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各位老闆好,我是黃葉影視。網飛的年度扛鼎之作《愛爾蘭人》,雲集了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等大佬。正式上線後流媒體受到了評論界的一致讚譽。然而當看著年逾古稀的老戲骨們,在銀幕上賣力地施展著積累了一生的演技時,我不禁哀嘆謝幕的時刻已然到來。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每一個看過《愛爾蘭人》的觀眾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大熒幕上的梟雄之旅是否就此終結?《愛爾蘭人》會是黑幫片的絕唱嗎?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承認問題的存在,所以我想先幫大家快速梳理一下黑幫電影近一個世紀的興衰史。

早在20世紀初期,《小凱撒》、《疤麵人》等作品就突破彼時大眾的善惡觀念,將傳統價值觀中罪不可赦的幫派分子設置為主角,並細緻描寫他們的犯罪生涯,開創了"黑幫片"這一全新的電影類型。二戰結束後,雖然大批的意大利裔與猶太裔犯罪集團在這太平盛世中迅速擴張,但受限於嚴苛的審查制度與可怕的麥卡錫主義,好萊塢的電影人們對這類揭露社會黑暗的題材一直避而遠之,直到1966年《海斯法典》被廢除後,"黑幫片"才得以重回電影投資商視線。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1972年曠世神作《教父》的公映,標誌著黑幫片正式進入了黃金時代。《窮街陋巷》、《教父2》、《美國往事》,大批製作精良,主題多樣的黑幫佳作隨之湧入市場,不但幫各大片商賺了個盆滿缽滿,還讓參與影片製作的幕後工作者們拿獎拿到手軟。

由於絕大部分黑幫神作都誕生於這一時期,很多不求甚解的觀眾會認為紳士帽、大風衣、芝加哥打字機就是黑幫片的主體。實際上大佬的運籌帷幄與小人物的艱苦求生才是精髓所在。而大家族的勾心鬥角,小人物的兒女情長,恰巧與東亞文化圈中江湖氣息高度重合。因此香港、日本等東亞電影市場陸續開發出了符合自家文化定位的黑幫片。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時間來到90年代,《好傢伙》、《忠奸人》、《賭城風雲》等神作力助風光無限的黑幫電影,在20世紀末圓滿收官,可迎來新世紀後,好萊塢似乎再也沒能推出一部轟動全球的黑幫電影,唯一一部算是有影響力的《無間道風雲》,還是照抄的港片,為何黑幫片尤其是好萊塢黑幫片會在幾年之內銷聲匿跡?

極盛之後方有極衰,要想探秘黑幫電影衰落的原因,就先得搞清他為何會興盛。如之前所說,審查制度的優化,讓黑幫片得以在60年代重整旗鼓,更重要的是此時冷戰已趨於白熱化核戰爭一觸即發。《愛爾蘭人》就用了不少篇幅介紹彼時的世界局勢,《教父2》更是包含了一整段的古巴革命戲份。在可怕的核威懾面前,黑幫電影中宣揚的親情、忠誠於某略,反倒成為了正能量的存在,給予了歐美群眾繼續生活奮鬥的信心。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而從電影製作層面上來說,上世紀後半葉的美國還留存著大量的舊式建築與車輛,別說50年代的房子了,只要你有心連二三十年代的完整街道都能找出來,極大的方便了復古黑幫片的取景。此外還有一項時常被人忽略的因素:明星效應。黑幫電影是文戲佔比最高的類型片之一,為了在缺乏動作場面的情況下提升影片的吸引力,製片方一般都會選用大牌演員主演,畢竟宣發手段匱乏的年代,很多觀眾都靠海報上的那張臉來決定要購買哪張電影票。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而處於道德灰色地帶的黑幫角色也十分考驗演員的演技,讓後者獲得評論界的青睞,因此一部大牌雲集的黑幫片能為片方收割票房,為演員掙得褒獎,為觀眾創造難忘的觀影體驗,可謂一箭三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黑幫片不火,天理難容。理清了這些內容後,就不難推斷出黑幫片衰落的原因了,簡而言之四個字:時代變了。冷戰早已結束,當年那些橫行霸道的黑幫在21世紀已完成了資本積累,演變成大企業與財閥,開始以合法剝削的形式進行牟利,影片中肆意妄為的惡霸如今只會存在於社會低端之中。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日趨加快的城市化進程也極大的改變了幾座著名黑幫之城的構造。不說別的,只要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於千禧年之前的紐約,就必然躲不過重構世貿大廈的特效工作,無論是繪製繁雜的城市數字模型,還是大規模搭建佈景,都意味著一筆不小的支出,很難獲得投資商的支持。再說明星效應,我們常將阿湯哥、小李子等大咖稱為好萊塢的最後一批巨星,的確在千禧年後的好萊塢再也沒培養出能獨當一面的新一代巨星,黑幫片中的明星效應自然順勢瓦解。不過也別罵好萊塢不爭氣,《公眾之敵》、《無法無天》、《匪幫傳奇》、《黑色彌撒》,近些年的這幾部黑幫題材新作,不但口碑尚佳,背景設置與敘事風格上也各有特色,只是相較於整個類型的衰落來說已是杯水車薪。那麼《愛爾蘭人》的高調入局是否讓觀眾重拾了對黑幫片的興趣?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很抱歉的告訴你,並沒有。不信咱們用數據說話,在爛番茄上《愛爾蘭人》的觀眾評分數至今仍未破千,而同日公映的《冰雪奇緣2》觀眾評分數高達三萬,《利刃出鞘》觀眾評分數已突破一萬,《鄰里美好的一天》觀眾評分數也有七千。

