,這些成分能在體外殺死新型冠狀病毒。之後研究人員對這些血漿進行病毒滅活處理,並進行抗新冠病毒活性、多重病原微生物檢測後,製備成新冠特免血漿製品。


理論上,每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體內都會產生特異性抗體。不過,並非所有康復者捐獻的血漿都符合要求,必須對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做安全性檢測,篩查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多種病原微生物,並將病毒滴度過高、病毒抗體滴度過低的不合格血漿剔除。


2月8日以來,包括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在內的數家醫院,開始採用新冠特免血漿製品對11名危重患者展開治療。臨床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血漿治療12至24小時後,體內的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且沒有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


“新冠特免血漿製品”,真能治癒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嗎?

新冠特免血漿製品顯示初步療效 | nbcnews


為了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治療,中國生物和武漢血液中心向新冠肺炎康復者發出《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倡議書》。《倡議書》指出,國家衛健委發佈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的通知》,明確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具體血漿捐獻要求與常規獻血差不多,但捐獻者必須是新冠肺炎康復者,且出院後身體狀態良好。


目前,由中國生物承擔的“2019-nCoV感染恢復期患者特異血漿和特異免疫球蛋白製備”項目,已獲得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立項,同時得到了湖北省科技廳和衛健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

血漿療法並不新鮮


其實,這種血漿療法並非什麼新療法,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我們的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將捐獻者血液中的血細胞去除後即可得到血漿,如果將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等成分去除,則可進一步得到血清。從免疫原性來看,注射血清比注射血漿的副作用更小,但是血清製備過程較為複雜。


“新冠特免血漿製品”,真能治癒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嗎?

靜脈中的紅細胞,在製作血漿時會被去除 | 圖蟲創意


血漿療法或血清療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當時白喉是威脅歐美兒童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死亡率高達10%以上,德國生理學家埃米爾·馮·貝林(Emil vonBehring)及其同事將感染白喉桿菌的動物血清或康復期病人血清提取後,注射到白喉患者體內,很多患者得以痊癒。1901年,貝林也因為發明血清療法而獲得第一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後來科學家發現,這些免疫動物血清或康復期病人血清中含有能中和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的抗體,即當致病微生物入侵機體後,機體免疫系統會產生一些抗體,這些抗體能特異結合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或毒素,藉助機體免疫系統,將入侵者清除出體外,達到治療傳染病的目的。


此後,在突發的重大傳染病爆發時,由於沒有針對這些致病微生物的疫苗和藥物,一些敢於冒險的醫生開始使用痊癒病人的血液或血清,去治療病情危重又無計可施的感染者,取得了一定療效。“血漿療法”開始成為對付傳染病的一種備選治療方案,直到現在仍在小範圍使用。


據統計,最早有完整記錄的關於康復期病人血清療法是在1917-1919年西班牙流感疫情爆發時期,而在本世紀,該療法在SARS、H5N1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及埃博拉等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中都有使用。


“新冠特免血漿製品”,真能治癒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嗎?

康復者血漿中含有可中和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 | interactive-biology網站

療效尚需更多證據


不過,針對不同傳染病,血漿療法的實際療效也不盡相同。


據《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雜誌2004年7月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做了一項回顧性非隨機研究,其中,試驗組中對19例SARS患者進行“類固醇+康復者血漿”治療,對照組中對21例患者只採用“類固醇”治療,結果發現,試驗組(使用血漿組)中達到22天出院標準的佔74%,遠高於對照組的19%,而且試驗組無一死亡,對照組則有5例死亡,經過血漿注射的試驗組也沒有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這一結果顯示,康復者血漿療法有助於SARS感染者康復,並降低死亡率。


香港中文大學發表在《歐洲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雜誌》上的另一篇論文顯示,在香港威爾士醫院接受了康復者血漿療法的80例SARS患者中,死亡率為12.5%,而香港同期SARS死亡率為17%,而且在症狀出現14天內接受康復者血漿治療的療效要顯著高於14天之後,顯示血漿治療越早越好。


2009年甲型流感(H1N1)自美國爆發,之後迅速席捲全球。在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間,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招募了93例需重症監護的2009年H1N1嚴重感染患者,其中20例患者接受康復者血漿治療作為試驗組,其他患者未接受血漿治療作為對照組,結果試驗組的死亡率只有20%,而對照組達55%,而且試驗組的呼吸道病毒載量也顯著降低。表明血漿治療對H1N1感染者也有很好的療效。


但是,大多數血漿療法的成功案例均是針對個別病人或小範圍的臨床治療,如果擴大應用範圍,或者採取嚴格標準進行臨床試驗,療效則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


2016年1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佈在幾內亞進行的一項大規模臨床試驗評估結果,試驗組有84名埃博拉患者接受血漿療法,死亡率為31%,沒有嚴重的副作用,而接受維持療法的對照組418名患者,死亡率為38%。如果剔除年齡等因素,試驗組死亡率只比對照組降低3%,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血清療法並不能顯著降低埃博拉感染者的死亡率。


由於這些臨床研究都是在疫情發生時進行的,大多沒有進行嚴謹的臨床試驗設計和操作,導致臨床療效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康復患者血漿收集時間、中和抗體劑量、給藥時間和次數等等。


無論如何,雖然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製品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但是其真實療效仍然需要更嚴格、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加以驗證。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這種康復者特免血漿製品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方法無疑值得一試。


參考文獻

[1] Mair-Jenkins J, Saavedra-Campos M, Baillie JK, et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valescent plasma and hyperimmune immunoglobulin for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f viral etiology: a systematicreview and exploratory meta-analysis. J Infect Dis. 2015;211(1):80–90.doi:10.1093/infdis/jiu396.

[2] Soo YO, Cheng Y, Wong R, et al. Retrospectivecomparison of convalescent plasma with continuing 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treatment in SARS patients.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4 Jul;10(7):676-8.

[3] Cheng Y, Wong R, Soo YO, et al. Use of convalescentplasma therapy in SARS patients in Hong Kong.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5 Jan;24(1):44-6.

[4] Hung IF, To KK, Lee CK, et al. Convalescent plasmatreatment reduc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2009 virus infection. Clin Infect Dis. 2011;52:447–56.

[5] van Griensven J, Edwards T, de Lamballerie X, etal. Evaluation of Convalescent Plasma for Ebola Virus Disease in Guinea. N EnglJ Med. 2016 Jan 7;374(1):33-42. doi: 10.1056/NEJMoa15118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