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多少第三次

前幾天,蜂叔在Taylor的ins上看到她跟Jody·Gerson合作的消息。

上次多少第三次

翻譯過來大概是:“Jody Gerson,第一位經營大型音樂出版公司的女性,倡導女性自強,是業內備受尊重,成就無數的領頭人……”

其實這條ins沒什麼特別,很常見的商業互吹。

可蜂叔卻從這段“吹噓”中體會到真誠。

字裡行間,似乎真的透露出Taylor對Jody的敬佩,尊重和一絲絲羨慕。

如果你對此一頭霧水,讓蜂叔來告訴你一些,關於Taylor·Swift的你不知道的事。

美國甜心小姐 MISS AMERICANA

上次多少第三次

(導演:拉娜·威爾森)

這是一部由Netflix出品的聚焦於歐美當代歌壇巨星Taylor·Swift的官方紀錄片。

其實剛看見影片名字的時候,蜂叔是驚訝的。

因為Miss Americana(美利堅女士)和Captain Americana(美國隊長)是一個級別的稱呼。

即使作為Taylor的半個粉絲,蜂叔也忍不住疑惑,不到三十歲拍紀錄片,還取這麼一個名字,沒問題嗎?

然後,得知國內譯名是“美國甜心小姐”後,又覺得似乎也也不太貼切。“甜心”這個稱呼,用在Taylor身上總讓蜂叔覺得差那麼點意思。

直到看完這部紀錄片,蜂叔才有些恍然地明白:

Taylor·Swift,她一開始是“美國甜心小姐”,然後是“Miss Americana”,一位真正的“美利堅女士”。

上次多少第三次

成名

我們印象中的Taylor·Swift是什麼樣?

高挑的,金髮,長腿,甜美的聲線,清純活潑的歌詞...

上次多少第三次

那個從11歲賓夕法尼亞走到田納西的納什維爾只為了音樂夢想的小姑娘;

那個16歲發佈第一張同名專輯《Taylor·Swift》的少女;

那個18歲獲得了兩座格萊美獎盃的天才女歌手...

Taylor紅得毫無懸念。

幾乎所有人都愛她,她就像所有人都希望的那樣做。

上次多少第三次

包括她自己——

“I need to be thought of as good”(我需要人們覺得我是好女孩)

她當然不僅僅只是“good”。

當時有人說“Taylor·Swift is the music industry”。

上次多少第三次

從12歲初次登上舞臺,到足以代表整個音樂行業的讚譽。

如此閃耀的成績下,我們還是能看到,那些不那麼光輝的時刻。

而這些尷尬的瞬間,一點點地,將她身上的光環、甚至她一直以來的“信仰體系”打碎。

上次多少第三次

崩塌

我們中國人愛說:“人紅是非多”,這句話在Taylor身上也不例外。

當有足夠多的人愛她時,就有人想要找出她的缺點。

上次多少第三次

“我就是不喜歡你,你身材好,有才華,有人愛,我就是討厭這麼優秀的你。”

而這種荒唐狹隘的理由,卻被一群群標榜真性情的人們所接受甚至追捧。

影片中,我們看到很多Taylor尷尬,失落,隱忍甚至憤怒的時候。

被主持人赤裸裸地要求攝像機下移拍攝大腿,還被問及“今晚將帶多少個男人回家”這種問題;

被kanye在頒獎典禮上當眾奪走話筒...

不忿和無措,是她大多時候的表現。

上次多少第三次

(2009年“話筒門”事件:Taylor被kanye當眾搶走話頭後的無措和尷尬)

Taylor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公關危機,就是卡戴珊和kanye的錄音門事件。

這也是她受傷最深、最無助的一次。

上次多少第三次

蜂叔不想評論kanye的行為,或者說這種,藝術風格的好壞。

不過,這種被上萬人公開意淫的場面...