肯定有人說拿院線電影和流媒體電影相比不公平,那麼我們再選幾部網飛自家的電影做對比,同樣被貼上沉悶無聊標籤的頒獎季熱門《羅馬》,觀眾評分數五千。雷聲大雨點小的撲街作《三方國界》,觀眾評分數也有近兩千,況且網飛至今都沒有公佈《愛爾蘭人》的觀看數,要知道連《光靈》這種大爛片的播放量都能在三天內破千萬,我們有理由相信《愛爾蘭人》的開播熱度遠低於高層預期。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最值得玩味的一點在於,愛爾蘭人是今年爛番茄媒體評分數最多的影片之一,有近400家媒體為本片撰寫了短評與長篇解讀,像是參與一場心照不宣的祭奠,承認吧,那個黑暗又迷人的地下社會如今真的過氣了。而馬丁·斯科塞斯拍攝《愛爾蘭人》的初衷,正是為這長達一個世紀的黑幫史詩譜寫一曲悲涼的詠歎調。無論是角色登場時列出的死亡註解,還是影片最後的半個小時中對老炮們晚年生活的白描刻畫,無一不是在影射當下的影視圈狀態。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銀幕內不服輸的霍法,死在摯友的槍口下,熒幕外那些拒絕迎合消費主義,堅持拍攝良心作品的老派電影人們,被觀眾們無情的拋棄,熒幕內遲暮之年的弗蘭克終於放下心結,準備談論往事時,護士卻讓他閉嘴安心測脈搏。熒幕外的老馬丁因將漫威電影比做主題樂園,呼籲擴大院線電影的多樣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不少人指責他為老不尊,出言不遜,蹭漫威熱度並要求他噤聲。老馬丁絕非迂腐之輩,他從來都不想抵制某一類電影,只是害怕年輕的一代再也看不到嚴肅的故事片,並在娛樂至死的社會中失去了冷靜思考的能力。

那麼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上來,《愛爾蘭人》會是黑幫片的絕唱嗎?答案是否定的。《愛爾蘭人》雖未能重振黑幫片,卻為這一冷門題材吸引了相當可觀的流量。明年初導演蓋·裡奇打造的原創黑幫大作《紳士》將在全球開畫,屆時我們將一睹真正的院線黑幫片的功力,更何況還有師從港片的韓國黑幫片做後盾。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目前黑幫片和犯罪片一樣,已成韓國類型片的中流砥柱,今年的《惡人轉》還與《寄生蟲》一起征戰戛納,出盡了風頭。不過雖說不是絕唱,但我們必須承認黑幫片已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一如《愛爾蘭人》片尾是虛掩的門,你可以從門縫中窺探那位承載著幾十年傳奇的老者,可若門被徹底關上,黑幫片就將落得與西部片和劍戟片一樣的下場,只能在知名導演與大牌影星的助陣下,隔個十幾年詐個屍了。

《教父》稱神,《愛爾蘭人》被疑黑幫片絕唱,梟雄時代就此終結?

在《教父2》中罹患絕症的大反派海門羅斯曾在問診時坦言,"願用一切換取20年壽命"。然而就算長命百歲又能如何?21世紀的信息高度透明化,註定了黑幫文化將被邊緣化的命運。與其悲天憫人,不如放寬心態。相片發黃了褶皺了,電影沉悶了過時了都沒關係,那些有關忠誠與背叛的精彩戲碼會一直留存在我們的心底,幾十年後,我們的後代說不定還會將穿緊身衣的英雄們視為變態,形成一條全新的鄙視鏈那又如何,潮流終將停歇,記憶方能永恆,那些精彩絕倫的光影傳奇終將成為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我是黃葉,最後問一下你還記得第一次看《教父》時你多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