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在談創新,傳統中醫藥如何在創新中與時代同步?

硯逸善齋


新冠肺炎的治療很好的給中醫藥長了一回臉,大家都知道中醫藥非常有價值了,如何將這種價值認同固化下來並不斷髮揚呢?就是要在創新中與時代同步。

這場抗疫戰爭,不好說中醫贏了西醫,但起碼知道醫學不能缺少了中醫。中醫在這場抗疫戰爭中,創新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清肺排毒湯的應用就是組方上的創新,且這種創新應用了數據支持。

談創新就離不開科研,離不開可對比的數據,這是一種可以與世界交流的現代化語言。一個藥方與一個西藥療效的對比就是一種科研,我們可以做很多很多,這是中醫藥的突破點,也是很容易做的路徑。只是這種科研如果不是抗疫需要,我們很難立項,中西醫管理的分割也讓本來很簡單的科研變得實施起來不少困難。

中醫藥走向世界,就要對接世界的語言,在講究科學的年代,就是科學的語言。也許很多人會說,中醫是哲學的境界,比科學要高深很多。那其實不影響,我們只需要用淺顯的科學層面與別人比拼即可,適當走下神壇總可以吧?我們只要與西藥來一場療效的PK研究即可✊✊✊


現代國醫包醫生


中醫創新缺乏方向,作為最底層的中醫理論無法量化。

任何問題不只一種解釋方向。電腦cpu有幾種構架,手機也有幾種……

中醫基礎理論構架bug很多,與解剖結構衝突,又不想修改理論。為了迎合氣一元陰陽五行論,犧牲了很多東西。中國沒有能做構架的人,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等等。幾千年來,中醫也沒有人能做。中醫的

創新只能在臨床,缺乏理論支持,做著做著,就滑到現代醫學陣營去了,新名詞,中西結合。


鄧偉定


這個裡面要包含幾方面的內容:

  1. 怎樣重新定義中醫藥——近年來,無數的案例報道引發爭論,中藥帶來了可見的腎衰和肝衰竭,中醫藥再也不能迴避這些問題,是時候重新定義中醫藥在醫學中的地位了,將安全性和穩定性作為評判中醫藥的首要標準應該成為主流。

  2. 如何利用現有中醫藥物資源進行合理的科學研究

  3. 如何通過大數據方式找到適合臨床的中藥方劑組合——指數級別的中醫藥大數據被不斷上傳到網絡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合理合適的中藥方劑研究成了未來發展方向。

  4. 破除原有中醫教育理論,轉而將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相結合,在教育中尋找突破口和連接點。——只有教育出最合適的中醫藥人才,才能未來持續發展。


生命的真理


中醫是整體觀,只見森林不見樹木,西醫是還原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兩者有很好的互補性,但目前看不到有人做這個工作,中國現在有的是專家,但缺乏複合性人才,專業之間帶有先天的排異性,即使極為開明的專家也難以避免,如能避免就不是專家了,不然就是非凡的專家了。


杜嶸盆景


中醫不需要創新,也不敢創新,因為一創新就不是中醫了。有《皇帝內經》,有《傷寒雜病論,有《本草綱目》》,就足夠了!相信中醫的,越是秘方越是古老的,他就越相信。所以,中醫創新是個偽命題


虻夫


中醫沒有創新很難站住足,中醫必須有拿手的工具,新的設備,新的療法。新的客觀的理論。才有新的出路。中醫,我們所要發輝的是中國人的醫學技術。這是時代的要求,改變一些繁所的理論。時代進步,中醫的認識要隨知識的不斷髮展而形成自已的新理論。有何不可。不要怕別人說三道四。吃我們的飯走我們自已的路天經地儀。創新是中醫的更大成就,創新一定在原有的理論上給予新的解釋。


用戶109299967252


中醫要與現代醫學結合,才能突破安全性系統性科學性研發之瓶頸,脫離這一條中醫都是在吃老本


秀秀秀秀8


中醫不能創新,中醫一創新就變成西醫了,因為現在還有很多人願意看中醫,所以我們應該保留中,創新中醫不如把精力用在發展西醫上,發展西醫很快就能出成績,創新中醫只會費力不討好


金竹銘


中醫藥是咱們國家五千年來祖先總結的真理,不能創新。耍談創新的人你們怎麼不把人吃糧食,創新成吃土,豈不更省事了嗎?


江湖郎中27


中醫藥加油,中醫藥材要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