上次多少第三次

Well,蜂叔只能說:“奧巴馬說得對。”

上次多少第三次

(奧巴馬總統稱坎耶為“混蛋”)

當Taylor試圖起訴kanye時,卡戴珊卻放出一段Taylor答應kanye使用這幾句歌詞的錄音。

問題在於,Taylor無法證明卡戴珊的錄音是不完整的。

而承諾事後放出完整錄音的kanye也至今沒有兌現諾言。

諷刺的是,人們也不關心了。

真相什麼的,在群情激憤面前,真的不重要。

媒體大眾沒有認為kanye的行為是對人的不尊重和侮辱。

他們只不過都沉浸在一位巨星人設崩塌所帶來的勁爆感。

各種陰謀論讓她幾乎在一夜之間被千夫所指。

上次多少第三次

分不清是曾經愛她的人如今背叛她,還是說一直以來恨她的人終於有機會宣洩憤怒。

就像蜂叔說的,真相往往不重要。

重要的是,Taylor·Swift一直以來的信仰體系,崩塌了。

上次多少第三次

再出發

Taylor在大眾視野中消失很久。

蜂叔相信她也是失落和不甘的,可如果僅僅如此,她只會被人們遺忘。

是的,不要覺得某年某月,人們會突然醒悟,會後悔自己曾經所施加給他人的傷害。

當大多數人都行不義不智之舉時,不義就是正義,不智就是大智。

人們不會因為良心發現重新認可她。

但人們會為了一張專輯再次愛上她,甚至更愛她。

《Reputation》,Taylor重回大眾視野的第一張專輯。也是一張全新的專輯。

《Reputation》一改以往Taylor甜蜜浪漫的音樂風格,它更具有攻擊性,更有力量感。

上次多少第三次

很難說這與她被業內,媒體,網民抹黑的經歷無關。

她開始意識到:

“to be good”是一個沒法兼顧所有人的選擇。

2018年,Taylor·Swift“舉世盛名”演唱會,她一改往日瘦削唯美的形象。

有人詬病:“你黴胖了”,“還不如以前好看”,“這腿太粗了”……

而她統統不理會,因為她明白,對於女性身材的要求,從來就無法滿足所有人。

那為什麼不先滿足自己呢?

她說:“看起來胖了的自己,總比病怏怏的自己好。”

上次多少第三次

不僅是音樂風格和舞臺形象的突破,曾經對政治立場三緘其口的Taylor,也開始勇於為自己堅信的政治正確發表言論。

總所周知,民主黨佔多數的美國娛樂圈幾乎全員公開批評特朗普。

而之前Taylor的沉默讓人們一直認為他是以為“秘而不宣的共和黨”。

至於為什麼沉默,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家人和團隊一致的要求。

這也是Taylor之前的性格決定的:她“不願意冒犯別人”,同樣的,也是一個因為“to be good”而產生的自我要求。

不過在經歷過一次性騷擾案後,

上次多少第三次

(圖中男子在猥褻Taylor,事後Taylor起訴他,向其索賠一美元)

當美國2018年中期選舉,一位反對女性同工同酬,反對重啟《反對針對婦女暴力法案》,反對同性戀愛自由的議員即將進入田納西州參議院時——

決定不再討好每一個人的Taylor,發聲了。

即使父親和團隊都一致反對,

即使公開政治立場後會失去一大部分的粉絲,

即使她再也無法作為一個單純的音樂人,

上次多少第三次

即使得罪總統...

上次多少第三次

"F**K THAT, I DON'T CARE !!"

上次多少第三次

然而,雖然在Taylor的帶動下,選舉產生了很大的變數,可最後依舊沒有改變選舉的結果。

她的確失望,可並不灰心,她寫下了這首《Only The Young》。



其中有這麼一句歌詞:

“but only the young,can run”(只有年輕一代,才能夠奔跑)。

這無疑是對所有對於這次選舉結果不甘失望的人,最好的激勵。

腐朽的都將被淘汰,汙濁的都將被滌淨,這是我們的時代。

上次多少第三次

看到這裡,蜂叔已經明白了。

之所以才三十歲的Taylor敢拍紀錄片,是因為她壓根就沒想總結自己的一生的成績、得失。

她只想告訴所有看到這部紀錄片的人:

“嘿,看好了,老孃重新啟程了。”

上次多少第三次

一條彈幕道出蜂叔心聲

看完紀錄片的蜂叔一個人聽著這首兩分鐘左右的《Only The Young》,聽了一遍又一遍。

不知道在第幾遍的時候,腦海裡突然蹦出凱魯亞克的那句話:”over youthful,over weeping“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關注微信公眾號“蜂嘲電影”,後臺回覆美國甜心小姐

獲得觀影鏈接


上次多少第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