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里蘭大學院長談應對疫情: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鬥爭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鮑里斯·魯希尼亞克的職業生涯中,參與應對過“9·11”事件後發生的炭疽襲擊案、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赴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等“實戰”。這位擔任過美國公共衛生局副局長的海軍少將曾在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服役28年,有著從聯邦層面應對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的豐富經驗。近日,鮑里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各國政府應對公共衛生危機時,要以更透明、更快捷的方式向公眾傳遞信息,同時啟動應急機制。他還表示,“病毒沒有國界” ,全世界都要盡全力幫助處於戰役最前沿的中國。

美國馬里蘭大學院長談應對疫情: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鬥爭


美國馬里蘭大學院長談應對疫情: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鬥爭


美國馬里蘭大學院長談應對疫情: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鬥爭


“人類始終處在同傳染病的鬥爭之中,新冠病毒只是最新的一種。”鮑里斯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末他在美國西北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時,醫學界幾乎一致認為“傳染病時代即將結束”,但隨著艾滋病的出現,再度引發人類的巨大恐慌。他認為,隨著疫苗問世、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不斷更新換代,各國公共衛生政策更加科學可行,傳染病對人類的威脅在降低。談到新冠病毒,鮑里斯表示,應對這種全新的病毒不要過於悲觀。目前的數據,其致死率在傳染病中算是很低的,遠低於埃博拉等,而且科學家正加速研發預防這種病毒的疫苗。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也遇到過多次公共衛生危機。鮑里斯舉例說:“比如炭疽襲擊事件,有人想故意傳播病毒來製造恐慌。我當時身為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成員,直接參與應對。印象更深的是2009年美國和墨西哥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該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和目前的新冠病毒有相似的特徵。2009年4月15日,美國診斷出第一個病例——一個10歲男孩。17日發現第二個病例。21日,我們斷定病毒已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同日開始研製疫苗,22日又啟動其緊急行動中心。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26日正式宣佈美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世衛組織也宣佈甲型H1N1流感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鮑里斯回顧說:“當時我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擔任反恐辦公室助理專員,我們也啟動了自己的緊急行動中心。我們在全美各地有國家戰略儲備倉庫,儲存了1100萬份抗病毒藥物,以及口罩、面罩、防護服等。我們立即開始物資分發程序,併為兒科患者和特殊患者啟動特殊療法研究工作。甲型H1N1流感的擴展速度甚至比新冠病毒還要快。到2009年6月,美國所有州都有病例,7月全世界有122個國家報告了病例。幸運的是,9月初,FDA批准了針對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此次流感疫情大暴發的勢頭在2010年春天逐步被遏制住,全美死亡人數超過1.2萬。”

談到美國應對大規模疫情的情況,鮑里斯表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我們必須要讓疫情透明,把它要用公眾可以理解的語言描述出來。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專門建有衛生素養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如何更好地普及和傳遞公共衛生知識,更透明、快捷地向公眾傳遞信息。以2009年流感疫情為例,當數百萬感染者都湧向醫院時,我想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衛生系統能夠承載。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中國醫療系統當前面臨的壓力以及醫生們的不懈努力深表敬意。這時候,為公眾普及健康知識非常重要。其次,是監測和反應。我們有強大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全球也有多個分支機構。針對這次新冠病毒, 1月7日CDC建立了相應的管理系統,1月21日啟動了緊急行動中心。”

據鮑里斯介紹,在美國,傳染病的日常應對基本上是在州和地方層面展開。一旦事態惡化,聯邦層面的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就可以發佈公共衛生緊急狀況聲明,這時候聯邦會向相關州和地方政府下撥資金。美國還有一個機制叫“聯邦應急計劃”:如果情況還難以控制,總統可以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啟動《斯塔福德減災和緊急援助法》規定的緊急應對系統。在2009年暴發甲流疫情時,時任總統奧巴馬當年10月啟動了這一系統。

“當前,所有經驗都基於過往的案例基礎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沒有誰是天生的專家,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專家,那離搞砸就不遠了。”鮑里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表示:“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對各國來說都是未知數,我們能做的就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病毒沒有國界,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鬥爭,中國是這場戰役的最前沿。中國正在盡全力控制疫情,我們也應盡全力幫助中國,傾聽中國經驗。各國應在世衛組織協調下,充分溝通和信息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